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諾輝健康管理層變動 主席及CEO朱葉青辭職
癌症篩查設備製造商諾輝健康(6606.HK)周二公布,朱葉青由於個人健康原因,已於周一辭任董事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職務,董事會已決議委任非執行董事姚納新取代朱葉青為主席及公司授權代表。 董事會認為,朱葉青的管理風格及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有重大差異,允許朱葉青繼續參與公司的管理並不符合公司及其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董事會已決議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罷免朱葉青的執行董事職務。 今年1月,諾輝健康曾發盈喜,公布2023年收入達20.1億元,較2020年增長25倍,美國財經媒體Capitalwatch去年曾發表報告質疑其銷售造假,審計機構德勤亦提出需關注公司核心產品交易的有效性,認為有必要進行獨立調查。3月28日,諾輝健康宣布無法按時發布年度報告,股票亦於同日起停牌至今。公司首席財務官及核數師德勤均於9月辭任。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現金緊絀的覓瑞 成敗還看 「滴血驗癌」
這家新加坡公司的產品能夠透過血液檢測篩查胃癌,「滴血驗癌」技術能否重獲市場青睞? 重點: 胃癌血液檢測產品GASTROClear有機今年第四季在中國獲批 公司先後兩次申港上市未成功,最近再遞交申請 李世達 當2018年美國Theranos公司被揭露造假後,「滴血驗癌」的概念立刻跌落神壇,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透過血液檢測癌症已非天馬行空。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稱覓瑞),便推出一款能夠透過血液檢測胃癌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檢測組,目前已成功商業化。 憑藉「滴血驗癌」的高科技光環,覓瑞近日遞表港交所申請上市,中金公司與建銀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覓瑞曾於2023年7月25日、今年4月30日兩次向港交所遞表。 申請文件顯示,覓瑞於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微小核糖核酸技術公司,專注於疾病篩查診斷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擁有一種核心產品(GASTROClear)、兩種商業化產品(LungClear與Fortitude),以及六種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候選產品。 其中核心產品GASTROClear可基於血液進行胃癌篩查。公司稱,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獲批准進行胃癌篩查的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該產品對一期胃癌的檢出率達到87.5%,高於傳統胃鏡檢查的66%。但缺點是特異性(specificity)僅有68.4%,低於胃鏡檢查的99.5%。低特異性意味著更容易將不是檢驗目標的其他東西鑑別為陽性。 目前,GASTROClear已於2019年5月獲得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的C類IVD(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證書並成功商業化,且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突破性醫療器械」稱號,同時也在泰國獲得批准。 除GASTROClear外,公司還有肺癌檢測產品LungClear、新冠肺炎檢測試劑Fortitude兩項商業化產品。 靠新冠試劑撐起營收 由於其核心產品的高技術含量,覓瑞吸引了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資本、Central Road及CR-CP Life Science Fund等青睞,他們共投資約1.7億美元(12.1億元)。其中持股22.03%的Central Road,背後實控人為淘寶原總裁孫彤宇。 不過,儘管擁有「滴血驗癌」的明星技術,公司仍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淖。申請文件顯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別錄得股東應佔虧損308.1萬美元、5,664.2萬美元、6,922.5萬美元及4,445.1萬元,虧損持續擴大。 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為6,065萬美元,但2022年及2023年則僅有1,776萬美元及2,419萬美元,今年上半年錄得956.6萬美元,亦較去年同期下跌3.3%。 業績高開低走,主因是前期營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檢測試劑Fortitude帶動,隨著疫情趨緩,政府相關支持措施減少,Fortitude需求下降,公司營收相對下滑,在研發與營銷開支有增無減的情況下,虧損直線上升。 以Fortitude為主的傳染病業務,在2021年佔總收入比重高達89.6%,至今年上半年僅佔27.2%。與此同時,GASTROClear產品及服務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錄得267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佔總收入比重從2021年的2.2%增至28%,反超Fortitude業務,顯示GASTROClear正在增長。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來自「精準多組學服務」(Multi-Omics),該業務是向生物製藥公司、政府機構或學校提供檢測方案,有關收入佔總收入約44.1%。而LungClear業務僅貢獻0.7%。 明年中國市場推售 目前,覓瑞的收入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去年佔收入比重逾七成。要將「滴血驗癌」變現,主要的關鍵仍在於能否進入更大的市場,尤其是人口龐大的中國。…
快訊:諾輝健康CFO核數師同請辭
最新:癌症篩查設備製造商諾輝健康(6606.HK)周一公布,德勤已辭去核數師職務,9月9日起生效;此外,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高煜亦宣布辭職,9月30日生效。 利好:該公司正物色新核數師以填補空缺,以盡快完成2023年審計。 值得關注:由於該公司的財務數據曾受到沽空機構質疑,如今核數師及首席財務官雙雙辭任,可能反映經過調查後,發現會計方面的某些不規範之處,這將給予市場負面形象。 深度:作為中國的「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的業績曾讓許多同行羨慕,三年收入增長超過25倍,毛利率過去三年從52%擴大到90%。不過,該公司的亮麗表現,去年曾受到沽空機構CapitalWatch質疑,甚至被指銷售造假,引來管理層高調反擊指控;今年3月,諾輝核數師德勤表示,其財務數據有進行獨立調查的必要,引爆市場憂慮,更因為無法發出去年年報,需暫停股份交易至今。 市場反應:諾輝健康自今年3月28日起停牌,停牌前報14.14港元,貼近過去52周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諾輝銷售真實性再遭質疑 核數師倡獨立委員會調查
諾輝健康今年1月曾發出盈喜,但這份利好財報遲遲未現蹤影,原因竟然是審計機構德勤質疑其收入表現 重點: 為回應質疑,諾輝健康新增了兩名資深會計師作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成立獨立特別委員會監督調查 該公司的業績爭議主要在於特殊的收入確認方式有虛增收入的可能性,過高的應收帳款可能與經銷商壓貨有關 莫莉 作為中國的「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6606.HK)的業績曾讓許多同行眼熱,三年收入增長超過25倍,毛利率過去三年從52%擴大到90%。可是,2023年下半年的一份沽空報告,讓諾輝光鮮亮麗的財報出現裂痕,市場開始質疑,「一路高歌」的財務表現背後,究竟是數字遊戲還是真材實料。 近期,諾輝再陷風波,原因仍然與財務資料有關,只是這一次質疑其銷售真實性的變成了「友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 早在今年1月,諾輝就曾向市場透露業績的正面資訊。公司在盈利預喜中預告,2023年收入將按年增長158.9%至168.2%,最高達到20.49億元,其中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更是成為年銷售額破10億元的超級單品。可是到了3月,這份備受期待的年報卻遲遲未能見全貌,在預計發佈年報的日期,公司宣佈年報延期到3月28日再公佈,接近港股年報業績披露期的尾聲。 3月28日,投資者不僅未能等到業績大漲的年報,還等到一枚重磅炸彈——自諾輝上市以來就與其合作的審計機構德勤提出,需關注核心產品常衛清、噗噗管、幽幽管的交易有效性,以及相關銷售模式的商業實質和商業合理性、銷售及行銷開支的有效性。德勤甚至認為「進行獨立調查乃屬必要」。換句話說,德勤作為給諾輝的年報簽字背書的審計機構,對公司收入真實性產生了嚴重懷疑,導致這份年報無法發出。 市場似乎早已嗅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息,在諾輝宣佈消息的前一個交易日,其股價在休市前突然大幅跳水,當日下跌19.8%,算上再之前一日的跌幅,其股價在停牌前兩個交易日已大跌25%,創17個月新低。 面對審計機構質疑,諾輝在11天后宣佈新增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二人均為資深會計師,在財務報告、企業內部調查及內部控制方面擁有豐富知識及經驗,而且兩人曾在德勤工作,其中一位更曾擔任合夥人17年。同時,諾輝成立了僅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在內的董事會獨立特別委員會,根據之前德勤的強烈建議,公司已聘用第三方專家進行獨立調查,這次成立的獨立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監督調查等各類事項。 獨立特別委員會往往出現在上市公司出現企業管治問題、監管調查危機等情況,由多名獨立董事所組成,大多為高年資且具備一定聲望的法律和會計專家,且與調查所涉事項無利害關係。 爭論焦點何在? 雖然德勤對於諾輝產品的交易有效性、銷售模式等質疑的細節尚未明確,但是從去年8月的美國財經媒體Capitalwatch對諾輝的調查報告中或可一探究竟。 Capitalwatch當時聲稱,根據其歷時16個月在全國各地的跟蹤調查,認為諾輝通過不斷壓貨的方式,營造虛高的銷售收入。以核心產品常衛清為例,調查報告聲稱2022年常衛清在公立醫院的銷售量約為6,000份,以每份500 元供貨價計算,該部分的銷售確認收入僅為300萬元。但諾輝回應稱,常衛清來自醫院管道的收入約為2.6億元,已確認收入的銷量約為17.2萬份,每份約為1,483元,該單價遠高於調查報告中聲稱的500元,也高於常衛清在部分醫院的銷售價。 不過,諾輝的收入確認方式的確獨特,是樣本寄回實驗室且公司完成檢測服務,或採樣盒到達消費者手中超過12個月的服務有效期,這可能導致部分產品是以過期產品的形式被確認收入。2022年,常衛清出貨量80.6萬份,收入確認量為36.1萬份;2023年上半年,出貨量53.9萬份,收入確認量42.9萬份。這意味著,公司可能在財務報告中誇大出貨量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收入虛增。 此外,諾輝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也不斷攀升,從2019年的31%上漲到2023年上半年的117%。Capitalwatch認為,應收帳款過高的原因是公司向經銷商壓貨,公司回應這是因為業務的服務確認方式,導致當期收入大部分需要等到下一期才能收回。 諾輝的獨立調查報告需時準備,但長遠來看,公司手握常衛清、噗噗管和幽幽管三款已上市的癌症早篩產品,針對的是中國最高發的消化道癌症中的結直腸癌和胃癌,隨著居家健康篩查的普及,諾輝的市場前景仍然相當廣闊,且看這次調查能能否給市場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面臨退市風險 燃石醫學或謀私有化
這家癌症篩查產品製造商因股價下跌而面臨退市的危機,因行業整頓,曾經的主要收入來源大幅下降 重點: 燃石醫學宣佈,因交易價格長期低於1美元的門檻,股票可能會被摘牌 三季度,因為行業整頓,這家癌症檢測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暴跌40.6%,突顯了中國公司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 陽歌 本來叫燃石醫學(BNR.US),但現如今,這家癌症檢測產品製造商叫「燃錢」可能更合適。 隨著持續虧損,公司現金儲備不斷減少,令投資者憂心忡忡,並導致曾經一飛沖天的股價自11月10日起,一直低於1美元。促使燃石醫學股票掛牌交易的納斯達克上周通知該公司,因不符合股價高於1美元的規定,公司面臨被摘牌的危險。 燃石醫學的股價反彈到1美元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尤其是如果它能夠恢復收入增長。在最新季度,其收入大幅下滑。公司還有可能進行股票合併,這是把股價拉回1美元以上最常見的方式。 但還有一種可能,燃石醫學或許會簡單地選擇私有化,重新設計商業模式,專注於兩個主要業務領域中更有前途的一個,讓其混亂局面遠離公眾的關注。我們稍後再來詳細介紹這一轉型,以及為什麼說它最終有可能,讓燃石醫學重返更健康的增長軌道,類似它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年後的2021年,收入增長18%。 這種私有化可能是仿效競爭對手泛生子(GTH.US)的類似舉措,後者於去年10月宣佈了一項私有化交易,預計將於3月完成。任何敢於冒險的投資者,都可通過購買燃石醫學的股票,然後寄望類似的私有化要約,進而小賺一筆,因為此類報價通常有10%至20%的溢價。但考慮到目前的趨勢,即便真的會出現這樣一份要約,燃石醫學的股價在要約出現之前進一步下跌的風險也是有的。 公司目前的困境突顯了中國特有的一個風險,它和中國很多行業一般,因出現嚴重腐敗,可能會遭整頓。在燃石醫學的例子中,其所處的行業正因為一場針對醫生的整頓而遭受打擊。這些醫生使用燃石及其同行的檢測對患者進行癌症篩查,並獲得合理的傭金。醫生和醫療公司之間的這種親密關係並不是中國獨有的,但對於長期報酬過低的中國醫生來說,這種關係往往更直接、更有利可圖。 202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燃石完全是另一幅光景。當時,公司以每股16.5美元的價格籌得約2.5億美元。由於投資者看好其癌症檢測設備在中國的巨大潛力,公司的股價在2021年初攀升至37美元,估值接近40億美元。 但此後該股逐漸下跌,在過去52周內跌去了約四分之三。 儘管如此,燃石醫學的市銷率(P/S)仍有1.2倍,與泛生子的1.3倍大致相當。但這兩家公司都遠遠落後於在香港上市的競爭對手諾輝健康(6606.HK)的6.7倍,後者在整頓持續的情況下仍設法保持強勁的收入增長。 轉變商業模式 燃石醫學專門從事癌症基因檢測,包括篩查患者的基因突變。其他篩查公司通常專注於單一類型的癌症,而燃石醫學已經能夠通過新一代測序(NGS)檢測多種癌症。 這類癌症篩查公司一般採用兩種銷售模式。一種是在醫院和診所進行檢測,然後在中心實驗室分析結果。而另一種模式是,醫院和燃石醫學這樣的檢測公司共建實驗室(通常建在醫院裡)。 中心實驗室模式成本更低,但也更容易滋生腐敗,因為它依賴醫生的推薦。相比之下,第二種模式,像燃石醫學這樣的公司共同開發醫院內部實驗室,就不太容易發生這種腐敗,因為醫院通常都是使用內部實驗室的服務。 燃石醫學創始人兼董事長漢雨生在11月的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最近的整頓行動造成了一種「異常」現象,導致對其中心實驗室檢測業務至關重要的很多醫療會議,在第三季度受到影響。但他補充道:「我認為這種波動將在今年年底過去。」 據燃石去年11月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漢雨生提到的波動,導致公司中心實驗室的檢測服務收入暴跌40.6%,至5,350萬元。該公司與醫院聯合成立的院內實驗室的檢測收入則增長約10%,至5,450萬元,首次超過了中心實驗室的檢測收入。 該公司一直在大幅削減成本以節省其有限的現金,該季度的運營支出下降了23%,至2.65億元,其中研發支出下降了24%。雖然這樣的成本削減是令人欽佩,甚至是必要的,但在那些希望看到大幅增長的人看來,很難令人感到鼓舞,因為大幅增長需要在營銷和新產品開發上大舉投入。 大幅度的成本削減幫助燃石醫學將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32億元,削減至本季度的1.75億元。漢雨生指出,成本削減幫助公司第三季度現金淨流出收窄至4,700萬元,變動速度遠低於2022年全年的5.32億元。漢雨生說,按這個速度,公司有足夠的現金滿足為未來三年的運營需求,解決了投資者的主要擔憂。 歸根結底,燃石醫學所處的行業前景廣闊、增長潛力巨大,有朝一日它甚至可能將產品賣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但由於中國市場的變數,公司的運營環境也頗為不易,迫使其改變商業模式。這種轉變可能最好在公眾視線之外進行,因此我們預測燃石醫學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公佈私有化方案。然後,完成私有化後,該公司最終可能會重新上市,屆時很可能是在國內A股市場或是香港。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諾輝健康提前扭虧為盈 宮頸癌新產品獲寄厚望
「癌症早篩第一股」上半年收入翻了兩倍多,更錄得經調整利潤 重點: 諾輝健康上半年錄得6,130萬元經調整利潤,主要受惠於旗下三款產品收入飆升 該公司的管理層認為,旗下居家宮頸癌篩查產品宮證清推出後,增長空間將會非常龐大 莫莉 當許多未盈利的創新生物醫藥企業尚在資本市場寒冬中掙扎時,一些通過港交所18A章上市的優秀公司已經破繭成蝶,率先實現盈利,「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6606.HK)便是當中的佼佼者。 週一,諾輝健康公佈2023年上半年業績,不僅收入按年大增265%,更宣佈扭虧為盈,錄得6,130萬元經調整利潤,表現遠勝去年同期的1.06億元經調整虧損。 這是諾輝健康第一次錄得中期盈利,以及首次實現過去12個月經常性盈利,並且較之前預期目標提前一年實現盈虧平衡;去年下半年,該公司首度錄得經調整利潤約106萬元。相比傳統癌症早篩技術,諾輝健康的產品不僅具備高靈敏度、高特異性,也在便捷性、無痛安全、低時間成本上具有顯著優勢。 在商業化團隊發力後,諾輝健康的業績進入高速增長期。最新財報顯示,公司的業績指標全面上揚,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億元,按年增長265%;毛利大增304%至7.5億元,毛利率也從2022年同期的82%大幅升至90.9%。相反,銷售及市場開支佔總收入的比例,則從86%下降至69.4%,反映成本效益提升。 財報發佈後,諾輝健康股價次日高開4.9%,但全日先漲後軟,收盤跌1.6%至17.24港元,未能一掃近日股價下跌的陰霾。上週三,在諾輝健康財報發佈前的靜默期內,網上流傳出一份財經媒體發佈的《關於諾輝健康財務資料造假的調查報告》,該報告自稱通過走訪調查及分析推測,認為諾輝健康的銷售數據存在水分。當天諾輝健康的股價一度大挫,收市跌幅收窄至6.9%。 對此,諾輝健康立即採取行動,首先在港交所公告指控該報告資訊嚴重歪曲事實,表明將採取法律手段追責並保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同時,諾輝健康亦召開電話交流會,對於報告中提及的銷售量、單價等多項內容進行回應。在最新發佈的財報中,諾輝健康亦詳細披露了旗下三大明星產品的收入、發貨量、銷售毛利潤等具體業績數字,回應了有關質疑。 核心產品增長迅速 目前諾輝健康旗下擁有三大商業化產品,其中有「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之稱的結直腸癌篩查產品常衛清,是銷量增速最快的核心產品。作為早篩產品,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常衛清早篩證的核心評價標準是腸癌靈敏度、陰性預測值和進展期腺瘤的靈敏度。回顧上半年,常衛清貢獻收入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6%。常衛清上半年出貨量約為53.9萬份,收入確認量約為42.9萬份,毛利率更是上升至91.5%。 需要注意的是,常衛清收入確認的模式與一般的檢測試劑、醫療器械不同,公司會先發貨給不同的管道,只有當消費者完成取樣並寄回給實驗室、完成檢測報告後,公司才會確認這筆收入,並開啟收款流程。由於部分消費者並沒有完成取樣寄回,所以出貨量與收入確認量存在差異。這種完成檢測後才收款的銷售模式,也讓諾輝健康的應收賬款看起來較高。諾輝健康CEO朱葉青表示,從過去幾次半年報的資料來看,當期的實際回款總是比上期應收賬款要大,說明回款正在良性循環,再加上公司有充足的現金流,應收賬款並不會對發展造成負擔。 此外,中國首款便隱血自測器噗噗管實現收入1.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0.9%。去年1月獲批上市的中國首款自檢幽門螺桿菌篩查產品幽幽管,也實現2.06億元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47.4%。幽幽管作為一款售價百元級的快速醫療消費品,上半年銷售毛利為1.9億元,毛利率更是高達94.2%。 作為中國癌症早篩行業的引領者,諾輝健康在多元化商業化模式上做了許多探索。由於三款商業化產品的屬性有差異,諾輝健康也在醫院管道、消費醫療和民營體檢管道同時佈局。常衛清最初的主要銷售管道是民營體檢中心,如今轉變為民營醫院和診所為主的醫院管道,已准入民營醫院、社區醫院、診所和門診部累計近1,000家,公立醫院准入約300家。噗噗管和幽幽管則主要以消費醫療管道為主,包括保險公司、健康管理公司、以及京東、天貓等互聯網平臺等。 新產品聚焦宮頸癌 在朱葉青的設想中,常衛清未來有可能成為年入10億美元的明星產品,而諾輝健康下一代的明星產品,則是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居家宮頸癌篩查產品宮證清。「宮頸癌的篩查市場教育遠遠好於結直腸癌,而現有的檢測方式不夠體面,宮證清可以在家通過尿液去篩查HPV感染,解決了私密性、隱私性的問題,我相信宮證清在上市以後,增長空間一定更大。」朱葉青說。 諾輝健康首席科學官陳一友在媒體交流會上透露,截止6月底,宮證清已經完成了1.6萬人的基線入組,預計2026年完成整個前瞻性篩查臨床研究,2027年有望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今年3月,諾輝健康與香港最大的非醫院醫療服務機構醫思健康(2138.HK)在中國香港推出宮證清,官方售價1,800港元(1,654元)。 目前諾輝健康的市銷率約為4.5倍,美股上市的癌症檢測和早篩企業燃石醫學(BNR.US)的市銷率僅為1.8倍,這與諾輝健康理想的盈利前景不無關係。雖然其股價受傳言短暫影響,但隨著業績數字的清晰披露,相信投資者對其發展前景的信心將會重新修復。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燃石醫學虧損收窄 與藥企合作謀增長
這家癌症檢測專家虧損收窄,同時與藥企加強合作尋求更大增長 重點: 由於研發與銷售費用減少,燃石醫學今年第一季淨虧損按季收窄14%至1.85億元 該公司的藥物研發服務營收按年大漲136%,成為最新增長引擎 莫莉 繼連續三年保持雙位數營收增長後,癌症檢測專家燃石醫學(BNR.US)開始向縮小虧損的階段邁進,能否協助其股價終止跌勢? 由於淨虧損擴大,投資者加速逃離,這間癌症早篩龍頭企業的股價從2021年2月一路向下。上週二,燃石醫學公佈了2023年第一季業績,淨虧損按年縮小29%至1.85億元。期內,該公司的毛利為9,880萬元,按年增長12.8%,毛利率上升4.7個百分點至69.3%。 雖然在財報公佈當日,燃石醫學的股價上漲2.6%至2.73美元,但其後三天卻累積大挫11.4%,上周五以2.42美元收市,意味投資者對其前景仍然有保留。今年以來,其股價一直徘徊在4美元以下,比2021年2月的歷史高點大挫逾九成。 投資者對燃石醫學並不樂觀的原因,可能與其營收增速明顯放緩有關。在去年第四季,該公司營收為1.42億元,按年下降3.5%,雖然今年第一季營收恢復增長,但僅僅微升5.2%至1.43億元,未有明顯回暖趨勢。 更重要的是,燃石醫療的淨虧損收窄並非源於增效,而是建立在成本下降之上,其持續性成疑。該公司第一季的毛利按季減少250萬元,但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支出則縮減了6,320萬元,對於醫藥企業而言,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與業務規模息息相關,一旦公司繼續擴張發展,相關費用或將再度回升。 期望年收入增兩成 雖然第一季營收增速並不亮眼,但燃石醫學的管理層仍然樂觀,在財報中重申2023年營收按年增長約20%的指引。過去三年,其營收不斷創新高,從2020年的4.29億元增至2021年的5.08億元,再到2022年的5.6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56%。回顧去年的增長僅約10.8%,市場將密切關注其管理層如何施展魔法,把今年的增幅翻倍至20%。 燃石醫學的主營業務是腫瘤基因檢測,包括體檢中的腫瘤早篩,也可以幫助腫瘤患者檢測是否攜帶某些基因變異,指導腫瘤靶向藥的使用。與其他單一病種入局的腫瘤篩查企業不同,燃石醫學的產品已經能提供不同腫瘤的高通量測序(NGS),以實現多個癌種的早期篩查。 今年2月發表的研究顯示,燃石醫學開發的一項技術平台在中國6大高致死性癌症──即肺癌、肝癌、結直腸癌、卵巢癌、食管癌和胰腺癌的早檢中,表現出98.9%的特異性和69.1%的敏感性。 除了在早篩產品中尋找差異化之外,燃石醫學也力圖在銷售模式與同行拉開差距。腫瘤基因檢測服務主流銷售模式有兩類,一種是中心實驗室模式,即作為第三方檢測公司承接各類醫療機構的檢測服務訂單,二是醫院與檢測公司共建實驗室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央實驗室模式的市場准入門檻相對較低,競爭更加激烈,需要更高的銷售費用投入,而院內業務的合規性更強,一旦與醫院完成實驗室共建,可以獲得更穩定收入,利潤也會更高。 從第一季財報來看,燃石醫學正大力推進院內業務。其中,中心實驗室業務收入為6,180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7,421萬元減少16.7%,主要是新冠疫情的後續影響,令1月份檢測量下降,以及專注推動中心實驗室業務向院內業務的轉化;同期,院內業務產生的收入為5,156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4,896萬元增長5.3%。 藥企服務收入飆升 除了向患者提供檢測服務之外,燃石醫學還有另一大收入來源──藥企服務,也就是為藥企提供「伴隨診斷和微小殘留病灶(MRD)檢測」產品的研發服務,協助藥企更好地篩選靶點,以研發新藥。 中國如今正成為全球醫藥創新的重要加速器,為創新藥研發提供技術支援的服務需求量高。在今年第一季,燃石醫學與藥企相關的藥物研發服務營收達2,915萬元,較2022年同期的1,236萬元大增136%。此外,期內藥企合作簽約總金額達7,500萬元,按年增長27%,將持續支持公司未來的營收增長。雖然藥企服務對於腫瘤檢測公司來說,並不是一塊很大的蛋糕,但是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亦能為其業績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作為行業龍頭,燃石醫學仍然保持高比例研發投入,第第一季研發投入達9,44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66.3%。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及短期投資為8.03億元,雖然比三個月前減少13.2%,但相信仍然足夠支持較長時間的支出。 環顧其他同類中概股,與燃石醫學同期赴納斯達克上市的泛生子(GTH.US)已經兩次因股價持續低於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目前燃石醫學的市銷率為3.3倍,雖然高於泛生子的0.86倍,但相比在港股上市、去年已接近扭虧為盈的腫瘤檢測公司諾輝健康(6606.HK)擁有高達26.1倍的市銷率,反映投資者對燃石醫學的看法相對保守。 對於燃石醫學來說,在維持營收增長的同時,相信要在短期內實現盈利路線圖,才有望重振市場信心,以爭取較高估值。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