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商譽減值拖累 閱文集團料去年虧損最多2.5億元
在線文學平台閱文集團 (0772.HK)周二公告,預期2024財年取得IFRS(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淨虧損約1.5億元至2.5億元,上年同期為賺8.04億元,虧損主要受2018年收購新麗傳媒所產生的非現金商譽減值所致。 根據公司的初步評估,董事會認爲,與新麗傳媒相關的商譽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因此預計取得商譽減值約10.5億元至11.5億元。 公司表示,新麗傳媒計劃未來進一步聚焦於主要開發頭部影視內容,在劇本孵化、前期籌備、拍攝、後期製作等多個環節精益求精,致力於爲觀衆提供能夠體現行業最高標準的作品。此舉將導致未來數年內新項目的研發周期延長及成本攀升,從而使新麗傳媒未來幾年的利潤預期下降,但相信能夠為公司的IP業務創造更大的長期價值。 閱文集團股價周三低開5.01%報29.40港元,至中午休市報28.55港元,跌7.7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概要:盈收雙增長 閱文贏在一個”精”字
騰訊旗下的在線文學平台版權營運錄得強勁增長 余特莉 在線文學平台閱文集團 (0772.HK)剛公佈中期業績,得益於多部重磅作品的出色表現,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7.7%至41.9億元人民幣 (5.88億美元)。 閱文集團為科技龍頭騰訊旗下的在線文學平台, 公司版權運營收入實現強勁增長,上半年收入同比飆升73.3%至22.5億元。在多部作品中 ,「慶餘年2」取得了顯著成功,成為迪士尼+ TV上觀看人數最多的中國電視劇。該劇衍生的遊戲和周邊產品也帶來額外的收益。 閱文集團同時擴大向合作夥伴的IP授權,以及推出短劇、衍生品和卡牌業務等,為公司帶來更多收益。 閱文首席執行官侯曉楠表示:「 我們堅持執行精品內容戰略, 於全產業鏈和優化優質 IP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期內,公司經營溢利同比增長46.1%至4.54億元, 淨利潤也同比大漲33.9%至5.04億元。 集團表示,將繼續採取全方位整合方式來經營和變現旗下優質 IP。至於公司在線閱讀平台方面, 期內新增17萬名作家和32萬部小說作品。閱讀收入超過200萬元的新簽作品數量同比增33%。 閱文集團是中國最早涉足電子書出版行業的公司之一。2023 年,母公司騰訊以 6 億元的作價,將虧損的動畫和漫畫業務出售給閱文集團,被視為騰訊剝離無利可圖和非核心業務計劃的一部分。 公司上月剛宣佈已成立 一項10 億元的基金,用於文學、動畫和電視劇等知識產權的商業化。同時還推出人工智能翻譯工具的升級版,以幫助創作和發行面向國際市場的內容。 業績公佈後,閱文集團股價週二在香港交易日尾盤下跌 2.8%。年初至今,股價已下跌約 1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何時實現盈利 知乎也不知乎?
這家常被稱作“中國版Quora”的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但收入卻出現自2021年IPO以來的首次下降 重點: 知乎一季度收入下降3.3%,是自紐約上市以來首次下滑 常被稱作“中國版Quora”的知乎,將毛利率提高逾5個百分點,並預計到年底,將實現非公認會計准則盈利 陽歌 誰知道知乎(ZH.US;2390.HK)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盈利? 這家常被稱作“中國版Quora”的公司高層似知道答案,他們在週三重申目標是今年底實現非公認會計准則(non-GAAP)盈利,這通常不包括員工的股權激勵。投資者對此不為所動,在最新季報 顯示知乎營收首次出現下滑後,其股價下跌了2.5%。 週三的拋售意味知乎股價今年已下跌近40%,目前較公司2021年在紐約上市時的價格下跌逾95%以上。值得注意,最近大部分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概股紛紛上漲,中國ETF-iShares MSCI(MCHI.US)較2月的低點上漲16%的走勢中,知乎掉隊了。 創始人兼董事長周源稱,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是“穩健的財務表現及經營業績”,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摸不著頭腦。畢竟,收入首次下滑可不是什麼值得吹噓的事情。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周源可能指的是公司的毛利率。知乎一季度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1.5%提高到了56.6%,上升超過5個百分點。 遺憾的是,利潤率的提高並沒有傳導到知乎的利潤上。季度內知乎的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79億元小幅收窄至近1.66億元。但經調整非公認會計准則虧損實際上卻從去年同期的1.2億元擴大至1.36億元(公司希望這個指標到今年底實現盈虧平衡)。顯然,公司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 雖然投資者喜歡盈利,但他們對不斷萎縮的公司並不感興趣。這體現在知乎的市銷率(P/S)僅為0.58倍上,這個數字怎麼看,都不像一家行業領先的互聯網公司的水平。 相比下,擁有諸多類似用戶社區的搜索巨頭百度(BIDU.US; 9888.HK)的市銷率為1.78倍,閱文集團(0772.HK)的市銷率為3.48倍。美國巨頭Reddit(RDDT.US)的市銷率遠高於中國同行,為11倍。這個行業的中國公司估值這麼低,至少部分歸因於中國公司手握大量用戶生成內容,這些內容在中國高度敏感,存在可能遭受政府打壓的巨大風險。 不過,知乎是中國同行中唯一一家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說明為何它的估值偏低。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並未透露是否預計知乎會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但至少一家認為該公司將在明年扭虧為盈。儘管知乎尚未有盈利,但雅虎財經5月調查的九家分析機構中,有八家給出了“買入”或“強力買入”的評級,表明至少分析機構還沒有放棄該公司。 收入輕微下降 接下來,我們深入研究一下知乎的財務狀況,這些數據似乎解釋,它以犧牲收入增長為代價,以換取利潤率的改善。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知乎一季度的總收入,從去年同期的9.94億元下降至9.61億元,降幅為3.3%。 雖然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可疑的下跌,但它肯定不是一個巨大的意外。這是因為知乎去年的收入增長迅速放緩,去年初的季度同比增長33.8%後,第四季度僅增長了2.2%。 在總收入下滑的同時,知乎的營收成本卻同比大幅下降了13.4%,至4.17億元,因為它縮減或停止了拖累利潤率的一些低利潤服務。它所有的主要用戶指標也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平均月活躍用戶下降13%至8,900萬,降幅有些驚人。平均月付費會員數量這個更為重要的指標也略有下降,從去年的1,490萬降至1,480萬。這表明,知乎正在減少關注價值較低的免費用戶,再次凸顯了知乎對實現盈利的重視。 公司的三大業務類別中,有兩個類別的收入都下降,其中營銷服務營收下降16%至3.31億元,原因是公司淘汰了一些利潤率較低的產品。付費用戶是公司最大的經濟來源,其會員收入也有所下降,不過只是從一年前的4.55億元降至4.5億元。 至少從增長的角度看,公司唯一的亮點是職業培訓收入,增長36%至1.45億元。這部分業務仍是三大業務類別中最小的,但在過去一年,其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已從年前的11%增長到目前的15%。 知乎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大談各種人工智能,但此類炒作幾已成為內容為中心的互聯網公司,對外例牌標榜的優勢。雖然這樣的內容,最終可能會給這個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誰的技術最好?誰能想辦法利用這些技術並將其變現?目前還遠不不明朗。 知乎的盈利之路並沒有消耗太多資金,因此它有足夠的時間實現盈利目標。截至3月底,公司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為52億元,僅比三個月前略有下降,與去年3月底的63億元相差不遠。 總言之,在對知乎的問答業務感興趣的投資者看來,它似乎是一個喜憂參半的選擇:一方面,它是該領域的領導者,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盈利;另一方面,它的收入已經開始縮水,可能在未來幾年都不會恢復增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連蝕六年TVB 預告或能虧轉盈
連續六年虧損的電視廣播在去年《新聞女王》熱播後看見扭虧希望,公司預計下半年有望錄得久違的純利 重點: TVB預計今年下半年錄得股東應佔溢利正數 首季TVB串流服務My TV Super平台數碼廣告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30% 李世達 去年港劇《新聞女王》在內地熱播,似乎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0511.HK)(簡稱TVB)帶來了好兆頭。公告透露2024年全年可實現顯著正數EBITDA(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同時預期下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可望錄得正數。上一次TVB半年度獲得盈利是2019年上半年,全年盈利則要追溯到2017年。公告發布後,TVB股價一度升逾11%。 曾經靠著無數經典劇集擄獲全球華人關注的TVB,是香港最大的電視內容創作及廣播機構。上世紀80、90年代,TVB產出眾多膾炙人口的家族劇、武俠劇,建立起制度化、流程化的電視工業體系,更藉「無線藝員訓練班」、「香港小姐選美」等,培育出劉德華、周星馳、梁朝偉、張曼玉等天王天后,為亞洲娛樂圈點亮熠熠星光。 昔日風光俱往矣 然而隨著中國內地影視市場崛起,香港娛樂圈人才外流,連帶也導致影視製作水平下降,對中國內地觀眾而言,港劇能見度也愈來愈低,香港能叫得出名字的明星愈來愈少。過去廣東地區民眾經常收看翡翠台與明珠台的習慣,如今內地年輕一代已很少人收看。 儘管TVB長期在香港維持壟斷地位,但與資源更多、人才更充沛的內地市場相比,也不免從主角變成配角。 社交平台與串流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廣告市場的生態。以廣告收入為主的TVB,在2014年創下年度營收57億港元(52.7億元)的高峰後一路下滑,自2018年起連續六年虧損,加上2023年股東應佔虧損7.6億港元,六年來累計虧損高達29.9億港元。 開發電商業務與降本增效,是TVB應對虧損的策略,顯然都難收效。2018年TVB裁撤TVB週刊等部門共150人,2019年再度裁員350人。去年3月,集團主席許濤調任為行政主席後又宣布裁員5%;至去年底,旗下J2台與財經體育資訊台整併為「TVB Plus」,以及將線上平台「士多」和「鄰住買」合併,合計裁員約300人。 跨足電商直播帶貨 另一方面,TVB自2017年起就涉足電商業務,組建線上社交平台「大台網」 (big big channel),翌年開啟網購業務,藉推薦廣告客戶在TVB黃金時段提供贊助品而賺取佣金。至2021年,TVB收購了擁有「士多」及「鄰住買」平台的士多集團,電子商貿業務佔營收的比重開始提升。 2022年4月,TVB開始在抖音上運營TVB識貨(港式嚴選)和TVB識貨(美味甄選)兩個帳號;2023年3月又加入淘寶直播,找來旗下眾多藝人輪流直播帶貨,首兩場直播觀看人次破千萬,GMV(商品交易總額)逼近一億元。 然而,內地觀眾對這些TVB老明星的支持,主要來自過去收看港劇的情懷,缺乏新作品與新話題的老演員,熱度難以長期維持。根據去年年報,電子商貿業務收入按年大跌44%至4.9億港元。電子商貿業務佔營收比重約15%。 從去年度收入比重看,香港電視業務、內地業務與OTT串流服務(網絡電視服務)收入合計佔總營收72%。 TVB以創作內容起家,最終仍要回歸內容創作。儘管這幾年開發不少新業務,製作優質內容與流量變現,仍是電視台盈利的根本。 去年第四季,《新聞女王》開播引起內地與香港觀眾的熱烈反應,不僅在香港以收視平均26.9點登頂全年收視總冠軍,在內地「豆瓣」平台上的評分也有8.2的高分;在優酷平台上,《新聞女王》開播前預約量破百萬,創下優酷平台港劇史上最高紀錄。 《新聞女王》是TVB與優酷平台合作的合拍劇。有了這次成功經驗,TVB今年第一季度與優酷簽署了新的和擴展的聯合製作協定。這將使公司從今年開始到2026年期間共同製作更多數量的劇集。包括《新聞女王2》已確定在明年初開拍。 女王效應曇花一現? 有了《新聞女王》帶來的龐大流量與廣告市場的復蘇,TVB也看見了扭虧為盈的希望。 今年第一季,TVB旗下頻道收視率合計達到79%市場份額,較去年第四季的80%輕微下跌,但來自廣告客戶的整體收入較去年同期實現了雙位數的百分比增長,並吸引藍籌企業廣告客戶回歸。 另外,OTT串流業務持續穩定增長,按季比較,第一季尊貴My…
騰訊瘦身 虎牙重生?
繼出售動漫業務後,騰訊又將旗下海外應用商店APKpure售予虎牙 重點: 虎牙計劃透過收購APKpure增強國際推廣和分銷遊戲的能力 政府持續收緊網遊監管,騰訊加速出售邊緣業務 李世達 繼兩周前出售騰訊動漫與閱文集團(0772.HK)後,騰訊控股(0700.HK)再度出手縮減非核心業務。12月22日,直播遊戲公司虎牙資訊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披露以8,100萬美元(5.8億元)的現金對價,從騰訊手中收購一家全球移動應用服務提供商的100%股權,後續的收購價格可能會根據慣例進行調整。 雖然虎牙並未公布收購目標,但有媒體披露,收購標的是騰訊旗下的海外應用商店APKpure。 虎牙計劃透過收購移動應用服務提供商,來增強虎牙在國際推廣和分銷遊戲應用的能力,同時與公司的海外遊戲直播平台NimoTV形成協同效應。對於正在推動遊戲相關服務,及相關商業化業務轉型的虎牙來說,收購APKpure正是轉型的重要一步。虎牙此舉也受到市場歡迎。12月26日虎牙股價上漲約4% APKpure是騰訊旗下一個海外應用商店,早年間是國內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主營海外應用商店業務,主打提供最全面的應用程序、遊戲和各種程序的歷史版本。2021年被騰訊收購。 如同此前閱文接手騰訊動漫,今次虎牙收購海外應用商店平台,似乎是「物盡其用」創造雙贏。 騰訊持續脫手邊緣業務的背景,是中國官方對遊戲行業的監管持續收緊。近年來官方持續對未成年人接觸網絡遊戲進行規管。 網遊監管續收緊 最新的舉措是國家新聞出版署日前發布的《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內容提及網路遊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同時網路遊戲出版經營單位不得以炒作、拍賣等形式提供或縱容虛擬道具高價交易行為等。 文件出台後,網易(9999.HK)股價下挫24.6%,騰訊控股跌超過12.4%,兩大遊戲巨頭市值共蒸發5,045億港元。 面對市場的激烈反應,官媒中央電視台在文件公布翌日(23日)表示,鑒於各方表達的關切和意見,政府將「認真研究」所設想的新措施,並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監管機構可能會修改草案中,規定玩家帳戶充值上限和用戶每天登錄上限的條款。 無論最終落實的措施為何,騰訊已打定主意減少邊緣業務。集團總裁劉熾平上月曾指出,公司日後會聚焦增長潛力更高的業務,並削減低毛利業務,亦會持續控制支出及提升人手效率。「降本增效」一直是騰訊近兩年來的戰略目標。 騰訊不斷「降本增效」 近兩年來,騰訊旗下多款服務產品停運,包括騰訊待辦、音頻平台企鵝 FM、電商產品「QQ 小店」、遊戲直播平台企鵝電競、新聞閱讀產品看點快報等。多合一社交平台NOW直播,亦在本月底全面停止運營並下架,用戶將轉移到虎牙平台。 從去年以來,騰訊陸續關停了各種邊緣業務。投資方面,市場數據顯示,騰訊今年至今公開投資了35家公司,出手次數是近十年最低點。 至於虎牙,則是在遊戲直播退燒後尋找新的成長點。第三季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6.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3.8億元下降30.7%,較上一季度的18.2億元下降10%。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虎牙營收已連續八季度同比下滑。 虎牙營收超過九成來自直播收入,近年來因為監管因素,直撥收入持續下滑。2023年第三季度直播收入為15.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4%,季度付費用戶從550萬降至420萬,用戶規模持續倒退。 屋漏偏逢連夜雨,虎牙知名《王者榮耀》遊戲主播「張大仙」,決定轉投抖音,12月2日在抖音的首場直播吸引超過6,000萬人次觀看。大主播出走連帶讓平台流失許多用戶。 收購符合轉型目標 為了恢復增長,虎牙決定實施多元化計劃,將進軍爭議較少的遊戲相關服務,如遊戲分銷、遊戲道具銷售以及遊戲廣告等不易受到監管打擊的業務。如此看來,收購APKpure便是合理的選擇。 騰訊是虎牙的大股東,截至2023年3月31日,騰訊持股46.7%,有70.3%投票權。六個月前,騰訊副總裁林松濤接替黃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長;三個月前,帶領虎牙上市的董榮傑卸任CEO職務,原高級副總裁黃俊洪和財務副總裁吳欣出任代理聯席CEO。 值得一提的是,林松濤在騰訊期間先後擔任即時通訊軟件QQ、QQ空間、開放平台與應用寶等夜的核心負責人。即使出任虎牙董事長,林松濤仍繼續在騰訊履職,負責「應用寶」業務。 林松濤曾經表示,「我們的三年計劃,將提高遊戲相關服務的收入比例,並在整個價值鏈上實現更平衡的收入組合,這將加強公司基本面,促進長期增長。」 遊戲直播平台收入持續減少,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而單一營收來源不利公司的長遠發展。 在抖音、嗶哩嗶哩(BILI.US;…
閱文購騰訊動漫 接火棒還是添實力?
擁有中國四分之一在線讀者的電子書巨頭閱文集團宣佈,將收購母公司的動漫業務 重點: 閱文集團收購騰訊的動漫公司,將後者的長篇平面及影視娛樂資產全部集中到一起 中國持續在科技行業打擊反競爭行為之際,騰訊一直在剝離虧損業務 譚英 閱文集團(0772.HK)是否有望成為中國的迪士尼,至少在動畫領域?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朝這個方向邁出了一步,宣布用6億元收購母公司騰訊控股(0700.HK)的動漫子公司。結合其自有的人工智能大型語言模型(LLM)寫作和翻譯工具,此次收購對閱文集團來說,可能會成為制勝法寶。 現實也許別太樂觀,閱文集團收購的騰訊動漫2021年虧損1.9億元,去年虧損1.1億元,不過它沒有披露這兩年的收入。從騰訊的角度來看,此次出售,可能是處置部分在小眾市場表現不佳的資產。 經過十年的鼎盛時期後,中國嚴格的內容限制,約束了電子書和動漫的增長。相對於短視頻等形式,電子書市場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隨著抖音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走紅,短視頻大受歡迎。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去年一直表示,他在該公司微信視頻號上的短視頻中,看到了巨大的潛力。 艾媒咨詢的一份報告顯示,到今年底,中國短視頻市場整體規模預計將達到374億元,較2022年增長268%。而從Statista的數據來看,這大約是今年中國電子書市場17.9億美元收入的兩倍,也高於2022年3D動畫的33億美元收入。 過去幾年,隨著中國監管機構放慢了對該公司新遊戲的審批速度,騰訊一直在剝離資產。2022年,內地監管機構凍結新遊戲審批9個月,直到2023年4月才恢復。此前,2021年宣佈的新規,將18歲以下用戶,每周玩遊戲的時間限制在三到四個小時,以應對中國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問題。 除騰訊動漫外,閱文集團此次收購還包括其他相關資產,如騰訊動漫App平台、其作品知識產權與相關權利、動畫及影視項目等。據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侯曉楠介紹,此次收購也代表了騰訊動漫的某種回歸,因為其最暢銷的30款遊戲中約有一半來自閱文集團。 閱文集團表示,截至9月的12個月裏,騰訊動漫實現收入4.85億元,賬面價值4.42億元。 行業老兵 閱文集團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網絡文學公司之一,由中國最大的兩家電子書出版商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於2015年合併而來。新公司當時的英文名叫Yuewen Group,被譽為「中國的亞馬遜」。 2017年,閱文集團在香港上市,籌集了逾10億美元,當時它的英文名字改成了China Literature,拿下了中國四分之一的在線讀者。但隨著公司被抖音等後起之秀超越,情況發生了變化。公司目前的股價在28港元左右,約為IPO後不久創下的歷史高位的四分之一。不過,公司目前的市銷率(P/S)相對較高,為3.9倍,嗶哩嗶哩是1.5倍,愛奇藝更只有1倍。 騰訊動漫成立於2012年,擁有自己的動漫網站,以搶佔國內日式動漫市場,並與嗶哩嗶哩競爭。但中國對此類內容的嚴格監管,加上短視頻的興起,阻礙了漫畫和小說的發展。 隨著核心遊戲業務審批的恢復,騰訊正在採取與阿里巴巴類似的做法,即剝離非核心資產,不過沒有阿里巴巴做得那麼極端。一年前,騰訊通過向股東分紅的方式,剝離了它在餐飲外賣巨頭美團(3690.HK)價值203億美元的股份。早些時候,有報道稱騰訊關閉位於美國的Team Kaiju視頻遊戲工作室,該工作室曾被認為是騰訊全球擴張的關鍵。 一年前,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嚴厲批評員工,在削減成本的力度不足。他還說,短視頻是公司未來的關鍵所在,哪怕是以長視頻和遊戲為代價。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截至2022年6月,騰訊的短視頻業務,即成立於2020年的微信視頻號擁有8.13億活躍用戶,領先於抖音的6.8億和快手(1024.HK)的3.9億。 在這種背景下,騰訊動漫最近出售給閱文集團,似乎是騰訊為了擺脫旗下製作長篇電子書、視頻和動畫表現平平的部門。又或者,閱文集團會成為這筆交易的最終贏家? 一個決定因素可能在於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閱文集團曾在7月宣佈,很快將向寫作者推出一款新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工具,並稱堪比汽車從手動變速箱到自動變速箱的變革。據侯曉楠介紹,閱文集團的大型語言模型「閱文妙筆」和「作家助手妙筆版」,將使用提示來生成故事角色,以及角色的外貌、個性和其他特徵,並表示閱文集團已經在用人工智能來把小說改編成漫畫了。 「單格漫畫上色所需時間已經從2小時左右縮短到1小時以內,」侯曉楠說。 他還表示,閱文妙筆仍在測試中,但當時說,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和2024年逐步開發新功能。 人工智能可能還會為閱文集團的海外內容創作者網站WebNovel提供助力。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網文行業2022年海外營收增長40%,達到40.6億元。閱文集團表示,人工智能讓翻譯效率提高了100多倍,成本降低了90%。WebNovel已經發佈了3,600多部作品,但與國內市場賣出的3,400萬本電子書相比,仍只是個零頭。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宜搜科技謀上市 ChatGPT成賣點
這家以數碼閱讀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國科技企業,成為首家在招股文件中提到ChatGPT的公司 重點︰ 宜搜科技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並計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創作文學作品 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正面臨阿里巴巴、字節跳動與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等企業競爭,作為行業內的中小型企業,只能增加廣告及銷售開支來捍衛市佔率 裴梓龍 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最近風摩全球,由百度(BIDU.US; 9888.HK)開發的中國版本「文心一言」也正式登場,科技界更掀起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浪潮,從作文、寫詩、編程、翻譯、創作劇本及寫小說等,只要輸入指示詞,ChatGPT都可以幫你完成。 最近,有一家中國科技企業也希望借ChatGPT得到關注,成為首家將ChatGPT寫入招股文件的企業。以網上閱讀小說應用程式為核心的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已於3月中初次向港交所呈交招股申請,由中銀國際作為獨家保薦人,致力成為「港股AIGC第一股」。 雖然由全球科網巨擎微軟(MSFT.US)投資的公司OpenAI所開發的ChatGPT,目前無法在中國境內應用,但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仍然引述ChatGPT來展示AIGC的重要性,當中提及「AIGC可為內容創作方面帶來根本變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已積累多年研發經驗,將利用經驗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創作文學作品。」 對於中國的小說愛好者來說,宜搜科技絕不陌生,其應用程式裏的小說曾令不少人通宵達旦追看。據招股文件顯示,宜搜的核心業務是數字閱讀推薦服務,去年前9個月的收益為1.77億元,佔公司整體約53.2%。 發行遊戲成效不彰 2005年,汪溪在深圳成立了宜搜科技,主打移動搜索業務,直到2013年,他看準了網絡閱讀小說市場,推出旗艦產品「宜搜小說App」,再於2017年推出「快讀版」,向用戶提供大量可供在線閱讀的電子書,吸引大量中國小說看好者。截至去年9月底,宜搜系列閱讀App的累積註冊用戶人數達4,400萬名。 有了吸引流量的核心「宜搜小說APP」,公司業務近年由數字閱讀推薦服務及數字營銷服務,延伸至網絡遊戲發行,但對整體業績未有幫助。去年前9個月,該公司的整體收入為3.33億元,按年上升5.7%;其中數字閱讀推薦服務收入增加9.2%、數字營銷服務營收僅升約5%,而網絡遊戲發行的收入未成氣候,期內僅錄得約370萬元,佔整體收入1.1%。 慶幸的是,宜搜系統閱讀App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仍處上升趨勢,從2020年的2,110萬名,穩步增長至去年9月底的2,550萬名;期內月付費用戶平均收益,也從35.7元升至56.9元。 然而,宜搜科技的整體盈利表現不穩定,淨利潤率也相對較低。該公司2020年獲利3,131萬元,淨利潤率僅7.6%,翌年淨利潤率曾升至11.5%,但到了去年前9個月,其淨利潤率再度回落至9%,低於同業閱文集團(0772.HK)去年全年的17.7%。 事實上,中國數字閱讀市場非常擁擠,除了宜搜科技外,也有百度、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字節跳動和具有騰訊(0700.HK)背景的閱文集團等科技公司競爭,這些公司具有雄厚財力,能夠大撒金錢搶佔市場。像宜搜科技這類中小型企業,只能增加廣告及銷售開支來吸引新客和留住舊客,以捍衛市佔率。 廣告開支佔比上升 回顧過去兩年多的業績,該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均佔總收入兩成以上,其中去年前9個月按年大增31.3%至9,882萬元,佔整體收入達29.7%,主要涉及在互聯網媒體與網絡平台向客戶投放廣告及推廣產品的支出。 宜搜科技過去的上市過程可謂一波三折,2014年曾計劃到美國上市,其後撤回申請,於2017年在中國新三板上市,但短短兩年後,便因為成交金額低迷而決定除牌。到2019年,公司希望衝刺上海科創板,卻再次未竟全功,兜兜轉轉下,決定轉戰港交所。 從該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反映其確實有一定集資需要。去年前9個月,其經營現金流錄得1,399萬元淨流出,遠遜2021年的流入5,095萬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更大幅減少1.26億元,僅餘8,853萬元。如果現金流出情況未有改善,其業務的可持續性將受到影響。 為支持流動性,宜搜科技加強了舉債力度,流動負債由2021年的4,855萬元,翻倍至去年9月底的1.17億元,當中包括銀行計息借款、合約負債及其他應付款項等。 據宜搜科技在招股文件中表示,這次籌資主要用於提高研發能力、確保長期技術優勢、提高作為第三方數字閱讀平台的實力與擴大數字營銷服務。說穿了,就是要提升公司的AI水平,以奠定AIGC的基本技術基礎,最終目標是利用AI自動生成小說內容,以捕捉這個最新科技浪潮帶來的龐大商機。 宜搜科技去年前9個月獲利3,000萬元,推算全年淨利潤為4,000萬元,對比閱文集團的51倍市盈率,其上市估值僅約20.4億元。然而,在目前港股持續疲弱的市況下,加上宜搜科技僅為競爭激烈賽道上的中小型參與者,要說服投資者認購,或許真的要問一下ChatGPT有甚麼妙計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