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中國咖啡戰三年 庫迪疲態畢現
這家國內第二大咖啡連鎖企業去年高調宣稱,將在今年底前開設5萬家門店,如今聲勢已大幅減弱 重點: 截至今年8月,庫迪咖啡僅擁有1.5萬家門店,距其今年底5萬家的目標相去甚遠 今年早些時候,公司紐約首店開業之際,競爭對手瑞幸咖啡也同步入局 譚英 當中國流行文化試圖為現代企業的「你死我活」競爭策略尋找歷史注腳時,兩千年前的三國時代常被援引為參照。那段群雄逐鹿的歲月最終在西晉實現大一統,但前提是經歷多輪慘烈的混戰。 隨著中國咖啡戰火蔓延海外,國內兩大領軍者瑞幸咖啡(LKNCY.US)與庫迪咖啡正將戰局推向全球。即便如此,主戰場仍在中國本土,這裡不僅要迎戰星巴克(SBUX.US)等國際巨頭,更需直面數十家海內外對手。 儘管今年初進軍紐約的營銷聲勢浩大,但在這場對陣瑞幸與星巴克的現代「三國之戰」中,庫迪咖啡顯露後勁不足之勢。 庫迪與瑞幸在紐約的首店幾乎同期開業,前者5月登陸布魯克林及唐人街,本月再布點中城區;後者6月在中城開出兩家美國首店。雙方均迅速摒棄國內9.9元(約合1.4美元)的低價策略,轉為採用3.5至7美元的星巴克式定價。 今年7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最大咖啡出口國巴西加徵50%關稅,導致美國咖啡價格飆升,兩家企業似乎不以為意。但深層次看,兩大咖啡新銳的真正戰場在中國及更靠近本土的亞洲,星巴克等西方連鎖品牌在此並無主場優勢。 據研究公司Grand View Horizon數據,2024年東南亞、東亞及南亞咖啡市場規模高達642億美元(含中國市場30億美元),預計2025至2030年年均增長率達6.2%。這使得亞太市場幾乎與美國676億美元體量持平,後者同期年均增速預計僅為5.2%。 誠然,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劇情正被復刻,亞洲其他地區正快速成為這場現代咖啡「三國之戰」的新主戰場。 兩大品牌均以亞洲市場開啓出海征程。瑞幸2023年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門店,目前在當地門店超60家;成立一年後,庫迪2023年11月即在中國香港佈局,次月迅速進軍泰國及馬來西亞,門店遍及韓國、印尼、日本、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加拿大。 5萬分店勢難達標 作為市場後來者,庫迪在國內尤其處於相對劣勢。但在全球舞台,雙方競爭態勢更趨均衡,庫迪的海外拓展速度已先行於對手。 憑借強勁增長,瑞幸已成資本寵兒,這主要受益於其疾速擴張。最新財報顯示,公司第二季度營收同比飆升47.1%至124億元(合17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勁增43.6%至12.5億元。其門店總數超2.6萬家,絕大多數位於中國。 橫向對比,星巴克全球門店3.2萬家,6月底中國門店數達7,828家。但這家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巨頭正進行美國業務重組,且與中國當前精打細算的消費群體脫節,使其在最新版咖啡「三國之戰」中基本處於觀望狀態。 與此同時,庫迪先前的擴張計劃也遭遇困境。2024年,公司宣布計劃在今年底,大約在其開業的同一時點,運營5萬家門店。成立僅兩年,庫迪2024年10月便開出第10,000家門店,展現迅猛勢頭。 不過,官網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庫迪全球28國門店僅達1.5萬家。更有媒體披露,其中3,000家門店至年中仍未開業。即便這些門店全部運營,總量仍不及其承諾的2025年底目標的三分之一。除紐約開店等零星宣傳,公司近期的推廣活動已較首年明顯減弱。 陸正耀、錢治亞兩位瑞幸前聯合創始人,因涉嫌主導數千萬美元銷售造假醜聞離職後,2022年10月創辦庫迪。據悉,這段「黑歷史」令該公司當前激進的擴張計劃融資受阻。 重資產佈局或是庫迪早期信心來源。去年11月,首席戰略官李穎波在行業會議上透露,公司在安徽建成中國最大咖啡烘焙基地,年加工產能4.5萬噸。瑞幸2024年也在臨近上海的的崑山市,投產年烘焙量3萬噸的工廠。 作為非上市公司,庫迪僅零星透露財務狀況。公司宣稱今年4月聯合外賣新軍京東推出配送補貼,活動期間訂單量破億杯。據內部會議消息,陸正耀表示超過90%標準店型中,淨利潤逾1萬元。 李穎波在近期加盟商會議上披露,5月單店月均經營現金流達2.7萬至2.8萬元,同比增40%。自2月起,庫迪力推便利店式新加盟模式,同時售賣冰淇淋、方便面、瓶裝飲料、熱食及盒裝簡餐,以此區別於星巴克、瑞幸的傳統咖啡專營形態,並宣佈將在第三方超市設咖啡吧台。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價格戰壓力,瑞幸過去一年悄然提價以遏制毛利率下滑。但庫迪釋放持久戰信號,其與非洲生產商簽訂長期供應合約。星巴克持續進行的中國業務轉型更賦予這幕現代「三國之戰」變局新注腳,預示咖啡戰終局來臨前,必將經歷更多峰回·路轉的劇情演進。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霸王茶姬全球擴張加速 實現雙位數增長
這家高端茶飲企業二季度營收增長10.5%,在洛杉磯開設美國首家門店 陽歌 高端茶飲企業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US)二季度錄得營收與GMV(總商品價值)雙位數增長。該公司在國內外持續極速擴張,在洛杉磯開設美國首家門店。 與此同時,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對公司利潤造成壓力,其調整後淨利潤季度增長基本持平。公司今年4月在納斯達克IPO募資逾4億美元,成為今年華爾街最大的中概新股。 霸王茶姬二季度營收達33.3億元(約合4.6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0.2億元增長10.2%。其GMV同比增速為更高的15.5%,總額達81億元。截至6月末門店總數達7,038家,較上年增長40.9%。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加盟店體系,相關門店貢獻營收30.2億元,佔比約90%。 霸王茶姬在國內外同步極速擴張:國內門店自4,881家增至6,830家,漲幅約40%;海外佈局雖規模較小但增幅近一倍,門店數自115家激增至208家。當季海外GMV大增77%至2.35億元。儘管當前海外業務集中於東南亞,公司近期已在洛杉磯開設美國首店,並計劃於該市增開新店,同時透露對美國市場有更大的長遠規劃。 公司宣佈任命星巴克中國前首席營銷官擔任北美首席商務官;另聘有Dutch Bros Coffee(荷蘭兄弟咖啡)與Popeyes(博派斯)高管經驗的餐飲業資深人士出任北美首席發展官。 霸王茶姬創始人兼董事長張俊傑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下半年將持續戰略投入海外市場,穩步完善全球人才梯隊與運營體系建設。」 創立於2017年的霸王茶姬在擁擠的中國高端茶飲市場中獨樹一幟,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專注原葉茶品質並傳承中國傳統茶文化。公司以新中式國風來設計店面和產品,飲品主要原料為茶葉、鮮奶和糖——這與多數競品添加珍珠、奶蓋、水果切片等現代配料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截至6月末公司會員數達2.069億,同比增長42.7%。 近年來頭部茶飲品牌每年都新增數千門店,使中國高端茶飲市場競爭加劇,行業普遍承壓。霸王茶姬試圖通過強化高端定位規避困擾咖啡與茶飲賽道的慘烈價格戰。然而壓力仍體現在財務端,其non-GAAP(非公認會計准則)淨利潤率由上年同期的20.8%降至本季度的18.9%。受此影響,剔除股權激勵等非現金成本後的調整後淨利潤當季錄得6.3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瑞幸咖啡紐約開店 不打低價戰
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進軍美國市場,6月30日於紐約曼哈頓開設首兩家門店,標誌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據一財報道,兩家門店均為「即取即走」(Grab‑n‑Go)型態,所採用的設備、飲品配方及支付系統皆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在地化調整。公司期望藉由紐約試點門市,累積門店選址、產品設計與服務經營經驗,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國際拓展提供依據。 與在中國主打「性價比」不同,瑞幸在美國並未延續低價策略。從其美國官方App顯示,滴濾咖啡價格約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鐵則售約6.5美元,與星巴克在美定價相近,亦與其在新加坡的價格水準一致。不過,瑞幸在門市正式開張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優惠券以吸引消費者。 瑞幸成立於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進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設有24,097家門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營店,馬來西亞則設有8家加盟店。此次進駐美國,被視為瑞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價過去五日上漲近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不減不減還是減 星巴克投降加入減價戰
星巴克公司(SBUX.US)周一表示,將在中國下調部分冰飲價格,平均下調5元,因為這家咖啡巨頭迫於壓力,要加入過去兩年中國高端咖啡與茶飲的價格戰。 據公司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的信息,星巴克表示,希望使其飲品(包括非咖啡類),對中國消費者更「親民」,新價格於周二生效。 星巴克此前曾說不加入由庫迪咖啡挑起的價格戰,但戰役已導致瑞幸咖啡(LKNCY.US)及多家公司,以每杯9.9元的價格銷售高端咖啡。星巴克此番決策,正值其中國同店銷售額在今年開始企穩,此前在2024年已錄得雙位數下降。 中國經濟放緩期間消費者縮減開支,星巴克的業務正持續被低價競爭對手蠶食。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國消費者不愛甜甜圈 Tims天好中國憑貝果逆襲
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去年賣出2,200萬個貝果類產品,並宣布力求在2025年恢復營收與同店銷售額雙增長 重點: Tims天好中國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公司正爭取年內實現營收增長,並在EBITDA層面達到盈虧平衡 陽歌 過去以甜甜圈聞名的Tims天好咖啡,於1964年由同名前冰球明星創立,創始人本人據說也鍾愛這種甜食。但在將核心產品從大部分菜單中撤下後,其中國業務Tims天好中國卻憑借外形相似但甜度更低的貝果打開了局面。 作為Tims天好咖啡在中國的運營商,Tims天好中國(THCH.US)近年發展遇阻,在星巴克(SBUX.US)與本土新貴瑞幸咖啡(LKCNY.US)和庫迪咖啡等咖啡品牌的圍剿中難以突圍。不過最新財報顯示,這家公司或已憑借貝果迎來轉機:財報多次提到這種以麵包類的西式主食,並顯示公司或終將在第四季度走出困境。 公司披露,去年共賣出2,200萬個貝果及貝果三文治產品,按約950家門店計算,相當於單店全年日均售出逾60個——對於這種相對較新的差異化產品而言,可謂表現不俗。 資本市場似乎看好該公司的本土化新路徑,推動其股價在財報發布後三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18%。不過該股過去一年仍遭腰斬,當前市銷率疲軟,僅為0.45倍。對比來看,瑞幸咖啡和同樣大舉進軍精品咖啡領域的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市銷率分別高達2.08倍和1.52倍。 Tims天好中國不僅提供搭配傳統奶油芝士配料的貝果,還用貝果代替各式三文治類產品中的麵包。除了在貝果業務上取得成功,該公司的加盟業務表現亦優於直營門店。這一點與多數餐飲運營商形成反差,後者的直營店通常更賺錢,但也會為了加速擴張和節省資本開支而選擇使用加盟模式。 公司首席財務官李東表示,加盟業務目前貢獻著「穩定的現金流及盈利能力」,而直營門店持續虧損,導致公司整體運營尚未扭虧。 隨著經營狀況改善,公司也對2025年寄予厚望。在經歷2024年初關鍵指標轉負並持續全年後,其致力於年內恢復同店銷售額與營收增長。同時力爭實現全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盈虧平衡,這代表公司主要盈利指標首次擺脫負值。 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步入2025年春季,我們期待恢復營收增長並繼續擴張,今年計劃新開至少200家門店,其中大部分將通過成功的二級加盟模式實現,同時持續聚焦運營卓越和盈利表現。」 第三季度觸底 總體而言,Tims天好中國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近年的低迷狀況已於去年第三季度觸底,隨著直營門店完成重大調整及加盟業務步入正軌,公司在年末開啓了復蘇進程。當季營收同比下滑12%至3.33億元(4,560萬美元),較前季17%的降幅有所收窄。 同店銷售額也有相同趨勢: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3.3%,較第三季度21.7%的跌幅明顯改善。 第四季度,公司達成標誌性里程碑,它在中國的第1,000家門店於上海開業。截至去年底,門店總數已達1,022家。入華六載,Tims天好中國已形成可觀布局,業務覆蓋全國82座城市。 深入剖析門店總量數據可見,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大刀闊斧關閉低效直營店,直營店數量從2023年末的619家縮減至去年9月底的564家。但第四季度該趨勢逆轉回升,截至去年底直營店數量增至576家。 與此同時,加盟店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從2023年末的283家增至去年底的446家,佔門店總數的44%。正如我們此前指出,首席執行官盧永臣表示,今年新開門店將主要來自加盟業務,但未透露具體細節。 儘管加盟業務利潤率更高且門店數量有望超越直營門店,但其營收貢獻仍遠遜於直營體系。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直營業務創收2.7億元,同比下滑17.7%,但仍佔總營收的81%。相較之下,主要來自加盟業務的「其他收入」當季同比增長25.8%至6,250萬元,但僅佔總營收的19%。 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表現亦可圈可點:第四季度門店成本與費用同比下降18.8%,營銷費用降幅更達35%。 成本管控、閉店優化加上以貝果產品為基礎的定位成功,令Tims天好中國的運營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18億元收窄至1.17億元,淨虧損由3.11億元降至1.32億元。首席財務官李東強調,公司已「不再像過去幾年那樣燒錢」,且在獲得創始股東新注資後目前現金流充沛。 諸多信號表明,Tims天好中國或已走出困境期,正蛻變為一家業務更聚焦、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盈利的企業。當前要務,是證明在激烈競爭與經濟減速的逆風中,它能夠延續近期的向好態勢。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霸王茶姬給美國資本市場帶去更純粹的奶茶
這家高端茶飲連鎖企業已提交納斯達克上市申請,並報告其2022至2024年營收增長逾20倍 重點: 霸王茶姬已申請紐約IPO,成為中國頭部高端茶飲連鎖中首家沒選擇港交所,而選擇赴美上市的企業 通過大規模擴張,公司過去兩年營收與利潤激增,但增長勢頭在去年末顯現放緩跡象 陽歌 要是問中國任何一家茶飲或咖啡連鎖品牌,他們的效仿對象是誰?最不可能出現的答案應該就是星巴克。這家美國咖啡巨頭主打舒適空間和生活方式品牌形象,與中國現制茶咖行業盛行的“即買即走”快節奏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但霸王茶姬試圖打破這一傳統,想要在爭奇鬥艷的高端茶飲紅海中開闢差異化道路。公司最新的嘗試是週三首次公開提交納斯達克上市申請——近期多個高端茶飲連鎖扎堆選擇在香港上市,而霸王茶姬選擇了紐約。 霸王茶姬未披露融資目標,但據其他媒體報道,募資規模可能在5億美元左右或更高。這或將使其成為自去年11月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在納斯達克IPO融資約4億美元以來,中國企業在紐約最大規模的上市交易。 公司希望通過強勁的增長故事來吸引紐約投資者,這個群體的投資品味更挑剔、但對中資消費品牌認知度低於香港投資者。它還需要面對消費情緒日趨謹慎的擔憂——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換進入放緩期後,這種謹慎情緒正在衝擊所有企業的銷售表現。 霸王茶姬是中國高端茶飲賽道的後來者,由當時二十多歲的張俊傑於2017年創立,他的草根逆襲故事一度成為了佳話。張俊傑試圖通過聚焦中國飲茶文化本源來實現品牌差異化,主打純茶與牛奶的簡單組合,摒棄了珍珠、奶蓋和鮮果等幾乎所有其他連鎖品牌都使用的配料。 為強化傳統定位,該公司還以京劇名角虞姬的寫意畫像作為品牌標識,並在產品包裝上採用古風設計,而其所有飲品均為茶與牛奶的不同配比組合。公司將產品與菜單的簡約性視作核心競爭力之一——星巴克目前也在通過精簡菜單以提升服務和效率。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2017年創立時,我們的靈感源自國際咖啡連鎖品牌,從1970年代以來,他們成功把咖啡飲用塑造成全球生活方式與社交概念。這樣的成功讓我們相信,飲茶文化同樣需要革新——並引領我們運用科技與品牌力量,將飲茶打造為連接全世界的人和文化的現代體驗。」 招股書當中通篇沒有提及星巴克,但把咖啡飲用提升至生活方式宣言的高度,就是這家美國連鎖品牌最成功的嘗試之一。雖然霸王茶姬的門店不如星巴克那般溫馨如家,但有各地的文化元素設計,設有座位區,與許多競爭對手僅設取餐窗口、顧客通過APP點單後即取即走的空間相比,其環境顯然更宜駐足。 爆發式增長 增長方面,霸王茶姬與其他頭部友商差異不大,因為公司近期同樣通過加盟模式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公司發源於以普洱茶聞名的雲南省,不過過去三年已快速向全國擴張。 這個茶飲連鎖品牌是現年30歲的張俊傑的創意結晶。出身平凡甚至說貧寒的他最初在一家台灣茶飲連鎖工作時接觸到這個行業,從普通員工起步,僅用三年時間便晉升為區域總經理。2015年他曾短暫離開該行業,兩年後回歸創立霸王茶姬。 招股書顯示,公司門店數量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1,087家激增近六倍至去年底的6,440家。截至2024年末,加盟店佔比為97%,貢獻去年94%的營收。其門店主要在國內,但境外也有156家。 霸王茶姬未在招股書中披露海外擴張計劃。但據其他媒體報道,其將海外市場視為下一個重要增長點,計劃今年底前在全球運營1,000至1,500家門店。 4月可能在洛杉磯開設首家美國門店。 公司整體營收也隨著門店擴張同步飆升,從2022年的4.92億元(6,800萬美元)躍升至去年的124億(17億美元)。規模效應提升了運營效率,助力其材料成本佔比從2022年的59.2%降至去年的48.4%。公司於2023年首次扭虧,實現8.03億元盈利,去年該數字增長逾兩倍至25.1億元。 儘管霸王茶姬前景看來一片光明,但其無法回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消費者捂緊錢包的現實。這一事實最清晰地體現在公司同店GMV增速上:繼2023年飆升94.9%後,去年僅增長2.7%,且放緩趨勢在下半年尤為明顯。 公司表示:「隨著我們持續擴大門店網絡覆蓋範圍與密度,消費者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的同時,單店業績也自然開始回歸常態增長軌道,這體現在最近幾個季度中國區單店月均GMV下降以及季度同店GMV增速放緩或下滑。」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拋離庫迪擊敗星巴克 瑞幸四季度盈利倍升
去年第四季度,星巴克在競爭極其激烈的市場中尋找新出路,瑞幸咖啡則鞏固了自己作為中國領先咖啡連鎖店的地位 重點: 瑞幸咖啡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取得三位數的強勁增長,消息帶動其股價上漲8% 隨著消費者拋棄價格高昂的咖啡,轉而選擇廉價咖啡,實力遭削減的星巴克,正為其價值10億美元的中國業務尋找戰略合作夥伴 譚英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在2月20日發布了最新季度業績,比它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對手星巴克(SBUX.US)發布最新財報的1月28日晚了幾周,這可能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但這兩份財報截然不同,瑞幸咖啡鞏固了它在過熱的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而星巴克仍處於混亂狀態。 在經歷了持續的價格戰後,瑞幸咖啡及其同行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但第四季度該公司的業績可謂十分理想。該季度,瑞幸咖啡營收同比增長36.1%至96億元(13億美元),營業利潤飆升368%至9.95億元,淨利潤增長184%至8.41億元。 季度內瑞幸咖啡自營店同店銷售額繼續下降,但降幅明顯收窄,從上一季度的-13.1%降至-3.4%。另一利好消息是,首席財務官安靜指該指標在12月轉為正值,結束了連續三個季度的下滑。 投資者對這份財報感到滿意,在財報發布當天將瑞幸咖啡的股價推高了8%,不過在接下來的四個交易日,它又回吐了所有漲幅。 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場殘酷的市場份額爭奪戰,瑞幸咖啡和其主要的低成本競爭對手庫迪咖啡在過去兩年里你來我往,相繼大幅降價,兩家公司的優質咖啡售價僅為9.9元一杯。這些價格戰的最大受害者是星巴克,後者基本上還在堅持自己高得多的價格。 星巴克報告稱,去年最後三個月,在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中國的收入同比僅增長1%,至7.44億美元。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降6%,扭轉了上年同期增長10%的局面,而平均單價下降4%,較上年同期下降9%有所改善。星巴克還表示,由於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謹慎,選擇了瑞幸和庫迪等價格較低的咖啡品牌,公司季度內交易量下降了2%,與上年同期21%的漲幅形成了鮮明對比。 儘管困難重重,星巴克並沒有完全放棄中國市場,而是繼續開店。截至去年底,國內門店數量為7,685家,同比增長10%,不過似乎落後於到2025年門店量達9,000家的目標。相比下,截至去年底,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為22,340家,同比增長37.5%,這有助解釋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收入幾乎持平的原因。 在中國業務搖搖欲墜之際,星巴克並沒有閒著。長期以來的中國區負責人於1月離職,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尼科爾證實,他正在尋找戰略合作夥伴來幫助扭轉業務局面。據稱對這個估值約為10億美元的業務表現出興趣的公司包括美團(3690.HK)、華潤集團以及私募股權公司太盟投資集團、KKR和方源資本。 咖啡之戀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門店,開啓了星巴克與中國這個飲茶國度的咖啡之戀。到2024年底,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佔到全球門店總數近五分之一,因為中國的千禧一代對這些門店趨之若鶩,既是為了星巴克的咖啡,也是因為它高級的都市形象。 但中國經濟放緩改變了一切,促使消費者轉向價位更低的選擇。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正是迎合了這類消費者的需求,兩家公司最近都表示不打算停止9.9元的咖啡大戰。 儘管競爭激烈,但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盯著一個有著巨大增長潛力的市場。根據Statista的數據,儘管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三倍多,但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的估值為160億美元,僅為美國90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五分之一。 雖然瑞幸咖啡以閃電般的速度迅猛增長,但因驚天財務醜聞而蒙羞的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創辦的庫迪咖啡,發展速度更快。庫迪咖啡表示,目標是到2025年底門店數量達到5萬家,此目標部分通過在便利店和餐飲場所嵌入咖啡商亭來實現。 庫迪咖啡首席戰略官李穎波在去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公司已為該計劃招募了50家零售合作夥伴,包括連鎖便利店美宜佳、快餐運營商華萊士和經濟型酒店運營商首旅如家,總共有可能新增10萬家門店。 該公司距離實現5萬家門店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10月,庫迪表示全球門店數量已達1萬家,其中95%位於中國。但該公司實現這一里程碑時,距離在福州開出首店僅過去兩年。 瑞幸咖啡的戰略包括投資供應鏈和生產設施以擴大業務,它目前約三分之二為自營店,三分之一是加盟店。去年11月,瑞幸與巴西貿易投資促進局,簽署一項價值13.8億美元的協議,後者將在五年內供應24萬噸咖啡豆,這是對衝咖啡價格上漲的重要舉措。去年4月,瑞幸還在蘇州啓動了一個佔地5萬多平方米的烘焙基地,五個月後又在青島開建一個投資30億元的烘焙和供應鏈中心。 瑞幸還宣布了國際擴張計劃,首先從新加坡開始,目前在那裡擁有51家門店。截至去年底,瑞幸咖啡在馬來西亞還有兩家門店,並且據報道它正在瞄准美國市場,這將是進軍星巴克主場的大膽舉動。 儘管瑞幸咖啡在中國咖啡市場的領先地位得到鞏固,但與星巴克相比,其估值仍然顯得不溫不火。目前,瑞幸咖啡的市盈率為24倍,估值84億美元,與星巴克1,300億美元的市值和37倍的市盈率相去甚遠。庫迪咖啡仍是一家私營公司,由於策略激進並且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幾乎可以肯定還在虧損。 數十家分析機構關注星巴克,它是全球消費經濟的風向標,而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中只有四家關注瑞幸咖啡,後者在2020年爆出會計醜聞後從美國退市,目前在場外交易。但這些分析機構都大舉押注該公司,在三家給予瑞幸咖啡評級的分析機構中,兩家給出了「買入」評級,而另一家則給出了「強力買入」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