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HK
Shoe-making giant Yue Yuen wobbles, with first-quarter profit down 24%

這家來自台灣的製鞋大廠,雖已提早布局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卻仍要面對人力成本激增帶來的盈利壓力

重點:

  • 首季度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大跌24.2%
  • 東南亞人力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公司利潤空間

 

李世達

當中國製造的運動鞋仍在跨越太平洋,送到美國消費者手中時,全球供應鏈的重塑並未停止。雖然中美暫時達成協議,大幅降低關稅,但對製鞋大廠裕元工業(集團)有限公司(0551.HK)來說,仍不能鬆一口氣。今年首季,「製鞋大王」面臨毛利率及盈利均雙雙下滑的局面,凸顯出代工廠商在全球供應鏈變局中的無奈。

裕元是Nike(NKE.US)、Adidas(ADS.DE)、Puma(PUM.DE)等品牌的運動鞋代工廠。根據首季度財報公司收入按年增長1.3%至20.29億美元,收入表現尚能持平,利潤卻大幅縮水,同期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大跌24.2%至7,580萬美元。毛利率與經營利潤率亦走下坡路。首季毛利率按年下滑2.2個百分點至22.9%,經營利潤率亦由去年同期的7.3%跌至5.4%。

公司表示,全球經濟格局動盪導致單位成本升高,廠區產能利用不均、人工成本激增,以及新設產線與鞋面加工廠的投產進度不如預期,導致整體效率未能提升。

成本增長 需求保守

其中,印尼與越南等地的人力成本變動對裕元影響深遠。美銀證券指出,印尼工廠今年初已實施薪資上調,第二季雖然將陸續轉嫁成本予品牌客戶,但毛利率短期內仍將承壓,預估全年僅能維持在18%至19%之間,較2024年仍有明顯回落。

儘管第二季訂單穩定,但管理層預期第三季出貨將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與客戶庫存策略轉趨保守而出現年減,意味短期恢復動能仍有困難,特別是在中國內地零售市場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品牌客戶對拉貨節奏更趨謹慎。

外部變數同樣對裕元形成壓力。面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公司自2018年起已開始啟動產能重配,降低中國生產的比重,特別是輸美產品裡中國製造的比例,從高峰的85%已降至15%。以生產地區劃分,2024年,印尼、越南及中國大陸分別佔出貨量的54%、31%及11%,顯示產能重心已逐漸轉向東南亞。

事實上,和許多代工業者一樣,裕元本就是「遊牧民族」。

雖然裕元成立於1988年,但其母公司、台灣寶成工業(9904.TW)早於1969已在台灣彰化創立,初期主要從事塑膠鞋生產製造及出口,爾後開始專注於運動鞋及休閒鞋之研發製造。

逐利而居 分散風險

1980年代,台灣土地及環保法規更趨嚴格,加之勞工成本快速上升,寶成開始尋求外移生產基地,起初目標放在東南亞,隨著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寶成也加入了台灣製造業的「西進潮」。

總部設於香港的裕元,於1992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港資企業身份進入中國大陸設廠,開始在廣東東莞、惠州、江蘇昆山等地設立製鞋基地。隨著產能擴張與中國出口快速成長,裕元的製造版圖迅速擴大,成為Nike、Adidas等品牌最重要的亞洲代工夥伴,巔峰期一年出貨量超過3億雙運動鞋。

裕元工業旗下還有一家上市公司寶勝國際(3813.HK),負責中國內地的體育用品零售與分銷。從股權結構看,裕元是寶勝國際的控股股東。裕元負責製造,寶勝負責銷售,多年來建立起橫跨中國、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的製造銷售網絡。

然而,儘管裕元工業已提前部署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但這些調整未必能立刻帶來成本優勢,反而在過程中推高營運負擔,部分新設產能效率不佳,導致加班成本增加。同時東南亞地區的勞動力情況與關稅環境也在時刻變化,加上中國經濟復蘇尚不明朗,品牌客戶策略保守,都為公司經營帶來壓力。

裕元股價近年長期徘徊在12至18港元之間,目前市盈率約6.5倍,低於九興控股(1836.HK)的10.3倍與豐泰(9910.TW)的20.8倍,反映市場對其前景並未抱持高度信心。

儘管公司基本面穩健,品牌關係深厚,但成長性卻略顯不足,除了寄望景氣好轉、訂單增加之外,尚看不出有其他具體策略,未來如果能在數位轉型、自動化製造與技術升級等方面有所突破,或許才能贏得更多投資人青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文遠知行港股首掛破發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掛低開7.8%,隨後跌幅擴大,全日收報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國上市的文遠知行公布,此次發行8,825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72.44倍超購,觸發回補機制,最終配發佔比增至20%,國際發售佔80%,獲8.85倍超購。最終發售價爲每股27.1港元,淨籌約22.64億港元(2.91億美元)。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約40%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另外40%用於加快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或運營,約10%用於建立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兩億元,同比增長32.8%,虧損達7.92億元,按年收窄約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定價遠低目標 小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掛牌,開市報124港元,較招股定價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報121港元,跌13%。 自小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開招股後,其在美上市的存託股份持續受壓,周三收市報16.25美元(126.75港元),過去一周下跌23%。 小馬智行經調整後的發售量為4,824.9萬股,招股價最高不超過180港元,是次定價遠低於目標價近23%。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5倍,國際配售超額6.7倍,集資總額67億港元 公司在中國4座一線城市提供L4自動駕駛服務,現時擁有自動駕駛的士超過720輛,另有170輛自動駕駛貨車。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萬美元,但虧損按年擴大87.2%至9,608.6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虧損擴大 嗨學網光環何在?

為追尋難盈利之路,中國第四大線上職業教育機構嗨學網,冀藉人工智能(AI),為業務注入成長動力 重點: 嗨學網已在香港申請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與虧損擴大,恐削弱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中國房地產持續低迷,作為中國建築行業技能培訓的龍頭企業之一,亦面對一定負面因素   譚英 北京嗨學網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藉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請,讓投資者了解中國職業教育培訓的市場潛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從投資者那裡上到一課——由於業務與中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關聯密切,投資者或許會選擇觀望。 嗨學網此舉或意在試探市場對其投資興趣,公司是中國建築行業最大的線上職業能力培訓服務提供商,同時也是應急安全領域的第二大線上職業能力培訓機構。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學網毛利率達85.8%,這一數據顯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現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隨中國職業教育龍頭——中國東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腳步。後者於2019年在港上市,籌資6.25億美元,當時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類IPO。 不過,投資者對中國東方教育的態度並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來,股價已下跌約一半。話雖如此,中國東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僅為59%,遠低於嗨學網,但其收入與盈利表現明顯更為健康,同期分別增長10%與48%。相比之下,嗨學網在同一期間仍處於虧損狀態,收入亦出現下滑。 嗨學網自2010年推出首個職業學習品牌「嗨學課堂」以來迅速成長,並於2018年推出高端職業資格培訓品牌「精進學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續錄得虧損。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產品集中於建築領域相關職業,而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數年陷入低迷,對其業務構成壓力。 嗨學網旗下第三個品牌「數培通」主打企業客戶培訓服務,但表現相對疲弱。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多數企業不願投入資金培訓建築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動低迷的情況下,勞動力供給已相當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學網近年屢成消費者投訴焦點。據中國媒體近期統計,公司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訴。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請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訴被誘導購買高價課程,之後退款遭拒。類似的投訴早在2020年便已出現在央視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調查節目,成為公司長期面臨的負面問題之一。 根據申請文件,嗨學網的市場推廣支出佔收入比例超過60%,這不僅可能解釋公司長期虧損的原因,也反映其激進的銷售策略或與投訴潮相關。文件還顯示,截至今年6月,嗨學網的銷售與行銷團隊人數佔其員工總數的八成。 業績反轉 直到最近,嗨學網的虧損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穩健成長的軌道上。公司所處的中國職業教育市場,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將迎來高速增長。根據申請文件引用的研究數據,中國線上職業技能與資格教育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375億元(約52億美元)增至去年的469億元。嗨學網在該產業中排名第四,市場佔有率約1.1%,並在細分的建築類職業資格培訓市場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間,嗨學網收入增長約28%,由4億元升至5.1億元,同期虧損減半,從1.8億元降至9,070萬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計付費用戶達430萬名。 然而,這些正面趨勢在今年急轉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億元,虧損則倍增至1.58億元。唯一持續改善的指標是毛利率,從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並於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升至85.8%。 由於嗨學網近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嗨學課堂」與「精進學堂」兩大品牌下的建築類職業資格考試課程,因此不難看出,公司業績近來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其建築行業培訓與資格服務收入佔比,已從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麼,在業績乏力、難以激起投資興趣的情況下,嗨學網為何仍認為此刻是推動卜市的時機?公司給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學網相信,AI技術的導入,將有助於改善公司表現。公司於2024年開始探索大模型AI的應用,並在2025年成立獨立的AI創新團隊,在隨後六個月內推出逾30個AI智能體。 根據申請文件,公司已測試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線以來,已協助批改超過13,000份作業;而於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銷助理,已協助分析超過10萬個商機。此外,公司於2025年5月試運行的會員制產品,短短數月內便吸引了21,000名付費用戶。 嗨學網的另一項利好因素,是其近年業務正逐步擴展至建築領域以外,包括應急安全、財會金融、法律資格與醫療衛生等新板塊。 公司主要業務來自「嗨學課堂」與「精進學堂」兩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億元增至2024年的4.8億元。「數培通」品牌下的企業服務,於2022年貢獻收入2,100萬元,但收入佔比已從當年總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僅1.8%。 按行業劃分,今年上半年建築相關的個人培訓服務收入為1.4億元,佔總收入的60.9%;應急安全培訓佔21.6%;其餘則來自「其他」類別的職業資格考試課程。其中,應急安全資格考試業務成為公司最具潛力的成長引擎,其收入佔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學網計劃將集資款項用於升級其建築與應急安全類課程,並擴展至醫療健康、銀髮經濟及新能源等新領域,同時打造終身學習服務體系。集資款項中,最大部分將投向AI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收集與研發等項目——這些領域潛力可期,但也需要進一步審視其實際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營運效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動情感經濟

AI不只懂得回答問題,還開始「懂你」。從戀愛陪聊到情緒安撫,AI陪伴正悄然改變人與科技的關係    李世達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應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這一細分場景正悄然崛起。根據《哈佛商業評論》調查,情感與心理陪伴已躍升為生成式AI最常見的使用場景之一,用戶使用頻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與翻譯服務。這顯示人們對科技的期待,正從「幫我工」轉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當夜深人靜時,睡前拿起手機,陪你聊天看劇的,可能不是人類,而是一個更懂你的AI。 在美國,AI陪伴正以「虛擬人格」為主導。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機器人Replika,至今累計用戶超過3,000萬,其中近半數設定AI為「戀愛伴侶」。隨後興起的 Character.AI讓用戶能自創角色、與名人AI對話,短短一年吸引上億次互動。最新爆紅的AI Bro則主打「陪用戶刷Tinder、聊日常」,透過浮窗陪伴用戶一同瀏覽手機內容,就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做實時交互,上線數周即衝上美國Apple Store總榜前十,日下載量高達七萬次。 在中國,AI陪伴的應用更加「貼地」。以近期爆紅的「逗逗遊戲夥伴」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戶可讓AI語音助手陪打《王者榮耀》,或在夜裡聽它講故事、模擬閒聊。該公司接受傳媒訪問時聲稱,月活用戶已突破200 萬,並計劃拓展至海外市場。其背後採用的模型基於MiniMax技術與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義千問(Qwen)微調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創稀宇科技 (MiniMax),則被視為目前中國最具潛力的「AI人格工廠」。旗下的語音聊天應用Talkie,能讓用戶自創虛擬角色,與AI進行情感互動,至今年全球用戶突破一億,月活用戶數超過1,100萬,其中女性用戶數約佔48%。該公司由前商湯科技高管閆俊傑創立,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0700.HK)、阿里巴巴與紅杉中國。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該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目標年內掛牌。 為「懂我」付費 中國市場的特點是快,從模型到App上線平均只需三個月。根據QuestMobile數據,AI陪伴應用的使用高峰集中於晚上10點至凌晨2點,主力人群是18至35 歲年輕人。這些人不一定孤單,但他們願意為「懂我的AI」付費。 據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報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場規模」於 2025 年估值約3,667億美元,預計至 2035 年可達9,721億美元,2026至2035 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