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fax provides loans

深化「平安依賴」陸金所力爭港股復牌

推動港股復牌進程之際,這家網貸平台密集簽署多項協議,強化與母公司平安集團的聯繫 重點: 因關聯交易分歧解聘普華永道後,陸金所已聘請安永擔任新審計機構 這家網貸平台同時披露,與母公司平安達成新協議,以支撐業務發展 梁武仁 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今年因存在問題的關聯交易陷入輿論漩渦,該交易或涉及母公司平安集團及其金融子公司。然而,在尋求重振業務增長之際,這家網貸平台對母公司的財務依賴似乎正在加深。這種狀況無助於緩解導致公司當前困境的風險因素,因為正是這些風險,致使陸金所港股今年1月停牌。 去年末,公司的一位高管向時任審計機構普華永道談及公司可能存在問題的關聯交易後,陸金所便陷入危機。普華永道對此提出質疑後,今年初遭陸金所解聘。審計機構的空缺,使公司未能按時發布2024年年報,最終導致港股停牌。 時至今日,陸金所一直停牌。上周四,公司發布最新季度進展,披露其為滿足監管要求、恢復港股交易採取的措施。 首要舉措是,陸金所表示仍在回應交易所問詢,更重要的是,公司已聘請安永及其中國成員安永華明擔任新審計機構。此舉雖屬巧合而非刻意安排,但使陸金所加入自去年夏季以來的“棄用普華永道的大潮”。當時,普華永道因涉問題房企恒大不當會計操作遭監管處罰。 此外,陸金所稱已委託德勤對公司,為關聯交易管理等多項內控制度進行獨立評估。 在同一文件中,陸金所還提前「劇透」二季度經營數據:儘管服務用戶數量增長近20%,但截至6月末,尚未償還總貸款餘額同比下降約18%至1,934億元人民幣(約合270億美元),該數據恐難令投資者振奮。 上述數據背離,源於陸金所持續加碼消費信貸戰略。相較於企業貸款,此類用於個人消費的貸款單筆金額較小。儘管小微企業貸款是傳統核心業務,但公司2020年聯合平安設立消費金融子公司後,正持續拓展個人信貸業務版圖。 成立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戰略考量是,在政府通過提振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背景下,普通消費者信貸需求有望擴容。此舉標誌著陸金所突破原有「撮合貸款賺取服務費」的模式,轉向運用自有資金直接放貸。 信貸風險 平安消費金融雖可直接賺取貸款利息,但也承擔著網貸平台通常不涉及的信貸風險。為對衝風險(看似矛盾實則不然),陸金所向該子公司提供貸款違約擔保服務。通過此類增信安排,陸金所獲取服務費收入,平安消費金融則將部分信貸風險轉嫁給母公司。 實際上,上周四,即在披露港股復牌進展的同日,陸金所宣布將消費金融業務年收費上限調高逾50%至11億元人民幣,預期消費信貸需求將在政策刺激下增長。 本周一,進一步依託母公司資源,平安消費金融簽署協議,將部分不良貸款轉讓給一家由平安人壽及國有背景的招商金控控股的實體。 根據上周新簽協議,陸金所去年3月設立的保險經紀子公司代理銷售平安健康保險產品的期限,從原定10月底延長至今年末。 平安生態體系內達成的密集交易,恰恰凸顯陸金所對母體輸血的依賴。缺乏獨立運營能力構成重大風險。首先,關聯交易若處理不當極易違規,陸金所當前困境及隨之而來的停牌便是明證。 其次,部分關聯交易的實際效益存疑。例如,平安消費金融的貸款擔保僅實現風險內部轉移,未實際對外分散。若該子公司違約率攀升,即使有擔保機制緩衝,陸金所仍將遭受衝擊。若最終與平安分道揚鑣,陸金所更將失去商業資源與母公司人脈網絡支撐,後果不堪設想。 港股停牌期間,陸金所美股持續交易。儘管最新公告後五個交易日股價上漲逾7%,但相較2020年IPO價格仍累計跌超90%。按最近可獲得的2023年度淨利潤計算,其美股市盈率僅約3倍,不足同行平台信也科技(FINV.US)市盈率的一半。 估值差距顯示,陸金所需彌補巨大落差方能重獲投資者青睞。實現此目標需滿足雙重前提:恢復港股交易,並向市場證明其可持續盈利,且未過度依賴強大母公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ian Tu is a consumer investor

蹭零售紅利時代過去 天圖轉身進軍高科技

在籌備債券發行募資之際,這家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似已將目光瞄准高科技企業 重點: 天圖資本擬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 在核心業務聚焦的中國消費類企業疲軟之際,這家私募股權機構業務增長停滯   梁武仁 私募股權及創投界的老兵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正蓄勢拓展業務疆域,其傳統專注的中國消費板塊曾活力充沛,而今增長動能正快速消退。 天圖投資上周四宣布,計劃向機構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可一次發行或分期發行,最多籌資3億元(約合4,200萬美元)。公司擬將至少70%投入投資基金或自營股權投資,余下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雖未明確新資金投向領域,但「科技創新」的命名顯著指向高科技企業。對這家以投資奈雪的茶、飛鶴等消費企業著稱的機構而言,轉型並非完全無跡可循。在最新年報中,公司稱致力「發掘創新投資主題與策略」過程中,計劃將投資範圍拓展至生物科技、機器人等前沿領域。 作為深耕中國私募創投領域逾二十年的資深機構,天圖投資早年受益於消費升級浪潮,實現蓬勃發展。繁榮經濟催生的中產階層財富效應,為公司提供多年增長動力。 然而,時過境遷。近年,中國經濟增速顯著放緩,且未見有效紓解之道。佔GDP重要份額的房地產行業因投機炒作推高房價,加之債務驅動擴張,引發嚴重供給過剩,如今深陷困境。外部環境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與特朗普的貿易摩擦,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構成重大困擾。 宏觀經濟困局,正以收入增速滯緩甚至裁員潮形式傳導至普通民眾。這意味著,消費企業要提升銷售有一定難度,進而使天圖投資在多方面承壓。 首要表現為,因零售關聯項目的吸引力減弱,公司募資難度加劇。這或許反映在其管理規模變化上,去年末資產管理規模降至205億元,同比縮水約16%。去年旗下基金新募資金額也銳減近三分之二,僅錄得4.01億元。 募資困境下,公司收入自2023年約4,660萬元下滑約5%。其兩大營收來源分別為基金管理費與收益分成(即所管理基金實現收益的分成)。去年,天圖投資在收益分成方面顆粒無收,意味其營收增長完全依賴基金管理規模的擴張能力。 被投企業估值縮水構成另一大挑戰。為此,天圖投資去年計提淨投資損失達7.05億元,較當期營收規模形成碾壓之勢。 當下市場環境中,天圖投資既難覓優質零售類新投資目標,又面臨存量項目IPO或股權轉讓的退出難題。因此,其拓展投資領域的嘗試合乎邏輯,儘管在私募及創投扎堆的高科技賽道,或遭遇更激烈競爭。 與天圖投資的困境形成反差,港股IPO市場回暖正推動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等頭部投行業務激增。中金公司周二預告,上半年淨利潤同比最高增長78%。反映投資者更傾向將資金投入即將IPO的成熟企業,而非押注天圖投資等機構佈局的初創公司,尤其是零售等遇冷板塊。 在新涉足的領域中,生物科技對天圖投資並非全新賽道。僅2022年,其就投資兩家該領域早期企業。當前,機器人產業在中國方興未艾,或能開闢其他價值窪地。 債務融資 就融資方式而言,債券發行更具實操優勢。一方面,當前中國央行維持低利率刺激經濟,發債成本或低於專項基金募資。鑒於股權投資者要求更高風險溢價,債務融資通常更具成本效益。因此,私募股權機構運用借貸提升投資回報實屬常規操作。 此外,通過發債鎖定資金後,天圖投資可迅速捕捉投資機會,無需苦待投資者實繳出資。更重要的是,憑借自身信用募得資金可自由支配,這與通常投向特定項目的股權資本形成鮮明對比。 天圖投資表示,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將「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提升業務規模,提高盈利能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天圖投資的股價較2023年IPO發行價已累計跌逾30%,市賬率僅0.3倍,低於中金公司的0.7倍。同屬精品投行的華興資本(1911.HK)市賬率居中,為0.5倍,凸顯天圖投資亟待提升市場認可度。 天圖投資將破局之道寄望於高科技投資。當前,公司極需成功完成戰略轉向,並重返增長軌道。不過,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爭奪優質資產的激烈競爭,使其轉型之路知易行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棄紐約轉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場熱爆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44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期內集資136億美元,佔全球上市集資總額的四分一 重點: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額統計,香港以136億美元領跑,同期中國企業紐約上市集資總額僅為8.41億美元 中美貿易摩擦放棄赴美上市、疊加A股上市遇阻之際,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資企業 陽歌 經歷過去三年的沈寂後,渴求資金的中資企業爭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領跑的新股市場,獨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四分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雙重上市(A+H)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熱爆的主要推手,這些公司在尋求資金的同時,寄望提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很多原可能選擇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基本打消念頭。上半年,僅奶茶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陸美股,集資逾4億美元。然而,其「戰果」被電動車製造商極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僅一年前,極氪在紐交所上市時集資額達4.41億美元。 若上述趨勢延續,今年確有可能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上市最繁榮的一年,且創下近十年新股集資規模次高紀錄。 普華永道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4宗成功上市個案,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136億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發布的類似報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額佔全球新股募資總額的24%。 兩份報告均認為,香港市場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下半年。普華永道預測,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將突破2,000億港元。 安永發現,儘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數量增加44%至36宗,集資額卻大跌62%至8.41億美元。可見集資額達1億美元或以上的中資大型上市個案,在美漸稀缺,當前赴美上市多為集資額2,000萬美元或以下的小項目。 赴港上市趨勢日益增強,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數量較批准納斯達克上市的12家企業高出逾倍。所有此類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國證監會備案。 中國證監會受理的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呈現類似傾向,目前中證監受理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申請達183宗,其中126家企業赴港上市,僅42家瞄准納斯達克,後者均未聘請頂尖投行,表明其中絕大多數或全部,集資額或不超過2,000萬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驅動香港新股市場的盛景,首先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使中企放棄選擇美國上市,部分美國政客甚至主張,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悉數摘牌。 另一方面,中國的顧慮在於若企業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個人及客戶數據恐被美國政府獲取,上述憂慮引發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2021年被強制從紐交所退市。 類似顧慮亦影響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計劃登陸紐約,因遭美國政府政治阻撓而放棄,後轉向倫敦市場。然而,上月再度擱置計劃,報道稱因中國證監會傾向該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國為提振A股市場,限制滬深新股發行數量,客觀上加劇企業赴港上市潮。內地投資者情緒低迷可見一斑,上證綜合指數年內僅上漲6%,大幅落後恒生指數的23%漲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對數據的安全顧慮,以及對A股上市數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並舉增強市場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通道,降低早期專業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門檻;去年10月頒布新規,便利滬深A股上市企業赴港雙重上市,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為開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於此類雙重上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通過在港上市集資約46億美元,與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霸王茶姬雖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數個主要競爭對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矚目,茶飲連鎖龍頭蜜雪冰城(2097.HK)集資4.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隨著金價飆升至歷史高位,黃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樣受到追捧。2月,赤峰黃金(6693.HK)在港股上市集資4.19億美元。此輪黃金熱潮或將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項目,紫金礦業(2899.HK)本周已提交初步申請文件,擬分拆旗下紫金黃金國際獨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naissance Capital gets into crypto

大舉押注數字資產 華興資本望重振業績

這家投行擬斥1億美元配置數字資產,以期在中國疲弱的經濟下突破業務困局 重點: 華興資本計劃斥資1億美元投資數字資產,距離其創始人包凡涉嫌行賄被拘已超過兩年 目前,公司的投行業務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加密貨幣市場則延續牛市行情   梁武仁 對尋求高潛力快速大額投資的企業而言,加密貨幣的吸引力如今已勢不可擋。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上周成為最新入局者。曾因創始人包凡涉嫌行賄被拘而深陷輿論漩渦的投行,如今已在爭議中走過兩年有餘。 上周四,華興資本公告稱,董事會已批准1億美元自有資金,用於投資Web 3.0領域,後者是建基於區塊鏈和加密資產的去中心化互聯網。公司同時宣布,任命加密技術專家Fu Frank Kan為獨立非執行董事。Fu Frank Kan系開發數字貨幣錢包及軟件Math Global Foundation的聯合創始人。 華興資本此次進軍狂熱的加密貨幣領域,適逢其投行業務遭遇逆風。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並購交易顯著降溫。去年,公司剔除投資收益的核心業務收入下滑約23%至7.77億元(約合1,080萬美元)。今年雖受益於香港數年來的最強IPO募資季,公司業務有望恢復增長,但尚未就近期業務給出指引。 儘管香港投資市場近年表現起伏,加密貨幣卻已延續牛市行情一年多,比特幣價格更屢破10萬美元紀錄,過去一年累計漲超70%。如此高回報的資產實屬罕見,巨額資金湧入數字代幣領域,自是情理之中。 當前,加密貨幣總市值已突破3萬億美元。據加密貨幣數聚合平台CoinGecko的數據顯示,本週二,單是前五大幣種24小時總成交量就接近900億美元,相當於上周五納斯達克日成交量約16%。 在數字資產投資計劃的公告中,華興資本表示:「Web3.0及加密貨幣資產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符合全球金融和商業發展的趨勢。」 加密貨幣素以價格劇烈波動著稱,此前已歷經漫長低迷期,直至去年初才啓動本輪上漲。這意味著當前市場狂歡或會迅速消散,再度陷入長期下行通道。 樂觀派則認為,形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加密貨幣正加速建立全球公信力,日益成為重要的新興資產類別。核心推動力在於虛擬貨幣實際用戶規模正快速擴大,且獲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機構巨頭背書。監管容忍度也不斷提升,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誓言打造“全球加密資產之都”後,數字資產領域再添新動能。 此外,香港正全力競逐加密貨幣樞紐地位,儘管該資產類別在中國內地非法。繼此前多項舉措後,特區政府上周四發布《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通過完善監管框架展開產業發展藍圖。 香港的加密貨幣雄心 香港的政策佈局或是華興資本拓展加密業務的關鍵動因,公司聲明稱,其加密投資計劃,旨在響應特區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Web3.0及加密貨幣產業發展的「積極政策」。 作為加密領域第二波入局者,華興資本正追隨五年前行業爆發期的首批探索者,如從彩票銷售商轉型的比特礦業(BTCM.US)。不過,華興資本此舉也並非無跡可尋;這家投行本就專注科技賽道,現在涉足該領域最熱風口,實屬必然。事實上,其早有加密貨幣行業的試水經驗。 2018年,公司曾通過華興新經濟基金投資美國企業Circle Internet Group(CRCL.US),後者發行的USDC是錨定美元的穩定幣。該項投資回報頗豐,Circle上月以180億美元估值登陸紐交所後,首日股價暴漲逾倍。乘此東風,Circle正申請美國信託銀行牌照,若成功將助其加速擴張,為華興資本帶來更可觀的長線收益。 在去年的年報中,華興資本的數字資產雄心也表露無遺,顯示公司並非僅是追逐市場熱潮。 這1億美元資金的具體投向尚未完全明晰,比如將用於投資類似Circle的加密貨幣企業,還是直接交易數字資產,博取短期收益。公告暗示,二者皆有可能。公司聲稱,將加大對加密貨幣資產(含USDC等穩定幣)的“投入及發展力度”,同時提及可能開展數字資產買賣,並警示此類交易風險。…
Yusys does banking tech

經濟放緩前景平淡 宇信科技港上市難寄厚望

這家獲百度投資的銀行技術服務商去年營收下滑,凸顯其客戶所處的嚴峻環境 重點: 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宇信科技遞交港股上市申請之際,其銀行客戶正舉步維艱 去年營收銳減四分之一,迫使公司通過大幅削減成本維持盈利   梁武仁 在銀行機構疲於應對低迷的國內經濟之際,當前任何與中國銀行業相關的投資,都難引起投資者具興趣。 不過,正提交港股上市申請,以對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地位形成互補的北京宇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674.SZ),卻試圖實現這一目標。這家百度支持的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於如何向投資者證明,協助中國銀行業技術升級的業務蘊含巨大潛力,即便這種潛力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兌現。 銀行業本就缺乏吸引力,雖規模龐大卻增長乏力。中國經濟疲軟抑制了個人和企業借貸需求,削弱了銀行的業務量。與此同時,銀行也需格外審慎放貸,避免陷入不靠譜的借款人引發的違約漩渦。這些掣肘因素擠壓利潤,從而令銀行削減對宇信科技等第三方服務的採購支出。 在最新提交的上市文件中,宇信科技稱其財務表現「直接暴露於銀行業的固有風險之中。」宇信科技的最新業績報告顯示,中國銀行業持續承壓已蔓延至第三方供應商。據公司上周四提交的文件披露,其去年營收縮水約四分之一至40億元人民幣(約合5.57億美元)。收入主要來源於協助銀行運營數字化的服務,客戶涵蓋中國的「四大行」、央行、以及政策性銀行等機構。 在竭力提振貸款業務的背景下,四大行去年合計利潤僅微增2%。因央行降息刺激經濟導致息差收窄,令業績雪上加霜。儘管政府多方施策刺激消費,但中國經濟環境持續低迷,銀行業今年前景仍不容樂觀。 儘管去年營收下滑,宇信科技仍通過降本策略實現淨利潤增長。為支撐盈利,公司今年可能採取更多降本措施,即便這種策略或對長遠前景不利。 去年降本的主要舉措是研發開支縮減24%,研發支出佔運營成本的比重最大。具體而言,宇信科技大幅削減研發人員福利及相關費用,該部份佔研發支出超90%的。公司解釋,全是根據未來規劃及業務需求進行的資源調配。 這一舉措的前景難言樂觀,因宇信科技作為科技企業,需持續提升產品,以維繫現有客戶並開拓新客源。創新對這家企業至關重要,尤其身處競爭白熱化的賽道。在上市文件中,宇信科技自稱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上市銀行金融科技服務提供商,但同時指出其市佔率僅2%,顯示大量競爭者對其業務虎視眈眈。 盈利穩健 即便如此,宇信科技或能吸引追求運營成熟及盈利穩定企業的投資者。公司深耕行業多年,1999年成立,八年後登陸紐約上市,2013年私有化退市;五年後,在深交所的創業板再度上市。目前,百度是其持股3.6%的投資者。 過去三年,宇信科技累計服務客戶超1,000家,且持續實現盈利。公司業務確存剛性需求,在當前的中國市場,將技術升級納入經濟刺激組合拳的背景下尤為如此。中國乃至全球銀行業,正通過數字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降本增效,提升服務與決策質量。 宇信科技上市文件援引的第三方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金融機構科技支出,將以約11%的年均增速增長,2029年預計達9,900億美元。這對公司及其同行構成重大利好,因為支出中,相當比例預計將流向外部的科技服務提供商。 今年,宇信科技已斬獲多個重要項目,包括為某大行倫敦分行開發集數據管理、監管合規及分析功能於一體的平台。 對於缺乏自建數字化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宇信科技的服務具備更強吸引力。今年首季,多家中國地方銀行,已採用該公司的升級版聊天機器人軟件。 然而,隨著客戶業務受中國經濟放緩衝擊,前者的第三方服務採購可能收縮。宇信科技稱,擬開拓外資銀行業務以對衝風險。不過,目前其海外客戶貢獻的收入依然微不足道。 宇信科技的A股自上市以來大幅上漲,目前市盈率達47倍,估值健康,市銷率為5倍,表現穩健。相比之下,騰訊支持的基於雲的供應鏈金融軟件即服務平台聯易融科技(9959.HK)依然虧損,市銷率僅3.3倍。四大行A股的市銷率也徘徊於3至4倍區間。 宇信科技港股上市能否獲得高於同業的估值面臨挑戰,因為港股的估值通常低於A股市場。據雅虎財經調查的七位分析師預測,公司今年營收有望恢復增長,上升11%至44億元人。但即便實現增長,上述增幅仍遠低於2023年的水平。 如此平淡的前景,或難讓投資者青睞宇信科技的上市,尤其是公司選擇登陸近年香港最熱而又最擁擠的新股市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udian abandons last mile delivery

趣店的最後出路:私有化?

公司表示,由於激烈競爭導致一季度營收驟降,正考慮終止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 重點: 趣店一季度營收下滑逾半,公司因激烈競爭考慮關停最後一公里物流業務 過去三年,公司流通股數量縮減約三分一,其龐大現金儲備可用於回購股票,實現私有化 陽歌 消費信貸、教育、預製食品,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有什麼共同點? 以上都是趣店集團(QD.US)過去十年涉足但最終放棄的業務,公司近年嘗試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試圖利用其在華資源,協助物流企業完成中國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客戶的包裹遞送。 趣店最新披露,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遭遇激烈競爭,導致2025年一季度營收縮水近半。基於此,公司在一周前發布的一季報中表示,正考慮放棄此次最新業務嘗試。 我們雖不是最後一公里配送領域的專家,無法就趣店境遇作過於具體的點評,但中國配送業確實已競爭白熱化,約六家公司佔據主導地位,這些公司正加速構建全球網絡,幫助中國企業每日遞送數百萬包裹。 趣店曾助力部分企業,完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客戶的配送。然而,公司無疑面臨運營歷史更悠久、基礎設施更完善的本地對手競爭。更關鍵的是,中國物流企業也在海外自建當地基礎設施,與趣店服務迎面角逐。在多重不利因素,再疊加自身缺乏歷史積澱的背景下,趣店折戟實屬意料之中。 趣店有別於其他陷入困境的中國公司的地方,在於其龐大的現金儲備。即便經歷多次業務挫敗,該資金池仍在膨脹。這凸顯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羅敏的投資智慧。在持續尋求可行業務注入資金及資源的同時,他正通過穩步回購公司股票,推進私有化進程。 趣店在最新公告中稱:「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持續面臨激烈競爭。評估當前市場環境後,公司正考慮終止該業務。未來,趣店將繼續堅定推進業務轉型,同時維持審慎現金管理,保障資產負債表穩健。」 投資者對此次業務挫敗反應平淡,最新公告發布當日,趣店股價持平,隨後四個交易日亦幾無波動,顯示市場對局面並不擔憂。 雅虎財經的數據顯示,作為尚無商業模式的企業而言,趣店仍坐擁瑞銀(持股3.45%)、摩根士丹利(1.36%)、花旗(0.57%)及摩根大通(0.36%)等知名機構股東。我們推測,這些巨頭對趣店長期前景興趣有限,他們可能更期待羅敏能推進私有化,從而套現獲利。 營收大跌 2014年,羅敏創立金融科技公司時,被視為行業遠見者,其通過向學生提供智能手機、電腦消費貸款,迅速獲利。但2017年前後,中國開始整頓此類民營金融科技企業,同年趣店登陸紐交所。 整頓期間,大批金融科技貸款機構倒閉,幸存者多放棄直接放貸業務,轉型為銀行與借款人的撮合方。但憑借IPO募資及數年強勁業績積累充沛現金的趣店,選擇徹底脫離金融科技本源。此後,公司在2021至2023年試水教育及預製食品領域,終因競爭激烈,在一兩年內先後放棄。 2022年末推出Fast Horse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時,趣店以為找到突破口,並於2023年中擴大該業務規模。2024年,業務短暫爆發,錄得2.16億元(3,000萬美元)營收,較2023年增長71%,但同年第四季度開始收縮,今年一季度營收從2024年同期的5,580萬元驟降逾半至2,580萬元。 最後一公里業務虧損不足為奇,不過趣店憑借龐大現金儲備,錄得1.65億元利息收入,成功實現一季度1.5億元盈利。 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現金及受限現金達56億元,較2022年末的35億元大幅增加。似乎印證,羅敏長於投資,不擅經營。此外,趣店持續回購股票,截至3月底,公司美國存托股票(ADS)總流通量1.72億股,較2022年末的2.65億股縮減約三分之一。 趣店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末羅敏持股約35%。其他投資者持有約1.12億份ADS,按最新收盤價每股3美元計,價值約3.35億美元。公司龐大的現金儲備足以溢價回購全部流通股,無需維持上市公司地位,且仍有充足「彈藥」供羅敏探索新商業模式, 事實上,趣店2024年3月啓動的3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中,仍有2.5億美元額度。這使公司可加速回購股票以持續縮減流通股數量,最終發出私有化要約。此舉將再次印證羅敏的精明財技,儘管他在教育、預製食品及最後一公里配送領域,表現平平。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eahka secures bridgehead in U.S. payments market

MTL牌照到手 移卡北美布局落地

取得美國亞利桑那州MTL牌照後,移卡的出海之路邁進一大步 重點: 公司成功取得亞利桑那州金融監管部門頒發MTL牌照 去年公司海外交易規模成長近五倍    李世達 在全球支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依託中國境內小微支付業務成長的移卡有限公司(9923.HK),正慢慢實踐其國際化戰略發展目標,逐步從中國本土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轉型為具備國際合規能力的全球化金融科技平台。 移卡上周五宣布,已獲得由美國亞利桑那州金融監管部門頒發的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MTL)牌照,這是繼去年獲得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後,移卡獲得的另一重要支付牌照。 在美國,MSB和MTL是兩種關鍵的支付業務牌照。MSB由聯邦層級的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頒發,允許企業從事貨幣服務業務,涵蓋匯款、貨幣兌換、加密貨幣服務等廣義金融服務,幾乎所有涉及資金轉移的業務,都需要註冊MSB牌照。 而MTL則由各州政府頒發,授權企業在特定州內合法進行資金轉移和相關金融服務,如P2P支付、電子錢包、跨州/跨境匯款等,真正賦予公司在州內合法經營資金轉移業務的資格。 總部位於深圳的移卡,創立於2011年,由前騰訊(0700.HK)高級產品經理劉穎麒創辦。他曾在騰訊任職多年,深諳產品運營與支付業務的發展邏輯。而移卡的發展,也緊扣微信支付的成長節奏。2013年前後,微信支付剛剛起步,移卡便成為最早一批為微信支付拓展線下商戶的合作方之一,負責將微信支付技術整合至中小商戶的收銀系統、POS機及移動支付終端中。 轉型金融科技平台 微信支付雖然由騰訊直接運營,但其線下拓展高度依賴服務商(俗稱「ISV」),而移卡正是這些服務商中重要的一員。2015年之後,移卡開始從單一的支付服務提供商,轉向打造以支付為入口的綜合數位商業服務平台,逐步拓展至商戶營銷、數據智能分析、會員經營、貸款撮合等增值業務,期望轉型為金融科技平台。 不過,隨著中國移動支付基礎設施高度成熟,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早已深度滲透至各類場景。作為收單服務商的移卡,其本地市場規模雖大,但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尤其在一線城市已趨近飽和。同時,自2018年起,中國金融監管明顯加強,第三方支付牌照審核趨嚴、資金清算要求提高,加上數據安全、個人隱私與跨境合規風險上升,使得業者的拓展空間受限。 加上移卡所處的聚合支付、ISV服務商領域,競爭者眾多,如拉卡拉(300773.SZ)、銀盛(3773.HK)、樂刷、海科融通等。價格戰激烈,商戶黏性下降,服務費率不斷被壓縮,尋找毛利率更高的新市場迫在眉睫。 於是,移卡自2021年起開始探索海外市場,進入2023年以來,移卡開始積極布局跨境支付與海外市場,推出獨立子品牌「YeahPay」,鎖定東南亞、北美與其他新興市場商戶,目前已獲得包括香港的Money Service Operator(MSO)、新加坡的Major Payment Institution(MPI)與美國的MSB、MTL等牌照。這些舉措為其全球化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外收入快速成長 根據移卡財報,受到國內消費單筆金額普遍下降影響,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下跌21.9%至30.86億元(4.29億美元)。「海外業務」是去年主要亮點,期內公司來自海外的交易規模突破11億元,同比增長近5倍,顯示其全球化布局已初見成效。而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公司依靠人工智能減省成本,各項開支全面下降,令公司取得7,300萬元盈利,按年增長超六倍。 海外業務的擴張也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的回饋上。自上周公司宣布取得MTL牌照後,移卡三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65%,過去6個月則升23.8%。投資者看好移卡取得MTL牌照後,有望增強盈利能力。相較於國內低價高頻交易,海外市場用戶對金融服務付費意願更高,尤其在B2B商戶支付、金融科技工具訂閱制等場景中,移卡有機會創造更多穩定且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目前移卡的市盈率約為51倍,低於拉卡拉的78.6倍,但遠高於國際支付巨頭PayPal(PYPL.US)的15.9倍,估值明顯偏高,不過,比起純支付收單業務,移卡也正布局會員經營、廣告數據等工具型SaaS業務,具備更高溢價的潛力,若其海外支付業務能順利商業化並持續放量,當前的市盈率可視為對未來三年的折現預估。但若短期內海外營收增速不達預期,或國內支付市場進一步內捲壓縮利潤,其高估值則會迅速被市場修正,投資人需要審慎評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