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鏈智電三季度首次實現季度non-IFRS盈利
這家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開始轉向輕資產模式,並在三季度錄得成立以來最高毛利率 重點: 能鏈智電財報稱,截至9月的第三季度中首次實現單季度non-IFRS盈利,同時創下歷史最高毛利率 能鏈智電,作為中國頭部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商,正專注於利潤率更高的平台服務,逐步收縮毛利率低、資本投入大的線下業務 陽歌 多年來,中國企業始終抱有「規模為王」的經營理念,不惜一切代價擴大規模。補貼是爭奪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企業也專注於高收入業務,即使這些業務本身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這樣的觀念最近開始有所改變,因為投資者還是更看中公司的盈利能力。這也促使汽車充電服務公司能鏈智電(NAAS.US)優化業務模式,開始聚焦最具盈利能力的產品和客戶。這項轉變在今年取得了顯著成果,能鏈智電週三披露了歷史上首次實現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non-IFRS)季度盈利,且IFRS淨虧損降至歷史最低。 最新業績還顯示,公司在聚焦向汽車充電站運營商和消費者提供平台服務的輕資產業務後,毛利率也創下歷史新高。這意味公司放棄重資產線下業務的戰略舉措已現成效。重資產線下業務通過基礎設施銷售、EPC工程建設等來獲得大量收入,但利潤率非常低。 業務聚焦之後,能鏈智電的毛利率飆升至三季度的57%,並創下歷史新高。上一季度毛利率為38% ,上年同期為29%。同時,公司取得non-IFRS季度淨利潤2,120萬元,該口徑剔除了股權激勵等非運營成本。能鏈智電的投資方包括貝恩資本等大牌機構。公司目前還是錄得淨虧損,但是本季度830萬元的淨虧損也較上年同期的3.65億元大幅下降。 公司CFO沈岩嶺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一直在有意識地將業務重心從利潤率較低的資本密集型能源解決方案業務轉移,更專注於核心的充電服務業務,此項業務增長潛力更大、盈利能力更高。因此,我們毛利率大幅提高,創歷史新高。」 業績公佈後,能鏈智電在納斯達克掛牌的股票在周三的交易中小幅下跌1.5%。公司股票於2022年6月開始在納斯達克交易,上市方式是與一家同為貝恩資本投資的公司進行反向合併。財報發布前一周,該股上漲17%,不過今年以來開始轉型後,整體仍呈現下跌趨勢。 總的來說,能鏈智電聚焦充電服務這樣的輕資產業務,一方面幫助供給側充電場站提升經營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幫助新能源汽車車主獲得方便、快捷、高效的充電體驗。公司去年推出的能鏈智電NEF(NaaS Energy Fintech)系統,據其介紹,該系統使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充電場站選址、收益評估、運營調度和運維的全面智能化。」 收入結構改變 隨著能鏈智電把關注點從收入向盈利能力轉移,其總收入受到了影響。第三季度,公司的總收入從上年同期的9894萬元降至4,440萬元。但下降完全是由於公司退出了重資產的能源解決方案業務,最新報告期內這項業務的貢獻僅為60萬元,而去年該業務還佔總收入的最大份額。 能源解決方案業務收縮,促使充電服務成為能鏈智電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塊業務的收入實際上同比增長36%,達到4,240萬元,佔公司總收入的95% 雖然該業務收入增加,但也要注意到,本季度經能鏈智電平台的充電量和交易量,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這也反映公司的另一個趨勢,即自今年初以來逐步取消補貼。此類補貼可以迅速提高一家公司的用戶數量和交易量,但成本高昂,往往會造成巨額虧損。 能鏈智電表示其充電服務訂單中,淨提成率(Net Take Rate)為正的比例從上一季度的70%上升至第三季度的73%,反映出公司在取消補貼方面取得進展,同時淨提成率也是一項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標。本季度,包括各類補貼在內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下降81%至2,970萬元。 此外,能鏈智電持續和產業內不同類型的企業合作來擴大網絡。公司宣布了最近一系列新簽約的合作夥伴,包括福建某區域充電運營商、一汽大眾以及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智己汽車。 能鏈智電仍在定位調整中,不過大部分轉型似乎已經接近尾聲——公司開始聚焦中國市場的充電服務,而中國市場目前佔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近期的轉型或許可以解釋公司市銷率(P/S)相對較低,僅為0.28倍。相比之下,ChargePoint (CHPT.US)和 Blink Charging (BLNK.US)的市銷率要高一些,略高於1倍。 在日新月異的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能鏈智電能否趕上這些競爭對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在多快的時間內證明其最新路徑是正確的。隨著業務模式的調整,公司明年可能會恢復收入增長的加速,那將會是又一個良好的開端。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智能充電上市集資挑戰馬斯克
這家歐洲第二大電動車快速充電樁銷售商,希望通過赴美上市來增強財務實力 重點: 智能充電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去年前九個月收入同比增長46% 公司由兩名前特斯拉工程師創立,希望以其回流電網的快速充電樁脫穎而出 譚英 名不見經傳的快速充電樁製造商智能充電有限公司希望在納斯達克上市來充實資本,從公司預計不到1億美元的市值來看,此次IPO的規模似乎不大。但受益於公司穩健的前景,並且包括德意志銀行、中國的華泰證券和老虎證券等強大承銷團隊,此次融資是有可能出現驚喜結果。 智能充電的電動車充電樁是全球儲能解決方案市場的一部分,根據本月提交的IPO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預計到2026年這個市場將達到900億美元。使用直流電的快速充電樁市場增長最快,需求每年增長約33%,從2021年的4.0TWh增長到2030年的52.0TWh。招股說明書稱,智能充電是歐洲第二大直流快速充電樁銷售商,儘管該市場分散且競爭激烈。 那麼,又名XCharge的智能充電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美國巨頭特斯拉(TSLA.US)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它擁有由5萬多個「超級充電樁」組成的全球網絡,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據《EV Magazine》報道,第四大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是中國的能鏈智電(NAAS.US)。其他主要充電站製造商包括EVgo(EVGO.US)和Blink Charging(BLNK.US)。 Blink Charging目前的市銷率 (P/S) 為1.72倍,EVgo 的市銷率則要略微低一些,為1.56倍。按照今年預計銷售額計算,同樣1.6倍左右的市銷率,智能充電的市值約為6,000萬美元。 雖然自稱全球領導者,但智能充電的實際銷量依然相當小。公司的直流快速充電樁銷量從2021年的807個增長到2022年的1,934個,增加了一倍多,去年前九個月銷量總計1,443個。同時,它聲稱自近十年前成立以來,已在全球賣出超過4萬個充電樁。 智能充電的收入依然相當有限,不過正在快速增長。去年前九個月,這個數字較上年同期的 1,920萬美元增長了46%,達到2,800 萬美元。毛利率也從2021年的35.2%,穩步提高到去年前九個月的44.2%。但同期營業費用增加了兩倍,從630萬美元增至1,840萬美元,主因是首次公開募股前要支付750萬美元的股權補償。最重要的是,公司在2023年前九個月陷入了虧損,淨虧損670萬美元,2022年同期則錄得淨盈利70萬美元。 智能充電的產品線包括最大輸出功率200kW的智能直流充電樁C6EU、最大輸出功率400kW的C7超快充電樁,以及輸出功率210kW的最新NET ZERO淨零系列。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超級充電樁輸出功率為250kW。淨零系列一個差異化的因素是,它能夠讓多餘的電力返回電網,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吸引買家。 緣起特斯拉 智能充電由前特斯拉項目經理侯逸飛和丁銳於2015年成立,他們最初將目標定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兩人從中看到商機,2009年左右中國新能源汽車熱潮開始時,充電樁非常缺乏。侯逸飛在特斯拉任職期間負責特斯拉的公共充電。只乾了一年多一點,他就離開了特斯拉,因他認為自己和丁銳可以通過給硬件添加基於雲的管理軟件,來改進這些充電樁。丁銳在特斯拉任職的時間也不到兩年。 兩人開始為能源和運輸行業客戶的車隊或服務站提供套餐,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電網運營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到2018年,他們已在中國供應了2萬個充電樁,大部分位於北京和深圳。 公司在漢堡開設了辦事處,開始探索最近也蓬勃發展起來的歐洲市場。和中國一樣,歐洲的充電業務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它的歐洲業務最近超過了中國業務。公司在歐洲的支持者包括殼牌風險投資公司,後者參與了它2021年的B輪和2023年的C輪融資。2022年,該公司歐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0%,達到1,820 萬美元,而來自中國的收入僅為420萬美元,來自其他國家的也只有690萬美元。 那麼,對於這次上市,我們應該抱持怎樣的期待?Seeking Alpha的分析師多諾萬·瓊斯(Donovan Jones)並不看好這家公司,因為它收入增長放緩、經營業績參差不齊而且儘管「淨零系列」產品,有能力將未使用的電力返回電網,但基本未經檢驗。但是,如果充電樁運營商喜歡「淨零系列」能降低成本的功能,也可能改變遊戲規則,因為智能充電是為數不多生產此類「電池到電網」充電設備的企業。 公司在2023年表示,將利用最新一輪融資的資金,在美國為「淨零系列」(該系列於去年8月在德克薩斯州推出)建一座充電樁廠。在招股說明書中,公司表示還將把IPO所得的50%用於投資德州的工廠,20%用於研發,20%用於全球市場擴張,10%用於營運資金。 智能充電至少表現出了先見之明,把重點首先放在發展迅速的歐洲市場,而不是發展緩慢的美國。2021年,歐洲安裝的充電樁數量為4.5萬個,而北美的充電樁數量為2.31萬個。招股說明書顯示,預計2022年至2026年,歐洲的這個數字將以每年83.6%的速度增長,略高於北美81.5%的預測。意味著到2026年,歐洲的充電樁安裝量將達到91萬個,遠遠超過北美的54.42萬個。…
快訊:能鏈智電與國企建戰略夥伴關係
最新:中國最大的獨立電動車(EV)充電網路營運商能鏈智電(NAAS.US)周三公布,該公司及旗下香港光電,將與國有企業山高新能源(1250.HK)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利好:雙方將發揮自身資源、技術和經驗,在國內及國際市場開展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涵蓋光伏項目開發、充電站建設和營運、智慧微電網系統建設等。 值得關注:戰略夥伴關係通常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夥實體,而且雙方亦未公布任何正式的具體合作細節。 深度:能鏈智電通過借殼模式,接管了前身為瑞思教育的上市公司。兩年前,瑞思成為中國教育打擊政策的受害者,因私營公司被禁止為K-12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能鏈智電去年6月將業務注入瑞思教育的「外殼」,成功在納斯達克掛牌,該交易由兩家公司的主要投資者、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策劃。上市後,受惠於面向企業客戶的充電樁設計,以及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增長,其收入快速上升,以今年第三季為例,營業額就按年大增546%至1.71億元。 市場反應:能鏈智電的股價周三在紐約下挫8%至1.72美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聚焦能源資產運營商 能鏈智電發展加速
這家中國領先的電動車充電服務供應商,第三季度營收增長超過500%,並表示明年的增長速度或將高達六倍。 重點: 得益於服務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能源解決方案業務大幅增長,電動汽車服務公司能鏈智電稱二季度收入增長536% 這家獲貝恩資本支持的公司正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迅速擴張,預計明年40%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陽歌 在納斯達克上市剛一年多,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供應商能鏈智電(NAAS.US)再一次提升了發展速度。 公司報告第三季度收入增長超過500%,涉及面向企業客戶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設計和運營的能源解決方案業務,超過充電服務業務成為主要的收入驅動力。但更令人驚訝的是,以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資本為主要支持者之一的能鏈智電公佈了對2024年的業績指引,其預計明年的收入增長或將高達六倍。 推動能鏈智電發展的是中國蓬勃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中國公路上行駛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已達1,800萬輛。來自CIC的行業數據顯示,為這些新能源汽車提供服務的是由大約15萬個充電站組成的充電網絡,它們中約一半使用的是能鏈智電的服務。 能鏈智電所在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佔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但在世界其他地區發起追趕之際,該公司也在積極向海外市場擴張。其服務範圍廣泛,從幫助充電樁運營商建設和管理設備,到協助電動車車主進行常規充電。 利用強大的數字化能力,能鏈智電致力於為電動汽車生態系統內的客戶,提供市場洞見和策略幫助,提高它們的運營效率。在此過程中,能鏈智電很快發現,電動車生態系統中的很多企業,包括充電樁運營商和相關服務提供商,對它的服務需求巨大。 不同於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多數公司,比如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SLA.O)和充電樁運營商Charge Point(CHPT.US),能鏈智電還以「輕資產」服務公司的商業模式而著稱,這意味著它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快速擴張。 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表示:「我們持續擴大合作網絡並獲得重要的儲能新合作,持續鞏固我們在中國的發展」,「與此同時,我們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拓展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季度貢獻了32.7%的收入。」 去年6月,與一家同樣以貝恩資本為主要股東的上市公司完成反向並購後,能鏈智電開始在納斯達克交易。上周業績公佈的當天,該股上漲1.5%,市值約為8億美元。 公司當前市銷率為11倍,但如果按該2024年銷售預測的中值計算,其市銷率大幅下降至2.4倍。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市銷率高達8倍,而Charge Point和Blink Charging(BLNK.US)的市銷率則要低得多,分別為1.6倍和1.4倍。 由於上市時間不長,能鏈智電顯然未充分引起投資界的重視,可能部分解釋了其上市後股價表現不佳的原因。但它似乎確實越來越受關注了,包括瑞銀、傑富瑞和中國領先的本土投資銀行之一中金公司等大牌機構的分析師,都參加了它的財報電話會議。 重心轉移 能鏈智電將重心從充電服務轉向能源解決方案,包括更多地關注基礎設施運營商,這在它三季度的收入構成中表現得非常明顯。面向充電樁運營商和電動汽車車主的線上線下充電服務更為成熟,收入在第三季度同比小幅增長23%,達到3,150萬元(430萬美元)。相比之下,更專注於企業的能源解決方案業務,也就是為車隊運營商和企業,提供一站式能源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的業務,收入從去年同期的30萬元飆升至1.388億元。 這兩塊業務是能鏈智電整體營收同比增長536%的主要推動力,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增至1.71億元。它還重申了此前的全年營收5億至6億元的指引。 更令投資者感到興奮的是,公司還透露,預計明年的收入將達到20億至30億元,與2023年相比將增長三至六倍。 能鏈智電增長最大的一個領域,是幫助充電樁運營商建設儲能設施。能鏈智電聯合創始人、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吳雪廬(英文名Alex)表示,公司今年已經建立了43個儲能站,預計到年底將可達合約總數的380個。不過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還說,明年將迎來大發展,屆時公司預計將再交付1,500個這樣的儲能站。 吳雪廬說:「我們開始認識到規模經濟的優勢,這使我們能夠獲得顯著的運營槓桿。」 隨著規模和經驗的增長,能鏈智電在三季度的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6.1%大幅提高至27.4%。公司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虧損1.76億元,淨利潤率由負359%改善至負103%。公司向投資機構LMR Partners分別於7月和9月兩次出售可轉換票據共籌集7,000萬美元。截至9月底,能鏈智電擁有約4億元現金。 最後,我們來看看能鏈智電的國際化進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7.5%,增速有所放緩,且超過此前的預期,這或將促使其加快在中國以外的佈局步伐。 能鏈智電第三季度營收中,不到三分之一來自大陸之外的地區,高於二季度的22%,吳雪廬表示,他預計明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40%。這很大程度上與公司最近收購的香港光電控股有限公司有關,這筆交易使它能夠挖掘香港市場的太陽能和充電服務潛力。 吳雪廬說:「對於海外業務擴張,我們目前所做的實際上是複製在香港光電上的做法,即選擇合適的資產以合適的價格購買,最重要的是,將其與我們的整體業務整合,並盡可能發揮協同效應和能力。」…
快訊:借殼合併接近完成 能鏈智電宣佈集資
最新:中國最大的獨立電動車(EV)充電網路營運商能鏈智電(NAAS.US)週一表示,計畫通過在納斯達克進行中的借殼上市方案融資。 利好: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去年的收入從2021年的3,350萬元增長近兩倍,達到9,280萬元。到3月底,其充電站數量達到55,000個,高於三個月前的50,000個,以及2021年底的30,000個。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淨虧損從2021年的2.6億元,激增至去年的56億元。 深度:能鏈智電正在接管前身為瑞思教育的上市公司,後者於2017年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兩年前,瑞思成為中國教育打擊政策的受害者,因私營公司被禁止為K-12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能鏈智電去年宣佈有意使用瑞思的「外殼」,作為其在紐約的上市工具,該交易由美國私募股權巨頭貝恩策劃,貝恩是兩家公司的主要投資者。能鏈智電的最新文件顯示,它計畫通過發行新股來融資,但沒有透露具體的集資目標。 市場反應:能鏈智電股價在招股說明書發佈當天大跌13.8%,但在週二收復部分跌幅。隨著交易接近完成,該股自3月下旬以來已翻了一番。 翻譯:陽歌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金太陽教育美上市 股價表現大放異彩
這家外語培訓機構的股價週三在紐約上市首日翻了兩番,並在第二天繼續攀升 (more…)
變身電動車充電公司 瑞思教育起死回生?
這家由貝恩資本支持、昔日的教育公司,通過反向併購能鏈旗下的電動汽車充電業務重獲新生,而後者也是貝恩資本投資的中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