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錄得強勁收入增長,虧損收窄
在為未來的潛在融資做準備之際,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國際電商業務錄得41%的強勁收入增長 重點: 將各項國際業務整合到一個領導團隊之下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在截至6月底的季度里收入年同比增長41% 阿里巴巴合伙人蔣凡正帶領該團隊發展在歐洲、東南亞、中東和南亞的電商業務,並可能將足跡擴展到其他市場 余特莉、陽歌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最為人所知的,是它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強大。但該公司的國際業務也正在展現實力,以證明其不僅僅是一家中國公司。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的主要業務同時瞄准發達和發展中的市場,包括歐洲、東南亞、中東和南亞等,在母公司上週四發佈的最新季度業績報告中,該集團展示了作為一項獨立業務的強勁表現,包括收入錄得兩位數的強勁增長和虧損大幅減少。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之所以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是由於其母公司於3月宣佈分拆旗下業務並轉型為一家控股公司,下設六大獨立的業務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五個業務集團包括淘寶天貓、阿里雲智能、菜鳥、大文娛和本地生活。 阿里強調六大業務集團各自擁有獨立的管理團隊和董事會,讓它們能夠制定自己的戰略,並進行融資。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運營著佈局全球的電子商務業務,包括東南亞B2C平台Lazada、覆蓋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的B2C平台速賣通(AliExpress)、服務歐洲市場的Trendyol和專注南亞的Daraz。除速賣通(AliExpress)外,其他資產都是阿里在過去幾年收購而來的。 該公司的資產還包括阿里最初的阿里巴巴國際站,這是它唯一的全球B2B平台。 強勁的收入增長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阿里國際數字商業最新披露的一些財務數據,這是其自母公司最近宣佈分拆計劃以來,第二次披露其業績表現。在截至6月份的三個月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的收入同比增長41%,至30.5億美元,超過了分析機構20%至36%的增長預期,並延續了上一季度29%的收入增幅。 雖然沒有提供旗下不同業務的收入明細,但國際零售商業的總收入增長60%,達到23.6億美元,這是得益於其主要零售平台訂單增長強勁及變現率提升。而它的B2B平台阿里巴巴國際站期內的營收則持平。 在各主要零售平台全部表現穩健的推動下,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零售商業整體訂單總額同比增長約25%。該集團還表示,即便隨著全球範圍內疫情限制措施的取消,傳統實體店的購物活動恢復到了更為正常的水平,在線購物活動依然十分活躍。 由於Trendyol和Lazada的盈利水平有所改善,該集團本季調整後的EBITA虧損大幅收窄70%,從去年同期的1.9億美元降至5,800萬美元。總部位於土耳其的Trendyol由於收入的強勁增長和運營效率的提高,在本季首次錄得營業利潤,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還指出,在交易用戶增長和消費體驗提升的推動下,速賣通的訂單繼續強勁增長。該集團表示,新推出的「Choice」服務是對平台跨境綜合服務的一個非常成功的補充,有助於提升消費體驗,並顯著提高速賣通(AliExpress)的用戶留存率和購買頻率。 「展望未來,我們將在國際數字商業市場繼續發展‘Choice’模式,充分發揮跨境商品供應鏈的整合效力,並提升消費者的物流和服務體驗的確定性。」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他還表示,「Choice」模式將擴展到其他平台。 此外,Lazada為商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來帶動變現率,從而實現了兩位數的訂單同比增長。因此,該平台的單筆訂單虧損得以同比持續改善。 專注的領導團隊 結果顯示,阿里巴巴正在通過將國際電商業務整合到由蔣凡領導的團隊,提高了其國際業務間的效率及產生協同效應。蔣凡是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而合伙人是由阿里巴巴的核心團隊組成,負責決定阿里的戰略方向。 2013年,蔣凡隨著阿里巴巴收購他於2010年創立的移動應用分析解決方案服務商友盟,而加入了阿里團隊。憑借早年在谷歌中國工作期間的強大產品開發背景,蔣凡深度參與開發阿里巴巴廣受歡迎的淘寶移動app。他此前曾擔任阿里巴巴兩大國內電商平台淘寶和天貓的總裁,並於去年初成為負責國際商業業務的總裁。他現時出任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首席執行官。 他在電子商務和科技領域的深厚背景將成為他的兩大優勢,有助他提高自己管理的各平台的效率,並帶領新成立的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進入新市場。 阿里拆分後,包括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在內的六大業務大部份將各自融資,以支持自身發展。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尚未就具體的籌資計劃,包括最終上市的可能性,發表評論。但其強勁的增長和不斷縮小的虧損應有助於吸引外部投資者。 亞馬遜(AMZN.US)、Coupang(CPNG.US)和Sea Ltd.(SE.US)的Shopee等競爭對手,以及阿里巴巴集團本身目前的市銷率在1.5倍至2.7倍之間。按照最新季度收入的年化計算,如果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的市銷率處於這個範圍的中間,它的市值將達到240億美元左右。多家投資銀行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提供了估值預測,其中,摩根士丹利的估值相對保守,為320億美元,而花旗集團的估值較為樂觀,為415億美元。 阿里此前曾表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可能會利用籌集的新資金拓展新市場、投資新技術以及增強產品和服務,以幫助擴大客戶和供應商基礎。作為一家獨立公司,該業務能夠更快地對當地市場出現的機會作出反應,並吸引當地人才充實管理團隊。 2014年在美國上市後不久,阿里巴巴就指出全球化是其發展戰略的三大支柱之一,從中可以看到阿里對國際業務部門的重視。然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目前僅佔母公司龐大營收的9%,這意味著它將面臨提高收入貢獻的壓力。…
阿里巴巴國際業務 迎來「成長的煩惱」
據報道,這家電商巨頭正在就其虧損的國際電商業務明年赴美獨立上市與銀行商談 重點: 阿里巴巴據報正在考慮分拆境外電商業務,並讓其獨立上市,這是其3月宣佈的大規模企業重組計畫的一部分 此舉將允許虧損的國際業務制定自己的戰略,以應對當地本地化的挑戰,但也會迫使它在財務上自力更生 西一羊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虧損的國際電子商務業務,正在快速學習成長。 報道顯示,就在這家互聯網巨頭宣佈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企業重組數周後,該公司啟動了剝離境外業務,並讓其獨立上市的進程。上周率先被彭博新聞社報道的這個舉動,將為這家勇敢的新公司同時帶來優勢和挑戰,該公司的主要資產包括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Lazada服務,以及將全球買家與中國電子商務商家聯繫起來的全球速賣通。 此舉最重要的好處是,在經營涵蓋從東南亞到巴基斯坦、俄羅斯等一系列不同市場的業務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正是現在所急需的,因為這些業務的增長急劇放緩,稍後我們會討論個中的原因。 阿里巴巴於3月底首次披露了規模更大的分拆計畫,稱其將轉變成一家控股公司,旗下6大業務集團獨立營運,其中之一便是國際電子商務業務。另外五個分別是:大文娛、本地生活、菜鳥、阿里雲智慧和淘寶天貓商業,它稱此舉是將營運「做輕、做薄」。 彭博的報道看起來像是對分拆公告的延伸,稱阿里巴巴正在與多家銀行商談,可能是在為國際業務明年赴美上市做準備。 雖然新的控股公司可能仍會擁有國際業務集團、以及其他五個集團的控股權,但分拆對6大業務未來的發展依然影響重大。該公司此前表示,6大集團各自將擁有自己的管理團隊,和制定商業戰略的自主權。 對於其國際團隊而言,從佔主導地位且利潤豐厚的母公司中獨立出去,意味著它可以更靈活地制定自己的議程。潛在的IPO也將使其能夠利用公開市場籌集一些急需的現金,以用於未來的發展,包括向其他市場和服務的潛在擴張。 這種分拆也會迫使該業務集團獨立,體現出了為該業務注入新活力的努力,儘管阿里巴巴努力多年,並投入了大量資源向境外市場擴張,但結果卻喜憂參半。分拆和獨立上市也有助於緩解一些外國政府對數據安全的擔憂,因為Lazada、全球速賣通和其他國際資產在它們活躍的市場中擁有大量此類數據。 全球雄心 多年來,阿里巴巴的全球雄心廣為人知,它的創辦人馬雲在2017年宣稱,公司目標是到2036年為全球20億消費者提供服務。但是,儘管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多年來它在全球擴張方面的努力,尚未開始取得重大進展。Lazada是東南亞電商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但它在該地區早先的領先優勢已被Sea Ltd.(SE.US)旗下的Shopee蠶食。 iPrice Group的研究表明,Shopee在2019年超過Lazada,成為該地區使用最多的網上購物應用程式,並且自那以後的幾年裏,下載量更是有增無減。麥肯錫最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Shopee在越南的受歡迎程度繼續領先Lazada,7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在該網站上購物,而Lazada的佔比為48%。 跨境電商平台全球速賣通最近也有自己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初以來,它在其最大市場——俄羅斯遭遇重大挫折,因為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對它實施制裁。 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看,阿里巴巴海外業務的增長勢頭在過去兩年有所放緩。該公司之前報告,在截至去年12月的三個月裏,Lazada、全球速賣通、專注於中東的Trendyol和專注於南亞的Daraz的訂單總數僅按年增長3%。根據該公司的財務報告,相比截至2022年3月的12個月期間34%的增幅,這個數字大幅放緩。 在2022財年,其國際業務錄得90億元的EBITDA虧損。即使未來能夠通過IPO籌集資金,分拆後的國際業務,也無法再指望阿里巴巴利潤豐厚的國內電商業務提供財務上的幫助。 這讓我們回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國際業務的分拆對阿里巴巴下一階段的全球擴張可能意味著什麼。我們之前提到的更大的自主權,將允許阿里巴巴繼續將更多權力下放給當地團隊來管理業務。這可能有助於改善當地本地化努力,而當地本地化不足經常被認為是海外業務相對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 在Lazada,當地本地化的挑戰最為突出。在2016年投資10億美元(69.1億元)收購這個東南亞平台57%的股份後,阿里巴巴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將持股比例提高到目前的90%。隨著股份的增加,阿里巴巴也開始從它在中國內地的基地向東南亞國家派遣更多人員,迅速稀釋了以前以當地人為主的管理團隊。 阿里巴巴可能曾經希望,引入內地的管理人員,有助於複製母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但據中國媒體品玩的一篇報道,該策略的進展並不順利,許多中國員工在遇到當地人的抵制後,又被送回內地。 雖然阿里巴巴宣稱其規模更大的分拆計畫,旨在將自己變成一個更精簡的組織,但另一層意思是,這樣的分拆是否能起到安撫中國監管機構的做用,它們越來越不放心中國大型科技公司所擁有的權力。 在這種情況下,阿里巴巴可能會發現監管機構不相信,如果它讓國際業務獨立經營和上市的目的,是通過賦予該部門更多自主權來證明它確實是在「分拆」的話。這是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阿里巴巴可能會保留對所有被剝離業務的控股權,儘管首席執行官張勇承諾將逐步放棄對部分業務的控制權。 歸根結底,獨立做業務決策的靈活性會幫到國際業務,但可能不足以幫助它真正騰飛。更重要的是,可能需要大量投資來擴大這項仍處於虧損狀態、無法產生大量現金的業務。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