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估值和股價表現都落後同業的體育用品公司,希望在童裝及電商業務尋求突破,市場仍觀望成果

重點︰

  • 361度公布第四季營運數據,主品牌零售額僅按年持平、童裝零售額錄得低單位數升幅,電商平台整體流水則錄得約25%大幅增長
  • 該公司無論是股價還是估值,都明顯跑輸同業李寧、安踏、特步和滔博

葉天娜

本來應該去年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第19屆亞運會,因為新冠疫情延至今年9月,屆時亞洲各地的運動精英將齊集這個沿海城市爭奪獎牌。這次亞運的官方體育服飾贊助商,連續第四次由中國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擔任,這個一直深耕於中國二三線城市的體育品牌,近年正努力追趕同業李寧(2331.HK)、安踏(2020.HK)和特步(1368.HK),但仍然未竟全功。

1月16日中午,361度公布了去年第四季數據,短短兩頁紙中,可以看到公司在中國的嚴竣新冠疫情中,仍能保持主品牌零售額按年持平;作為新希望的童裝零售額,則錄得低單位數增長;表現最佳的電商平台整體流水,更錄得約25%增長。

相比同業安踏的主品牌同期錄得高單位數銷售額倒退、副品牌FILA錄得10%至20%倒退,以至特步國際全國零售銷售錄得高單位數下跌,361度的表現無疑較佳。因此,361度的股價翌日曾經大漲9.9%,但收市升幅縮減至只有3.8%,在春節假期前收報3.61港元,比公布營運數據前微升4.2%,貼近過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361度、李寧、安踏和特步曾被稱為中國四大體育品牌,李寧憑藉專業運動和潮流引領者的角色,保持領先位置;安踏靠收購意大利FILA,在多品牌路線上取得成功,兩家公司更成為港股中的行業代表,獲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至於特步在引入影星謝霆鋒作為股東及代言人後,憑年輕路線闖出一條新路。

轉攻童裝求突破

反觀361度主席丁輝煌一直為公司尋找突破口,兩年前終於在童裝及線上新零售看到了曙光。

根據361度去年上半年業績,童裝收入達6.83億元,按年增長37.1%,電商業務的網上獨家產品銷售收入,更按年大漲60.3%至7.82億元;在第三季,童裝品牌零售額按年增長20%至25%,電商平台的銷售仍增長約45%;但到了第四季,由於新冠疫情在全國蔓延,無論童裝或電商的銷售增幅都明顯放緩,但至少仍不致於出現倒退。

獨立股評人鄒家華認為,361度的電商業務表現理想,很大程度與提供高折扣去庫存所帶動,但到了第四季,由於大量實體店在疫情下未能開業,加上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因為疫情取消,令361度失去大額訂單,直接影響銷售表現。

「很多人可能擔心361度的增長已經飽和,但由於該公司在童裝方面與中國航天、Kakao Friends和高達等著名知識產權(IP)合作,很受國內兒童歡迎,預計在居民財富效應下,今年會受惠於去年的低基數效應,令童裝銷售增幅重回雙位數。」鄒家華說。

自從港股在去年11月觸底反彈後,體育用品作為內需的重要部份,多只相關股票從低點強力反彈,截至春節假期前,滔博(6110.HK)股價差不多翻倍、李寧漲逾80%、安踏大升超過70%,即使表現稍為落後的特步,也錄得差不多一半的升幅,反觀361度僅漲約一成,明顯「跑輸同行」。

市盈率明顯折讓

不僅股價升幅落後,361度的估值也比同行低,最新市盈率僅8.1倍,遠低於李寧、安踏、特步和滔博的19倍至38倍,反映市場對361度業務前景的信心,明顯不及其他體育用品商。

展望2023年,隨着中國優化防疫政策,加上去年12月官方在《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提出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促進群眾體育消費,以及實施全民健身等戰略,361度所屬的體育用品板塊仍然商機處處。

西部證券的報告認為,由於國策支持,加上杭州亞運將於9月舉辦,有助拉動中國體育產業鏈回暖。報告又指出,在後疫情時代,二三線城市居民更重視運動健身,有助運動服飾在「下沉市場」提高滲透率,這種大趨勢堪比為361度 「度身訂造」。

至於中金公司的研報則認為361度的四季度的表現優於同業,主要受惠於提供折扣和擴大會員權益等靈活銷售策略,以及增加二三線城市佈局。該行估計,隨着零售環境好轉,管理層繼續拓展和優化銷售渠道,其兒童門店增長可能快於主品牌,有助其提升產品知名度,因此維持361度的「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4.31港元,意味將有大約兩成的潛在升幅。

經歷一整年的反覆「封城」和「解封」,隨着官方放棄新冠清零政策,中國終於全面「復常」,要確保未來經濟恢復高速增長,內需絕對是一大動力,而運動用品銷售將成為重要一環。官方政策鼓勵、經營環境改善,加上作為國家盛事杭州亞運的官方合作伙伴,都已經為361度提供了復甦的土壤,公司宜好好把握這些利好因素,鞏固銷售表現增長,獲取更多投資者信任以提升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瑞幸咖啡紐約開店 不打低價戰

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進軍美國市場,6月30日於紐約曼哈頓開設首兩家門店,標誌其全球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據一財報道,兩家門店均為「即取即走」(Grab‑n‑Go)型態,所採用的設備、飲品配方及支付系統皆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在地化調整。公司期望藉由紐約試點門市,累積門店選址、產品設計與服務經營經驗,為未來更大規模的國際拓展提供依據。 與在中國主打「性價比」不同,瑞幸在美國並未延續低價策略。從其美國官方App顯示,滴濾咖啡價格約為每杯3至5美元,椰香拿鐵則售約6.5美元,與星巴克在美定價相近,亦與其在新加坡的價格水準一致。不過,瑞幸在門市正式開張前,曾提供每杯0.99美元的優惠券以吸引消費者。 瑞幸成立於2017年,2023年起拓展海外市場,先後進駐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截至今年3月底,瑞幸在全球共設有24,097家門店,其中新加坡有57家直營店,馬來西亞則設有8家加盟店。此次進駐美國,被視為瑞幸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 瑞幸咖啡股價過去五日上漲近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比華利山莊開店 安踏進軍美國第一站

運動服裝製造商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正計劃拓展其海外業務,並在洛杉磯開設門店進軍美國市場。根據Vogue Business上周報告,門店仍在比華利山莊市建設中,定於九月開業。 報告稱,公司計劃聘請NBA球員凱里·歐文及克萊·湯普森擔任品牌大使,以提升在美國市場的認知度。此次開業將成為安踏在中國境外的里程碑,品牌已在東南亞運營多家門店。 通過控股亞瑪芬體育(AS.US),公司已涉足美國市場,後者旗下品牌包括所羅門(Salomon)、威爾勝(Wilson)和始祖鳥(Arc’teryx)等知名西方品牌。但新門店將是美國首家銷售安踏核心品牌產品的零售店,該品牌在中國市場正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全球巨頭競爭。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tsig scans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cash with Hong Kong IPO

掃描王撐起200億市值 上海合合H股搶灘

主打掃描全能王的上海合合信息去年在上海科創板上市,最近申請在港發行H股上市,公司每年有穩定盈利增長成為賣點。 重點: 公司每年毛利率達八成 掃描全能王佔公司總收入77%   鄭瑞棠 相信很多人都用過掃描全能王(CamScanner)這個應用程式,只要用手機的網絡攝影機拍照後,便能將文件轉成PDF擋案並分享給他人。這個應用程式原來由中國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615.SH)經營,公司創辦人,現董事長鎮立新曾在中國石化任電氣工程師, 2000年開始在摩托羅拉任職,2006年成立公司。 掃描全能王2010年起推出市場,一個程式已撐起公司逾七成收入,並於去年在上海科創板上市,打造成市值200億的創科公司。近日趁A+H股上市熱潮,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掃描全能王是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圖像文本處理AI產品,應用程式早於2010年已推出,在Apple apps store上84個國家地區效率類免費應用下載榜中,自2014年起多次排行第一。目前掃描全能王已覆蓋200個國家,支持52種言語的文字識別,服務超過10億用戶,是全球少數上線超過15年,年覆合增長率超過20%的應用程式。 業績連年增長 隨著近年AI的發展,公司的發展亦沾上AI概念,增加AI超級濾鏡、AI智能擦除及AI文檔簽署等功能。掃描全能王佔公司2024年的總收入的77%,今年首3個月比例更高達81%。除此之外,公司面對消費者C端市場的主要產品,還包括名片全能王及啟信寶等。 至於公司在面對企業的B端市場,主要提供TextIn及啟信慧眼等標準化產品,只佔公司總收入約一成六,毛利率亦只有六成多,比C端產品的八成以上為低。 在科創板上市,不代表公司是未有盈利的初創公司,合合信息近年有穩定的盈利增長,而且數據頗為亮麗。根據上市初部文件顯示,由2022至2024年間,公司的年收入複合增長皆超過兩成,淨利潤分別為2.84億人民幣、3.23億人民幣及4億人民幣,增長率分別為28.7%、27.2%及27.9%,公司毛利率最近3年皆逾80%。截至今年3月底3個月,盈利1.1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9.4%。 AI市場競爭大 不過留意上市文件中列舉多項風險,包括AI技術不斷更新,若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令競爭力下降;而全球AI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在全球C端效率類AI產品市場份額僅2.2%,面臨來自國內外眾多公司的競爭;公司業務涉及大量用戶數據處理,若發生數據安全或違反私隱事件,將損害公司聲譽或面臨罰款。 為了維持競爭力,公司在科研及投資的金額不斷增加,研發的開支由22年2.79億元人民幣,增至24年的3.9億人民幣,如果收入不相應增長,或會帶來資金壓力;而且公司約三份一收入來自海外,亦會有匯率風險。 近期內地A股公司來港發行H股集資成趨勢,招股價普遍比A股有折讓,令認購者有上升的水位。不過憧憬H股上市後即炒至接近與A股同價,如意算盤又未必打得響。 縱觀近期A+H上市潮由5月掛牌的寧德時代開始,截至6月27日5隻A+H上市新股,其中4隻皆上升。寧德時代H股僅以比A股折讓7%招股,但由於公司業務前景佳,加上H股流通量較低,所以一上市已炒至比A股有溢價,截至6月27日累積升幅已達24%,較A股溢價已高達兩成,情況極為罕見。 A+H上市表現參差 其餘H股大部分皆比A股折讓約兩成上市,恒瑞醫藥及三花智控分別比招股價上升26%及8%,令其股價比A股的折讓收窄。但內地調味品龍頭公司海天味業,上市後累積跌幅3.4%,比A股的折讓維持兩成。 反而招股反應較冷淡,從事紙品包裝的吉宏,由於招股價比A股大幅折讓達五成,上市後股價大升逾五成,目前仍比A股折讓近三成。 上海合合信息去年9月在上海科創版上市,發行價55.18元,一掛牌已炒上逾百元,其後歷史高位曾見逾500元,現在股價約153元,走勢極為波動,現市盈率約51倍,市值約210億人民幣。其在香港招股的投資價值,還看招股價比A股有多大的折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棄紐約轉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場熱爆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44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期內集資136億美元,佔全球上市集資總額的四分一 重點: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額統計,香港以136億美元領跑,同期中國企業紐約上市集資總額僅為8.41億美元 中美貿易摩擦放棄赴美上市、疊加A股上市遇阻之際,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資企業 陽歌 經歷過去三年的沈寂後,渴求資金的中資企業爭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領跑的新股市場,獨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四分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雙重上市(A+H)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熱爆的主要推手,這些公司在尋求資金的同時,寄望提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很多原可能選擇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基本打消念頭。上半年,僅奶茶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陸美股,集資逾4億美元。然而,其「戰果」被電動車製造商極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僅一年前,極氪在紐交所上市時集資額達4.41億美元。 若上述趨勢延續,今年確有可能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上市最繁榮的一年,且創下近十年新股集資規模次高紀錄。 普華永道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4宗成功上市個案,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136億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發布的類似報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額佔全球新股募資總額的24%。 兩份報告均認為,香港市場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下半年。普華永道預測,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將突破2,000億港元。 安永發現,儘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數量增加44%至36宗,集資額卻大跌62%至8.41億美元。可見集資額達1億美元或以上的中資大型上市個案,在美漸稀缺,當前赴美上市多為集資額2,000萬美元或以下的小項目。 赴港上市趨勢日益增強,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數量較批准納斯達克上市的12家企業高出逾倍。所有此類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國證監會備案。 中國證監會受理的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呈現類似傾向,目前中證監受理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申請達183宗,其中126家企業赴港上市,僅42家瞄准納斯達克,後者均未聘請頂尖投行,表明其中絕大多數或全部,集資額或不超過2,000萬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驅動香港新股市場的盛景,首先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使中企放棄選擇美國上市,部分美國政客甚至主張,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悉數摘牌。 另一方面,中國的顧慮在於若企業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個人及客戶數據恐被美國政府獲取,上述憂慮引發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2021年被強制從紐交所退市。 類似顧慮亦影響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計劃登陸紐約,因遭美國政府政治阻撓而放棄,後轉向倫敦市場。然而,上月再度擱置計劃,報道稱因中國證監會傾向該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國為提振A股市場,限制滬深新股發行數量,客觀上加劇企業赴港上市潮。內地投資者情緒低迷可見一斑,上證綜合指數年內僅上漲6%,大幅落後恒生指數的23%漲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對數據的安全顧慮,以及對A股上市數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並舉增強市場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通道,降低早期專業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門檻;去年10月頒布新規,便利滬深A股上市企業赴港雙重上市,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為開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於此類雙重上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通過在港上市集資約46億美元,與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霸王茶姬雖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數個主要競爭對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矚目,茶飲連鎖龍頭蜜雪冰城(2097.HK)集資4.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隨著金價飆升至歷史高位,黃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樣受到追捧。2月,赤峰黃金(6693.HK)在港股上市集資4.19億美元。此輪黃金熱潮或將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項目,紫金礦業(2899.HK)本周已提交初步申請文件,擬分拆旗下紫金黃金國際獨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