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費高毛利率低 車車科技增長乏力
這家由騰訊支持的汽車保險平台,一季度收入持平,反映中國整個汽車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重點: 車車一季度淨收入同比增長1%,低於平台交易金額和交易量的增速 業績表明,在低迷的汽車市場,保險公司和車車都面臨競爭加劇帶來的定價壓力 梁武仁 中國汽車銷售仍處於低迷狀態,給車車科技集團(CCG.US)的收入增長按下了剎車鍵。這家由騰訊支持的在線汽車保險公司,上周公布最新業績中為數不多的亮點,就是綠色汽車近年在中國普及。但汽車市場整體低迷,加上競爭加劇,可能會讓車車的盈利之路變得艱難。 車車報告稱,一季度淨收入同比僅增長1%至7.87億元。這是公司上市以來發佈的第二份財報,從中可以看到,收入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公司其他業績指標的改善幅度,以及期內中國汽車銷量的增長。 一季度,通過車車平台分銷的保單承保保費總額同比增長9.2%,交易量增長超過20%。 這些增長速度之間的差異表明,保險公司和車車都面臨著定價壓力,這極有可能是由於中國低迷的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車車的保險商合作夥伴可能正在降低保單價格,以提高銷量。與此同時,車車可能也感受到,通過降低費用來支持合作夥伴的壓力,導致它雖然平台交易量大幅增加,但收入增長卻幾乎持平。 新車保險需求與汽車銷量密切相關。隨著經濟放緩導致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之間,以及保險等相關服務提供商間的競爭加劇,中國汽車市場處境艱難。 今年前三個月,中國汽車銷量總體同比增長10.6%,表現平平。 與中國汽車生態系統中的很多參與者一樣,車車也在中國新能源汽車(NEV)熱潮中受惠。公司早在2022年就開始直接與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合作,希望向它們的客戶銷售保險。在合作中,車車將它的平台嵌入汽車製造商的操作系統,便於車主使用全套保險功能,包括續保和提交索賠,以及維修等輔助服務。 新能源車成增長關鍵 今年3月,車車與小米(1810.HK)旗下企業達成合作,為後者的首款電動車提供車險軟件即服務(SaaS)系統。車車還將為中國各地的小米車主提供服務,包括北京和深圳。 上月,車車與大眾汽車在華合資企業達成合作,成為大眾的獨家新能源汽車保險服務提供商。大眾制定了一些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在中國電動車市場趕上本土競爭對手。 截至3月底,車車已與11家新能源車企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在一季度帶來了3.7億元的承保保費,佔同期保費總額的近7%。 車車在財務業績報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為車險產品提供了新機遇,推動車險提供商的收入增長。」車車相信:「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增長,和創新型新能源汽車保險解決方案的推出,進一步推動與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的夥伴關係,並帶來的收入貢獻。」 通過與新能源汽車製造商日益緊密的合作,車車或許能夠促成更多的保險交易,可能有助推動業務量增長。但正如公司一季度業績所顯示的那樣,增加收入和提高利潤率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難。 有許多因素都可能妨礙車車提高,甚至只是維持向合作夥伴收取的費用,這是它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合作夥伴之間的競爭就是其中一個因素,特別是監管機構自2015年開始,允許保險公司自由定價,使得價格成為不同保單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作為保險經紀公司而不是實際的保單承保方,車車不會因為這種競爭而直接受到擠壓。但隨著承保合作夥伴受到擠壓,車車也會面臨隨之而來的壓力。 在支出方面,車車還要向它的推薦合作夥伴,和其他第三方平台合作夥伴支付費用,這抵消了它的大部分收入。因此,其一季度的毛利率只有4.3%左右,這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個糟糕的數字,更不用說是通常被期望擁有更高利潤率的在線服務提供商了。 公司的整體運營費用遠遠超過了毛利潤,這意味它處於嚴重虧損狀態。由於最近上市所涉及的後續費用,公司報告的調整後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780萬元擴大到一季度的1,220萬元。 車車預計今年的收入將增長6%至12%。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大,但考慮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僅增長3%,這個數字也不算太差。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將遠快於整體市場,預計超過20%;車車能否在這個市場進一步開拓,將決定它能否提升營收。 在最新的財務報告出來後,車車的股價下跌,從去年9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以來,它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近95%。車車目前的市銷率(P/S)只有0.17倍。同類企業中,在線車貸服務商易鑫集團(2858.HK)的市銷率要高於車車,但仍不是非常可觀,為0.6倍,反映投資者對與中國汽車市場相關的企業缺乏熱情。 車車要再贏得投資者興趣,從目前的情況看,似仍在坎坷路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星洲財團出手 泛華普益獲巨額融資
這家保險經紀公司已達成協議,它與剛收購的財富管理公司普益財富,最高將獲得10億美元的新投資 重點: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華德集團已同意,向泛華控股集團和普益財富各投資最多5億美元 泛華為加速增長而策劃的一系列交易中的最新一筆 梁武仁 保險經紀公司泛華控股集團(FANH.US)正努力提振疲軟的增長,此時的它越來越像一台低調的交易機器。 公司上周宣布它與前不久收購的財富管理公司普益財富(PUYI.US)獲得巨額新投資,為其最近的一系列交易再添重大新成就,這些交易可能會成為推動它增長的關鍵驅動力。現在,投資者將拭目以待,想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像控制自己的財務一樣,輕鬆實現這種增長。 上週五,泛華和普益財富表示,一個以新加坡私募股權公司華德集團為首的財團,將向兩家公司各投資最多5億美元。這筆新資金對泛華和普益財富來說都是一筆巨款,超過了兩家公司各自不到4億美元的最新市值。 這個金額也是泛華截至去年9月底現金持有量的一倍多,是普益財富的三倍多。上月,普益財富及部分股東還簽署了一項協議,通過向一家名為New Dragon投資的實體出售新股和老股,籌集資金1,300萬美元。 泛華和普益財富都沒有提供有關此次新融資的更多細節,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現有股東權益因向華德集團增發新股而遭何種程度的稀釋,這麼大規模的新交易,幾乎肯定會涉及增發新股。各方也都在猜測,這兩家公司將如何使用這筆新資金。泛華和普益財富表示將會「很快」敲定投資協議的細節。 兩家公司的股價都沒有對這一消息做出太大反應,表明投資者可能還在等待更多細節,然後再做判斷。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華德集團,據其官網顯示,這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精品投資公司,成立於2005年,主要投資目標是中國和東南亞的公司。 華德集團的掌舵人是白振華,他曾在新加坡從政十多年,直到21世紀初期。但華德集團宣稱,他在房地產、出版業和金融領域也擁有50多年的經驗。作為一名商人,他最著名的成就似是創立房地產開發公司龍置地集團,該公司後來在新加坡上市。可以反映這一背景的是,華德集團的投資組合重點關注房地產行業。但從投資人工智能機器人開發公司、移動醫療平台和無人便利店運營商來看,該公司似乎也對科技驅動型公司感興趣。 華德集團越來越關注科技公司可能是泛華和普益財富吸引它的原因。泛華正在尋求從老派保險公司,轉型為技術驅動型保險平台運營商,提供包括IT系統和數字解決方案在內的一系列服務。 以技術為重 因此,泛華可能會利用華德集團的新資金,收購有助於加速數字化進程的技術。華德集團對普益財富可能也有類似的計劃,在它核心的財富管理業務之外,增加更多基於技術的服務。鑒於華德集團與東南亞地區的關係,兩家公司通過收購而進軍東南亞市場似是可行。當中國公司準備出海時,東南亞往往是它們尋求增長的第一個海外市場。 這種情況看起來可能性更大,因為華德集團如果投資,它很可能會成為泛華和普益的大股東,這意味著它將參與這兩家公司的管理。 在這一公告前,泛華的最新交易是它與普益財富的聯姻。此事發生在兩個月前,當時包括CEO胡義南在內的一批泛華股東進行了一次換股,他們獲得了普益約77%的股份,而普益則獲得了泛華50.1%的股份。泛華股東為收購普益的多數股權支付了高額溢價,或許是普益財富早有更多打算,在兩個月後就出現華德集團的投資。 從泛華的角度看,去年12月那筆交易化算的地方是,在不花一分錢的情況下獲得普益財富的多數股權。同時,泛華股東仍然通過對普益財富的多數股權控制著泛華。在泛華與普益財富聯姻之前,前者已經在去年一季度進行了三筆收購,全部都是通過股權交換的方式進行。 泛華的收購努力不難理解,因為它正在尋找辦法,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提高利潤。公司去年前九個月的營收同比增幅只有1.6%,但因去年9月車車科技(CCG.US)首次公開募股後,泛華所持該股的價值增加,使它的淨利潤激增。 對普益財富來說,改善財務狀況的壓力更大,去年下半年,它的收入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越來越不願購買保險等非必需品,兩家公司都在應對這種經濟疲軟的局面。與此同時,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疲弱,也讓散戶投資者對購買普益財富的理財產品猶豫不決。 泛華目前的往績市盈率只有6倍。但它的遠期市盈率高達20倍,反映投資者預計隨著經濟放緩,它的盈利將大幅下降。與此同時,處於虧損狀態的普益財富市銷率高達24倍,考慮到最近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黯淡前景,這個數字似乎有些過高。 所有這一切都可能讓投資者好奇,華德集團的宏偉投資計劃中,到底有什麼可以提高泛華和普益財富的盈利,並驗證它們的高估值。華德集團能否成為那個白衣騎士,拯救這些公司黯淡的前景?我們需要等到其新投資計劃的更多細節,才能知道更多信息。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美雖開上市綠燈 公司規模受制數據審查
已有80多家公司成功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申請在美國和香港上市,另有23家公司申請在歐洲發行GDR 重點: 中國最高證券監管機構表示,自去年3月推出新規以來,已有86家公司成功備案,申請在香港和美國IPO 由於數據敏感性問題,在香港和美國新上市的公司,可能主要是融資金額不足1億美元的較小公司 陽歌 今年境外中概股可能開局不算良好,但不要將其歸咎於監管機構。 上周四,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一次行業活動上表示,中國證監會「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開放,將會同各方,進一步完善境外上市機制」。在表態支持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約一個半月前,美國監管機構在去年11月底也表達了類似的支持。 但這些支持性的表態,並沒有給香港和美國的中國股票投資者帶來太大鼓舞。僅在今年前兩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中國ETF-iShares MSCI (MCHI.US)均下跌約5%,延續了2023年下跌超過10%的趨勢,而標普500指數去年飆升了20%以上。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認為中概股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漲,因為許多中概股目前的估值都非常低。去年這個時候,這種樂觀情緒似乎是有依據的,並引發海外上市中概股大幅上漲。當時中國剛剛取消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美國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都發出信號,顯示自2021年中期以來新股上市幾乎凍結的問題,都已得到解決。 就在監管障礙似已消除、疫情結束後反彈在即時,中國經濟卻成了阻礙。去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5%左右,遠低於往年。最近很多經濟指標依然相當黯淡,沒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危機會很快得到解決。 說實話,目前中概股的低估值狀態,對價值投資者來說似乎是完美的買入機會,因為即便收入和利潤增長為零,這些股票在達到合理估值之前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但很多投資者去年就在等這樣的上漲,卻始終未能如願。 儘管經濟形勢低迷,但值得慶幸的是,當投資者重新發現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騰訊(0700.HK)等公司時,監管問題應該不再會成為障礙。這兩家公司一度位列全球十大市值最高公司,而現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僅為1,800億美元,約是微軟(MSFT.US)2.9萬億美元市值的二十分之一,後者上周超越蘋果(AAPL.US),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美國此前曾威脅要驅逐所有在紐約上市的中國股票,但之後在與中國證監會達成信息共享協議,得以查閱中國公司的會計記錄後,美國的威脅意味大大減弱。去年3月,中國證監會還向擬赴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推出了備案管理制度,通過讓之前不受監管的流程正式化,消除了另一個重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大量IPO籌備中 讓我們回到方星海最新的支持表態,他還談到中國公司備案海外上市的最新數據。方星海說,自去年3月底實施新規以來,有51家擬在香港上市、35家擬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完成了備案。 他還說,累計核准23家上市公司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合計募資約122億美元。不少中國企業利用GDR在瑞士、德國和英國的證券交易所融資,這是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在海外融資行動的一部分。 雖然方星海表態支持,而且成功備案的公司數量也相對較多,但我們應該指出,至少到目前為止,成功拿到備案的都是規模相對較小的IPO。我們《詠竹坊》報道過一些成功備案企業,包括有家保險和墨盒製造商星圖國際,兩家的規模也比較小。到目前為止,只有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有可能籌集到1億美元以上,這通常被視作大型IPO的起步標準。 自成功在中國證監會備案以來,已有兩家公司在美國股市上市,分別是制藥商阿諾醫藥(ANL.US)和汽車保險公司車車科技(CCG.US),後者利用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這兩家公司上市後的表現都很糟糕,阿諾醫藥自去年10月上市以來股價下跌了一半以上,車車科技自去年9月上市以來更是下跌了三分之二。 在2021年中的IPO凍結前,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基於雲計算的室內設計公司群核科技,以及和在線約會應用Soulgate等公司都曾提交申請,希望通過在美國上市融資1億美元或更多。但這些公司後來都撤回了申請。只有Soulgate曾試圖在香港重啓IPO,並於2022年年中提交了申請,但最終未能上市。 雖然與金融相關的監管障礙已經全部清除,但剩下的最大障礙似乎是數據安全。中國目前要求所有用戶超過100萬的IPO申請者都要接受數據安全審查,而且由於擔心這些公司的敏感用戶數據可能會被外國政府獲取,中國似乎並不急於批准這些公司在海外上市。 這類障礙可能會使很多中國最大的企業難以在海外上市,因為100萬用戶的門檻適用於許多公司。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紐約和香港進行大規模IPO的日子,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過去。儘管如此,我們可能依然會看到一些製造商的大規模上市,比如極氪,它們的IPO應該不那麼敏感,因為不存在大量的用戶數據。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樂盟赴美上市路仍難
這家廣告服務公司,正計劃在美上市籌集約2,000萬美元資金,但2023年上半年收入下跌了16% 重點: 由於市場份額被大公司搶走,樂盟互動上半年收入下降16%,較2022年全年9%的跌幅有所加快 這家廣告服務供應商,計劃在紐約上市籌集2,000萬美元資金,但尚未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正式批准 陽歌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漫長寒冬仍在繼續,但仍有少數規模較小的公司,冒著嚴寒提交IPO申請。最近的例子是營銷服務公司樂盟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兩年前首次啓動IPO,並於上週四提交了最新信息。自樂盟互動2021年12月首次提交IPO文件以來,情況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核心的廣告業務,在經歷了多年的強勁增長後陷入深度冷凍,先是因為企業在疫情期間控制營銷預算,最近又因為疫情過後經濟下行,這些公司對支出繼續持謹慎態度。 與此同時,中國廣告服務市場正在出現一種有趣的分裂,類似的情況在西方也發生過。簡而言之,大公司正在搶奪像樂盟互動這樣的小公司的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多年來,這種變換一直在給美國傳統媒體公司帶來壓力,因為它們之前最大的收入來源——廣告收入,流向了谷歌(GOOG.US)和Meta(META.US)旗下的Facebook等巨頭,這些巨頭的服務覆蓋範圍更廣、針對性更強。 Statista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的廣告市場預計將增長約10%,達到1,980億美元,增速高於2022年的6%。2022年正值中國為維持疫情「清零」政策,正採取各項措施執行最嚴格的時期,很多廣告服務公司收入縮水。 充分體現這種分裂的是,搜索市場領頭羊百度(BIDU.US;9888.HK)和短視頻平台運營商快手(1024.HK)等行業巨頭的收入不斷增長,與樂盟互動和愛點擊(ICLK)等小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 。 百度的網絡營銷服務收入在2023上半年同比增長11%至391億元,和2022年全年下降6%相比有所反彈。今年上半年快手的表現更為強勁,廣告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2%,至274億元。 相比之下,樂盟互動今年上半年收入收縮16%,至3,200萬美元,比2022年全年9%的收縮還有所擴大。對於其IPO的潛在投資者來說,這可不是好消息。但對於一家尋求為未來的擴張計劃提供資金的公司來說,這就是現實。 值得肯定的是,樂盟互動眼下似乎還不需要為現有的業務籌集資金,因為該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強。但隨著收入萎縮,利潤正在下降,這對其未來而言不是個好兆頭,除非它能夠重回增長軌道。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28%至235萬美元,同2022年全年18%的利潤下降幅度相比有所加快。 有意思的是,樂盟互動的營業成本相當高,達到90%左右。對於這類服務公司來說,這種情況看起來相對不尋常,因為它們的利潤通常比製造商高得多。由於成本高昂,今年上半年樂盟互動的毛利率只有10.8%,遠低於快手整體業務約50%的毛利率。 金額不大的籌資 樂盟互動的IPO計劃相對規模較小,這一點與今年為數不多的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類似。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計劃發行400萬股,定價區間在4至6美元,預計募集資金1,860萬美元。如果定價位於區間中點的話,其市值將達到1億美元。 按照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翻倍後的情況計算,這個市值下,其市盈率將達到21倍。相比之下,按今年的預期收益計算,百度的市盈率要低得多,只有11倍,而快手的市盈率要高得多,為30倍。 雖然百度目前並非投資者最看好的企業,但像樂盟互動這樣收入和利潤都在萎縮的公司,似乎不太可能獲得更高的估值。因此,我們預計它的表現不會太強勁,如果成功上市的話,其股價幾乎肯定會立即承壓。 一個值得關注的類似案例,可能是汽車保險商車車科技 (CCG.US),公司在9月份利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完成了類似規模的上市,融資2,200萬美元。那次上市意義重大,因為是首個按照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實施的新規,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正式批准,得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自上市以來,車車科技的股價波動不小。但其總體趨勢是下跌的,截至本週一的最新收盤價,該股股價比9月底上市時下跌了約三分之二。這說明,不僅是中國企業的IPO不靈,最近在美國上市的所有新股也都不行——這讓樂盟互動的IPO計劃更為不確定了。 樂盟互動在最新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它已向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提出了赴美上市的申請,但尚未獲得批准。其他類似規模的公司已經完成了上市,儘管尚未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正式批准,因此這一因素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 相反,中國證監會的要求更多是針對那些可能掌握大量敏感用戶數據,或其他敏感技術或信息的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由於規模有限,這些要求可能都不適用於樂盟互動。相反,該公司完成上市的最大障礙可能還是來自於市場本身。一家成本如此之高,收入和利潤又不斷縮水的公司,很難成為最有吸引力的目標,因此樂盟互動可能很難說服投資者為其提供約2,000萬美元的資金。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車車科技在美上市 中概股IPO邁出一大步
在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後,這家在線汽車保險平台運營商於上周完成了 SPAC上市 重點: 車車科技上周在紐約完成SPAC上市,成為首家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後,得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 這家在線汽車保險交易平台運營商的股票在前四個交易日波動劇烈,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穩定下來 陽歌 隨著車車科技集團(CCG.US)完成與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AC)合併後,於上周登陸納斯達克,中國企業在紐約大型IPO的重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該股在前四個交易日波動相當大,最高達到84.70 美元,但本週大部分時候都在下跌,週五收報19.52美元。 但即便按這個收盤價計算,這家數字化車險交易服務平台的公司仍穩居「獨角獸」行列,市值超過10億美元(73.12億元)。話雖如此,它的市值會因為數據來源不同而略有不同。雅虎財經給該公司最新估值為15.5億美元,而Refinitiv給出的估值則更高達19億美元。 這意味著,如果車車科技進行傳統的IPO,募集到的資金幾乎肯定會達到1億美元或以上,因為在傳統IPO中,公司出售的股份往往在10%或更多。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自從要求所有中國公司在海外上市之前,要先向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的新規3月底生效以來,我們還沒有看到如此規模的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市。 據財新網報道,中國證監會的網站上週四發佈公告稱,車車科技已成功完成備案。早在一年前,車車科技就首次宣佈計劃通過與Prime Acquisition I合併進行SPAC上市,那時新規還沒生效。 這個時間線稍微有些混亂,但也表明瞭過去兩年中國企業赴美IPO突然遇到了多少障礙。直到現在,大部分障礙終被清除,為車車科技和其他公司恢復赴美融資鋪平了道路,過去兩年,這種融資活動基本陷入停滯。 除了中國證監會的備案要求外,另一個主要障礙是——美國證券監管機構,他們不滿無法獲取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審計文件。去年,美中證券監管機構簽署了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允許美國監管機構查閱中國企業的審計記錄,問題基本上解決。 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投資者似乎對車車科技的估值表示認可。去年9月首次宣佈該交易時,它的企業價值為8.41億美元。根據雅虎財經的最新數據,之後這個數字已升近40%,達到11.6億美元。 公司最新股價也讓車車科技的市銷率達到3.2倍,看起來相對強勁,特別是公司仍在虧損。相比之下,已經有盈利的中國競爭對手泛華控股集團(FANH.US)和水滴(WDH.US)的市銷率都更低,分別為0.84倍和1.3倍。就連美國保險科技公司Lemonade(LMND.US)的市銷率也比它低,只有2.3倍。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車車科技股價波動劇烈。投資者顯然還在想該如何對這家公司進行估值,而且該股幾乎肯定會繼續下跌,直到找到最終的平衡。 小規模融資 我們猜測,車車科技很快會再次進行融資,可能會給它的股價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公司通過SPAC上市,僅籌集了2,210萬美元,其中1,800萬美元來自向新投資者出售股票,另外410萬美元來自SPAC的內部信託基金。 與公司通過傳統IPO有可能籌集到的1億多美元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和短期投資僅有1.55 億元,約為去年同期4.31億元的三分之一,這表明該公司正在迅速消耗現金,可能需要更多資金才能繼續擴大業務。 車車科技援引第三方數據稱,按總保費計算,該公司在2021年成為中國第四大保險科技公司。此後,它一路開掛,收入從2021年的17.4億元增至去年的26.8億元,增幅達54%。該公司在支出方面也相對克制,運營成本同期僅增長8%,主要是由於銷售和市場成本去年增長了26%所致。 受此影響,車車科技去年的營業虧損從上年的1.56億元收窄26%,至1.16億元。與泛華和水滴相比,車車科技的收入看起來尤為強勁,受疫情影響,這兩家公司去年收入下降。相比之下,車車科技表示,它的業務相對未受疫情影響。 車車科技並非唯一一家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批准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但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家。上周,浩希數字科技赴美上市的申請也正式獲批。但浩希的規模相對較小,其上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其融資目標最多1,500萬美元。 為紡織企業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威美控股,在今年7月也引發了媒體的關注,它當時成為首家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赴紐約上市的公司。威美控股尚未完成IPO,不過該公司上周剛剛提交了一份最新的招股說明書,計劃籌集的資金不超過2,000萬美元。 中國企業恢復赴美IPO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車車科技是迄今為止獲批的最大企業,這表明中國證監會在審查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時態度謹慎。儘管如此,威美控股、浩希和車車科技紛紛獲批表明,中國有意繼續推進這個計劃,意味著關注中國的美國投資者應該很快就會有一些新選擇。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中概股成投資者寵兒 車車科技走捷徑赴美
隨著投資者重新湧向中概股,這家騰訊投資的網上汽車保險經紀公司,正尋求通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借殼赴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