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ho Bridge has turn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to a good business

從慈善到盈利 中和農信把扶貧做成好生意

前身是中國最大農村慈善組織的中和農信,如今背上「放高利貸」的惡名。農村金融真的是一筆好生意 重點: 去年公司營收31.8億元,錄得股東應佔溢利接近2.1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為農戶所提供的貸款利率平均在17%以上 李世達 為中國近4.9億農村常住人口提供小額貸款服務,會不會是一筆好生意?中國最大農村小額信貸機構——中和農信有限公司,近日第二度向港交所遞表。然而,標榜「鄉村振興」、「服務農村」的中和農信,平均放貸利率卻高達17%以上,也讓公司飽受「放高利貸」的爭議。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曾經指出,「如果將三農比喻為人的機體,農村金融則是機體中的重要器官」。少了金融的支援,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發展難以推進。 由於資金的逐利性,金融資源不斷從貧困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農業流向非農產業。因此,農村金融一直被視為「慈善」、「扶貧」項目之一,中和農信的發展便是由此開始。 1996年,國務院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合作,為四川省秦巴山區扶貧項目創設小額信貸扶貧試點項目。2000年,中國最大農村慈善組織「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接管項目,隨後於2008年成立中和農信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轉型為在全國提供綜合助農服務的獨立法人團體。 經過多年發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和農信農村信貸務覆蓋全國23省550餘個縣域,輻射近兩億農村人口。業務內容也從農村普惠信貸,擴大到農業生產服務、農村消費品服務和農村清潔能源服務,公司從信貸業者變身為「助農綜合服務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3年底,公司總貸款餘額為191億元,市場份額約8.6%,是中國面向農村市場最大的非傳統金融機構。 股東陣容豪華 農村金融顯然是一筆好生意,吸引到全球各地的投資者。根據申請文件,公司大股東是知名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美國德太投資集團(TPG資本),持股28.67%;螞蟻集團持股27.36%為第二大股東。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OTPP)及新加坡淡馬錫亦分別持股15.89%和9.46%。作為中和農信香港上市獨家保薦人的中金公司,亦持股2.21%。股東陣容可謂相當豪華。 慈善扶貧和盈利上市,看似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但中和農信引入國際資本之後,公司營收逐年增加,至去年實現轉虧為盈。 申請文件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中和農信營收分別為22.2億元、24.3億元、31.8億元;2021及2022年分別虧損3,663.7萬元及虧損1.9億元,至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賺近2.1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19.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三成,但股東應佔溢利卻較去年同期的2.8億元下滑72.4%至7,698.5萬元。公司表示,盈利減少主要來自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帳面損失。 高利貸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的來源,是向農民收取的高額貸款利率。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中和農信實際放貸利率分別為17.5%、17.9%、17.7%、17.8%。其持牌小額貸款附屬公司,同期利率更高達19.8%、19.8%、24%及24%。 24%是《民法典》規定金融借款合同利率的上限。 另一方面,中和農信又打著「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名號,取得較低成本的資金。根據申請文件,公司歷年計息借款利率,大約在3%至6.4%之間。這些相對低息的資金,最終被以高利率出借給鄉鎮的底層群眾。 申請文件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經調整後純利率分別為22.8%、19.5%、17.8%及17.6%。 利息這麼高,為何還有人借?這凸顯出農村貸款的困難,以及中和農信「上門服務」奏效。 公司目前擁有7,200名員工,以及12.7萬名「村級合作夥伴」,這些「村級合作夥伴」多半都是當地名人,如村小學教師、派出所所長、商店店主等,通常是熟悉當地又受尊重的人物。中和農信透過「熟人放貸」,成功率高,違約率還低。截至今年6月24日,公司30天以上及90天以上的違約率僅為2.1%及1.5%,累計實際信貸損失率為0.5%。 全面振興農村被視為推進全面現代化的關鍵之一,中國農村的金融需求有望持續增加。源於公益扶貧的中和農信,商業模式難以被複製,相對的公司盈利也仰賴政府政策支持,也對利率變動高度敏感。市場如何接納這個特殊的存在,值得後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