商業化快好世界 小馬智行暫領跑
上周,上海宣布大幅擴大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之際,小馬智行及文遠知行雙雙取得重要新進展 重點: 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百度等獲得上海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大規模擴容的運營牌照 自去年11月赴美上市以來,小馬智行股價累計上漲16%,而早一個月登陸納斯達克的文遠知行,市值則縮水約三分之一 陽歌 在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主導權爭奪戰中,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相較競爭對手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贏得更多投資者青睞。點燃投資者熱情的關鍵因素似乎是,兩家獨立運營商在耗盡資金前,競相探索盈利路徑之際,小馬智行更快速地推進核心業務商業化。 優步(UBER.US)及其前任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 ,同樣押注該賽道。最新報道顯示,優步或雙向投資兩家企業,卡蘭尼克則押注小馬智行,具體細節後文將展開分析。 近期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兩家企業各自發布公告(小馬智行公告;文遠知行公告),宣布挺進上海,成為上周六的頭條新聞。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及百度Apollo Go在內的幾家機構,獲准在浦東新區金橋、花木核心區域開展不同層級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此次擴容意義重大。此前,上海僅允許在相對偏遠的嘉定區,測試及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向花木核心區域的延伸,將使服務半徑覆蓋距陸家嘴金融城3公里範圍,該區域坐落著多棟全球最高摩天大樓。金橋核心區域則聚集大量外資企業與白領人群,此類客群更可能使用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上海業務擴張後,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與百度Apollo Go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佈局更趨完善。官宣此舉的前一日,小馬智行剛剛宣布在廣深啓動全時段運營,將每日服務時長從15小時延長至全天候,其快速成熟的夜間自動駕駛技術成為關鍵。 除技術研發外,三家企業也深諳持續釋放業務進展的披露策略,以期在漫長的商業化道路上維繫投資者信心。文遠知行今年已發布27則公告(約每周一則),小馬智行則為17則(約每12天一則)。公告事無巨細,皆成宣傳素材。 儘管當前主要業務仍集中在中國,兩家企業均已在中東、歐美等全球市場展開初步佈局。 儘管業務模式相似,去年10月登陸美股的文遠知行與隔月上市的小馬智行,股價走勢截然分化。小馬智行股價雖未出現飆升,但仍較發行價上漲約16%,而文遠知行自上市以來市值縮水約三分之一,兩者表現形成強烈反差。 小馬智行的漲勢使其市值升至約54億美元,文遠知行則跌至29億美元(約為前者一半)。小馬智行的市銷率(P/S)達72倍,優於文遠知行的58倍。但需指出,由於兩家企業當前營收規模仍有限,兩項估值指標均存在明顯溢價。 商業化進程提速 兩者分化的核心或在於,小馬智行核心業務商業化進程更快。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收達1,4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250萬美元增長12%;文遠知行同期營收7,240萬元(約1,010萬美元),同比增速僅1.6%(上年同期為7,120萬元),遠遜前者。 儘管兩家公司營收絕對值均不高,且非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仍佔主體,但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增速迅猛,有望在不久後躍升為最主要收入來源。 小馬智行財報顯示,一季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收入,從上年同期的57.6萬美元增至173萬美元,增長兩倍,其中乘車收入激增8倍。反觀文遠知行,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收入1,610萬元(約225萬美元),雖高於小馬智行,但同比僅實現翻一番。基數效應下,文遠知行需展現更強勁增速,方能贏得投資者信心。 自動駕駛出租車隊上,兩家企業運營規模相近:小馬智行預計年末車輛將達1,000輛,而文遠知行今年3月底已運營1,200輛。 投資者多押注小馬智行之際,網約車巨頭優步卻採取雙向策略(目前稍傾向文遠知行)。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宣布將接入優步海外平台,但現階段合作多具象徵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優步還與多家頭部自動駕駛出租車企業達成類似合作,體現其對未來主流應用的戰略卡位。 今年5月,優步宣布向文遠知行投資1億美元,按其當前市值計持股3.4%。據《紐約時報》上月報道,優步正協助聯合創始人卡蘭尼克洽購小馬智行美國子公司,談判處於初級階段。此舉耐人尋味,儘管小馬智行逾九成業務在中國,卻仍以加州弗里蒙特為其法定總部。 優步雙向押注恰恰說明,現階段斷言哪家企業更可能成功為時尚早。這家美國網約車巨頭真正的興趣點或在於,通過投資中企獲取中國市場份額。在全球市場,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尚無顯著優勢,未來還需直面特斯拉(TSLA.US)、谷歌旗下Waymo等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 現階段,兩家企業均處虧損狀態,儘管尚在可控區間。小馬智行一季度淨虧損3,740萬美元,但賬上現金及高流動性投資達7.39億美元,按當前虧損率可支撐二十年運營;文遠知行季度虧損3.85億元,截至3月底持有43.3億元現金儲備,可覆蓋逾十一年虧損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跨足機器人領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機器人、飛行汽車等領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節奏集資 重點: 這是公司12個月內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計集資額約5.3億港元 今年公司積極跨足機器人領域 李世達 如果說一次配股是為了補充彈藥、推進戰略,那麼在一年內完成三次配股,或許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車技術企業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內的第三度配股集資。如此密集的融資行動,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慮? 知行科技最新一輪配股於7月13日正式公告,擬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價為每股15.22港元,配售價較7月11日收市價16.72元折讓8.97%。集資淨額約為2.31億港元。這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四大方向:高階智駕與駕艙一體解決方案研發、研發與生產設施升級、機器人業務併購與研發、以及一般營運資金等。 就在今年2月與去年12月,公司分別完成2.28億港元與7,328萬港元的配股籌資,截至今年6月底,兩次配售尚未動用的淨額分別為8,948萬港元及1,108萬港元。從節奏與規模來看,知行的資金計劃明顯已進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資本壓力 急切的資金需求,源於其快速擴張的發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艾摩星機器人」,並於5月收購蘇州小工匠機器人過半股權,後者擁有逾60項知識產權,專精於一體化關節模組,應用於人形機器人與機械臂。結合大模型算法與自研模組製造,知行希望以此打開具身智能的應用新局面。 而在飛行汽車領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與一家中國頭部飛行汽車企業合作,提供一體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類新業務看似與本業相隔遙遠,實則在感知、決策與控制模組上具有技術遷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於今年3月公告擬收購一間位於德國、專精高安全電子控制系統的供應商,意在補強其域控制器產品的國際化技術深度。 儘管研發與擴張投入增加,但技術成果已開始轉化為訂單。今年5月,知行科技獲得一頭部新能源車企、兩家傳統主機廠與一海外車廠的新定點,涵蓋高階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域控平台與視覺感知模組。 同時知行也在強化核心優勢,在高階自動駕駛域控與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構已部署於瑞薩V4H等中算力平台,並與地平線征程3、征程6等國產晶片合作,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2024年,公司累計交付22.7萬套智駕方案,年增75%;獲得35個新增定點,累計定點達65個,合作車企涵蓋吉利、極氪、奇瑞、東風等。 去年虧損擴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來第四個虧損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億元,同比僅增2.6%;毛利率卻由9.94%降至7.28%,全年淨虧損按年大增 47.8%至2.88億元。2024年研發開支為2.81億元,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計研發支出,公司營運基本持平,顯示成本結構壓力依然沈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56億元,去年錄得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為1.03億元。若考慮到2025年計劃中的研發投入、跨國收購與新業務布局,現金續航力面臨挑戰。這也說明為何公司密集推動配股,以保持戰略執行所需的資金靈活度。 市場反應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後,知行科技股價兩個交易日下跌約3.2%,報16.24港元,仍較今年4月的低點高約48%。反映短期資金的壓力對股價形成牽制,但市場仍對其中長期技術落地與成長潛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銷率(P/S)約為2.73倍,高於德賽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於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屬偏低。 知行科技正試圖以技術主導的方式擴張其在AI+汽車、機器人與飛行交通領域的生態邊界,證明自己是一家具技術實力與應用廣度的企業。但對投資者而言,在業績未實現拐點之前,仍應審慎評估其現金流穩健性與新業務轉化效率。若能在機器人與飛行汽車等高潛市場成功複製自動駕駛量產模式,則當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則,頻繁配股帶來的股東稀釋風險與盈利不確定性,將繼續主導股價的走勢。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度Apollo攜手神州租車 將推出自駕車出租服務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台,與中國最大租車平台神州租車(Car Inc.)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 這項新服務將允許用戶按需求透過神州租車平台,預約Apollo自駕車,靈活安排時間,覆蓋城市地標及旅遊熱點,特別針對長者、無駕照旅客及行動不便人士設計。 百度指,雙方將在多個城市文旅場景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形成應用模型。另預計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雙方將根據特定場景共同定義產品,根據用戶反饋迭代升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虧損又虧損 如祺何時見盈利?
網約車平台如褀出行繼續錄得年度虧損,公司銳意發展的Robotaxi,暫時未見任何突破 重點: 去年持續虧損,蝕5.64億元 Robotaxi的收入乏善可陳 劉智恒 去年7月挾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概念到港上市的如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9680.HK),在港交所成功敲鑼後的一周,股價直線下插,半年後較招股定價35港元下挫近七成,傷透一眾投資者的心。 公司近日交出新一份成績表,結果教人失望,整體業績雖有改善,但虧損仍達5.64億元。 香港電影《無間道》中,梁朝偉飾演的臥底探員陳永仁一句經典對白:「三年又三年,十年也快來了?」正如這句話,如祺的投資者還要等多少年,公司才可扭虧為盈? 虧損停不了 如祺出行2019年成立,距十年還有一段時間,但何時扭虧,我們沒一個底,或許只能看看去年招股書的表述:「我們預計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將繼續產生淨虧損及經營淨現金流出。」 換言之如祺到2027年仍將錄虧損,之後能否收支平衡甚至扭虧為盈,相信今天管理層也未必可給出答案。 再看業務數據,公司去年註冊乘客3,450萬名,按年增長44%,交易金額29.8億元,上升8%,日訂單量則升15%至近31萬單。不過,每筆訂單平均交易金額,卻由2023年的28元跌至去年的26.4元。似乎訂單量及交易額的增加,是透過減低車資,或向司機讓利所致? 再者,從2021至2023年,如祺分別虧損6.85億元、6.27億元及6.93億元,連同去年,累計虧損25.7億元。雖然去年虧損收窄18%,但改善的步伐並不明顯,投資者難寄厚望。 百度做不到 如祺可做到? 如祺上市時曾高舉的Robotaxi更未成氣候, 其Robotaxi業務與順風車及推廣營銷均包含在「其它項目」內,收入僅有204萬元,相比24億元的總收入簡直微不足道,寄望如祺靠Robotaxi打翻身戰,仍是遙不可及。 當然Robotaxi若能成功,對公司來說將屬一大突破,問題是Robotaxi現仍在試行階段,別說為企業帶來盈利,何時能實際推出市場仍屬未知之數,甚至能否有效操作,也是一大疑問。 強如百度(9888.HK, BIDU.US),其無人駕駛「蘿蔔快跑」仍在摸索試行階段。現主要以武漢為試點,投放1,000輛車在路上經營自動駕駛服務。 然而「蘿蔔快跑」仍有許多未完善的問題,如不能準確到達指定上落車位置;於繁忙路段,又不懂變換路線,更偶有出問題而未能行駛。 可見Robotaxi尚有許多問題要克服,即使百度已率先進行大規模試行,至今仍未能全面投入在道路上營運;還在起步的如祺,你能相信在短期做到嗎? 資金技術落後對手 資金方面,經營網約車平台,屬輕資產模式,車輛是司機資產。相反經營Robotaxi,車輛就要由平台投資,即是說平台由輕資產變成重資產。 小馬智行(PONY.US)副總裁張寧曾對媒體說:「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投放量在1,000台時,運營才會達到盈虧平衡點。」 換言之要發展Robotaxi業務,關鍵是規模,所需的車輛數量動輒數千甚至上萬計,再加車輛維修保養、充電、保險、以及運營等費用,單是資金的投入隨時數以十億計。 再看如祺去年的財報,上市集資的4成金額,即約3.9億港元用於Robotaxi的研發,以這個金額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如祺往後當然可透過資本市場融資,但以公司現時的盈利及業務狀況,要進一步集資並不容易,特別上市後股價大幅下挫,要吸引投資者就有相當難度。 或許如祺未來只專注經營Robotaxi的網約平台,不帶重資產,但你去做,別的平台如滴滴等也能做,如祺的優勢又在那?…
視頻簡訊:百度季報突顯AI動能 蘿蔔快跑加速國際化佈局
百度 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穩定在47億美元,淨利潤按年倍翻至7.11億美元百度旗下自動駕駛計程車平臺「蘿蔔快跑」當季訂單量突破110萬單。
圖達通SPAC赴港上市之路或將舉步維艱
這家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傳感器製造商已同意通過香港SPAC計劃借殼上市的交易,該計劃推出已有三年,但並未取得太大進展 重點: 圖達通已同意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TechStar合併,在香港借殼上市 事實證明,由於要求嚴格並且投資者態度謹慎,通過香港已有三年歷史的SPAC計劃上市困難重重 梁武仁 又一家寄希望於自動駕駛汽車前景的公司尋求登陸香港交易所。儘管今年美國和香港都出現了一系列類似的自動駕駛汽車新股上市,但圖達通這家公司的上市之旅可能不會一帆風順,反而或將舉步維艱。 上周五,一家名為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 (7855.HK)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表示,已簽署與圖達通合併的協議。圖達通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激光雷達(LiDAR)傳感器製造商,這種傳感器是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理論上,這筆交易應該會成為圖達通在香港上市的一條捷徑,因為合併完成後,它只需要繼承TechStar在香港交易所的位置即可。 SPAC是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實體,僅作為真實公司通過反向合併上市的工具,這種上市方式可以繞過傳統IPO程序的繁瑣要求。近年來,其相對簡單的特點促使SPAC交易在美國激增,尤其是在資金短缺的科技初創公司中。 但圖達通能在多快的時間內抵達終點,甚至能否實現,目前還不確定。香港在2022年初推出了SPAC計劃,旨在複製此類上市在美國的繁榮,重振股市,當時香港股市仍在新冠疫情的餘波中苦苦掙扎。 然而,香港的借殼上市計劃幾乎從未起飛過。今年10月才有了第一筆SPAC合併,涉及的是新加坡電子商務公司獅騰控股有限公司(2562.HK)。這筆交易推進相對較快,簽署SPAC合併協議幾個月後就完成了。但其他幾筆SPAC合併交易似乎陷入了困境。 其中之一是找鋼網與Aquila Acquisition Corp.(7836.HK)的合併。2022年3月,Aquila成為香港首家上市SPAC,一時引起轟動。去年夏天,該公司披露了與找鋼網合併的計劃,引發了外界對這家鋼鐵交易平台運營商即將成為港交所首家通過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的厚望。當時,Aquila預測該交易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 但這個時間早已過去,此事毫無進展,原因可能是未及時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必要批准。Aquila終於在今年3月向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這似乎表明交易即將完成。但九個月後,這筆交易仍未完成。 拖延這麼久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防止害群之馬利用該計劃破壞香港股市,香港針對SPAC交易的審批程序頗為嚴格。在本月初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找鋼網報告了聘請銀行處理與Aquila合併事宜,並提醒稱,該交易尚未獲得港交所和香港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 謹慎的姿態 在SPAC公司上市後仍處於空殼狀態時,港交所只允許專業投資者進行投資,由此可見香港方面的謹慎態度。相比之下,美國的計劃允許所有人投資此類SPAC。香港的投資者本就相當保守,這使得SPAC很難籌集資金。 此外,香港的SPAC在上市時必須擁有至少10億港元(約合1.29億美元)的淨資產,這等於是設定了很高的准入門檻。所有這些障礙加在一起,導致香港只有為數不多的SPAC存在。 但留給找鋼網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它的SPAC合作夥伴Aquila必須在明年3月之前完成合併。這是因為根據香港的規定,SPAC必須在上市後24個月內找到合併夥伴並簽署協議,並在36個月內完成合併,以避免解散。 Techstar於2022年12月上市,因此它宣布與圖達通合併勉強滿足了24個月的要求。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懷疑,它是不是因為面臨在最後期限前找到目標的壓力,而選擇了一個不那麼理想的合作夥伴。 TechStar並沒有透露太多有關圖達通財務狀況的信息,而已公開的信息也並未給人多厲害的感覺。它援引第三方數據稱,2023年,圖達通在乘用車激光雷達產品的銷量中排名第一。圖達通的投資者中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淡馬錫幫助該公司建立了信譽。但該公司的收入增長似乎已經迅速降溫。 根據TechStar提交的文件,圖達通的年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長83%,達到1.21億美元。但它在2022年才開始產生有意義的收入,2021年收入僅為460萬美元。因此,該公司在2023年才開始加大生產,儘管它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 對於新興科技公司來說,要過很長時間才能產生收入並不罕見,因為開發和實現大規模生產需要一段時間。不過,對圖達通來說,它的收入增長似乎在今年踩了煞車。該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總額約為6,600萬美元,略高於去年全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糕的是,它的淨虧損正在擴大,從2022年的1.88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19億美元。 目前,無法保證TechStar和圖達通的聯姻一定會通過香港監管機構的審查。精明的投資者可能會對圖達通的長期前景提出質疑。另一家激光雷達公司、同樣處於虧損狀態的禾賽(HSAI.US)於去年2月在美國上市,但其股價較IPO價格下跌了40%以上,目前的市銷率為6.4倍,相對較低。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激光雷達公司速騰聚創(2498.HK)市銷率略高一些,為8.1倍。 與TechStar合併將讓圖達通的估值增為117億港元,是其2023年收入的12倍多,在市銷率方面遠高於禾賽和速騰聚創。如此高的估值,再加上圖達通的收入增長似乎正在放緩,表明該公司可能難以打動投資者,更不用說監管機構了,而只有這些監管機構開綠燈,圖達通才能完成香港上市。…
簡訊:百度獲得香港首個自駕車試驗許可證
香港運輸署上周五發出公告,向百度(9888.HK; BIDU.US)在港註冊的Baidu Apollo International Limited批出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允許其在北大嶼山使用10輛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驗。 公告指出,在初始測試階段,任何時候只允許一輛自動駕駛車在指定路段行駛。作為安全預防措施,車上將有一名後備操作員,在必要時可以接管車輛控制。該許可證的有效期為五年,從2024年12月9日開始,直到2029年12月8日結束。 百度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目前在中國多個城市運營,其中在湖北武漢擁有最大的車隊,超過400輛車。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