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sys caught up in bidding war

爆三方爭奪戰 和利時收購愈演愈烈

兩家投資公司牽頭的財團,上周上調了這家自動化系統製造商的收購要約報價,欲與另外兩方展開爭奪 重點: 由兩家投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提高對和利時私有化的要約報價,和利時的中小股東呼籲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出售事宜 該報價高於兩天前一家私募股權公司的報價,以及和利時自家的管理團隊提出的報價       梁武仁 圍繞和利時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HOLI.US)的競購戰正在升溫,但對於該公司的小股東來說,現在完全不是高興的時候。 上週三,由新加坡的投資公司Recco Control Technology和大正集團(香港)牽頭的財團,表示已發出要約,擬以每股26.5美元收購和利時的全部股權,即其估值為16.4億美元(118.9億元)。該出價高於兩天前,私募股權公司上達資本給出的每股26美元報價,上達已持有和利時約14%的股份。而最早在8月時,Recco Control牽頭的財團,就提出了每股25美元的報價。 上個月,情況變得更微妙了,因為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昌利領導的管理團隊也加入了爭逐,並出價與Recco牽頭的財團8月給出的報價一致。據路透社9月報道,創始人一方,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支持。 這種競購戰相對罕見,但自從在美上市的中國股票價格大幅下挫後,私募股權投資者正從中尋找低價股,相類的競購戰變得越來越普遍。數據中心運營商世紀互聯(VNET.US)和秦淮數據(CD.US),以及營銷服務提供商愛點擊(ICLK.US)等公司也引發了競購戰。但私募基金往往面臨挑戰,因為大多數公司由一個大股東(通常是創始人)控制,他們大多會對收購作出對抗。 專門投資自動化行業的Recco領頭的財團給出的最新報價,較11月3日,也就是上達資本收提出收購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高出約29%。Recco財團8月第一次給出的報價,已經比競購開始前和利時的股價高出逾三分之一。 投資者似乎對交易達成的前景不無質疑。上週三和利時的股價漲幅僅略高於1%,收於每股22美元,遠低於Recco財團26.50美元的最新報價,和其他任何一方的報價。此後,該公司股價進一步攀升,但成交價格仍遠低於最新收購報價,這表明市場對交易真正達成並不樂觀。 個中原因不難理解,因為關於和利時出售的傳聞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去年,有傳聞稱,首席執行官王昌利和他的左右手計劃將公司私有化,但直到Recco財團邁出第一步,他們才行動起來。 在Recco牽頭的財團首次發出要約後,和利時過了一個多月才做出回應。這讓該公司的部分小股東感到失望。對衝基金Oasis Management在內的一批小股東,要求董事會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按照和利時的註冊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法律,登記的股東有權提出此類要求。但相關會議並未舉行。 召開會議呼聲越來越大 最初要求召開會議的股東,合共持有和利時32%的股權。Recco牽頭的財團在週一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自那時以來,該批股東規模不斷擴大,現在累計持有該公司約46%股份的股東,希望召開一次這樣的會議,並敦促和利時「進行透明、真實的出售」。上達資本還要求和利時在12月1日前召開會議,而Recco牽頭的財團則要求成立一個由股東選舉產生的獨立董事會。 「開會是股東絕對權利,是無條件、不受約束的,」Recco牽頭的財團在最新聲明中說。「董事應立即召開特別會議,履行受託責任。」 和利時於10月30日發表聲明稱,將在Ace Lead Profits Ltd.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糾紛得到解決後,再決定是否召開會議,相關糾紛將於11月21日在香港舉行庭審。 希望和利時從納斯達克退市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估值,總的來說一直在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所致。北京方面對處理大量數據的科技公司在美上市越來越謹慎,擔心這些敏感數據落到外國政府手裡,將會構成國家安全風險。 對和利時來說,這樣的風險可能很高,因為它銷售的產品,用於鐵路等基礎設施和核電站一類的敏感設施。該公司2005年在紐約上市,是中國最早在美上市的公司之一。與許多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不同,該公司的股價多年來表現相對較好,當前股價接近歷史高位。 因為專注於基礎設施的緣故,和利時處於有利位置,因為中國經常將基礎設施建設,用作為一種刺激經濟手段。該公司擁有2萬多家客戶,其中包括國有機構。在過去的三個財政年度里,公司的總收入增長了50%以上,淨利潤也有所增長。儘管其股價相對強勁,但與同行相比,估值看起來並不高。該股目前的市盈率為13倍,還不到在上海上市的中控技術(688777.SS) 32倍市盈率的一半。 總而言之,和利時的私有化是有意義的,這樣它的新主人就可以繼續發展業務,而不必擔心作為一家在美上市公司涉及的複雜。新擁有人可能會在以後嘗試讓公司,在離本土更近的地方上市,比如在香港或內地以更高的估值上市,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利。正在進行的競購戰,也為公司的小股東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以股票多年來未曾達到的價格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