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公開認購超額20倍 曹操出行首開即潛水
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三在港首日掛牌,開市股價即插水,跌近20%報33.8元,之後股價在此水平窄幅徘徊,中午收市報35.75元,跌15%。 公司發售4,417.86萬股,每股售價41.94元,錄得超額認購20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認購近1.8倍,集資淨額近17.2億元。 六名基石投資者共認購9.5億元股份,當中包括Mercedes-Benz旗 下投資公司、未來資產證券、無極資本、國軒高科(002074.SZ) 、 億緯鋰能(300014.SZ) 及速騰聚創(02498.HK) 。 2024年曹操出行的定制車隊超過3.4萬輛,覆蓋31個城市用。去年公司收入146.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37.4%,但仍錄得虧損12.5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速騰聚創逆轉勝 或許不用等三年
從事激光雷達和感知解決方案業務的速騰聚創,在連虧多年後,開始漸見曙光 重點: 公司今年首季度虧損大幅收窄 用於機械人的激光雷達業務有機成為突破點 劉智恒 禾賽科技(HSAI.US)聯合創始人李一帆曾說過:「長期來看,激光雷達可在國內實現盈利,但不確定這個長期有多長,是三年就夠了,還是一不留神到十年去了。」 對於激光雷達的龍頭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2498.HK)來說,李一帆的話真是百般滋味,公司自2014年成立後從未嘗盈利,累計虧損數十億元,究竟還要等多久才能有收成? 或許公司今年首季度的報告,可為市場帶來一點端倪。 速騰聚創首季度的收入3.28億元,儘管按年下跌9.2%,但虧損收窄24%至9,879萬元,毛利亦大升73%至7,701萬元。毛利率的改善更教人驚喜,由去年同期的12.3%,大幅上升11.2個百分點至23.5%。 毛利率升幅亮麗 公司表示,收入下跌主要是一家在L2+自動駕駛上的客戶,轉而採用純視覺方案,以及一位客戶則採用自研激光雷達。 雖然失落兩位客戶,公司因毛利率大幅提升,令毛利有超過7成增幅。公司表示,主要由於原材料採購成本減少,以及公司的MX激光雷達產品採自主研發的SoC處理芯片,成本遠低於向第三方採購的芯片。另外,在機械人及其他激光雷達產品上,公司新產品E1R及Airy的毛利率,遠高於之前的產品。 速騰聚創雖仍未見盈利,但虧損正近逐漸收窄,毛利率又不斷提升,新產品亦取得市場認同,今年內似有機達收支平衡。雖然在進程中失落個別客戶,但暫時未見有大影響,畢竟公司並不是倚重單一客戶,相反整車廠客戶達30家。 早前速騰聚創的CEO 邱純潮曾表示,內部目標是激光雷達板塊在今年下半年某季度,能實現單季盈虧平衡,並有望在2026年實現全年盈利。 趕上機械人風口 似乎速騰聚創正朝目標邁進,事實上目前市場的發展趨勢上,公司均有受惠機會。 首先未來有機成為公司一大亮點的,肯定是機械人業務。用於機械人及其他的激光雷達產品,今年首季度收入達7,340萬元,同比上升87%;涉及的產品達11,900台,較去年同期大增1.8倍。 公司透露,在庭院機械人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現時已獲兩大頭部割草機械人客戶的獨家合作。今年5月與庫獁科技達成的戰略合作,未來三年將交付120萬台激光雷達,創下割草機械人行業最大訂單紀錄。 今年初,公司亦發布AI+機械人戰略,並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前沿技術產品,其中主打的Active Camera,即同時具備為機械人提供避障、建圖及定位等全場景需求。公司現已跟宇樹、人形機器人、靈寶CASBOT等20家機械人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目前未知速騰聚創在機械人業務上能走多遠,但起碼趕上市場風口,對於提振股價及帶來投資市場關注度,無疑有一定幫助。 Robotaxi的機遇 另外就是Robotaxi的發展,隨著技術發展逐漸成熟,Robotaxi已開始從測試階段走向規模量產。在過程中,Robotaxi企業對激光雷達的需求數量勢將增加,同時對產品的性能、尺寸、價格等有更高要求,特別是數字化激光雷達替代了原來的分立式激光雷達。在此趨勢下,作為行業龍頭,速騰聚創自然有機成為受惠者。 今年4月,速騰聚創與滴滴自動駕駛達成合作協議,滴滴在與廣汽合作的新一代L4級Robotaxi車型,將搭載6顆速騰聚創的全固態數字化激光雷達。早前在上海車展,速騰聚創亦與小馬智行達成深化戰略合作,在第七代Robotaxi上,搭載4顆速騰聚創全固態數字化激光雷達。 速騰聚創也表示,與超過九成的全球核心Robotaxi及Robotruck企業,都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與6家簽訂量產協議,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滴滴自動駕駛及美國的L4自動駕駛公司。 可以預見,若Robotaxi能陸逐在各省市推出,有機為速騰聚創帶來一個頗佳的增長點。 雖然特斯拉行政總裁馬斯克屢次在公開場合批評,指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方面是「錯誤的解決方案」,但速騰聚創不斷用行動證明,激光雷達仍穩佔市場一席位,最終錯的,說不定是馬斯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智駕平權:一場話語權的爭奪戰
智駕平權是科技的普惠,也是整車廠與供應鏈之間話語權的重新洗牌 李世達 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權力再分配。隨著「智駕平權」成為主流敘事,一場從豪車專屬技術走向全民普及的變革正在悄然重塑汽車產業鏈。 不論是比亞迪(1211.HK; 002594.SZ)、蔚來(NIO.US; 9866.HK),還是小鵬(XPEV.US; 9868.HK)、問界,越來越多車廠不再將高階智駕功能僅限於旗艦車型,而是選擇將NOA(導航輔助駕駛)、自動泊車、城市領航等配置迅速「下放」到20萬元以內的中低端車款。 儘管不是業界首例,但比亞迪在今年初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並下放至10萬元以下車型後,人們才真正意識到「智駕平權」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 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說:「在汽車領域,我們相信智能化的全面普及將鞏固中國品牌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這是中國汽車的自信,也是中國科技的自信。」 過去,高階智能駕駛是一門「高附加值生意」。從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到域控制器與高性能晶片,一整套方案往往只出現在高價豪華車型上。但是當智駕開始普及,越來越多整車廠為了保住利潤,開始接管智駕技術的主導權。 如比亞迪的天神之眼,小鵬的XNGP、理想(LI.US; 2015.HK)開發AD Max、華為推出ADS 2.0,整車廠紛紛自建算法團隊、地圖系統,甚至連數據標註與模擬訓練都開始「自己來」。但如此一來,智駕上游供應商開始被邊緣化,從方案主導者退回為價格競爭激烈的「零件供應者」。 如速騰聚創(2498.HK)開始推出低成本固態雷達與模組化解決方案、禾賽科技(HSAI.US)與整車廠共同開發定制型雷達。對供應鏈而言,這是一場生存戰。若無核心技術、缺乏規模化優勢,許多中小型供應商將難以為繼,只能靠「薄利多銷」苦苦支撐。而真正能活下來的,只有那些具備系統整合、算法協同、全球交付能力的頭部企業。 在這場為了「人人都有高階智駕」的「平權」運動背後,是一場無聲的產業洗牌與話語權的重構。真正的贏家,將是那些不僅造得出車,更能掌握智能化靈魂的企業。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速騰聚創料全年虧損減少九成
激光雷達製造商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2498.HK)周一發盈警,料2024年收入介乎16.3億至16.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大幅增長45.5%至49.1%。股東應佔虧損介乎4.3億至5.2億元,按年大幅收窄88%至90.1%。 公司表示,收入增長主要因產品銷售增加,特別是激光雷達數量按年上升109%至544,200台。虧損減少是因公司的激光雷達產品毛利率大幅提升,及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減少,而優先股在上市時轉換為普通股,亦讓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減少。 速騰聚創周二開市報45.9港元,跌6%,但之后股价止跌回升,中午开市后升逾5%。公司股價相較過去一年的高位,已下跌超過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圖達通SPAC赴港上市之路或將舉步維艱
這家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傳感器製造商已同意通過香港SPAC計劃借殼上市的交易,該計劃推出已有三年,但並未取得太大進展 重點: 圖達通已同意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TechStar合併,在香港借殼上市 事實證明,由於要求嚴格並且投資者態度謹慎,通過香港已有三年歷史的SPAC計劃上市困難重重 梁武仁 又一家寄希望於自動駕駛汽車前景的公司尋求登陸香港交易所。儘管今年美國和香港都出現了一系列類似的自動駕駛汽車新股上市,但圖達通這家公司的上市之旅可能不會一帆風順,反而或將舉步維艱。 上周五,一家名為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 (7855.HK)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表示,已簽署與圖達通合併的協議。圖達通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激光雷達(LiDAR)傳感器製造商,這種傳感器是自動駕駛的關鍵部件。理論上,這筆交易應該會成為圖達通在香港上市的一條捷徑,因為合併完成後,它只需要繼承TechStar在香港交易所的位置即可。 SPAC是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實體,僅作為真實公司通過反向合併上市的工具,這種上市方式可以繞過傳統IPO程序的繁瑣要求。近年來,其相對簡單的特點促使SPAC交易在美國激增,尤其是在資金短缺的科技初創公司中。 但圖達通能在多快的時間內抵達終點,甚至能否實現,目前還不確定。香港在2022年初推出了SPAC計劃,旨在複製此類上市在美國的繁榮,重振股市,當時香港股市仍在新冠疫情的餘波中苦苦掙扎。 然而,香港的借殼上市計劃幾乎從未起飛過。今年10月才有了第一筆SPAC合併,涉及的是新加坡電子商務公司獅騰控股有限公司(2562.HK)。這筆交易推進相對較快,簽署SPAC合併協議幾個月後就完成了。但其他幾筆SPAC合併交易似乎陷入了困境。 其中之一是找鋼網與Aquila Acquisition Corp.(7836.HK)的合併。2022年3月,Aquila成為香港首家上市SPAC,一時引起轟動。去年夏天,該公司披露了與找鋼網合併的計劃,引發了外界對這家鋼鐵交易平台運營商即將成為港交所首家通過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的厚望。當時,Aquila預測該交易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 但這個時間早已過去,此事毫無進展,原因可能是未及時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必要批准。Aquila終於在今年3月向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請,這似乎表明交易即將完成。但九個月後,這筆交易仍未完成。 拖延這麼久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防止害群之馬利用該計劃破壞香港股市,香港針對SPAC交易的審批程序頗為嚴格。在本月初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找鋼網報告了聘請銀行處理與Aquila合併事宜,並提醒稱,該交易尚未獲得港交所和香港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 謹慎的姿態 在SPAC公司上市後仍處於空殼狀態時,港交所只允許專業投資者進行投資,由此可見香港方面的謹慎態度。相比之下,美國的計劃允許所有人投資此類SPAC。香港的投資者本就相當保守,這使得SPAC很難籌集資金。 此外,香港的SPAC在上市時必須擁有至少10億港元(約合1.29億美元)的淨資產,這等於是設定了很高的准入門檻。所有這些障礙加在一起,導致香港只有為數不多的SPAC存在。 但留給找鋼網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它的SPAC合作夥伴Aquila必須在明年3月之前完成合併。這是因為根據香港的規定,SPAC必須在上市後24個月內找到合併夥伴並簽署協議,並在36個月內完成合併,以避免解散。 Techstar於2022年12月上市,因此它宣布與圖達通合併勉強滿足了24個月的要求。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懷疑,它是不是因為面臨在最後期限前找到目標的壓力,而選擇了一個不那麼理想的合作夥伴。 TechStar並沒有透露太多有關圖達通財務狀況的信息,而已公開的信息也並未給人多厲害的感覺。它援引第三方數據稱,2023年,圖達通在乘用車激光雷達產品的銷量中排名第一。圖達通的投資者中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淡馬錫幫助該公司建立了信譽。但該公司的收入增長似乎已經迅速降溫。 根據TechStar提交的文件,圖達通的年收入在2023年同比增長83%,達到1.21億美元。但它在2022年才開始產生有意義的收入,2021年收入僅為460萬美元。因此,該公司在2023年才開始加大生產,儘管它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 對於新興科技公司來說,要過很長時間才能產生收入並不罕見,因為開發和實現大規模生產需要一段時間。不過,對圖達通來說,它的收入增長似乎在今年踩了煞車。該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總額約為6,600萬美元,略高於去年全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糕的是,它的淨虧損正在擴大,從2022年的1.88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19億美元。 目前,無法保證TechStar和圖達通的聯姻一定會通過香港監管機構的審查。精明的投資者可能會對圖達通的長期前景提出質疑。另一家激光雷達公司、同樣處於虧損狀態的禾賽(HSAI.US)於去年2月在美國上市,但其股價較IPO價格下跌了40%以上,目前的市銷率為6.4倍,相對較低。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激光雷達公司速騰聚創(2498.HK)市銷率略高一些,為8.1倍。 與TechStar合併將讓圖達通的估值增為117億港元,是其2023年收入的12倍多,在市銷率方面遠高於禾賽和速騰聚創。如此高的估值,再加上圖達通的收入增長似乎正在放緩,表明該公司可能難以打動投資者,更不用說監管機構了,而只有這些監管機構開綠燈,圖達通才能完成香港上市。…
簡訊:速騰聚創擬折讓近8%配售新股 集資2.7億港元
激光雷達製造商速騰聚創(2498.HK)周三宣布,擬配售最多1,000萬股新股份,佔擴大後股本2.22%,每股配售價27.75港元,較周二收市價30.15元折讓7.96%,配售所得款項總額2.7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淨額2.71億元將主要用於集團的研發,以繼續完善產品線及支持AI算法、芯片及硬件領域的研發計劃,並將增強集團於海外市場的業務發展能力,以及作為集團業務營運及擴展的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例如探索潛在的戰略夥伴關係或聯盟機會。 今年首九個月,速騰聚創錄得收入11.35億元,按年增加91.5%,虧損則由上年同期11.35億元,收窄至3.51億元。速騰聚創周三早盤低開1%報29.85港元,中午收報31.2港元,升3.4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速騰聚創何時盈利 是三年還是十年?
速騰聚創剛公布首九個月營運數據,業務持續表現理想 重點: 公司連續三季錄得銷售增長 股價暴跌後,市場對公司有戒心 劉智恒 「讓世界更安全」是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2498.HK)的口號,但過去半年,公司的小股東非但沒有安全感,更被摔個四腳朝天,苦不堪言。股價由高峰時足足下跌近90%。投資者焦頭爛額,信心好一陣子也未能復修。 速騰聚創主要是製造及銷售激光雷達產品,所謂激光雷達,是利用光來測量物體距離或範圍的遙感系統,主要用於汽車自動駕駛及機械人領域。 集團剛公布今年第三季度的業務數據,激光雷達產品按季持續上升、用於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產品的銷量為138,600台、用於機器人的雷達為131,400台、其它產品為7,200台,合共277,200台,分別較第二季的246,000及第一季度的240,800台,高出12.7%及15%。 若與2023年比較,增長更是相當理想,去年全年才售出259,600台,換言之今年單一季度的銷量,已經與去年全年相若。 股價急升暴跌 今年1月速騰聚創才以每股43港元成功上市,初期股價一直徘徊在此水平,至5月中時股價突然爆升,至6月衝上137.5港元高位,但旋即高位跳水,股價斷崖式下跌,最低見10.82港元,暴升暴跌教投資者大為驚訝! 市場當時估計,因鎖定期結束,上市前的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令股價一下子崩潰。事實從交易所資料顯示,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菜鳥,於8月時將持股量由10.25%減至8.21%,每股平均成交價15.33港元。 股價暴瀉,公司無計可施下急祭出「回購」一招。中期業績後,頻頻在市場出手,由8月至今,回購逾二十次,價格由11至17港元不等。 可是回購也未能提振市場信心,直至港股在9月底美國減息,加上內地政府推出政策刺激,港股出現小陽春;在市場氣氛帶動下,速騰聚創股價才有所反彈,然而高位25港元只是曇花一現,近日回落至18港元水平,相對上市價仍然低近六成。 何時可見盈利? 市場除了被其股價大起暴跌嚇怕外,投資者總會問一句:「公司何時有盈利?」 過去四年,集團錄得股東應佔虧損分別是2.2億元、16.6億元、20.9億元及43.3億元。雖然部份原因是金融工具公允值的變動影響,但在經營方面,虧損也是持續擴大,前年是6.16億元,去年擴大至9.4億元。 今年中期收入達7.2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倍,但最終仍是虧損2.69億元。若單從業務看,經營虧損更達3.22億元,相對去年中期的4.61億元收窄30%;但不難看到,生意做大了,對業績的推動收效不大,別說盈利,收支平衡也做不到,此點教投資者抱有戒心。 銷量無疑是增加了,盈利卻遲遲未出現,主要是產品價格持續向下走。2021年時,激光雷達一台大概10,000元,到去年已跌至3,200元,今年上半年更降到2,600元。 箇中原因在於內地新能源車內捲嚴峻,各大車企競相降價。既然車企收入減少,很自然要在生產成本想辦法,其中就是向生產各零部件的廠商壓價,激光雷達當然不能倖免。 最重要是活下來 激光雷達似乎仍是一塊雞肋,研發費用龐大,許多企業都覺得盈利之路遙遙無期。中國的市場更加惡劣,無利可圖外,因競爭慘烈,生產商為免失去市場份額,紛紛「以價換量」,導致價格非但不能上調,反要連年下降。 難怪德國的博世集團及採埃夫先後放棄開發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日本的先鋒電子黯然退出戰場,巨企除了中國的禾賽科技(HSAI.US)、速騰聚創及圖達通三大龍頭外,國際巨頭只餘下法國的法雷奧在內地苦苦掙扎。 禾賽科技股價相對去年高位30.355美元比較,下跌超過八成。集團也是未有盈利可言,市銷率亦只有2.4倍。相比下速騰聚創的市銷率高達6.8倍,遠高於龍頭的禾賽,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激光雷達的前景,或許我們可以聽聽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李一帆的說話:「長期來看,激光雷達可以在國內實現盈利,但不確定這個長期有多長,是三年就夠了,還是一不留神到十年去了。」 看來,今天激光雷達的企業先別說盈利,最重要還是活下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