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川味麻辣燙專營店利用特許經營模式迅速壯大,主打二三線城市,總共開設了5,783家門店

重點:

  • 領先的川味麻辣燙專營品牌楊國福申請在香港IPO,加入了最近掀起的一波餐飲企業上市潮
  • 該公司利用特許經營模式迅速擴張,但其家族企業的性質,給投資者帶來風險

錢鋒

香港的幾宗新的餐飲企業IPO正在讓市場升溫,而它們經營的剛好是引領中國最新餐飲熱潮的麻辣火鍋。

先是專營麻辣海鮮火鍋的七欣天在1月申請上市,如今,專賣麻辣燙的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提交了申請。兩家公司都希望用近期的快速擴張來吸引投資者,希望該策略不僅能提高門店數量,也能提高自身估值。

中國第三大火鍋連鎖品牌七欣天年初提交的上市申請顯示,其門店數量在不到兩年時間裏翻了一倍。Canyan Data的數據顯示,楊國福也在快速擴張,過去三年以平均每天三家新門店的速度增長。截至去年9月,楊國福擁有5,783家門店,其中18家開在了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美國、日本和新加坡。

楊國福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市場估值,因為公司從未向大型私人投資者尋求融資。但早些時候未註明來源的報道稱,公司不久前因為希望獲得200億元(31億美元)的估值而嚇跑了私人投資者。

楊國福上個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中國的麻辣燙市場規模為1,337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增長到1,973億元,相當於同期年均增長率11.5%。該公司認為有望將自身的標準化模式推廣至整個行業,並援引第三方數據稱,此類麻辣燙連鎖店佔據的市場份額預計將從2021年的22.5%增長到2025年的26%。

雖然深圳的福客麻辣燙和上海的小蠻椒麻辣燙等小型連鎖品牌也獲得了投資者的融資,楊國福在麻辣燙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一個名為張亮的連鎖企業。截至2021年年中,張亮在全世界299個城市擁有5,800家門店,是唯一一家門店數量超過1,000家的競爭對手。

兩個品牌都專註於二三線城市,利用特許經營模式快速擴張。楊國福嚴重依賴外部供應鏈管理,而張亮主要靠自己生產。這意味著楊國福利潤更大,但是要犧牲一些產品和質量控製。

招股說明書顯示,楊國福的收入從2019年的11.8億元人民幣縮水至11.1億元人民幣,這很可能是中國的防疫政策要求許多餐飲企業關停數月的結果。但是去年前九個月,公司收入反彈至11.6億元人民幣,生意恢復到較為正常的水平。其利潤也遵循了相似的模式,從2019年的1.81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1.69億元,去年前九個月反彈至2.02億元人民幣。

招股說明書顯示,去年前九個月,楊國福的平均客單價是29.3元。相比之下,外賣餐飲平台美團的數據顯示,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數字是40元左右。

時運不濟

對廣泛的火鍋行業來說,過去兩年不是好年景,主要是因為與疫情有關的限製,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過度擴張,導致一些連鎖店在急於成長的過程中新開店面的盈利能力較差。在2021年上半年,呷哺呷哺(0520.HK)虧損逾4,000萬元,而行業的領導者海底撈(6862.HK)預計2021年的凈虧損高達38億元至45億元。

公司創始人楊國福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麻辣燙連鎖店之所以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疫情期間趁機開店。他說,在此期間,公司積極尋找過去搞不到手的高品質門店,使其得以在黃金地段迅速開新店。

麻辣燙源自四川,而楊國福是東北人。他放過羊,收過破爛,2003年與妻子在哈爾濱的賓縣開始投入餐飲業,賣街頭小吃。為了迎合當地人口味,他對麻辣燙進行了改良,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他的第一批加盟者都是老家的親友。

2015年,該公司將總部遷至上海,兩年後在溫哥華開設了第一家海外特許經營店,隨後於2018年又在墨爾本和東京開店。盡管擴張迅速,但楊國富從未求助於高知名度的私人融資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其輕資產特許經營模式所需資金較少。

除了店內消費,楊國福和中國許多領先的餐飲運營商一樣,在疫情期間發現了外賣的巨大商機。中國的麻辣燙外賣市場已經從2016年的約55億元迅速增長到2020年的約34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700億元。麻辣燙很適合外賣,因為它的準備時間短,而且湯底和調味料等原料的包裝一般都很簡單和規範。

雖然特許經營模式幫助楊國富控製了成本並快速擴張,但它也帶來了固有的風險。去年7月,在圍繞火鍋行業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醜聞中,市場監管部門走訪了該公司在全國的3,000多家門店。結果,800多家門店被責令「整改」,5家受到警告,24家被立案查處。

專家表示,作為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楊國富麻辣燙是一個風險相對較高的企業,他們指出,內部控製等問題有可能引起投資者的擔憂。在上市前,楊國富和妻子各持有公司38.79%的股份,他們的兒子持有其余大部分股份,持股比例為19.39%。公司的關鍵管理職位,也都由家人把持。楊國福告訴《財經》雜誌,公司將在IPO中向投資者出售約15%的股份。

楊國福麻辣燙上市之際,中國餐飲行業的整體競爭正在升溫。海底撈的例子表明,快速擴張有可能存在風險。海底撈曾經深受投資者青睞,2018年在香港IPO時籌集了9.63億美元。該公司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一年,收入激增59.5%,達到近170億元。這激發了該公司的擴張欲望,在接下來的兩年裏,該公司開設了500多家門店。 

但事後證明,它對新店面的選擇是存在問題的,去年11月,它關閉了300家餐廳,轉為重質而非重量。其競爭對手呷哺呷哺去年也關閉了200家餐廳,承認之前的擴張過於冒進。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銀諾醫藥招股集資6.8億元

醫藥企業廣州銀諾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3,655.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8.68港元,集資近6.83億港元,於本月12日截止認購,15日掛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沒有收入,更分別錄得虧損7.3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75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萬元,虧損同比持續擴大至9,788萬元,去年同期蝕6,189萬元。 集資所得的5.49億港元將用於臨床試驗及核心產品的商業化上市,餘下的6,100萬港元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Authentic :过去、现在、未来也拒售锐步

周三媒體報道,Authentic Brands Group否認向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20.HK)出售銳步。 Footwear News報道稱,Authentic Brands執行副總裁Steve Robaire在內部備忘錄中表示:「Authentic並未向安踏出售銳步,市場傳聞完全錯誤。」Robaire補充:「Authentic過去、現在及未來均無剝離銳步的計劃」,並表明集團將繼續全力支持銳步品牌的發展。 先前有消息稱,Authentic有意向安踏出售銳步,並已接近達成協議。創立於1958年的銳步,阿迪達斯於2021年以25億美元售予Authentic。安踏作為中國最大運動服飾品牌,於2019年收購Amer Sports(AS.US)後,已持有包括威爾勝和始祖鳥等多個國際品牌。 在報道傳出後,安踏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3.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