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停用業務 壹賬通無奈關閉雲服務
這家金融軟件服務提供商將關閉旗下雲業務,業務的主要客戶是母公司和其他關連公司 重點: 壹賬通將關閉佔其收入近一半的雲服務部門,因為該業務失去了大部分客戶 事態突顯在業務上嚴重依賴母公司和關連公司的中國企業,所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 陽歌 曾經的金融科技巨頭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正迅速演變成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萎縮故事。它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個寶貴的教訓,即在業務上過度依賴關連公司的危險。 金融壹賬通上周晚些時候成為了頭條新聞,它宣布將關閉最大收入來源的雲服務部門,後者佔其一季度收入的44%。公司在5月就首次暗示了這一進展,當時它警告說,部分雲客戶打算停止使用這些服務。 這個故事完全屬於家事,因金融壹賬通的幾乎所有雲客戶都是關連公司。金融壹賬通之前是金融服務巨頭平安集團的關聯公司,平安集團於2019年分拆該公司在紐約上市。當時的想法是,讓金融壹賬通成為中國龐大的金融服務業的獨立軟件服務提供商。 但金融壹賬通在實現這個目標方面從未取得太大進展。今年一季度,公司約三分之二的收入仍來自平安各部門及平安控股的在線貸款機構陸金所控股(LU.US; 6623.HK)。 這種依賴在中國相當普遍,當公司剝離旗下某個部門,最終目的是鼓勵它通過找到自己的客戶而獨立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與此同時,在過渡期內,母公司繼續通過各種關連企業為被剝離的公司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這種模式的問題在於,像金融壹賬通這樣的被剝離公司,往往會對來自母公司和其他關連公司的資金形成依賴,這種關係往往更多的是互相幫助,而不是出於真正的商業需求。而且,當母公司變得不耐煩,或在困難時期需要勒緊褲腰帶時,它會突然縮減或切斷提供給被剝離部門的業務。 金融壹賬通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在5月最初宣布部分客戶有意停止使用其雲服務時,金融壹賬通表示「任何其他關連客戶會否繼續按目前水平,使用(或終止使用)本集團的雲服務存在不確定性。」現在,那些不確定性已經有結果,公司決定徹底關閉雲服務平台Gamma Fincloud。 根據最新公告,金融壹賬通董事會於2024年7月11日決定「本公司將於2024年7月起逐步終止經營雲服務,並將與客戶商討過渡安排(如有)。」為了安撫投資者,它還補充說:「本公司與平安集團的戰略業務關係維持不變。」 雲服務業務在2024一季度帶來了3.18億元的收入,約佔該公司當期7.23 億元總營收的44%。幾乎所有的雲服務業務(超過99%)都來自平安和陸金所控股等關連公司。所以說,金融壹賬通一下子失去了近一半的業務。 被迫斷奶 投資者對於金融壹賬通損失大部分業務並不開心,但他們的反應卻出奇地平靜。自5月7日最初的公告發佈以來,該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下跌了約20%。但跌幅實際比金融壹賬通因關閉雲平台而損失44%的收入要輕微得多。 公司股票目前的市銷率(P/S)只有0.17倍,但由於銷售額大幅下降,這個數字會有所上升。但即便翻一番,這個數字也還是落後於陸金所的0.49倍,以及為電商公司提供類似軟件服務的微盟集團(2013.HK)的1.71倍。 雖然公司規模縮水並不值得興奮,但投資者可能仍會受到鼓舞,因這一最新進展,將最終完成金融壹賬通自身無法做到的事情:讓公司擺脫對母公司和關連公司的依賴。 平安集團和陸金所在二季度為金融壹賬通帶來了4.8億元的收入,約佔其7.23億元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平安帶來的收入最多,為4.22億元,同比下降 21%。相比之下,該公司來自其他非關連客戶的收入2.43億元,同比下降了14.8%,降幅溫和不少。 這表明,平安已經比該公司的其他客戶更快地縮減了在金融壹賬通上的支出。現在,隨著平安集團決定停止使用金融壹賬通的雲服務,後者的收入結構將變得更加平衡。具體來說,金融壹賬通減少的收入中約有60%將來自無關的第三方,只有40%來自平安集團和陸金所。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看起來像是一種穩定得多的商業模式,因為剩餘收入的大部分,可能來自真正需要這些服務的客戶,而不僅僅是出於家庭的責任感而向金融壹賬通付費。因此,處於收縮過程中的金融壹賬通,正在失去缺乏堅實經濟基礎的那些「不太理想的」業務,從而消除了籠罩在該公司頭上的一個重大風險。 與此同時,金融壹賬通也在努力向海外擴張,以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該公司喜歡談論全球擴張,並在官網上表示,目前在包括南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業務。在最新財報中,公司表示海外收入在一季度增長了14.8%。但它未提供具體數字,表明這個數字現在依然微不足道。 總言之,金融壹賬通正在做它早就應該做的事情,即擺脫對平安集團和其他關連公司的依賴。就此而言,它確實沒有太多選擇。但降低對平安的依賴最終會讓它成為一家更健康的公司,擁有更堅實的基礎。 現在,它只需要找到一條重回增長之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預售庫存模式奏效 EDA有機獲更高估值
上周這家電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股價在首個交易日上漲84%,不過隨後回吐了部分漲幅 重點: 受惠中國跨境電商對物流服務的強勁需求,EDA去年營收增長71% 公司的“預售庫存模式”或能為其帶來優勢,因競爭對手Temu和Shein使用的直郵模式在美國受壓 陽歌 最近,Temu和Shein可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因它們以極低的價格銷售流行服飾和其他電商小物件,這些東西直接從中國的工廠郵寄給西方消費者。但新上市的EDA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505.HK)為跨境電商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這個選擇頗具吸引力,尤其是在Temu和Shein受到美國政客抨擊的情況下。 上周,EDA的股票在香港上市,以每股2.28港元的出售9,760萬股,籌集資金2.23億港元,並在首日上漲逾80%。自首日上漲以來,該股已有所回落,但上週五收盤價3.44港元,仍比發行價高出51%。 EDA運營著一系列基於雲的服務,為面向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銷售產品的跨境中國電商提供物流服務。從中國境內的頭程國際貨運服務,到目的地國家的尾程履約服務,覆蓋相當廣泛。 按最新股價計算,公司的市盈率(P/E)為20倍,雖然還算不錯,但也不是太令人興奮,市銷率(P/S)為1.16倍,同樣也不錯,但並不算驚人。其市銷率低於微盟集團(2013.HK)的1.65倍,但遠高於寶尊電商(BZUN.US; 9991.HK)的0.13倍,這兩家公司都是中國國內電子商務商家的服務供應商。美國巨頭Shopify(SHOP.US)和Salesforce (CRM.US)的市銷率都要高得多,分別為10倍和6.5倍。 EDA市銷率低於全球巨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因其規模相對小。即便經歷了IPO後的大幅上漲,公司的市值仍相對不高,僅為15億港元。根據公司2月首次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在同類公司中並不處於領先地位,按2022年的營收計算,公司在出口電子商務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七。 近年,隨著中國政府鼓勵廠家直接向海外消費者銷售商品,通過電子商務向海外銷售中國商品的生意一直在迅速增長。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2017年至2022年期間,此類電子商務出口的B2C市場,按商品交易總額(GMV)計算每年增長28.4%,2022年達到3.22萬億元。未來幾年,增長預計會放緩至每年13.4%,到2027年達到6萬億元。 快速增長導致對類似EDA的這種服務需求激增。2017年至2022年,B2C出口電商供應鏈解決方案市場年均增長率為28.8%,2022年達到4,020億元。EDA表示,快速增長的部分原因是疫情,因很多商店關門,人們轉向網上購物。公司還表示,預計2022年到2027年,年增長速度將放緩至9.1%左右。 預售庫存模式 2014年,EDA成立於南方新興城市深圳,在2021年被中國聯塑(2128.HK)收購前,它在大部分時間都是創始人劉勇控制的獨立公司。中國聯塑決定拆分EDA,好使更靈活開展從中國往東南亞的物流業務,包括自行籌資。 與Temu和Shein等知名公司不同之處,在於EDA採用的商業模式,公司將貨物儲存在最終銷售地所在國的倉庫中。這樣的“預售庫存模式”可以在客戶下單後迅速交貨。為了促進這模式的發展,EDA在美國與40家當地倉庫運營商合作,在加拿大則有六家,在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共有七家合作單位。 相比下,Temu和Shein等公司採用的是直接從中國向買家所在國運送產品。這系統庫存積壓的風險較小,但交貨時間太長,而且退貨也不太方便。 最近,直郵模式也面臨新的風險,目前Shein和Temu在美國銷售跨境電子商務產品而無需支付進口關稅,美國正在尋求堵住這個漏洞。如果堵上了,它們的商品價格就要上升,那就失去一個重要優勢。這樣將有利於EDA和其他使用預售庫存模式的公司,因它們的所有商品都已經支付了進口關稅。 在財務方面,EDA過去兩年的增長看起來相當強勁,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它最新的市盈率和市銷率看起來相對較低。去年,公司的營收從7.09億元躍升至12.1億元人民幣,增幅達71%,再對上一年的增長率則只有21%。 與我們寫過的許多新上市公司不得不依賴少數客戶的情況不同,EDA因客戶的高度多樣化而顯得相對有吸引力。在過去三年,公司的850家客戶中,排名前五的客戶僅佔其收入的三分之一。每年最大客戶約佔營收的12%。 過去三年,公司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5%至16%之間,看起來倒是符合大家對物流運營商的預期,儘管EDA喜歡指出,它使用的是依賴第三方提供大部分物流的“輕資產”模式。公司的利潤相對較高,去年實現利潤6,940萬元,似乎沒有任何現金問題,過去三年每年都有正現金流。 歸根結底,市場地位和專注於幾個關鍵市場而言,公司看起來相對穩固。隨著Temu、Shein和其他使用直郵模式的公司遭受指責,該公司也可能從中受益。對投資者來說,其規模較小可能是一個缺點,不過一些人可能會認為,由於增長潛力穩健,它可能應該獲得更高的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寶尊能否彎道超前仍待時間驗證
這家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表示,“轉型旅程”正迎來轉機 重點: 收購Gap中國後,寶尊電商去年營收增長5%,Gap中國佔其全年總銷售額的14% 去年公司原來的電商業務產品銷售額下降21%,電商服務收入也下滑5% 譚英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之一,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在過去一年一直在進行重大轉型,收購品牌並投資新的離岸業務,以便實現多元化發展。但這家大股東包括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的公司,究竟發生了什麼? 上周寶尊電商發佈2023年年報,並宣布兩項高管變動,給出了一些新的暗示。祝燕潔被任命為公司新任首席財務官,接替前任於鈞瑞,於鈞瑞則將專注於寶尊電商總裁的職責。兩人都是四年前加入公司,最新變動似是為了讓於鈞瑞有更多時間,專注重振寶尊核心的電子商務服務業務。 消息公佈後的第二天,寶尊電商在香港掛牌的股價下跌了4%,這是投資者對該公司正在進行的轉型不感興趣的最新證據。公司此前在3月公佈了2023年的財務業績,意味最新的下滑可能是對高管變動和年報中新細節的回應。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的股票,在過去52周已下跌40%以上。 年報揭示了寶尊電商的最新想法。在國內,已推出一年的品牌管理業務正在轉向兩個新方向,而在國外,它也正在向南,即東南亞擴張。去年,公司收購了Gap(GPS.US)中國業務,並在幾個月後與私營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成立了持股51%的合資企業,這已成為公司兩項全新的品牌相關業務,即寶尊品牌管理(BBM)和寶尊國際(BZI)。 寶尊電商仍然是公司在國內的品牌管理業務的核心,為各品牌提供後端電商供應鏈管理服務。寶尊國際也在國際上做同樣的事情,最初是在東南亞。首席執行官仇文彬在公司3月份的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Gap中國處於寶尊品牌管理的核心位置,隨著公司致力於將該連鎖重塑為更高端的品牌,Gap中國經營虧損大幅收窄。 “品牌管理轉型第一年即顯現積極成果,為未來的增長和成功奠定堅實基礎,”仇文彬說。“寶尊品牌管理是寶尊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組成部分。寶尊國際是公司的長期發展機遇,我們將持續構建業務基礎設施。” 不起眼的數字 雖然這個願景在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數據並不太起眼。寶尊電商2023年的年收入僅增長5%至88億元,其中包括來自Gap中國的13億元。公司為其他品牌提供電商服務的核心業務下降了5%,至55億元,而通過電商銷售產品的收入下降了21%,至20億元。 在產品銷售類別方面,家電銷售收入下降了29%,電子產品銷售收入下降了56%,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消費者避免購買大件商品的疲軟情緒。 公司全年虧損2.78億元,較2022年的6.53億元虧損有所收窄。公司的品牌管理部門(主要包括Gap中國業務)全年調整後營業虧損1.88億元。該連鎖店在被收購前關閉了86家門店,寶尊電商繼承了連鎖店的經營虧損。 寶尊電商轉型正值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發生痛苦變化之際,經過多年的強勁增長,行業正顯示出成熟的跡象。國內,從阿里巴巴的天貓到騰訊的微信視頻號等主要平台,都在努力應對疲軟的消費者信心。曾經是寶尊電商主要客戶群之一的國外奢侈品牌,也面臨著來自本土奢侈品牌的新競爭。 2007年,寶尊電商始於一個聰明的想法,為希望利用當時中國日漸興起的電商浪潮的知名外國品牌提供後台服務。公司核心的電商服務業務的主要合作夥伴是阿里巴巴,它擁有寶尊電商14.4%的股份。對阿里巴巴的依賴最終成為了一種負擔,限制了寶尊電商的增長機會,它後來開始通過為品牌合作夥伴提供跨平台的電商服務來實現多元化發展。 那麼,目前情況如何?從年報看,寶尊電商通過推出“創業內容商業中心”,以及收購抖音的頭部合作夥伴洛氪迅,來應對抖音在國內電商生態系統中的顛覆性影響。 寶尊品牌管理已從70余個歷史運營系統整合為單一綜合運營平台,將是該部門未來發展的基礎。寶尊努力擺脫與Gap門店相關的折扣品牌形象,實施“扎根中國、服務中國”的全新品牌策略。 寶尊國際最初的主打品牌是Authentic Brands旗下的Hunter品牌,寶尊擁有該品牌在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市場的知識產權。寶尊國際已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菲律賓、香港和台灣有150 名員工。公司計劃今年將以戶外服裝和橡膠靴聞名的Hunter品牌引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仇文彬表示,寶尊國際與日本的本田汽車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係,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新馬市場推出,並補充說雙方將同時在線上和線下開展合作。 寶尊目前的市銷率(P/S)為0.13倍,與國內競爭對手微盟集團(2013.HK)相比顯得相當低迷,後者的市銷率有1.38倍。全球同行Salesforce(CRM.US)和Shopify(SHOP.US)的市銷率都要高得多,分別為7.81倍和13.58倍。寶尊電商低迷的估值可能解釋了為什麼雅虎財經調查的七家分析機構中,有六家對其給出了“強烈買入”或“買入”的評級。至少一家券商,即大和資本最近將該股評級調高為“買入”。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營收毛利大躍進 聚水潭二次闖關
中國最大電商SaaS ERP供應商聚水潭更新申請文件,公布去年營收增長超三成,再次挑戰港股上市 重點: 公司去年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供貨商,市場份額達23.2% 2023年營收增長33.3%至6.9億元,毛利率提升10個百分點至62.3% 李世達 中國電商行業持續蓬勃發展,帶動為其提供配套服務的關聯產業茁壯成長,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股份有限公司,繼去年6月10日遞表失敗後,近期更新申請文件,二度衝刺港股上市,並由中金公司與JP Morgan擔任聯席保薦人。 有中金公司和JP Morgan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加持,通常會提高市場對公司上市的認可度與信心,尤其中金公司在中國市場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資源,可以幫助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拓展業務;而JP Morgan的參與則意味著能幫助聚水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更多關注。 SaaS指的是「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種以網絡為基礎的軟件交付模式,用戶通常通過雲端按需使用軟件服務,並以訂閱或使用量計費的方式付費。 ERP則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的縮寫,是一套集成的管理軟件系統,能夠幫助企業有效地管理和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資訊共享和協作,提高業務流程的效率,加強對業務運營的控制和監督。 訂單處理效率全國最高 聚水潭成立於2014年,至今已開發出一整套雲端電商SaaS產品,幫助商家升級業務能力、提高業績表現併發展跨平台業務,同時降低部署和運營成本。 申請文件中稱,聚水潭雲端電商SaaS產品,能夠推動客戶與中國乃至全球逾400個電商平台連接。根據灼識咨詢資料,行業平均的平台連接量只有不到200個。截至2023年底,聚水潭SaaS客戶總數由2021年底的3.3萬名增長至6.2萬名,而行業平均客戶數不到2萬名。 此外,2023年聚水潭ERP平均每天能夠處理約6,500萬份訂單,單日最高訂單處理量達2.3億單,是中國訂單處理效率最高的電商SaaS ERP。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以2023年相關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佔有率從2022年的20.7%進一步提升至23.2%。在中國電商運營SaaS市場中,按2023年SaaS總收入計算,聚水潭同樣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7.5%。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近年營收不斷增長,從2021年的4.3億元增加20.7%至2022年的5.2億元,並進一步增加33.3%至2023年的6.9億元。經營現金流入淨額從2022年的7,870萬元增加至2023年的2.1億元。 不過,聚水潭仍長期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至2023年股東應佔虧損分別為2.5億元、5億元及4.9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12.4億元。…
快訊:微盟集團購影視製作商股權
最新:電商服務供應商微盟集團(2013.HK)周三公布,其附屬公司上海盟尋收購拌飯科技24.4%股權,交易價值為3,100萬元,持股量增至53.5%。 利好:拌飯科技主要從事影視出品、製作及分發,以及內容平台營運等業務。交易完成後,將有助提升微盟的內容分發能力,增強短劇行業的競爭優勢。 值得關注:這宗交易是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達成,根據協議,上海盟尋同意以股權轉讓的方式獲得拌飯科技約24.4%股權,對價爲600萬元,並以2,500萬元對拌飯科技進行增資。 深度:微盟成立於2013年,提供電商軟件即服務(SaaS),利用其股東騰訊(0700.HK)旗下的社交平台微信,向電商銷售客戶關係管理(CRM)軟件。2016年,該公司增加了數碼營銷工具,引領收入高速增長,但由2021年起,其收入開始停滯不前。去年8月,該公司宣布把上述兩項業務分拆成為獨立部門,並在今年1月宣布以不低於36億元估值為基礎,把數碼營銷業務尋求上市,但卻於5日後宣布取消。 市場反應:微盟的股價在周一下跌,中午收市軟1.5%至1.98港元,接近過去52周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微盟取消分拆數碼營銷業務上市
最新:電商服務供應商微盟集團(2013.HK)周日公布,在考慮股東意見後,經審慎考慮,已決定終止原定按預計不低於36億元估值為基礎,轉讓附屬公司上海微盟文化傳媒50%以上股權,以實現部分或整體上市的計劃。 利好:該公司同時公布,未來將繼續關注市況,選擇合適時機於公開市場購回公司股份,而主席、首席執行官兼主要股東孫濤勇,計劃即日起6個月內,於公開市場進一步增持公司股權。 值得關注:微盟宣布分拆上海微盟文化傳媒僅5天,又突然宣布取消計劃,可能會令投資者認為公司的部署不夠周詳。 深度:微盟成立於2013年,提供電商軟件即服務(SaaS),利用其股東騰訊(0700.HK)旗下的社交平台微信,向電商銷售客戶關係管理(CRM)軟件。2016年,該公司增加了數碼營銷工具,引領收入高速增長,但由2021年起,其收入開始停滯不前。去年8月,該公司宣布把上述兩項業務分拆成為獨立部門,並於上周二公布,計劃剝離其營銷服務子公司上海微盟文化傳媒的國內業務,尋求讓該公司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但分拆計劃受到了投資者的冷待,宣佈後股價下跌了 12%。 市場反應:微盟的股價在周一下挫6.9%,但周二迅速反彈,中午收市漲6.9%至1.87港元,接近過去52周低位。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高估值嚇窒投資者 微盟分拆股價急插水
這家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表示,正計劃分拆旗下營銷服務的公司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 重點: 微盟計劃分拆營銷服務的子公司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告發表後股價下跌12% 公司稱正在剝離的業務價值36億元,但市場對該業務的估值還不到一半 陽歌 先是寶尊電商(BZUN.US;9991.HK)作出重大戰略調整,通過2022年收購美國零售商Gap(GPS.US)的中國業務,進軍品牌管理領域。現在,中國另一家主要電子商務服務供應商微盟集團(2013.HK),正在進行業務重大調整。但與寶尊電商不同的是,微盟集團是從小處著手,最新公佈的計劃是把自己分拆成兩大板塊。 本週微盟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公告顯示,集團將剝離其營銷服務子公司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國內業務,尋求讓該公司在中國國內A股市場上市。 投資者並不看好該計劃,公告發佈後微盟集團市值蒸發近12%,延續了該股的下跌趨勢。今年以來該股已下跌30%,過去52周下跌約三分之二。 該公司一度是投資者的寵兒,摩根大通、貝萊德和高盛都是其主要投資者,它們看好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潛力。但現在,除摩根大通之外的所有這些投資者都放棄了微盟集團,因為公司過去四年一直在虧錢。 即便遭遇了此輪拋售,微盟集團看上去仍是贏家,至少與寶尊電商相比是這樣。目前,公司的市銷率(P/S)為2.24倍,而寶尊電商僅為0.10倍。但規模比它大得多的全球競爭對手Shopify (SHOP.US)和Salesforce (CRM.US)的市銷率要高得多,分別為15倍和8倍,反映投資者看好全球電子商務的未來。 微盟集團和寶尊電商均囿於中國市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繁榮了多年,但最近由於經濟放緩,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該行業急劇放緩。微盟集團最初為騰訊(0700.HK)旗下微信平台上的商家提供服務,但也嘗試在其他平台上進行多元化發展。寶尊電商也類似,最初主要為阿里巴巴(BABA.US;9988.HK)旗下淘寶平台上的商家提供服務。 那麼,投資者為什麼對分拆計劃如此抗拒呢? 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盟集團對被分拆業務的估值似乎遠遠高於市場的估值。公告顯示,微盟集團將按照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整體估值不低於36億元為基礎,出售該公司50%以上的股權。最終目標是讓上海微盟文化傳媒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該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估值往往高於香港等更國際化的市場。 公告中的信息顯示,擬分拆的業務約佔微盟集團2022年收入的30%。簡單計算一下,微盟集團目前市值53.6億港元,30%相當於16億港元(14.6億元)。按此計算,市場會認為上海微盟文化傳媒的價值,還不到微盟集團對其估值的一半。 強勁增長 目前尚不太清楚上海微盟文化傳媒的財務增長情況。該公司是微盟集團兩大事業群之一,主要負責微盟的境內營銷業務,正如我們之前指出,微盟營銷佔微盟集團總收入的30%。另一項業務是微盟企服,運營該公司向電商商戶提供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 在8月的中期財報中,微盟集團才宣布重組,讓這兩項業務成為獨立部門,在本週發佈分拆公告之前,它一直沒有給出這兩項業務各自的收入數據和增長率。 但公司的整體營收增長看起來相當穩健,至少在去年上半年是這樣。隨著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結束,消費者恢復消費,微盟集團收入增長34.5%,達到12億元。這與前兩年收入持平甚至萎縮相比,改善顯著。根據雅虎財經的數據,分析機構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近期的增長勢頭,預計增幅將在20%左右。 去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67.5%,輕微高於2022年同期的66.4%。毛利率提高,加上強勁的收入增長,幫助公司將淨虧損從2022年中期的6.08億元,收窄至去年中期的4.52億元。公司現金相對充裕,截至去年6月持有現金21億元。更重要的是,分析機構認為公司今年將再次盈利。 除了因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取消的提振外,微盟集團還受益於近期更注重大客戶的戰略。在中期業績中,公司稱有望實現千萬級收入客戶超100家、百萬級客戶超1,000家的戰略目標。 微盟集團還表示,希望自己變得更加全球化,但迄今為止,它還沒有公佈任何全球銷售數據,似乎意味這部分業務目前依然無足輕重。 綜上所述,我們再來看看投資者為什麼逃離這家公司,以及最新交易為什麼讓他們如此抗拒。該公司對擬分拆業務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似是一個主要原因,而且上分拆後微盟集團的收入可能會減少30%。 與此同時,投資者可能高度懷疑微盟集團的全球化能力,因為它沒有明顯的優勢或經驗,難以從Salesforce或Shopify等更成熟的市場參與者手中,搶奪市場份額。相反,在可預見的未來,該公司可能會繼續與中國本土市場緊密相連,而這看上去是有問題的,因為其業務可能會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而疲軟。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