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Time completes reorg to focus on GenAI

完成重組轉變策略 商湯進軍生成式人工智能

該公司曾是傳統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專注於視覺識別,現已正式重組,專注於生成式人工智能 重點: 商湯已完成戰略重組,將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主要增長動力 這家人工智能公司因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正轉向一個市場潛力更大的大眾領域    肖林 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HK)是中國最早的純人工智能(AI)公司之一,在人臉識別領域享有盛名。但隨著這一技術因用於監控而變得越來越有爭議,公司感到是時候做出改變,現正全力以赴進入爭議沒那麼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領域。 這個轉變是一項全面重組計劃的主題,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在上周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詳細介紹了該計劃,討論公司將優先發展GenAI,將其作為新的主要增長動力。 徐立在周二的內部信中表示重組已完成:「我們進行了一輪組織調整,以更好地應對AI 2.0時代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正如周三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所披露,公司戰略核心是採用「1+X」架構。在這個模式中,「1」代表商湯在基礎AI模型和雲技術方面的核心能力,這是其業務的支柱。「X」指的是針對汽車、醫療、機器人和零售等行業的定制化行業特定解決方案。 這一戰略轉變,標誌著商湯正式脫離傳統AI產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智慧城市業務,該業務備受爭議,由於在監控應用中的使用,它在西方面臨著收入下滑和審查加劇的問題。 徐立在信中沒有提到這些敏感問題,而是強調盈利能力是此次重組的長遠目標。他說:「通過這次重組,我們將把集團升級成為一個具有可持續盈利能力和強勁增長潛力的組織,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投資者似對該公司之前就討論過的這一轉變不太感興趣。商湯的股價在公告後的兩天基本保持不變。但該股在上周五的交易中飆升了14%,這表明也許一些人開始注意到——並且樂於看到該公司進軍一個爭議更小、大眾市場潛力更大的AI領域。即便是在經過這一輪反彈之後,該股仍比2022年初的高點下跌了約75%。 隨著虧損持續和競爭加劇,商湯的轉變不足為奇,尤其是考慮到最近有報道稱,該公司已啓動新一輪裁員。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作為傳統人工智能市場領導者的商湯一直在順應潮流,涉足GenAI。 官方機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4年6月底,中國GenAI用戶數量達到2.3億,約佔這個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網民的五分之一。截至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約為11億。 雖然從用戶數量來看,這個消費市場規模巨大,但商湯似乎更專注商業GenAI客戶,他們往往更願意花錢購買能為他們帶來競爭優勢的技術。 競爭激烈的領域 商湯是中國不斷湧現的以人工智能為主的初創企業之一。源自牛津大學的牛津智能,在一份白皮書中列出了全球價值最高的30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有8家中國公司上榜。 商湯由已故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於2014年創立,他在21世紀初開始將計算機視覺技術投入實際運用,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對他兒子的相冊進行分類和整理。 隨著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成為該公司智慧城市產品的核心,廣泛應用於攝像頭等監控系統,已被中國各地的公安系統採用。該應用引起美國政府官員的注意,他們於2019年10月將商湯列入黑名單,限制其獲得美國技術,稱其涉嫌協助與存在爭議的新疆地區有關的監控活動。 儘管如此,隨著中國廣泛利用它的技術監測感染情況、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該公司的業務在疫情期間繼續蓬勃發展。在政府推動的支出浪潮下,商湯的年收入在2021年攀升至47億元的峰值,是2018年18.5億元的兩倍多。 2021年12月,就在商湯計劃在香港上市前夕,華盛頓再次以類似原因對其實施制裁。但這一次,美國投資者被禁止持有或交易它的股票,這實際上是將他們排除在IPO之外。當時估值1,390億港元的商湯將IPO推遲了大約兩周,但最終籌集了57.8億港元。 隨著疫情結束和中國經濟放緩,政府在安全和監控方面的支出減少,導致商湯的年收入在2022年首次出現下降。到今年上半年,其智慧城市業務的收入貢獻已從高峰時的45.6%的降至不足10%。 自2022年以來,商湯科技已經從對智慧城市的依賴轉向GenAI。雖然該公司尚未正式放棄該業務,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並未出現在該公司新的重組計劃中。 成立十年後,商湯仍在虧損。儘管虧損有所縮小,但預計公司至少到2026年,仍將維持虧損狀態。今年上半年,其虧損為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1億元虧損有所減少。作為成本削減措施的一部分,該公司的員工人數從2021年的6,114人降至6月底的4,672人。 在新架構下,GenAI已成為公司的核心業務,分為專注於不同領域的業務單元,每個業務單元都有自己獨立的CEO,以及更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融資渠道。 商湯的GenAI轉型在過去兩年進展迅速。今年上半年,該業務的營收為10.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佔當期17.4億元總營收的60%以上。 商湯的智能汽車業務,支持自動駕駛和車內交互,是其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今年上半年實現了1.68億元的收入,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幾乎佔總收入的10%。公司在財報中並未提及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業務板塊,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尚未產生顯著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