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國泰君安擬換股合併海通證券
最新: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611.HK; 601211.SH)周四宣布,將會向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837.HK; 600837.SH)發行A+H股,以換股合併海通證券,而國泰君安亦將發行A股以籌集配套資金。 利好:兩家券商均表示,是次重組有利打造一間一流投資銀行,並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在正式宣布合併前,兩間公司需要事先取得有權監管機構的同意或批准,並需要提交雙方各自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再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 深度:國泰君安及海通證券均屬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旗下公司,以去年財報數據顯示,國泰君安總資產規模達9,254億元,而海通證券總資產規模為7,546億元,兩間公司合併後,總資產規模將高達1.68萬億元,超過中信證券(600030.SH)的1.45萬億元,成為行業一哥。由於中國股市近年表現疲弱,官方正計劃改革券商行業,並發佈了新的指導方針,以鼓勵行業內的併購和重組,有分析預計,今年的券商併購趨勢將會加速。 市場反應:國泰君安及海通證券宣布其A股及H股短暫停牌,有待進一步公布。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海爾智家購開利製冷 執平貨有望成增長引擎
海爾智家染藍一周年後宣布向美國冷氣商開利集團收購商用製冷業務 重點: 海爾智家以6.4億美元收購開利商用製冷業務,相當於11倍市盈率 海爾智家海外收購經驗豐富,有望提高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 白芯蕊 去年12月5日晉身恒生成份股的內地智能家電商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6690.HK; 600690.SH; 690D.DE),染藍剛超過一周年後, 今年12月14日突然宣布一單重大收購,以 6.4億美元(45.6億元),收購美國冷氣商開利環球(CARR.US)旗下從事商冷凍鏈業務的開利商用製冷全數股權。 開利商用冷凍無論在收入或利潤方面,都相對落後於全球同業。 然而,海爾在國際市場的並購有良好紀錄,早已證明其整合能力,在收購海外落後企業,經過重整而增加企業的收入及盈利。 開利全球商用製冷業務,主要是為食品零售行業提供商用製冷解決方案,當中包括使用製冷櫃、製冷機組,及利用二氧化碳製冷機組,為食品零售行業如商業超市及大賣場,提供一站式冷藏服務,目前業務遍布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4,000名員工。 此外,開利商用製冷與海爾合作超過廿年,早在2001年已於中國已成立合資企業,開利全球商用製冷業務持有合營共51%股權,海爾智家則持股49%。一旦完成收購開利全球商用製冷後,海爾智家便會全資擁有該中國合營。 股價無反應 收購公布後,海爾智家股價變動不大,H股當日無升跌,收報20.55港元,A股則微升0.2%,造20.21元。參考收購通告提供資料,開利全球商用製冷業績表現絶不失禮,2022年營業收入達12.3億美元,按年升0.8%,淨利潤達5,810萬美元,年增27.4%。另外,綜合摩根大通(JPM.US)及國聯證券(1456.HK)報告,開利商用製冷在歐洲市佔率排第一,亞太地區排名第二,去年有八成銷售來自歐洲,隨後是亞太地區佔約15%,餘下約5%則由北美貢獻。 至於2020年在美國上市的開利環球,去年收入達 204 億美元(1454億元),當中空氣調節系統(HVAC)佔集團總收入七成,餘下分別為冷藏及消防保安等業務。開利環球早前已表明集中HVAC業務發展,因此積極處置餘下非核心業務,在公布向海爾智家出售開利商用製冷的前一周,便以49.5億美元(353億元)向道指成份股航天及工業零件商霍尼韋爾(HON.US),出售安防業務(Global Access Solutions)。 其實,海爾智家是次收購開利商用製冷估值不貴,按去年業績推算,收購價只是11倍市盈率,便買入主打歐洲商用製冷資產,若對比海外與內地對手平均15至30倍市盈率,明顯有一定折讓。 海外製冷市場龐大 更何況商用製冷市場商業巨大。海爾智家指出,目前歐洲、亞太及北美商用製冷及冷庫市場規模約為110億美元,由於新鮮和冷凍食品消費增加,配合網上食品銷售越來越受歡迎,單是歐洲、亞太及北美商用製冷市場今年可達150億美元,估計2023年至2028年複合增長可達13%。 海爾智家亦不是首次出海拓展海外版圖,2012年向日本三洋電機買入洗衣機與冰箱業務,還有2019年收購意大利家電商Candy,最經典案例是2016年1月海爾智家以54億美元,向美國通用電氣(GE.US)收購有百年歷史,當時已連續錄得近十年虧損的家電業務(GEA),海爾智家入主後,便立即大刀闊斧進行多項改革,到2021年,即短短5年間已令GEA收入翻一番,利潤升幅更超過收入增幅,成為當時美國增長最快家電企業,從往績看海爾智家對海外收購經驗豐富,絶不擔心出現水土不服情況。 整體來看,海爾智家是次交易是趁開利集團處置非核心業務而伺機「執平貨」,雖然海爾智家完成整單收購後,對整個集團貢獻不大,因僅佔2022年業務收入及利潤佔比3.6%和 2.8%,但去年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率只有4.7%,按券商國泰君安(2611.HK)稱,製冷市場行業平均淨利潤率為9.9%,實在有一定差距,也意味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率有一定提升空間。 假設海爾智家能借用過往併購經驗,最終能提高開利商用製冷淨利潤率達至行業平均水平,以2022年營業收入12.3億美元計算,便能大幅提高淨利潤至1.2億美元,即比原先的5810萬美元,大升1.1倍,所以一旦變革成功,勢必成為海爾智家業務新動力引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海通國際私有化 小股東如何抉擇?
海通國際獲母公司海通證券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且私有化價格有較高溢價 重點: 海通國際獲海通證券以每股1.52港元私有化,較停牌前收市有1.1倍溢價,涉資最高34.2億港元 海通國際去年度錄得逾65億港元巨虧,隨着公司加強資本金的措施,今年上半年虧損大幅收窄至7.81億港元 羅小芹 海通證券(6837.HK,600837.SH)以協議安排(Scheme of Arrangement)私有化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665.HK),而且私有化溢價高達1.14倍,市場憧憬其他中資券商有潛在的私有化機會,但實際上海通證券提私有化有加強公司治理及簡化集團架構的考慮。 海通證券根據公司法第99條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通國際,程序上只需至少75%參與投票的無利害關係股東的票數投票批准,同時反對票不超過無利害關係股份的10%投票權,門檻較自願性全面要約為低,而且海通國際早前進行10供3,已剔除部分投票意向不明的小股東,所以使用All or nothing的協議安排是更便捷的私有化方式。 在私有化前,海通證券持股比例為73.4%,無利害關係股東持股為25.43%。按每股私有化1.52港元,連購股權在內涉資最多34.1億港元。 海通國際去年突然錄得巨額虧損65.4億港元,公司歸因中港兩地股債市場的波動,導致交易及投資收入淨額錄得47.2億港元。 在母公司支持下,今年海通國際進行一系列加強資本金的措施,3月底在年度業績日,同時宣布按10供3供股,淨額集資11.6億港元,另外,海通國際向母公司發行一筆2億美元的次級永續債,並成功籌組160億港元銀團貸款。隨着財政改善,海通國際獲標準普爾重申BBB評級,長期展望「穩定」。 今年6月初,海通國際資產管理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王勝祖接受彭博訪問時稱,過去一年公司已不斷減低對內地房企美元債的敞口,並將資金轉移至美國長年期國債或投資級別的債券。 他說,海通國際已積極轉出亞洲固定收益資產,以增持美國長債,會將視乎聯儲局的貨幣政策訊號而為。 海通國際減持內房美元債,轉投美債的策略暫時未見成果,中期虧損只收窄至7.81億港元,未能虧轉盈。然而,受惠於期內發行永續債及供股等加強資本金的舉措,資產負債情況趨向穩定。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總負債較年初下降2%至672億港元,凈資產較年初增加20億港元至227億港元。 今年2月中證監嚴厲打擊非法跨境證券業務,對專注港股的券商影響仍大。例如國泰君安國際(1788.HK)繼去年度淨利潤大跌九成三後,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再跌26%至1.19億港元,而去年錄得虧損的申萬宏源香港(0218.HK),今年上半年虧損只收窄至7,134萬港元。 券商業務陷困境 隨着港股成交轉趨淡靜,近期更有多日罕有錄得不足500億港元成交。另外,新股表現也乏善可陳,若不計及轉板、以介紹方式上市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今年前三季香港新資集資額約24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跌六成七。在如此疲弱的市況下,證券業經營環境嚴峻,其他券商的大股東未必願意拿真金白銀私有化,所以要在券商股尋寶,想法並不切實際。 事實上,海通證券提出私有化,本身有加強海通國際治理的考慮,去年海通國際錄得巨虧,負責投資決策的現任副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林涌要負上很大責任,今年6月原任海通證券證券金融部總經理宋世浩獲委為海通國際聯席行政總裁和執行董事,與林涌共同肩負領導公司的重責。海通證券其後發起供股及發行永續債等資本操作,旨在強化子公司海通國際的財政狀況,也是為私有化先行舖墊。 究竟今次私有化價格是否合理?1.52港元的私有化價格相當於海通國際市值128億港元,表面上公司淨資產為227億港元,相對而言,私有化價格不吸引,但這些金融資產的質量成疑。再者,私有化價格較10供3的供股價高1倍多,考慮到港股市況前景不明,1.52港元的私有化價格已經不差。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