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361度去年4季度線下零售增長一成
運動服裝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二公布去年4季度營運狀況,公司表示主品牌的線下零售額同比上升10%,童裝品牌按年增長10至15%。 361度上季針對冬天氣候,推出多款新品,並贊助或主辦國內多項馬拉松賽事,同時為哈爾濱冬季運動會打造工作人員制服裝備。 電子商務平台的零售表現理想,整體流水較2023年同期上升30至35%。國慶及「雙十一」期間,公司持續深化電商渠道建設,通過多維度策略,提升品牌曝光和產品認可。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巨額促銷碰上經濟下沉 藍月亮被雙殺
在直播渠道上投入巨資,導致這家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自從202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重點: 去年下半年,藍月亮收入增長放緩至僅5.3%,錄得虧損 儘管在直播電商上投入巨資,但這家中國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仍受到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的打擊 陽歌 最近,直播電商推動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6993.HK)的銷售額創下新高,因為該公司投入巨資,推廣針對年輕一代全新環保品牌至尊。但如此大手筆的支出效果有限,回報很快開始急劇下降——該公司周五發布的盈利預警充分說明這點。 與此同時,新預警表明該公司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藍月亮稱其錄得自2020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該公司可能還在質疑其用港元報告業績的決定,儘管幾乎所有業務都用人民幣計價。這個決定現在正在傷害該公司,因為人民幣兌港元持續貶值,後者與美元掛鈎。 但藍月亮的盈利預警充滿了危險信號,包括披露收入急劇放緩,這可以歸因於上述所有因素。首次年度虧損,更是無法讓那些已看跌公司的分析機構安心。 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六家分析機構中,有四家對藍月亮持負面評價,給出的評級不是「跑輸大市」就是「賣出」,這種情況相對少見。更為罕見的是,這些分析機構對藍月亮的平均目標價為2.15港元,實際上遠低於該股上周五2.96港元的最新收盤價。 該股的市銷率(P/S)相對較低,僅為2倍,遠遠落後於領先的瓶裝水製造商農夫山泉(9633.HK)的7.8倍,也不及全球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L.US)的2.24倍。但它領先於化妝品銷售商逸仙電商(YSG.US)的0.74倍。似乎表明,投資者認為,在當前中國經濟放緩下,水和洗滌劑等基本產品的銷售商,可能會比化妝品等非必需品製造商表現得更好。 投資者對該公司最新的盈利預警當然不太意,在周一的早盤交易中,藍月亮股價下跌逾3%。 公司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營收為85億港元(10.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但用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年報進行一些計算會發現,公司下半年營收僅增長5.3%,至53.7億港元,較上半年41%的增幅大幅放緩。 藍月亮一般是上半年利潤微弱——常常是虧損——然後下半年業績強勁,完全抵消上半年的疲軟,實現全年盈利。但令人擔憂的是,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虧損7億至7.5億港元,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這將是該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按這一區間的中間值計算,公司去年下半年虧損6,100萬港元,扭轉上年同期盈利4.92億港元的局面。 斥巨資推新品牌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方,藍月亮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以其標誌性的藍月亮洗衣液而聞名,它裝在藍色的大塑料瓶里,在傳統的超商,往往放在醒目的位置。但該公司意識到品牌的許多買家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它試圖通過新品牌——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來吸引年輕一代,這是一種濃縮洗衣液,旨在吸引更年輕、更有環保意識的購物者。 由於藍月亮大力推廣新品牌,去年上半年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5倍。該公司甚至號稱在去年的「618」網購節期間,在一次直播中就賣出了1,000萬瓶。 但在最新的盈利預警中,公司表示,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在2024年全年同比僅增長2.1倍,較上半年的增速大幅放緩。藍月亮在盈利預警中提到了「雙十一」,這是下半年的網購重頭戲。 但與之前對「618」網購節的論述不同,其對「雙十一」的論述更加模糊,沒有提供任何數據,只是說「本集團於多個主流電商平台累計銷售排名第一,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沒有具體數據這一點表明,公司在雙十一期間的直播銷售,沒有像去年的「618」那樣出現爆炸式增長。 儘管如此,藍月亮仍然相信電商和直播是其業務的未來,並將繼續斥巨資推廣這些渠道。公司沒有給出全年的促銷支出數據。但在年中報告中,該公司表示,2024年上半年的銷售和分銷費用同比翻了一番,達到22億港元,相當於當期收入的70%。相比之下,2023年此類支相當於收入的48%,這個佔比雖然也很可觀,但還要較去年中低一些。 這些都表明,藍月亮繼續在推廣新品牌和直播電商方面投入巨資,儘管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似乎已經見頂,並正在迅速放緩。這筆巨額支出不僅影響了公司的利潤,也影響了它的現金狀況。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從一年前的73億港元降至53億港元。藍月亮在電商推廣方面的回報放緩,出現了虧損,現金不斷減少,這可能會讓一些人質疑,它是否應該轉向更為保守的戰略,尤其是在周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以舊換新風潮助力萬物新生首次實現運營盈利
這家回收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增長24.4%,首次同時實現淨盈利和運營盈利 重點: 萬物新生第三季度收入增長24.4%,由於與京東合作的“雙十一”促銷效果顯著,公司預計在第四季度繼續實現類似增長 以舊換新成為中國促進回收利用和刺激消費的抓手,萬物新生也借此獲得更強的發展動力 陽歌 傳統而言,二手商品交易通常是節儉或者經濟不寬裕的象徵。但隨著中國消費者變得日益謹慎,這種消費方式卻逐漸成為一種新潮流,尤其是可以用二手貨抵扣新產品價格的時候。 這種消費方式成為回收專家萬物新生(RERE.US)越來越重要的增長引擎。該公司週三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顯示其收入保持強勁的兩位數增長,在其他消費領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顯得尤為不易。 全世界消費者都越來越偏愛網購,但是對萬物新生而言,傳統實體店也同樣重要,因為消費者在選購二手商品時,往往希望可以先親手檢查一下。公司因而選擇“逆流”而上,宣佈計劃加速實體店的開設。 萬物新生通過這樣的舉措來優化商業模式,隨著其規模和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公司也從電子產品回收業務向奢侈品、黃金和名酒等其他領域擴張,同時也繼續夯實高利潤業務。在此過程中,公司達成了一個重要里程碑——首次實現季度運營盈利,標誌著又一個主要利潤指標轉正。 隨著知名度不斷提升,萬物新生也吸引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其現有股東包括Tiger Global、摩根士丹利和瑞銀等機構,這些機構均持有公司1%或以上的股份。最新業績發佈當天,公司引來更多追捧,股價上漲近14%。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46%,遠超MSCI中國ETF的18%漲幅。 為了刺激消費,目前中國推出了主要適用於大型家電等高價商品的購物補貼,借類似政策的東風,日益普及的以舊換新風潮也成了萬物新生最關注的新主題。 萬物新生的核心業務之一是智能手機的以舊換新,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得到政府補貼。但很多人猜測,隨著更多經濟刺激計劃的出台,智能手機以舊換新也會得到補貼。以舊換新的日益流行有助於萬物新生獲得更充足的貨源,這是其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萬物新生董事長陳雪峰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的第一個具體判斷是,以舊換新的增速超過大盤,是更受國內用戶歡迎的回收方式,正在驅動二手行業的發展。」他續稱:「我們認為,以舊換新的消費方式仍處於早期階段,萬物新生與平台和品牌都仍需要進行持續的用戶教育,讓更廣泛的消費者體驗到具有性價比的消費方式。」 京東合作 「以舊換新」的日益流行在萬物新生與電商巨頭京東(JD.US; 9618.HK)的合作中體現得最為顯著,後者也是該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今年5月,萬物新生和京東宣布了一項新的多年合作夥伴關係,旨在進一步整合資源,幫助京東加大鼓勵回收利用的力度,從而更好地響應政策。 萬物新生表示,開展新合作後,通過京東的常規回收和以舊換新服務收集的商品價值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長了40%以上。其中,通過以舊換新服務收集的商品價值翻了一番。 這種勢頭延續到了當前季度,今年10月14日到11月11日的“雙十一”期間,萬物新生通過京東回收的產品總價值同比增長了77%。其中,通過與京東合作的以舊換新回收的產品價值飆升了246%,這些增長將體現在第四季度的業績中。 除了京東之外,萬物新生的另一個主要合作夥伴是與蘋果,iPhone回收是其最大的產品線。萬物新生表示,與蘋果的合作夥伴關係在最新季度實現了“健康增長”且毛利率也有所改善。公司沒有給出具體數據,但外界估計該業務2024年全年將帶來1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萬物新生還宣佈與法國化妝品巨頭歐萊雅建立了新的合作關係,鼓勵消費者以空化妝品容器換取歐萊雅品牌的實體禮品。 公司還披露將加速擴展其愛回收門店的網絡,這些門店能夠幫助公司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助力其將業務擴展到電子產品之外的其他類別。截至9月底,該公司共有1,637家此類門店。 「我們會不斷提升愛回收門店的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鎖定愛回收作為第一回收品牌的用戶心智。」陳雪峰表示:「接下來的2-3年我們預計會加速開店的節奏。」 萬物新生去年啓動了「多品類」回收業務,此項業務的交易金額在第三季達到9.5億元,與二季的9億元相比有所提升,而同比增幅達270%。公司透露,黃金成為最大的“多品類”商品,佔77%的業務比重,其次是奢侈品,佔18%。但公司同時表示,這兩個類別在收入方面的貢獻大致相若。 以上這些措施幫助萬物新生在第三季錄得40.5億元收入,相比上年同期的32.6億元取得良好增長。公司預測第四季將有類似的收入增長,預計該數字將為47.4億元至48.4億元,按中間值計算,增幅約為23%。 在最新的收入數據中,萬物新生指出,通過其愛回收網站和愛回收門店直接由消費者產生的銷售額在本季度同比增長了三倍,印證了其正在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物有所值的二手商品。 凡此種種努力幫助公司將最新季度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9.8%提升至20.0%。也幫助公司首次實現運營盈利,運營利潤為2490萬元。公司的淨利潤也為正值,達到1790萬元,這是萬物新生第二次錄得這一指標的正值。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達成“雙十一”單日包裹攬收量里程碑 同步啓動股票回購
這家物流公司在堪比西方“黑五”的雙十一購物節高峰期間,單日攬收超 1 億件包裹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運營商極兔速遞(1519.HK)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單日攬收了超過 1 億件包裹,展示了其處理大批量包裹的能力。目前,「雙十一」已覆蓋整個中國乃至亞洲地區,被譽為亞洲版的「黑色星期五」。 雙十一購物節也被稱為光棍節,今年從 10 月 20 日開始一直持續到 11 月 12 日,為期數周。極兔表示,在此期間中國作為其最大市場,平均單日攬收包裹量同比增長 25%,達到每天近 6,600 萬件。隨著雙十一購物節的全球影響力提升,同為該公司活躍市場的其他東南亞地區,平均單日攬收包裹量也超過了 1,500 萬件。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雙十一期間全球單日攬收包裹量突破 1 億件,創下歷史新高。我們將繼續在各個市場投資基礎設施、配置資源,確保在旺季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務。」 公司表示,已在中國升級改造了 32 個分揀中心和餘 600 個集散點,提高營運能力,以應對中國市場包裹量的激增。同時在越南和泰國等其他主要市場也進行了類似的準備,例如擴建分揀中心、部署額外的運輸車輛以及增加自動化設備和人員,以確保及時有效地處理包裹。…
張勇突請辭 阿里雲挑戰重重
阿里巴巴前任董事會主席張勇突辭去在阿里雲董事長職務,轉而管理一個集團出資10億美元支持的科技基金 重點: 阿里巴巴稱前董事會主席張勇將辭任雲業務負責人,去管理一個由該集團投資10億美元的科技基金 阿里雲正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北京方面越來越傾向於讓國有企業來處理敏感數據 陽歌 過去這幾年,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須應對一些極其動蕩的局勢,包括政府的嚴厲打壓、疫情、經濟持續放緩和一些重大的新競爭。現在,它必須在失去老資格的掌門人張勇的情況下繼續前行。 公司周日宣佈,辭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的張勇,再辭去在雲業務部門的掌舵人職務。但他與阿里巴巴的關聯不會斷,將掌管前雇主出資10億美元支持的一個科技基金。 目前還不清楚張勇的辭職,是真的像許多報道所說的那樣是突然的,還是計劃好的。多個信號似乎表明,從張勇決定離開到真的發佈公告,可能至少有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 一方面,張勇在正式辭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同一天離開了阿里雲,似乎表明此舉是計劃好的。阿里巴巴這麼快就同意向他的基金投資10億美元,從這一點也反映存在一定程度的計劃。 但阿里巴巴沒有準備好接管雲業務的人選,這個事實也表明,事先準備的時間並不多。張勇在阿里雲智能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職位將由吳泳銘接任,吳泳銘周日也接替了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的職位。 吳泳銘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後來離開阿里,之後又回歸,擔任首席執行官一職。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隨著阿里巴巴即將成為一家掌控六項核心業務的控股公司,他新的首席執行官頭銜,可能很快就會變成象徵性的。根據3月宣佈的一份計劃,六項業務正在被分拆出去,獨立運營。 因此,分拆後,吳泳銘在阿里巴巴集團沒有任何實際業務。這也說明,當阿里雲任命新的管理團隊時,他被任命為新任全職首席執行官。 詠竹坊在一封週二的致全體員工的信函中看到,吳泳銘重點談到他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的新職務,但沒有提及其在張勇離開後,接任阿里雲智能集團的新職務。「展望未來,阿里巴巴的兩大戰略重點將是‘用戶至上’和‘人工智能驅動’,」他寫道。「我們將圍繞這兩個核心戰略,重新調整我們的運營,並重塑我們的業務重點。」 張勇離任的消息公佈後,阿里巴巴股價沒有出現大的波動,可見沒有人對此舉動感到非常驚訝或擔憂。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週一下跌了3%,但其在紐約掛牌的股票只下跌了1.5%,反映了市場情緒,因為彼時這個消息已經廣為人知。 前景暗淡? 那麼,我們為何如此糾結張勇的離職是否是有計劃的呢?這是因為這種重大變動可能會對雲智能集團產生重大影響,這是阿里巴巴拆分後的六大集團之一。它被視為阿里巴巴最有前途的業務之一,儘管它的前景最近看來有些暗淡。 這令我們猜測,在該公司工作了八年後,張勇可能有點累了,包括他在2019年從傳奇創始人馬雲手中,接過董事長一職後的最後四年期間爭議不斷。 阿里巴巴因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主導地位受到批評,早在2015年,在競爭對手京東(JD.US;9618.HK)指控其存在反競爭行為後,阿里巴巴受到了審查。這一爭議在2021年4月達到頂峰,中國的市場監管機構對公司處以創紀錄的180億元(25億美元)罰款,當時集團的掌門人是張勇。 就在這一重大打擊到來的幾個月前,阿里巴巴的金融子公司螞蟻集團不得不取消了原定於2020年11月的大型IPO,這本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據報道,螞蟻集團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馬雲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的批評惹惱了中國領導層,後者本就對螞蟻集團的規模及其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感到擔憂。 這種動蕩與張勇早前在阿里巴巴所獲得的贊譽相去甚遠,那時他被認為一手打造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雙十一」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中國的「黑色星期五」。 張勇所在阿里雲智能集團的情況也沒有好到哪兒去,由於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它正面臨多重阻力。中國對數據安全日益加劇的擔憂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它可能更願意看到雲服務和相關基礎設施由國有企業來運營。 中國的三大國有無線運營商,憑借政府人脈和運營電信基礎設施的經驗擁有天然優勢,都在加大在雲服務領域的努力。Canalys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依然是行業領導者,佔據著中國雲服務市場約三分之一的份額。但阿里雲智能在截至今年3月的季度收入首次出現同比下降,不過在6月結束的季度又恢復了增長。 歸根結底,如果張勇只是因經歷了所有的爭議,並且因未來將面臨諸多挑戰而想休息一下,我們真的不能怪他。他的退出給他帶來了很好的黃金降落傘,管理一隻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基金,這個角色應該能讓他在未來保持低調。 現在,他曾經不得不面對的許多挑戰可能會落到吳泳銘身上,在將注意力轉向重振雲業務之前,吳泳銘似乎即將開啓一場瘋狂之旅,幫助阿里巴巴順利完成分拆。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雙十一」購物節 首次迎來銷售下滑?
宏觀經濟下滑與市場激烈競爭夾擊下,「雙十一」購物節可能難以實現又一年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