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體育用品商的估值落後同業,希望透過童裝與線上業務讓公司加速增長,最近公佈的資料顯示初現成果

重點︰

  • 361度去年第四季零售額同比高雙位數增長,童裝零售額錄得25%至30%同比增長,首次公佈的電商平臺整體流水同比增長35%至40%。
  • 公司市盈率只有12.8倍,大幅落後於同業李寧、安踏和特步

葉天娜

除了2月的冬奧會外,今年10月,中國將迎來另一項體育盛事,來自亞州各國的體育健兒將齊集杭州,競逐第19屆亞運會的各項錦標。這次亞運會的官方體育服飾贊助商,再次由中國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獲得,是公司連續第四屆與亞運合作。

本週二,361度的業務更新顯示,其主要業務在第四季度都實現了強勁的雙位數銷售增長,為其股價提供了必要的提振。

361度、李寧(2331.HK)、安踏(2020.HK)和特步(1368)曾被稱為中國四大體育品牌,但一直深耕在三線城市的361度,漸漸被對手拋開。李寧憑著專業運動和引領潮流保持領先位置,市值衝破2,000億港元(1,630億元);安踏則採取多品牌路線,其中收購意大利品牌FILA大獲成功,市值達3,200億港元,兩者更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

有影星謝霆鋒作為股東和代言人的特步,最近幾年也完成了多品牌部署,以時尚路線殺出血路,市值提升至360億港元以上;361度呢?市值只有80多億港元。

在競爭激烈的服裝市場,361度老闆丁輝煌沒有坐以待斃,一直在尋找突破口,希望追趕三名強大對手,最終看到了曙光──童裝和線上新零售。

1月18日的大清早,361度發佈去年第四季運營數據,兩頁紙的內容中,包括自主品牌第四季的零售額同比錄得高雙位數增長、童裝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20%至30%、電商平臺整體零售流水更同比上升35至40%。從數據上看,361度的表現不錯,當天股價曾經大漲6%,但收盤只升了1.8%。

體育豐收年

去年可以說是中國體育品牌的豐收年,一場 “新疆棉風波”,讓擁有愛國心的大量中國消費者抵制西方連鎖品牌,轉投國民品牌。李寧股價從去年3月開始上升,最高翻了1.4倍、特步最高曾漲3.4倍,安踏也曾升54%,361度也不弱,最多曾飆1.6倍,以上週五的收盤價3.94港元計算,還有接近一倍升幅。

估值上,361度被遠遠拋離。截至1月19日,李寧的預測市盈率達42倍,安踏和特步為32倍。361度呢?只得11.8倍。

表面來看,361度好像是被嚴重低估,但也不是完全沒道理。翻開四家公司去年上半年財務表現,李寧、安踏與361度的盈利分別同比增長72%到1.9倍,毛利率41.8%到63.2%。看看361度去年的中期業績,盈利只是同比上升32%,毛利率即使同比改善4個百分點,也只有41.8%,可見它的表現最落後。

這幾年丁輝煌一直走年輕化戰略,陸續與百事可樂、高達、隊長小翼、聖鬥士和寶可夢等知名智慧財產權商推出聯名產品,更與著名籃球巨星阿隆· 戈登(Aaron Gordon)和可蘭白克· 馬坎(Kyranbek Makhan)等簽約成為贊助商,逐步建立年輕消費群。

政策順風車

另外,公司也發展童裝業務,市場認為丁輝煌想在這個市場大幹一場。去年上半年361度的童裝收入增長24%,接近5億元,增速高於其他業務,收入占比也從2020年的14.9%增至16%,公司更明言將大力拓展至童裝細分市場,推出3歲以下小童產品系列,以及面向12至14歲青少年產品系列。

去年第三季,361度童裝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5%至20%;第四季增長加速到20%至30%。在中國鼓勵 “全民健身” 和 “三胎” 政策下,丁輝煌看準兒童這個細分市場,希望坐上政策順風車。

另一方面,大部份門店都在三線城市的361度,也全力打造線上管道,接觸一、二線城市的年輕消費群,在全國主要大型電商平台銷售,自主研發的微信小程式也正式上線,提供潮流穿搭資訊,並引流至線上銷售平台,公司去年6月更簽約中國知名年輕演員龔俊為全球代言人,單在7月份,龔俊直播帶貨線上銷售額已高達3,500萬元。

國泰君安看好線上管道是361度增長的主要動力,根據公司首次披露的相關資料,第四季電商平台產品整體零售流水同比增長35%至40%,即使直播帶貨會為線下銷售帶來一些影響,但這種新零售模式,亦能為公司帶來十分可觀的額外收入,因此該行給予 “買入” 評級,目標價4.5港元;安信國際也看好361度的年輕化戰略,並認為童裝市場大有可為,加上公司的美元債已經全部贖回,在資本結構優化下,同樣給予 “買入”評級,目標價5.9港元,比現時股價水平有約45%潛在升幅。

奧林匹克精神講求 “更高、更快、更強”,丁輝煌借助科技和年輕化戰略,到底能否帶領361度找到更高的增長速度、並更快地追趕對手,從而令公司變得更強,市場將拭目以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uoxia Tech banks on AI for energy storage boost

高增長低利潤 果下科技的儲能困局

果下科技希望憑藉AI能源管理平台在行業內建立差異化,但應收帳暴增與毛利率下滑,讓公司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重點: 公司收入從2022年的1.42億元增至 2024年的10.26億元 貿易應收帳款由2022年的4,159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億元   李世達 將電池艙裝上大腦,能否改變一家公司的命運?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試圖找到答案。公司主打「AI驅動儲能整合系統」,近日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希望把握中國電網與工商業儲能領域的上升行情。 過去五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焦點,從光伏發電逐漸轉向儲能。隨著太陽能與風能滲透率提升,電網波動、供需錯配問題日益突出,推動「光伏+儲能」成為新一代能源解決方案。根據灼識諮詢數據,2024年中國新增儲能裝機容量達 31 GWh,預計到 2030年將增至424 GWh,年均增長率高達54.6%。 面對這波浪潮,許多原本以光伏或逆變器為主的企業開始轉型:陽光電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等推出自家儲能系統,派能科技(4380.HK; 688063.SH)則主攻電芯與模組,而新興公司如果下科技,則試圖以「AI平台」切入市場。 成立於2019年的果下科技,定位介於設備商與能源服務商之間。它提供大型儲能系統、工商業儲能與戶用儲能等電池模組,核心則是自研的兩套能源管理平台——Safe ESS(Safe Energy Storage System)與Hanchu iESS(Hanchu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System)。 兩個平台就像是電池的「雲端大腦」,雲端負責運算與決策,邊緣設備負責即時反應,終端電池則負責執行。當電網負荷變化或電價波動時,系統能自動調整充放電策略,成為大型電站的「雲端指揮中心」,或是家庭能源的「智能管家」。 錢難賺 這種「軟硬結合」的策略,似乎很對市場的胃口。申請文件顯示,果下科技的收入在三年間快速躍升,從2022年的1.42億元增至 2024年的10.26億元(1.4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68.91%。至2025年上半年已達6.91億元。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428萬元、2,813.30萬元、4,911.9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果下科技實現淨利潤557.5萬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了2,559萬元,雖成功扭虧,但淨利率僅0.8%。毛利率則在持續下跌,由2022年的25.1%腰斬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 毛利率下滑主要來自行業周期與產品結構調整,以及鋰電池原材料與電芯價格下跌,令公司盈利能力惡化。 同時,公司現金流近三年波動顯著,2022及2023年經營現金流分別淨流出3,032.1萬及7,290.8萬元;2024年短暫轉正為373萬元,2025年上半年再轉為淨流出2.05億元。期末現金僅4,668.7萬元,短期借款3.31億元,現金短債比0.14倍,償債壓力大。 應收賬風險高 更糟的是,公司的應收賬款風險正在快速增加,由2022年的4,159萬元,暴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億元,佔收入比重從29.32%飆升到137.8%,表明大量的收入只是紙面富貴。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的56.7天,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98天,經營壓力相當沈重。…
Hesai news wrap

新聞概要:禾賽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年盈利目標

這家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企業在第三季度實現創紀錄的2.6億元盈利,當期營收與出貨量均大幅增長    余特莉 禾賽科技(HSAI.US;2525.HK)周二公佈其第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並在業界領先的激光雷達技術支持下,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全年盈利目標。公司當季淨利潤達2.6億元(合3,600萬美元),令今年前九個月盈利總額攀升至2.8億元。 基於超預期的盈利表現,禾賽將全年淨利潤指引上調至3.5億至4.5億元區間。 禾賽表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激增47%至8.0億元,主要受「出貨強勁及激光雷達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機器人領域滲透率提升」驅動,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配置。 據行業監測機構蓋世汽車統計,禾賽在遠距激光雷達領域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8月市場份額達46%,分別是第二、第三名廠商的1.5倍和2.4倍。 禾賽創始人及CEO李一帆博士透露,本季度禾賽獲得前兩大 ADAS 客戶 2026 年全系車型定點合作。「我們近期與全球頭部自動駕駛出租車及卡車企業達成合作,包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哈囉出行、京東物流、Motional等橫跨北美、亞洲和歐洲的合作夥伴。」李一帆補充道。 與此同時,在基本安全冗餘需求和新法規的驅動下,行業開始傾向於支持L3自動駕駛的多激光雷達配置,為相關製造商創造強勁的推動力。在第三季度,禾賽旗下擁有全球最長探測範圍的高端ETX激光雷達,與中國前三名新能源車製造商再次達成合作,並搭配多個FTX補盲激光雷達,量產計劃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開始。每輛L3車輛現在預計採用三至六個激光雷達(單車激光雷達價值量約為 500 至 1,000 美元),擴大了禾賽的潛在市場。 公司當季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441,398台,同比增長228.9%;其中ADAS 交付量為 380,759 台,增長至 3 倍;機器人領域交付量為 60,639 台,激增至 14 倍。 當季公司毛利率達42%,而運營開支同比下降23%。 禾賽是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公司於2023年2月登陸納斯達克,今年9月通過港交所二次上市,綠鞋後融資總額達6.14億美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ediTrust Health

新聞概要:鎂信健康稱人工智能將賦能保險機構優化決策

該醫藥支付平台的創始人兼CEO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保險公司提升效率,但實現持續精准決策仍是關鍵挑戰   陽歌 創新型醫藥支付平台上海鎂信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周在上海大型行業展會上推出商業健康險決策輔助大模型mind42.ins。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小棟在香港舉行的另一場活動中探討了保險領域人工智能機遇與挑戰。。 張小棟指出,AI發展歷程中長期存在兩種典型觀點:一方過度樂觀,認為AI足以取代人力並徹底顛覆行業;另一方則因對高精度場景中的風險顧慮而保留態度。他強調,推動保險公司從傳統IT系統轉向人工智能驅動的工作流程仍是普及人工智能的主要障礙;加之現有系統數據高度碎片化且缺乏標準化,更增加了轉型難度。 張小棟同時表示,為破解數據碎片化問題,鎂信健康正部署可充當「行業專家」的人工智能Agent(AI Agent),即使在非理想數據環境下也能強化專業決策流程。 「人工智能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將取決於其在‘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生態共贏’價值鏈中的不可替代性,」他於上周三在2025香港金融科技周健康科技論壇上表示。同時強調該戰略是構建更優醫藥支付生態的核心,也是驅動鎂信健康為藥企與險企提供雙軌解決方案的基石。 張小棟此次赴港正值公司謀求港交所上市之際,其IPO聯席保薦人包括高盛、中金公司和匯豐銀行等知名機構。 公司投資者還涵蓋螞蟻集團、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匯豐銀行等重量級機構。公司平台為制藥企業提供覆蓋藥品准入、患者管理與創新藥多元支付路徑優化的一體化服務;同時為健康保險行業企業提供涵蓋產品設計、精准定價、風險管理和理賠服務的閉環解決方案。 鎂信健康的mind42.ins由公司自研的「mind42.ai」智能中樞平台驅動,融合了公司創立八年來積累的近4億條真實保險與醫療理賠數據。 客戶可借助該平台優化產品設計、營銷推廣及理賠運營等環節的決策流程。依託於海量真實保險醫療理賠數據庫,該系統實現人工智能驅動的醫療理賠審核覆蓋超60%案件,將平均處理時間壓縮至10分鐘內。 平台名稱「mind42.ai」中的數字42源自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書中將其設定為「生命、宇宙及萬物的終極答案」。鎂信健康表示,公司正在探索運用人工智能與數據力量,將複雜和碎片化的信息轉化為幫助保險公司發現商業健康保險的「終極答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