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oda taps investors with stock placement to repay high debt after weak results

業績下滑債務高企 百果園配股集資還債

經營水果零售的百果園,公布中期業績不久,即以大折讓配股集資 重點: 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轉盈為虧蝕逾3億元 分店量大減近三成至4,386家   白芯蕊中國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行業有三大龍頭,以「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之稱,當中「南百果」便是在香港上市的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但近年業績滑落,2025上半年業績更進一步惡化,最新更宣布大折讓逾19%配股。 主打水果銷售的百果園,完成公布中期業績後,上周宣布按每股1.17港元,配售2.795億股新H股,佔擴大後H股總數約16.1%,較前一日收市價1.45港元大幅折讓19.31%,集資3.27億港元,當中2億港元用作支付貿易應付款項,1億港元用作償還銀行貸款。 2023年1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百果園,於2001年在深圳成立,據當時招股文件指,集團是中國最大水果零售商,但市佔率只有1%,大股東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余惠勇。經過是次配股後,股權亦從19.5%攤薄16.5%,但仍是最大單一大股東。 業績盈轉虧 回顧百果園表現,上市後首年業績硬淨,2023年盈利錄得增長11.9%至3.62億元,但踏入2024年業績開始走樣,單是上半年純利就大幅倒退66.1%至8,851萬元,整個2024年業績更由盈轉虧蝕3.86億元。至於股價,在2024年便累積大跌76.9%。 集團在2024年業績公布後解釋,因競爭加劇加上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自身經營周期調整帶來挑戰,導致業績走樣;但奇怪是2024上半年業績開始倒退,到2024下半年業績轉差,管理層忽然變得積極,頻頻在市場回購,2024年全年回購約4,920萬股,金額達6,837萬港元。同時在2024業績大虧下,也派末期息每股0.0065元。 不過,從年初迄今起,回購的手影又未再出現,繼2024年大幅虧損3.86億元後,2025上半年亦虧損3.42億元。再者,百果園的短期銀行借款接近23億元,非即期銀行借款亦達2.67億元,資本負債比率由去年底的89.3%,增至上半年的103.5%,反映情況不大樂觀。 由於業績進一步惡化,集團也大刀闊斧搬遷或關閉租金費用率高、人工費用高或經營業績較差的劣勢門市,更加專注於優勢門店,因此零售門店總數按年淨減少1,639家至4,386家。 另一方面,百果園2024下半年採取措施優化毛利率較低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在消費疲弱下,對高品質與高性價比產品需求,包括豐富產品種類及優化產品組合。從毛利率角度業務已見喘穩,由2024年底的3.1%,升至2025上半年的4.9%。 生鮮產業鏈損耗高 無可否應,內地水果零售市場規模大,但前五大企業市場佔有率只得3.6%,理論上業務發展及合併空間巨大,但百果園問題除了內地消費降級影響外,行業供應鏈問題才是關鍵所在。 據內地券商開源證券指出,中國水果種類繁多,亦是易腐食品,每種水果質量標準、保存要求都不同,故新鮮度和品質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水果產地多,涉及不同農場、種植者和批發商,還有供應鏈亦複雜,對多數小型水果經銷商庫存管理難度大,因此要統一整條供應鏈較困難,形成水果產業鏈經常出現存放效率低、高損耗率等問題,單是中國生鮮產業鏈整體損耗率達25%,變相亦阻礙產品附加值提升。 為減少損耗,實現經營效率全面提升,加上現代種植技術和農業科技發展,業內企業引入數字科技,優化果品品質、減少損耗,以實現經營效率的全面提升。 為針對痛點,百果園已在內地建立七個總倉及428個城市倉,提升供應鏈效率,以滿足中小型水果供應商和夫妻老婆店的採購需求。 整體來說,百果園目前市賬率只有0.2倍,市銷率亦不足1倍,理論上估值處於偏低水平,配合毛利率有止跌回升的跡象,令股價在低位有支持,奈何集團整體收入下滑,加上內地樓市疲弱情況未改,令「財富效應」帶動的樂觀消費模式變得保守,消費者變得更為謹慎,直接打擊各零售行業。同時公司未來仍需為物流設備作大量投資,因此百果園業務前景挑戰大,中短期故事仍欠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恒指季檢科技類股搶眼 消費與醫藥成輸家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於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檢討結果,恒生指數成分股未有變動,維持83隻,而恒生綜合指數(HSCI)的成份股數量由517隻減少至505隻,剔除了41家企業,為近期變動較大的一次調整。其中,多隻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被納入,反映出當前的市場焦點。 根據恒生指數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綜合指數加入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英諾賽科(2577.HK)、佑駕創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與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相關的企業。另外,多隻傳統消費類股與醫藥類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園(2411.HK)、海倫司(9869.HK)、科濟藥業(2171.HK)、泰格醫藥(3347.HK)等。不過小菜園(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費類股則獲納入。 恒生科技指數(HSTECH)方面,則加入了騰訊音樂(1698.HK)與地平線機器人,剔除眾安在線(6060.HK)與東方甄選(1797.HK)。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SCE)納入中通快遞(2057.HK)與百濟神州(6160.HK),中生製藥(1177.HK)與李寧(2331.HK)被剔除。所有變動將於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果園料去年由盈轉虧4億元

從事水果銷售的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周一發盈警,預告2024年錄得虧損介乎3.5億至4億元,2023年為盈利3.62億元。收入則較2023年的113.9億元減少不超過15%。 百果園表示,由盈轉虧原因之一是中國消費疲軟,公司於去年下半年主動採取措施優化產品組合並降低毛利率,以滿足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同時,百果園完成執行去年初制定的「高品質水果專家與領導者」新戰略,包括完成門店翻新、營銷活動、聘請美好生活大使等活動,導致去年開支增加。 另外,公司鼓勵加盟商從高租金收入比的門店搬遷至低租金收入比的門店,令加盟門店數量從2023年底的6,081家,減少至2024年底的5,116家。公司表示,將繼續採取相關措施以改善經營表現。 百果園周二開跌1.64%至1.2港元,截至中午跌3.28%,收報1.18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ongjiu shares remain suspended

榴槤價格下跌 會否是壓跨洪九的一根稻草?

自畢馬威4月辭任核數師以來,這家水果銷售商尚未發布2023年年報,而且公司高管又紛紛質押股份以籌集現金,一名調查記者則嗅到了詐騙行為 重點: 這家自稱中國「水果第一股」的公司,其股票自3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牌狀態,同時又通過股權質押籌集了2億多美元的資金 公司的商業模式依賴價格穩定,但由於電商價格戰和供過於求導致榴槤價格下跌,其業績受到打擊    譚英 榴槤的味道廣為人知,很多人望而卻步,卻在中國水果愛好者中贏得了大量追隨者。榴槤對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6689.HK)的財務影響可能同樣令人反感,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水果銷售商的股票,自3月以來一直處於停牌狀態。 愛自稱中國「水果第一股」的洪九,最早發出的公開預警徵兆,是其核算師畢馬威突於4月辭任,此前,公司股票於3月20日停牌。此後不久,洪九果品宣布推遲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這舉動往往暗示公司與幕後會計機構之間存在分歧。 8月,公司發類似公告稱,2024年上半年的中期業績,將在新任核數師中匯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審核後「盡快」公布。同時,洪九果品的高管持續質押各自的股份以換取現金,似乎是為了讓公司在困境中繼續運營。 創始人兼董事長鄧洪九已通過至少13筆股權質押,向貸款機構籌集了2.079億美元。最近,他的妻子、執行董事江宗英也一直在質押該公司的股份,進行類似的融資。 那麼,榴槤在這個混亂的故事中扮演著什麼角色?2022年9月上市時,洪九果品是中國最大的榴槤經銷商,經營著一條「端到端」的供應鏈,涵蓋49個水果品類,連接其在中國、泰國和越南的直營農場與在中國的全國門店網絡。該公司據說是中國榴槤市場大型供應商之一,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榴槤市場,2023年的進口額為472.3億元。僅2022年,榴槤就為佔洪九果品貢獻了39億元的銷售額,佔其當年總收入的26.3%。 除了榴槤,按銷售收入計算,洪九果品還是中國五大火龍果、山竹和龍眼經銷商之一。它是首家在香港進行IPO的中國內地水果經銷商,不過它只籌集到了6,300萬美元。 公司與客戶的應收賬款周轉期相對較長,而與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周轉期為30天,相對較短,當水果價格下跌時,這可能會出問題。 這正是今年中國榴槤市場出現的情況。由於東南亞進口供應過剩,5月份部分市場的榴槤價格下跌了一半。5月中旬,一個6公斤重的榴槤在網購平台Pupu上的售價在179元至209元之間,低於4月份的279元,一些供應商將價格降至每斤10元。 「明星效應」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榴槤市場出現了「明星效應」,這種水果的人氣飆升吸引了更多的資本和投資者。自2022年以來,中國還批准了從泰國以外的國家進口榴蓮,包括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導致這種水果的供應大幅增加。 此外,直播電商帶來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洪九果品這樣的傳統賣家帶來了更多麻煩,也給價格帶來更大壓力。進入市場的門檻相對較低,但由於需要專門的冷藏和運輸服務,一些壁壘仍然存在。 一位分析師評論說,激烈的競爭,加上不斷下跌的價格,導致水果行業「遭遇滑鐵盧」。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洪九果品在天貓、抖音、快手和拼多多等熱門平台上試水電子商務。據報道,為了節省資金,該公司還將其在重慶的批發中心外包,並試圖超越傳統的B2B業務模式,直接向消費者銷售。 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消費者信心疲軟,給水果銷售商帶來了更大的降價壓力,尤其是榴槤和火龍果等價格較高的水果,而這兩種水果是洪九果品的兩大支柱。由於類似的壓力,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集團(2411.HK)自2023年2月上市以來,股價已經下跌了80%,不過其預期市盈率仍有18倍,看起來相對健康。 與此同時,洪九果品想必正努力發布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中期報告,這是其股票復牌的必要條件。在3月份停牌後,公司最初承諾在7月發布2023年年報。據報道,畢馬威辭任的原因是該公司向一些背景可疑的供應商,支付了44.7億元不明預付款。報道稱,在一些付款中,供應商的註冊資本很高,此前沒有與洪九果品交易的記錄,而且社保參保人數為零。據報道,畢馬威要求獲得更多信息,並在沒有得到想要的信息後辭任。 網絡媒體清流工作室的調查稱,2022年,洪九果品通過與不存在的公司簽訂大筆訂單,應收賬款激增。媒體實地走訪發現,部分客戶地址位於洪九果品註冊地址附近的住宿公寓內。這些大樓的月租金約為2000元,遠低於合法辦公場所的租金水平。 洪九果品上一份財報,是去年8月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財報。2023年上半年,洪九果品營收增長19.4%至85億元,但淨利潤下降6.5%至8.029億元。一個潛在的令人不安跡象是,隨著貿易和其他應收賬款增長12.9%至101億元,公司貿易應收賬款減值損失上升47%,至1.837億元。 分析機構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應收賬款在公司資產中的佔比高達92.4%,這樣確讓人不安,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底的144.8天增加到六個月後的188.5天。這些都表明,麻煩的跡象可能早在2023年就已出現,不過今年的榴蓮危機很可能將壓力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天圖減持百果園 虧損逾5千萬元

專注消費領域的投資機構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周四表示,在市場出售約350萬股百果園(2411.HK)股份,每股平均價約1.56港元,涉及款項近547萬港元。 在此之前12個月內,亦已在市場出售近6,030萬股百果園,涉及款項約1.02億港元,每股平均價1.61港元,佔百果園的已發行股數約4%。天圖披露,出售百果園股份確認虧損5,040萬元人民幣。 集團指出,減持百果園股份所得,可增加公司的資本,從而可用作其他投資及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果園斥4億購理財產品

從事水果銷售的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周三公布,斥資4億元人民幣(下同)購入兩項理財產品。首項是北京銀行發行的歐元兌美元的結構性存款,涉資1.7億元,年化收益率為1.3%至2.5%。 第二項是中信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涉資2.3億元,年化收益率1.05%至2.43%。兩筆產品到期日均是明年1月14日。 百果園表示,購買理財產品是可以將公司未動用的資金收益最大化,帶來更高的回報。當中已充分考慮日常運營資金的需求及支出,認為不會構成影響才作出購買決定。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s Ten-year plan withers on the vine, what goes wrong in Pagoda?

「十年計劃」出師未捷 百果園出了甚麼問題?

吃上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紅利的好時代已漸過去,今年上半年內地消費疲弱,零售或飲食相關股份業績大跌,水果零售商百果園在市場陰霾中表現失色 重點: 集團中期盈利大跌近七成 加盟店數量較去年底減少70間   劉智恒 「品質首選、全球領先、全球果王」。這番豪情壯語是今年初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411.HK)公布的「十年計劃」定下的目標,如此激動投資者心靈的未來藍圖,非但沒有刺激股價破位而上,反倒是接連下挫,年初至今股價從高位暴跌逾七成,教一眾市場人士大跌眼鏡。 當時市場估計,集團上市時定下的禁售期結束,或許有股東大手拋售手上股票,導致股價大幅下挫,實屬個別事件。但問題是,股東為何急不及待要大手大手地拋售手上股份? 百果園上月發出的盈利預警,大家已開始有頭緒,近日中期業績發布,情況明白不已。中期盈利大跌66%至8,851萬元,收入亦下跌11%至55.9億元。 100萬變90萬 百果園的經營模式很簡單,是靠不斷吸收加盟店,再為加盟商提供水果供應而獲利,成敗關鍵在於加盟商的數量,以及每家分店的銷售金額。 根據中期年報,截至6月底,百果園的加盟分店6,011間,同比增加了66間,但來自加盟店的總收入,卻較去年下跌15%,即是加盟店增加,卻未能帶動收入上升。 問題出在那?原來加盟店的平均半年收入只有9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00萬元相比,減少約13.7%。集團歸咎是中國消費者的整體消費能力下降,導致加盟門店的銷售額減少。 另一方面,若再仔細看,加盟店數量與去年底的6,081家相比,實際是減少了70間。事實上,過去幾年百果園的收入已有點上升乏力,2021年至2023年間,收入為102.89億元、113.12億元及113.91億元。 百果園十年計劃中的第一步目標,是要進一步拓展門店數,提高終端零售額,暫時看應是折㦸沉沙。目前市場情況,別說要提升加盟店數量,能不減少或許已是萬幸,可以預見,百果園下半年情況難以樂觀。 開支持續上升 收入下跌之餘,開支卻未能同步減低,上半年因行政人員數目及員工薪金上升,管理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47億元增至今年的1.69億元,上升14.9%。銷售方面因要加強促銷及舉辦活動,費用較去年同期增22%至2.97億元。 教人擔憂是,在許多行政開支等未能減省下,百果園要節流,結果是將研發費用縮減,集團將研發團隊成員減少,令半年開支減少10.5%至6,630萬元。成本是省了一點點,問題研發是企業的未來,非不得已不應減少,反之應要適量調升,特別今天講求技術的年代。 公司又經常將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上,今年7月初向斥資2.3億元向北京銀行認購產品,旋即於同月4日又向中信銀行購入1.75億元產品。雖然有閒置資金用作短期穩定投資未嘗不可,但公司不好好利用資本發展本業,是否代表公司對本業前景有懷疑,不敢投入資金,或是管理層的能力問題,要靠收息獲取回報。 投資者有保留 去年八月時大股東及董事長余惠勇與妻子徐艷林,將3.7%百果園股權質押予上海浦東銀行,換取3.8億元貸款,公告沒解釋借款有何用途。至今年一月,余氏夫妻續與上海浦東銀行訂立新的股份質押協議。對押股一事,市場也有戒心,擔憂大股東的財務是否出問題,會否影響公司? 此外,集團執行董事及常務副總經理焦嶽在今年5月至6月間,多次減持公司股份。港交所股權披露顯示,焦嶽的持股量由7.43%跌至6.96%,合共出售750萬股,沽售價每股由3.28至2.9港元,粗略估計套現逾2,200萬港元。高管不斷減持股份,又怎能讓股民投以信心一票。 百果園早前申請H股全流通,八月初剛獲中國證監會發出備案通知書,六名股東持有的3億股,將可以在港股市場公開買賣,佔總發行股本20.17%。市場供應增加,對股價無疑構成一定壓力。 十年後的百果園是否一如余惠勇所言成為全球果王,暫時未敢論斷,但幾位大股東早前訂立一年新禁售,明年4月就到期,投資者不得不留意會否觸發新一輪拋售潮。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