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 Future Mobility's net loss widened by nearly 80%

仍靠賣珠寶維生的Apollo出行 造車是轉機還是夢境?

去年僅交付兩輛車的Apollo出行,造車夢能否繼續? 重點: 公司去年擴大虧損近八成至15.4億元 公司珠寶、鐘錶銷售收入佔總收入超過85%    李世達 在新能源車這條跑道上,有企業如火箭般直衝雲霄,也有公司像一架在跑道上滑行的飛機,儘管引擎聲震天價響,卻始終沒有離地。曾揚言顛覆未來出行模式、打造高端智能超跑的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0860.HK),就是這樣的例子。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業績報告,Apollo出行2024年錄得年度虧損15.38億港元,較2023年的8.6億港元擴大78.8%。儘管收入按年增長21.8%,達到3.4億港元,但毛利卻由6,314.7萬港元大幅下跌至1,572.4萬港元,毛利率僅為4.6%。公司表示,毛利率下滑是受到貸款融資利息收入下降,以及珠寶鐘錶毛利率下滑影響。 業績公布後,Apollo出行股價不跌反升,當日收報0.69港元,升逾30%,過去六個月則跌1.8%。 去年交付兩輛車 根據公司的介紹,Apollo出行是一家專注於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的公司,致力於通過科技手段提升交通效率和用戶出行體驗。儘管以「出行」為名,公司去年卻僅交付兩輛Apollo Intensa Emozione(IE)超級跑車。該款車限量發售10輛,在2017年發表時即已售罄,去年完成最後兩輛的交付。 賣十台車就用了八年,顯然不能以此為生。事實上,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仍是珠寶銷售。去年公司珠寶、鐘錶產品銷售收入錄得2.9億元,佔公司整體收入達85%,且較2023年的2.37億港元增長約22.6%;至於分銷汽車及相關組件、提供工程服務、零部件設計等汽車相關業務,僅錄得4,059.5萬港元收入,佔總收入11.9%。另外還有一部分收入則來自貸款融資的利息。 公司的前身力世紀有限公司,最早經營珠寶鐘錶產品銷售業務,2015年進軍電動車市場,先後收購日本電動車整車製造商GLM、德國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Ideenion Automobil AG,以及德國小眾超跑品牌Gumper,兩年後正式更名為Apollo出行。 Apollo出行並非傳統新能源整車廠,而是試圖走出一條「高性能+智能科技+國際品牌」的差異化路線。然而,儘管理念很美好,實際的進展卻很有限。除了初代超跑Apollo IE賣出10輛外,新一代車型Apollo EVO遲遲無法推出,研發的工程原型車G2J也不了了之。 出售「關鍵武器」 不僅造車沒有進展,公司去年還出售了核心技術資產。去年8月,Apollo出行出售3D打印公司Divergent Technologies的12.87%股份,作價1.02億美元,帶來1.06億港元的虧損。公司坦言,出售Divergent Technologies是別無選擇,因為該公司一直向美國國防反情報和安全局申請設施安全許可,以獲取機密國防合同,中資身份敏感。 3D打印技術,特別是在汽車製造領域的應用,對Apollo出行來說曾一度被視為其「彎道超車」的關鍵武器。Divergent Technologies主打利用金屬3D列印技術快速製造汽車底盤與關鍵零件。其開創性技術允許模組化設計、輕量化結構及縮短開發周期,吸引了如空中巴士、豐田等業界關注。 不過,儘管技術前衛,但3D打印在汽車產業的大規模應用始終未能落地,原因是成本高昂、量產效率低,難以取代傳統汽車零部件工藝。因此Divergent至今未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階段,也未貢獻穩定利潤。對Apollo出行來說,對其的投資成為「前期燒錢,後期沉重」的資產包袱, 公司最終出售Divergent Technologies,雖說是甩掉了燒錢項目,但也意味著「掌握全球汽車製造顛覆性技術」的敘事已經正式破滅。 在此之後,公司在財報與簡報中提及,正在研發新世代豪華電動車平台,但未公開具體產品細節或開發進度。此前曾預告將進行軟硬體整合,導入高性能電池與模組化設計,也缺乏原型展示。…

簡訊:小鵬預計下半年在印尼生產兩款電動車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有限公司(9868.HK; XPEV.US)周一宣布進軍印尼市場,計劃今年下半年啟動本地化生產,這是該公司首次在海外投產。 公司將在當地率先推出右舵版小鵬G6和小鵬X9兩款車型,並與印尼知名經銷商ERAL(Erajaya Active Lifestyle)達成戰略合作。公司表示,印尼作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最大的汽車市場,潛力巨大。據印尼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4 年印尼新能源汽車 (NEV) 銷量將增加43,000多輛,同比增長150%。 小鵬汽車此前表示,計劃今年將國際業務拓展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未來10年內實現50%的銷量來自海外市場。小鵬汽車美股周一上漲3.5%至24.56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利控股入股雷諾巴西 獲得本地化生產資源

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周二公布,母公司吉利控股與雷諾(RNO.PA)及其全資附屬公司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雷諾巴西擴大其在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開發和生產方面的戰略合作。吉利控股將投資並成為雷諾巴西的少數股東,以獲得本地化生產、服務網路和管道資源。 吉利控股為間接持有吉利汽車已發行股本約39%之主要股東。吉利汽車在公告中澄清,其並非該建議交易之訂約方,且就該建議交易而言並無與吉利控股合作或向吉利控股提供融資。鑑於與雷諾合作的潛在協同效應以及拉丁美洲市場的巨大潛力,集團正積極探索不同選項(包括但不限於成為合資協議和業務合作協議的締約方)參與該建議交易。 本月14日,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車品牌極氪(ZK.US)完成併購高端合資品牌領克,極氪與吉利汽車分別持有領克51%與49%的權益,領克原有合資股東沃爾沃退出。吉利汽車稱,收購事項完成後,將為集團帶來未經審核收益約64.7億元。吉利汽車去年11月中宣布內部戰略整合,至完成併購用時僅三個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零跑汽車提前一年實現盈利目標

新能源車製造商零跑汽車(9863.HK)周一公布,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淨利潤轉正,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但公司並未公布盈利金額。 零跑汽車2024年銷量為29.3萬台,按年增長104%,預期2024年度收入不低於305億元,同比增長不低於80%,毛利率不低於8%,2023年僅為0.5%。 第四季度,零跑汽車月平均交付超4萬台,起售價約13萬元的C系列車型銷量佔比超77%。公司表示,銷量增長、產品結構優化與持續進行的成本管理,是毛利率改善的主因。2023 年,零跑汽車與西方汽車巨頭 Stellantis(STLA.US) 結成重要聯盟。 財經媒體財新報道,中國生產新能源產品的車企超過60家,僅理想汽車(LI.US; 2015.HK)、比亞迪(1211.HK, 002594.SZ)、賽力斯(601127.SS)與特斯拉(TSLA.US)四家公司實現盈利。零跑汽車將是第五家。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極氪攜三款新車亮相CES 2025

吉利(0175.HK)旗下電動車企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本周將攜三款純電動車型亮相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5),並將公布其最新AI智駕與AI座艙技術。 美國汽車網站CarBuzz報道,三款登場車型分別是001 FR、極氪 009光輝與極氪Mix,三款車型目前均未在美國發售。其中,001 FR配備四台電動機,總功率達1,265匹馬力,零到100公里(62英里)加速僅需2.0秒,足以和1.99 秒的Model S Plaid媲美。Zeekr 009則是一款純電動豪華MPV;Zeekr Mix則是一款多功能MPV。除Zeekr Mix外,001 FR與極氪 009光輝在中國的售價都超過70萬元。 極氪汽車本月1日公布, 2024年12月交付新車27,190輛,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02%。2024年全年共交付222,123輛,同比增長87%。同時,極氪公布2025年將挑戰32萬輛的交付目標。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M Motors

斬獲近百億融資 智己準備打一場翻身仗

銷量並不亮眼的智己汽車,並未被新能源車企的內捲壓力打敗,反而完成總額94億元的B輪融資 重點: 公司2024年B輪融資共募得94億元 明年將推出增程型車型,進軍更大市場    李世達 就在極越汽車爆雷事件的餘波下,作為上汽集團(600104.SH)征戰新能源車市場的主力軍,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IM Motors)在造車新勢力的內捲中找到「上岸」的希望。在整體大環境低迷下,智己近日宣布順利完成B1輪股權融資,整體B輪融資金額達94億元(12.8億美元)。 算上天使輪100億元和A輪的30億元,智己成立以來融資總額已達224億元。智己表示,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數字智能底盤、線控轉向、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研發,並將加快新產品推出。 事實上,當外界在討論誰是下一個倒下的造車新勢力時,智己的名字總是會被提及,但在高合、威馬、極越2024年陸續倒下後,智己卻漸漸站穩腳跟。2024年12月,智己汽車宣布由成立至今,累計達成交付量10萬輛的里程碑,同時10月和11月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輛,創下新紀錄,銷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10萬輛通常被視為新能源車企的「生死線」,只有跨過這道門檻,才有繼續生存的可能。 股東實力雄厚 成立於2020年的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與張江高科(600895.SH)、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等出資組建,上汽集團直接和間接持股約46.5%,阿里系企業持股約13.1%。部分供應商也是股東,包括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和清陶能源分别持股0.49%,智能駕駛系統供應商Momenta亦持股0.24%。這份股東名單代表的是智己背後的科技實力。 截至目前,智己汽車已推出四款車型,銷量卻仍在月均萬輛徘徊,較其他頭部品牌還有很大差距。智己聯席CEO劉濤2024年設定的目標,是年銷量12萬至13萬輛,即平均月銷量需超過1萬輛,但2024首11個月,累計銷量僅57,000輛,雖然按年增長106.5%,但年度目標達成率還不到50%。以銷量計算,智己在造車新勢力中還排不上前十名。 銷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或許在於售價。智己創立之初,就定位為高端品牌,前兩款車型L7和LS7售價都超過40萬元。從銷量看,消費者似乎不為這種策略埋單。 2024年11月,兩款高端車型單月合計銷售不到200輛,而售價不到21萬元的L6和LS6反而大賣,其中光是LS6就賣出5,509輛,甚至超過售價更便宜的同級車蔚來(NIO.US; 9868.HK)樂道L60。意味若能推出更多高性價比車款,銷量或許還可再上層樓。智己透露,計劃在2025年推出四款新車,其中兩款將是增程式混動車型,擴大市場接觸面,有望成為公司的新增長點。 另外,2024年5月,上汽集團與奧迪簽署協議,共同開發電動車型。財經媒體財新報道,新車型將來自智己平台,這代表智己的技術能力得到高端品牌認可,有望轉換成更好的市場表現。 一把手親自督軍 智己顯然被上汽集團寄予厚望。作為中國市場份額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旗下合資品牌銷量持續下跌,智己的增長已成為集團業績唯一亮點。 2024年前三季度,上汽營收同比下降 17.4%,股東應佔溢利則下滑近四成,若不是2024年出售MG印度公司股權換回51.3億元,盈利下跌會更慘。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燃油車市場逐漸被電動車蠶食,合資品牌不再「躺著賺錢」。包括上汽在內的許多車企,都要面對電動車業務不斷燒錢,燃油車卻越來越不賺錢的兩難。 為此,上汽2024年下半年進行了高層人事調整。12月初,上汽集團總裁賈建旭接任智己汽車的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職務,一把手親自督軍,顯見集團對智己的重視。 46歲的賈建旭在7月剛剛成為上汽最年輕總裁。他在10月一場內部講話中說:「要學會跪著做人,才有站起來的一天」,直言汽車市場已不再是合資主導的世界,自主品牌才是成功的關鍵,「是我們唯一的希望」。對智己品牌的重視不言而喻。 相比被投資方拋棄的極越汽車,資金到位的智己,有了母企的全力支持,已準備好打一場翻身仗。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比亞迪巴西承包商涉侵犯勞工權益

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1211.HK; 002594.SZ )在巴西巴伊亞州卡馬薩里市(Camaçari)興建工廠的承包商,被巴西勞動部門指控存在嚴重侵犯勞工權益的行為,工地內163名工人生活在艱苦環境中。目前工人宿舍及部分工地已被封鎖及停工。 據財經媒體《財新》周二報道,上述163名工人是China Jinjiang Construction Brazil Ltd. 的員工,該公司為比亞迪提供外包服務,這些工人居住在卡馬薩里市的四個工地宿舍。 比亞迪向《財新》表示,該外包服務商沒有按照比亞迪的要求提供勞工條件,決定立即解除與該公司的合作。比亞迪巴西分公司則稱,將確保分包員工的所有權益得到保護。 比亞迪近年積極發展巴西市場,去年7月,比亞迪宣布投資30億巴西雷亞爾(約35.7億元),在卡馬薩里市建設三座工廠。截至目前,比亞迪在當地已推出13款新能源車。截至12月13日,2024年比亞迪已在巴西銷售新能源汽車約70,000輛,較2023年增長29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