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疲弱 水滴靠眾籌突圍
得益於眾籌業務的強勁表現,這家保險經紀公司三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50% 重點: 由於保險業務的貢獻萎縮,水滴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僅增長2.6% 眾籌業務的收入大幅提升,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推動利潤大幅增長 梁武仁 慈善確實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對在線保險經紀公司水滴公司(WDH.US)來說,慈善也意味著一項蓬勃發展的業務,可以在其核心保險業務低迷的情況下重新點燃增長。 公司上周三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其業務結構正發生變化,在中國經濟放緩和監管政策的雙重阻力之下,保險經紀公司普遍面臨的困難。這些阻力已成為金融行業主要的不確定性來源。 由於主營保險業務的貢獻下降3%,水滴三季度營收同比僅增長2.6%,至7.04億元。但公司仍設法避免總收入萎縮,因眾籌業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增至9%以上,幾乎是去年同期5%的一倍。 更重要的是,這項快速增長的業務,其盈利能力似乎有了很大改善。該業務的營業虧損減少了逾70%,至1,800萬元左右,這幫助水滴從上年同期的虧損,轉為三季度的整體營業盈利。在外匯收益的進一步推動下,該公司淨利潤躍升超150%,它在財報中突出強調了這點,或許是想掩蓋其平庸的收入增長。 首席執行官沈鵬在公司三季度財報中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公司本季度又實現了強勁的盈利,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潤達到去年三季度的2.5倍。」 水滴的眾籌業務通過向平台用戶收取費用來賺錢,該平台幫助患者利用陌生人的捐款支付醫療費用,這些陌生人就是公司所謂的「愛心」。其服務包括提供技術支持、眾籌活動管理、反欺詐措施和資金籌集。 水滴早在2016年就開始提供醫療眾籌服務,當時公司剛開始運營不久,並於次年才成為保險經紀公司。但公司直到2022年初才開始實現眾籌業務的盈利。 在這前後,水滴的主營保險業務也開始面臨明顯的阻力。由於中國經濟下滑,保險需求受到打擊,水滴的收入從2022年開始連續兩年下降。此外,公司還難以跟上行業監管機構不斷出台的規則變化——這在中國各金融行業中經常發生。 2020年,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CBIRC)實施了專門針對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的措施,包括對人員管理、客戶信息保護和內部控制的要求。 隨後第二年,監管機構開始要求在線人壽保險公司,讓客戶對某些短期產品的保費進行等額分期支付。這導致水滴因之前允許保險購買者減少首月賬單費用而受到行政處罰。此外,在2021年,CBIRC對部分保險產品的費率設定了上限。 監管機構於去年對通過,限定了銀行保險渠道銷售的保單費用,以確保它們更準確地反映風險評估,這對與銀行有分銷協議的經紀商造成了打擊。 醫療眾籌 由於這些措施都讓保險經紀公司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水滴希望借助流行的醫療眾籌來彌補不足,使其重回可持續增長軌道。醫療眾籌平台在中國很受歡迎,因用戶每年支付的費用可能低至100元以下,但如果患上重病,他們可以籌集到巨額資金。 從本質上講,醫療眾籌類似於傳統保險,兩者的目的都是為未來的不幸提供一定的保障。但購買保險的費用可能很高,尤其是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眾籌可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從成立到今年9月底,水滴的眾籌平台吸引了4.66億人,為330萬患者籌集了超過660億元的捐款。 毫不奇怪,醫療眾籌的增長促使中國當局介入,對這種新的准金融產品進行監管。9月,民政部聯合其他政府部門,制定了醫療眾籌的法律框架,對費用結構、資金管理和反欺詐措施做出了具體規定。 「本季度是我們醫療眾籌業務和整個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水滴董事會秘書長Jasmine Li在公司討論三季度業績的電話會議上表示。 雖然這樣的框架可能對這個新興行業有利,為行業帶來了結構和秩序,但政府監管的加強,意味眾籌業務的監管風險也可能上升。反過來,這可能會給水滴帶來它目前在保險業務中遇到的類似麻煩。 這樣的麻煩在中國很常見,尤其是在金融服務領域,甚至已經導致至少一家大型保險經紀公司基本上退出了保險業務——這就是原名泛華的智能未來(AIFU.US)。 與此同時,水滴也一直致力於利用人工智能。公司開發了一種由大語言模型(LLM)驅動的會話人工智能代理,現在通過處理用戶查詢,每月可以產生100萬元的保費。水滴還推出了為其他企業定制人工智能銷售代理的「AI Top Sales Platform 3.0」,並與保險公司和行業外的公司開展了試點。 儘管三季度利潤大幅增長,但水滴公司股價在財報發佈後持續下滑,表明投資者更關注其主要保險業務的疲軟。雖然水滴的股票今年仍上漲了9.6%,但其市銷率只有1.1倍。在線保險公司眾安在線(6060.HK)的情況更糟,市銷率約為0.5倍,這表明投資者顯然對中國保險業總體上興趣不大。…
市場要聞:泛華計劃走向全球 進軍高科技醫療保健領域
這家中國保險經紀公司表示,將利用新加坡投資者的 5 億美元,通過兩項醫療相關收購,走出本土市場 余特莉 泛華控股集團(FANH.US)週二表示,該公司將利用新加坡華德集團高達5億美元的新投資進行收購,以增強其遠程醫療和醫療機器人能力,以實現其核心中國保險經紀業務以外的多元化發展。 本月初,泛華與華德集團簽署了高達5億美元投資的框架協議。華德集團還承諾向泛華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普益財富(PUYI.US)投資最多5億美元。這項投資將對兩家公司產生重大推動作用,皆因兩家公司的市值均低於 4 億美元。 最新公告發佈後,泛華股價週二上漲近 15%,但第二天大部分漲幅就回落了。最新的公告沒有包含普益財富 5 億美元投資的細節,普益的股價基本沒有變動。 最新公告稱,華德集團將注資推動泛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並在新加坡、越南、歐洲、美國和香港設立據點。該公司補充稱,雙方還將探索兩項資產的潛在投資。 其中之一是一家總部位於亞洲的遠程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在亞洲擁有由2,000名醫生、600 家診所和超過100萬用戶組成的網絡,使其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提供商之一。另一家是醫療級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製造商,用於醫學研究以及家庭和老年護理,公司並在多個國家設有開發設施。 該公告沒有說明華德集團將獲得什麼投資回報。但公告稱,由於華德集團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白振華將立即成為泛華董事長,因此應該可以理解為該公司可能會獲得泛華的大量股權。 泛華聯合創始人胡義南和首席戰略官林創斌將辭去聯席董事長職務。胡義南將擔任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而林創斌將繼續擔任董事和目前的執行職務。 華德集團是一家精品投資公司,於2005 年成立,主要專注於不同國家的人工智能相關投資。公司創始人白振華曾擔任新加坡國會議員13年。 白振華的說話和投資計劃表明,華德集團希望幫助泛華拓展至中國本土市場以外的市場,該市場的增長在過去兩年大幅放緩,金融服務提供商持續受到政府的嚴格審查。 他表示:「我們完全相信泛華能夠通過其開拓性的創新合作夥伴關係,轉型為全球領導者。」 泛華在過去一年中進行了幾項收購,試圖重振增長,但尚未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其新的聯盟看起來像是一次從目前專注於國內的保險經紀業務實現多元化的遊戲,並成為華德集團計劃下的人工智能驅動的科技旗艦。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普益收入縮水 泛華出手打救
通過一項股票置換協議,這兩家公司各自的一批股東將收購對方的多數股權 重點: 通過股票置換,泛華控股的一批股東,將獲得普益財富77%的股份,普益的一批股東則獲得泛華50.1%的股份 達成協議之際,普益集團正面臨收入縮水和持續的虧損 梁武仁 財富管理公司普益集團(PUYI.US)將其命運和對盈利的持續追求,與規模比自己大得多、並且處於盈利狀態的保險經紀公司泛華控股集團(FANH.US)緊密聯繫在一起。 按照週三宣布的協議,包括首席執行官胡義南在內的一批泛華股東,將自己的部分股票換成普益新發的股票,置換比例為每兩股泛華換一股普益的股票。交易將讓泛華的股東獲得普益約77%的股份,而普益的股東也將持有泛華50.1%的股權。 預計將於本週完成交易,本質上將讓普益不花一分錢,就能獲得泛華的多數股權。與此同時,泛華的股東透過持有普益的多數股權而保留對泛華的控制。 不到一周前,泛華控股同意將其持有的普益4.46%的股份售回予給普益,換取1,050萬元現金和普益旗下泛華普益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普益基金)15.41%的股權,該公司是一家公募基金分銷商,是普益的主要業務之一。 泛華和普益於2010年共同創立了普益基金,後來泛華在普益2018年IPO前,將其在該合資企業中的少數股權,轉換為母公司普益集團的4.46%股份。但由於過去三個財年收入下降,利潤受到挑戰的普益股價下跌了約三分之一,這些股份的價值已經縮水。 最新的股票置換協議,實際上把兩家公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看上去有些奇怪,因為泛華股東為他們新獲得的普益多數股權支付了巨額溢價。受此影響,普益股價週三上漲47%,而泛華的股價只上漲了1.7%。在消息公佈前,普益的市銷率(P/S)已高達近15倍,而在此番股價大幅上漲後,這個數字提高至22倍。 相比下,規模比它大得多的諾亞控股(NOAH.US;6686.HK)的市銷率只有2倍,要合理得多,後者是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也許泛華和普益是在押注,緊密的聯繫可產生協同效應,能帶來更大的增長,特別是對普益,截至6月的最新財年,其收入總額僅為1.14億元。對於兩家公司來說,它們的業務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都銷售金融產品。但普益確實需要取得一些巨大的增長來證明其最新估值的合理性——考慮到其最近收入萎縮,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這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普益的現金也很少,因為持續虧損,截至6月底僅有1.64億元。 普益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缺乏對新增長引擎的投資,從其嚴格控制支出,幾乎沒有債務這一點上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截至6月的財年中,其用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支出減少了一半以上。雖然這種節儉可能看起來值得稱贊,是慎重之舉,但也表明公司缺乏大部分投資者想要的那種大型增長戰略規劃。 最新的合作可能表明,泛華可能正準備介入並幫助普益快速增長,或許是通過資產注入來實現。此舉可能會迅速將普益的收入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可能會證明該公司的高估值是合理,儘管其收入趨勢並不動人。 成本控制 由於努力降低運營成本,普益的淨虧損在最近一個財年有所收窄。該公司首席財務官胡安林(已於上月辭去該職務),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削減了營銷成本,將重心從新賬戶的開立,轉移到「刺激新投資的增長」。普益還剝離了一家子公司,並關閉多家分支機構,同時裁減了部分員工。 大範圍的成本控制,反映目前中國競爭激烈的財富管理行業正處於艱難時期,因為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日益加劇,抑制了對各類財富管理產品的需求。由於中國股市是今年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普益在截至6月的12個月里,年收入下降了近40%,至我們之前提到的1.14 億元。 普益銷售第三方理財產品,以富裕的中產散戶投資者為主要客戶。但它正試圖增加對更大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銷售,由於規模和交易量更大,它們往往更能掙錢。 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里,普益向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客戶發行的公募資金,總額同比增長266%。但在此期間,此類基金的總體發行量實際上是呈下降趨勢的,這表明公司在此期間失去了相當規模較小的個人客戶。 通過普益基金銷售的公募資金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該公司優先考慮價格透明的公共證券支持的基金,並對此類產品的提供商進行盡職調查。對於中國的財富管理公司來說,這種謹慎態度越來越有必要,以避免由不透明資產支持的基金所導致的損失。本月早些時候,另一家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商海銀財富控股(HYW.US)就在這方面遇到了麻煩。該公司表示,無法兌現與中國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資產相關的部分理財產品的付款承諾。 儘管最近表現謹慎,普益基金仍然在努力實現業務多元化。它於2020年啓動家族辦公室業務,幫助富裕投資者設立信託賬戶,並提供其他相關服務。但這種擴張是一種小規模的漸進舉措,短期內難以帶來新的大幅收入增長。 與泛華控股的最新交易是另一回事,可能會讓投資者對普益基金的股票刮目相看。泛華控股的收入基礎比普益大得多,而且經營錄得盈利,為後者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源。例如,不斷壯大的聯盟可以使其產品多樣化,包括保險在內,這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主要增長引擎。這樁新聯姻會帶來什麼結果,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甚至可能最終導致兩家公司的真正合併。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對普益的股東來說,這筆交易真的沒有太多不好的地方。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眾安在綫新會計準則 減列投資收益招虧損
這家網上保險公司去年業績採用IFRS第9號金融工具的新會計準則,放大了投資收益差勁對業績的負面影響
網上保險商削成本 應對中國市場變化
去年以更大幅度降低成本之後,水滴和衆安的估值超過了競爭對手泛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