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雖復蘇 復星旅文獨憔悴
復星旅文一季度錄得小幅增長,總體前景因母公司的債務問題而蒙上陰影 重點: 復星旅文表示,一季度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和Club Med連鎖酒店營業額分別增長4.5%和15.2% 今年早些時候,有報道稱該公司的兩項主要資產可能會被出售,以便為負債累累的母公司籌集資金,公司的股價目前接近歷史低點 陽歌 作為中國領先的旅遊公司之一、Club Med連鎖度假村的所有者,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眼下的日子不太好過。 最新季報顯示,公司仍受困於新冠疫情後遺症,中國業務表現明顯遜於市場。以Club Med連鎖品牌為主的全球業務表現稍好一些,但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與此同時,公司股價今年已下跌40%以上,目前處於歷史低點,與今年大多強勁上漲的中國同行形成鮮明對比。 復星國際(0656.HK)在2015年出資約10億美元收購Club Med,雖然最新的季度運營數據並不是太令人興奮,但這很難解釋復星旅文最近在投資界失寵的原因。 低迷背後的最大因素可能是3月份有報道稱,復星國際正在考慮出售Club Med以及復星旅文的另一項主要資產——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權,以籌集資金,償還巨額債務。因此,現在持有復星旅文股票的人,其實並不知道到明年這個時候,公司是否仍擁有這兩大資產。 與此同時,在知道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後,復星旅文的員工可能很難繼續專注於自己的業務。 言歸正傳,我們再回到復星旅文一季度的最新情況,報告提供了首批衡量中國旅遊業在後疫情時代表現的真實指標之一。在中國,今年第一季度意義重大,因這數據可和上年疫情結束後的同期作比較。 這意味著,未來大多數中國旅遊相關公司,基本上不會再受新冠疫情期間的波動影響,從而更清楚地看見,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這個行業究竟表現如何。 之前公佈的全國數據顯示,儘管經濟放緩,但旅遊業在2月漫長的春節假期間表現相當好。政府數據顯示,那一周國內旅遊人數增長34.3%,達到4.74億人次,而國內遊客出遊花費更是增長47.3%,達到6,327億元。 但復星旅文的數據卻遠沒這麼樂觀。季報顯示,公司旗下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一季度的營業額僅增長4.5%至5.76億元。亞特蘭蒂斯訪客增長速度略快,為7.5%,達到210萬人次。但一個略微有點不祥的徵兆是,平均每日房價實際上下降了2.8%,至2,500元。 在這裡,我們應該指出,該度假酒店上年同期的數據可能是被人為地推高了,因為中國在2022年底結束疫情管控,“報復性旅遊”在2023年1月和2月達到巔峰,很多人在這幾個月期間,開啓了自己三年來的第一個重要假期。 死貓式反彈 復星旅文的股價受到季報提振,週二早盤上漲逾5%。但漲勢有點像是“死貓式反彈“,因為該股此前處於歷史低點,而且很有可能在本週晚些時候恢復下跌趨勢。 即使經過了小幅上漲,該股的估值仍遠遠落後於同行。它的預期市盈率僅為10倍,而中國領先的在線旅行服務公司攜程(TCOM.US;9961.HK),其預期市盈率為20倍。這兩家公司的業務結構類似,都是既有國內業務,也有國際業務。雖然今年復星旅文的股價大幅下跌,但同期攜程的股價卻上漲了約40%。 雖然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實現了個位數的增長,但Club Med的業績略好一些,這個全球連鎖度假酒店,佔復星游文業務的80%以上。該酒店一季度的營業額增長15.2%,達到60.8億元,平均客房入住率上升1.4個百分點,至76.9%。平均每日床位價格上漲8.8%,至2,190元。 在這裡,我們要指出的是,復星旅文現在的表現,至少在營業額上,要好於疫情前。公司最新公佈的一季度業務總營業額為71.6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報告的48億元增長近50%。這一大幅增長,很可能反映出復星旅文和許多同行一樣,在疫情期間繼續升級現有物業並建造新物業,以期業務最終恢復正常。 雖然一季度的數據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復星旅文上個月發佈的2023年全年業績也沒有好到哪裡。年報顯示,去年它的收入增長25%,達到172億元。其中,三亞亞特蘭蒂斯的收入增長更為強勁,從2022年的8.97億元增長到17.6億元,近乎翻倍。Club Med的收入增長要慢一些,升22%至146億元,反映其業務主要在中國境外,因此在2022年就已經開始反彈了。 儘管如此,公司去年的整體收入增長仍遠遠落後於攜程的122%,後者同期收入達到445億元。 歸根結底,投資者最近不大看好復星旅文,部分原因是它在疫情之後的反彈不盡如人意。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它頭頂籠罩著母公司財務困難的烏雲,意味著沒人真正確定復星旅文一年後是什麼樣子,如果它還能以目前的形式繼續存在的話。…
成本雖減消費下滑 中免復蘇仍待觀察
中國中免去年業績重拾增長動力,但今年首季度的表現卻有點停滯不前,市場憂慮內地消費前景 重點: 中免首季度盈利僅增長不足1%,收入更按年跌近一成 業績公布前,管理層又再出現變動 劉智恒 中國中免的曙光是否稍縱即逝?又或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年初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公布2023年業績快報時,收入及盈利分別按年增長24%及33.5%,加上去年底公布與國內機場達成的減租協議,均對中免利好,市場對公司股價的未來走勢,似又燃起了希望。 畢竟中免在2022年高峰時,每股高見280港元,市值近5,790億港元,但不到兩年間股價插水近七成半,蒸發近4,300億港元,眾多投資者高位被綁,當看見去年業績有可觀增長時,大家期望或股價能迎來一輪復修,甚至可以重拾失地。 首季業績乏亮點 然而近日中免公布的首季度業績快報,似乎情況又不如想像般樂觀,盈利按年增長只有0.33%至23億元,收入更不升反跌,按年跌近一成至188億元,毛利率與去年同期比較,則上升3.95個百分點至32.7%。 集團的生意額下跌,但盈利得以保持,很明顯是減省了成本,這全賴去年底與機場達成減少分成協議的結果。 根據新協議,首都機場T2、T3航站樓和上海虹橋、浦東機場對中免商城的提成比例,分別由47.5%、43.5%、42.5%調整至18%至36%之間。綜合計算,平均分成比例約在20%至25%,較原有比例大幅下降。另外,租金保底費亦同時下調,首都機場由每年約30億元降至不到6億元;上海兩機場由原來的年均約61億元,降至年均約7億元。 由於分成的比例是今年1月實施,即是在首季度業績上已可反映,相信若非大幅度下調分成比例,中免很大機會首季盈利按年出現倒退。 消費單價滑落 海南島在政策扶持下,免簽證國家不斷增加,中免在海南島深耕六年,省內有六家離島免稅店,包括全球前兩大的免稅商業綜合體,海口國際免稅城和三亞國際免稅城,擁有絕對優勢,但中免仍然未能提升收入,怪不得讓市場失望透頂。分析問題,結論很大機會只有一個,就是內地的消費力的下降,特別是奢侈品。 據海口海關統計,今年2月10日至17日,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24.9億元,購物人數近29.8萬人次,人均消費8,358元。與2023年春節假期相比,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增長近六成,購物人數增長近九成,可客戶單價竟下滑了16%。 中免公布首季業績快報後,股價接近原地踏步,之後幾天更接連下跌,全周跌8.3%,至68.2港元,可見市場對公司的表現有一定保留,暫時也不敢寄以厚望。多家投資銀行都將中免的目標價下調,反映投行也對公司的前景仍然審慎。 投行紛降目標價 建銀國際指中免的收入及盈利率增長較慢,將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下調17%及22%,目標價由105港元下調至94港元。麥格里在審視中免首季業績後,將今年至2026年的期內純利預測下調0.8%至1%,目標價由116港元降至115港元。 大和看得最淡,認為人均消費下跌將影響中免表現,將其評級由「買入」調低至「跑贏大市」,目標價由135港元大劈至80港元。 事實上,部份市場人士對中免2023年業績表現也過份樂觀,若細心留意,去年業績的理想,除本業增長外,很大程度來自公司的其他收入,當中包括利息收入、匯兌損益及政府補助。此部分由2022年度的4.2億元,增至去年的14.9億元,按年增逾兩倍半。其中最主要是來自新增大額定期存款,讓利息收入隨之大增加所致。 市場另一關注點,是過去一年中免管理層頻頻更替,公司在公布首季業績的前一周,發公告表示總經理王軒因工作調整,已申請辭去職務。 去年2月,彭輝卸任董事長後由李剛上任,豈料不到九個月,李剛突然病逝,由王軒出任主席。作為長線投資者,對於管理層頻頻變動十分關心,怕會對公司的發展方針有影響,並需要時間觀察新管理者的表現。 綜合分析,中免雖能大幅壓縮成本,但未來還看內地經濟及消費力的走向,現在只是首季情況,暫難下確切定論,投資者可續觀望,看接下來的季度表現。另外,內地政府或許會續有政策利好海南島或免稅品店,而中免的受惠情度會有多大,也是需要注意,然後再作出進一步決定。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成本端壓力大減 「免稅一哥」漸入佳景
與上海、北京機場簽署租金補充協議後,中國中免成本端壓力大減,但民眾消費力能否提升,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重點 中國中免去年多賺33.5%,收入同比升24.2%至675.8億元 第四季度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大增275.6% 李世達 儘管跨境旅行防疫措施已悉數取消,旅客數量快速恢復,但內地旅遊消費市場始終瀰漫「旺丁不旺財」氣氛。1月8日,內地免稅巨頭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1880.HK;601888.SH)公布2023年度業績快報,以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表現為消費市場帶來曙光。 根據業績公告,2023年中國中免實現收入675.8億元,同比增加了24.2%,股東應佔溢利67.2億元,同比增長了33.5%。其中第四季度收入167.4億元,股東應佔溢利15.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1.1%及275.6%。 受到好成績帶動,翌日中國中免A股、H股分別大漲6.39%及4.17%,一掃去年以來股價大跌的陰霾。 新協議大減租金壓力 此前,公司於2023年12月26日發布公告,宣布與北京、上海機場分別簽訂租金補充協議,訂定機場免稅店租金計算方式,大幅減輕中國中免的租金壓力。 根據新協議,首都機場T2、T3航站樓和上海虹橋、浦東機場對中免商城的提成比例分別由47.5%、43.5%、42.5%統一調整為按不同品類在18%至36%之間取值。按照實際情況,分成比例大約在20%至25%之間。較原有比例大幅下降 保底經營費方面,首都機場由每年約30億元降至不到6億元;上海兩機場由原來的年均約61億元,降至年均約7億元。其中上海機場自2023年12月1日起實施新協議,首都機場則自2024年1月1日起實施。 在整體市場疲弱的情況下,租金成本決定了公司的獲利水平。2023年上半年,中國中免收入358.6億元,同比增長29.7%,但股東應佔溢利卻下降1.83%至38.7億元。 公司在回覆傳媒查詢時直言,新協議對業績會產生正面影響,近期旅遊出行熱情不斷攀升,但未來公司的業績等方面還將取決於消費能力。 免稅消費尚未恢復 2022年中國中免營業收入有63%來自海南。目前公司在海南擁有六家離島免稅店,包括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免稅商業綜合體海口國際免稅城和三亞國際免稅城。2023年末,CDF三亞國際免稅城C區正式開業,是全球首個專營高端美妝香水的獨棟商業綜合體。 海口海關統計,2023年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金額437.6億元,同比增長25%,人均消費6,478元,同比下降22%。今年元旦假期首日,離島免稅銷售金額1.82億元,同比增長7%,但人均消費6,843元則按年降20%,免稅消費依舊處於疲軟狀態。 滙豐指出,中國中免盈利下調周期可能結束,租金壓力在第四季度達到頂峰。短期内政策是主要催化劑,公司股價取決於海南自貿區政策是否在2025年落地。該政策的不確定性限制了盈利的上行空間。滙豐對其H股和A股均維持「買入」評級,但下調中國中免H股目標價13.7%,從135港元至116.5港元。 布局市內免稅市場 在旅客消費降級的趨勢下,中國中免也開始布局「市內免稅市場」。2023年3月,中國中免宣布以12.3億元增資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49%股權。 這項交易最大的意義,在於中國中免將拿到「入境後市內免稅牌照」,並且一次性攬獲中出服在上海、北京、杭州、重慶等共計12家市內免稅店。 與出境前市內免稅牌照針對將出境的外國人不同,「入境後市內免稅牌照」針對年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入境後180天內可限額購買免稅品,購買額度5,000元,且可以現場提貨。 2020年2月28日出台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健全免稅業政策體系,將服務出境居民提升至服務境外人士同等位置,有利於實現出境本國居民市內免稅消費新場景。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長期來看市內免稅市場合理預期區間為1,010億元至1,524億元。相當於另一個「海南離島免稅」。花旗則稱,隨著外出旅遊增長勢頭加速,料針對市區的免稅政策或今年內推出,有望成為中國中免下一個催化劑。 機場補充協議的簽署、海南新免稅商場開業,以及盈利回升,中國中免在2024年有了好的開始。經歷去年大幅下跌,公司預測市盈率已跌至30倍,與前年收購海旅免稅的海汽集團(603069.SH)56倍相比,中國中免的估值更吸引。 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2024年內地入出境旅遊市場的復蘇將進一步加速,全年入出境旅遊人次和國際旅遊收入將分別超過2.64億人次及1,070億美元。在多項利好疊加下,人民幣一旦轉強及免稅店政策進一步放寬遇,中國中免主盈利能力將持續恢復。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