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鈦要力追舜宇 科研力度需加強
受惠智能手機銷售回暖,手機鏡頭商丘鈦科技今年上半年業務增長不俗,但要與對手舜宇光學競爭高端市場,提升產品的利潤率,需要加大研發開支比例 重點: 丘鈦科技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76.75億元和1.15億元,同比升40%和454% 公司上半年研發開支佔收益的比例僅3.7%,但對手舜宇光學近年研發開支的佔比高達7% 羅小芹 今年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回暖,有利手機鏡頭及手機攝像模組的出貨量,早前對手舜宇光學(2382.HK)已經發布盈喜,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上半年收益76.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利潤為1.15億元,按年增長454%。 根據公司中期財報顯示,受惠於車載和IoT領域的攝像頭模組業務的增長,丘鈦科技上半年銷售數量同比增長30.8%,光學鏡頭和攝像頭模組是公司的核心產品,貢獻94.8%的收益,而且毛利率亦較去年同期增加1.8個百分點,至約5.2%,令淨利潤增幅更大。公司解釋,業績好表現有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好轉、公司產能利用率的改善和高端產品佔比的提升。 丘鈦科技和舜宇光學都是光學鏡頭、攝像頭模組和其他光學元件的主要制造商,產品同樣應用於智能手機、數碼相機、閉路電視攝像機和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中。稍有不同的是,丘鈦科技也大規模生產指紋識別模組,但這類產品僅貢獻總收益的5.2%。 丘鈦科技和舜宇光學不但競爭的市場非常接近,兩者客戶群亦高度重疊。在智能手機鏡頭方面,蘋果公司、三星、Oppo、Vivo、小米集團等智能手機品牌都是他們客戶,通過產品設計及售價來競爭供貨合約,所以兩家公司的收入和盈利都循著相若的軌跡變化,例如丘鈦科技去年度淨利潤同比跌52%,舜宇光學同期則跌54%。 據丘鈦科技稱,公司積極提升高端產品的佔比,例如3,200萬像素及以上的手機攝像頭模組和其他領域的攝像頭模組,合計銷售數量佔整體比例已達約49.2%,高端產品佔比提升有助改善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提升利潤率,但與舜宇仍有一定距離。 若比較兩家公司的產品,舜宇在高端市場較有技術優勢。從兩者的研發開支和毛利率可得到佐證。 舜宇科研比例高 今年上半年丘鈦科技收益76.75億元,期內研發開支為2.86億元,佔比約3.7%。舜宇光學去年度研發開支25.66億元和收入316.8億元計,佔比高達8.1%,公司近年投放在研發開支都維持7%水平,佔比高於丘鈦科技約一倍。 在淨利率和毛利率方面,丘鈦科技上半年分別錄1.5%和5.2%,舜宇光學去年度則為3.6%和14.5%,由於兩者投放在研發開支出現較大差距,亦影響兩者產品在市場的叫價能力。 丘鈦科技同時公布7月份主營產品銷售數據,手機攝像頭模組銷量約3,343萬件,環比及同比增長1.5%及5.5%,反映Android手機市場持續復蘇及存貨補給的需求。今年首七個月手機攝像頭模組銷量表現強勁,總計為2.486億件,即每月平均銷售3,551萬件,6月、7月的銷量稍為回落至約3,200萬多件。 公司提到,在提升銷售數量的同時,為了更好的解決弱光拍攝、遠景拍攝、視頻拍攝、大角度與微距拍攝、抖動環境拍攝和AI計算等各項需求,智能手機品牌重啟光學器件規格升級,配置潛望式攝像頭、高倍數光學防抖、可變光圈和大尺寸超高像素等高端攝像頭模組的機型持續增加,有助提升公司產品銷售。 另外,7月指紋識別模組的銷量為1,403.7萬件,環比及同比升8.3%及58%,高於首七個月的平均水平1,044.6萬件,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勢頭。丘鈦科技在中期財報提到,基於配置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和光學式指紋識別模的機型持續增加,進一步拓展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模組和指紋識別模組的市場規模。 多家券商普遍看好丘鈦科技,主要基於智能手機、物聯網、汽車和延展實境(XR)市場的蓬勃發展,應該會在長期內為股東帶來正面回報。其中,中銀國際因此上調其評級至「買入」,目標價由3.6港元升至5.7港元,較現價仍有23%上升空間。 丘鈦科技的目標是追趕舜宇,但前提是需要提升研發開支的佔比,否則易被舜宇產品技術比下去,而且,丘鈦科技自2020年度派發末期息後,便一直暫停派息,舜宇則在2021至2023年三個財年仍能派末期息,在回饋股東上亦勝一籌。論股價平貴,丘鈦科技今年預期市盈率為15.3倍,遠低於舜宇的22.8倍,後者的派息能力自然被市場看高一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傳音銷量高歌猛進 市憂發展或到瓶頸
這家在滬市掛牌交易的公司,鞏固了其作為非洲領先智能手機銷售商的地位,股價今年已上漲 73% 重點: 傳音控股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35%,連續第二個季度躋身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公司在上海掛牌交易的股票自2019年IPO以來已經上漲三倍,國際投資者現在也可以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該股 陽歌 讓路,小米、Oppo和Vivo。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另一個新熱點是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上周成為全球頭條新聞,因為公司繼第二季度後,再在第三季度躋身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前五位。IDC的數據顯示,傳音控股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5%,三個月內總計達到2,600萬部,從而實現了這一壯舉。 幾年前,當傳音控股的中國競爭對手小米(1810.HK)、Oppo和Vivo三巨頭崛起時,這麼大的漲幅確實相當常見。但三巨頭最近的銷量均陷入停滯,小米的銷量甚至還出現了大幅下滑,部分原因是他們在印度面臨的困境。銷量全球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中,Oppo和三星(005930.KS)三季度小幅下滑,小米和蘋果(AAPL.US)分別小幅上漲2.4%和2.5%。 IDC的數據顯示,傳音控股通過專注發展中的市場而取得成功,並且在非洲是佔據了近一半市場份額的銷量王,值得關注。它的三個主要品牌分別是Tecno、Itel和Infinix,側重於售價常在200美元左右的便宜機型。IDC智能手機分析師黃子興表示,該公司的機型也值得關注,因為它們的功能會滿足特定發展中市場用戶的需求。 「傳音控股被稱為非洲之王,因為它有著非常成功的產品戰略,致力於服務在當地的消費者,」黃子興說。「比如,它有一款針對膚色較深消費者的美顏相機。另外一個有趣的功能是AI智能美體,可以讓用戶的體型看上去更好看。」 傳音控股銷售額和利潤的飆升,也為股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公司2019年成為上海科創板上市的首批公司,以每股35.15元的發行價籌集28億元(3.83億美元),是當時科創板發行規模第二大的IPO。 自上市至今該股已上漲近三倍,上週五收報133.11元,僅今年就上漲了73%。考慮到中國市場的慘淡,包括今年上證綜合指數下跌3%,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這一漲幅令人印象深刻。 傳音控股當前市值1,070億元,約是小米3,440億港元(440億美元)市值的三分之一。傳音控股最新市盈率為26倍,也不及小米的33倍和蘋果的28倍。 這意味著傳音控股的股票仍有一定的上漲潛力。 雖然該股在中國的A股市場交易,但國際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 發展中市場的領導者 就銷售足跡而言,傳音控股看起來確實是主力集中在發展中市場。目前宅約有一半的銷售額來自中東和非洲。另外30%來自亞洲(不包括中國和日本),其中印度是最大的貢獻者,佔它在該地區銷售額的接近一半。 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大因素,因為中國主要的智能手機製造商,最近大多在印度遭遇了強大阻力。它們都被指控逃稅,Vivo最近甚至還因印度政府指控其違反簽證規定,以及從事間諜活動而飽受攻擊。傳音控股尚未躋身印度前五大品牌之列,不過這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有趣的是,儘管傳音控股的總部位於深圳,但它尚未涉足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該公司之所以回避它,可能是因為那裡的競爭異常激烈。 傳音控股近期營收增速加快,其中第三季度增長39%至約180億元。遠高於今年上半年8%的增長率。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到,至少有一部分增長可能來自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因為傳音控股的收入幾乎全部在境外以外幣結算,儘管它的業績報告是以人民幣為單位。 即便如此,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長39%,與IDC公佈的傳音控股同期35%的出貨量增長大致一致,表明收入上升確實與銷售的增長有關。 隨著銷售額的增長,傳音控股的利潤增長得更快。該公司第三季度利潤增長約兩倍,至17.8億元,較上半年27%的利潤增長,再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傳音控股要趕上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上半年,它的收入總額為250億元,不到小米同期670億元的一半。但隨著近期收入的快速增長,傳音控股正在迅速縮小雙方的差距。相比之下,小米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實際上下跌了4%。 傳音最大的缺點,似乎是它的定位完全集中在以低端機型為主的發展中市場。如果不進軍第三季度佔全球智能手機市場22%的中國,以及美國和西歐等其他主要市場,傳音控股在目前的市場,可能已難有太大的成長空間。 分析師黃子興表示,傳音控股目前約90%的出貨量系低端機型,但該公司也有可能開始進軍高價機型。他指出,該公司最近推出了高端折疊機型。歸根結底,傳音控股由於增長迅速,看起來確實是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但這種增長可能也快接近極限了,除非它能在發展中市場之外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並進軍更為高端的機型。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印度針對層出不窮 中國手機續受打壓
印度指控Vivo的員工申請簽證時未披露雇主信息,並以涉嫌洗錢為由逮捕了一名中國高管 重點: 印度指控Vivo違反簽證規定,以及一些員工非法前往該國敏感地區 該公司以及目前主導印度市場的小米和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都在該國面臨逃稅指控 陽歌 中國科技企業在海外的處境日益艱難,人們的關注點主要放在西方市場,但對渴望增長的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來說,快速發展的印度市場,也正在迅速成為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本週,隨著在該市場領先的中國品牌Vivo,面臨一系列簽證相關指控 的新聞傳出後,這種日益艱難的困境也登上了各大媒體。 陷入困境的Vivo,最近成為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新王者,印度目前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該市場最新的前五大手機品牌榜單,幾乎被中國品牌瓜分,Vivo在今年上半年以16%的份額領先。韓國三星(005930.KS)排名第二,中國品牌realme、Oppo和小米(1810.HK)緊隨其後。 Vivo是一家民營企業,但它的發展軌跡可能很快就會像小米一樣,後者是2014年最早進入印度的中國品牌之一。提早進入幫助小米迅速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王者,並在2018年超過三星躍居榜首。 但去年,小米開始走下坡路,因為逃稅指控,政府凍結了它價值6.74億美元的資產。小米表示,由於缺乏現金和其他運營資源,其印度業務「實際上已經停止」。 這些麻煩是小米在印度市場份額下滑的一個主因。印度曾是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場,目前仍佔其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左右。2023年上半年,它在印度的出貨量暴跌39%,跌至該市場的第五位。 印度曾對包括Vivo在內的許多中國品牌提出過類似的逃稅指控。但最新事態表明,又出現了新的重大轉折,在各種麻煩中增加了間諜活動的指控。這些指控與中印地緣政治競爭直接相關,兩國在喜馬拉雅地區存在領土爭端。 這讓我們回到了Vivo最近遭遇的挫折,根據本週早些時候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該公司的30名員工在申請印度工作簽證時,隱瞞了為該公司工作的事實。 這份文件還指控其中一些人,前往印度的敏感地區,這些地區除了常規簽證外,還需要單獨的旅行許可,這構成了「嚴重違反印度簽證條件的行為」。不僅如此,Vivo的一名高管本週在印度被捕,原因似乎是2022年啓動的一項洗錢調查有關。 Vivo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名員工的被捕「令我們深感擔憂」,並表示「將致力於合法合規」。 逃稅指控 最新的簽證和洗錢指控並非Vivo與印度之間第一次發生衝突。去年印度指控Vivo將 6247億盧比(約合 75 億美元)的資金轉移到國外,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國,卻沒有繳稅,小米也曾受到類似指控。 Oppo和華為也曾被指控,在沒有納稅的情況下進行類似的大額匯款。華為案引起了特別關注,因為據報道,該公司表示它在印度市場虧損嚴重,這使得大額匯款看起來很可疑。 坦率地說,這種把戲對於跨國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為了逃稅,它們都愛把錢在各國之間轉來轉去,這使得最新一輪的調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看起來是出於政治動機。雖然三星和蘋果(AAPL.US)都名列印度十大智能手機品牌,但目前還沒有爆出針對西方公司的類似調查。 事實上,蘋果公司似乎正在利用中國公司的麻煩,來提高自己在印度市場的份額,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蘋果公司的iPhone比中國品牌要貴得多。早在2017年,蘋果就開始通過其生產合作夥伴富士康的工廠,在印度生產老款iPhone,據報道,蘋果正準備在卡納塔克邦的富士康工廠,生產最新款的iPhone。 同樣,我們也應該指出,蘋果的舉動未必是為了在印度市場搶奪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更像是在疫情期間,因嚴重依賴中國作為製造基地,而蒙受損失後的一種多元化佈局策略。儘管如此,在印度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可能會取悅當地政府官員,從而降低未來像中國品牌一樣,遭遇法律問題的可能性。 在印度市場的暢銷中國手機品牌中,小米作為唯一的上市公司,很好地反映了投資界,是如何看待這些陷入困境的中國企業。小米的股價今年實際上上漲了約10%,儘管和2021年初的歷史高點相比,下跌了約三分之二,當時許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都達到頂峰。 小米目前的市盈率相當強勁,為29倍,與蘋果的30倍大致相當。它也遙遙領先於三星的13倍,儘管這家韓國科技巨頭的產品不止是手機。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小米的預期市盈率只有20倍,而蘋果為27倍。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於中國的科技企業來說,印度正變得越來越強硬,甚至不輸西方國家。因為印度可能是與中國最為旗鼓相當的政治和經濟對手,兩國在經濟發展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而且還接壤並存在領土爭端。 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像小米、Vivo和華為這樣的公司逐漸退出印度市場,甚至因為擔心資產被沒收,可能最終關閉它們在當地的生產基地。這可能會為蘋果和三星等企業帶來潛在機遇,不過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印度希望推廣的低端本土品牌。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小米去年出貨大跌 今年銷售恐難樂觀
一度在智能手機領域潛力巨大的小米去年第四季出貨量暴跌26%,反映向高端手機市場進軍的戰略三年來進展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