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8.HK
Sun Art Retail Group seeks transformation

近年電商崛起,網購盛行,令昔日在內地其門如市的大賣場面對極大困境,高鑫近日發盈警,業績按年轉盈為虧

重點:

  • 高鑫上個財政年度虧損高達17億元
  • 虧損主要來自關店而作出的減值,以及單價下跌所致

 

劉智恒

當港人每到周末周日搶著往深圳山姆購物時,昔日的內地大賣場「龍頭一哥」大潤發卻斯人獨憔悴,其母公司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突發盈警,截至2024年3月底的財年業績轉盈為虧,蝕16億(2.2億美元)至17億元,再對上財年則錄得盈利7,800萬元。

虧損主要是來自關閉門店、固定資產減值,以及為商譽作減值所致。若不考慮此部分,則淨虧損約6至7億元,主要是業務調整,以及顧客囤貨習慣減弱,引致單價減少。

大潤發不斷關店

高鑫表示,將會關閉長期虧損的門店,亦會考慮出售不良資產,同時續在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等區域密集佈局。集團預期現金流仍充足,並為未來業務發展及應對市場競爭提供充足資金儲備。

事實上,在網上購物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味靠平招徠的大賣場,其經營模式顯得有點兒過時。高鑫不斷收縮旗下門店的數目,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門店總數為582家,相比上一財年的602家減少了20家。市場非正式統計,2023全年,大潤發門店出現集體關閉潮,涉及的數目高達13間。

難怪高鑫的主席黃明端曾感慨萬千道:「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業務衰退下,高鑫的業績日走下坡,2022的財年虧損7.3億元,2023財年雖反彈微賺7,800萬元,但2024財年又再虧損逾16億元。今年2月,母公司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董事長蔡崇信也開腔,向投資者表示考慮慢慢退出傳統零售業務。

山姆逆境突圍

面對電商的不斷碾壓,傳統大賣場顯得無力招架,在極其劣勢下,沃爾瑪(WMT.US)旗下的山姆成為市場奇皅,它採用倉儲加付費會員模式,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2022年時,中國沃爾瑪的收入1,070億元,光山姆店就佔去61%。去年第四季度沃爾瑪在內地銷售額達288億元,同比增長11.3%,集團表示全賴中國山姆及電商業務持續增長所致。

山姆的美國競爭對手好市多(COST.US)也採用類似模式,在中國取已設六家門店,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眼見競爭死敵另闢蹺徑,高鑫也從旁偷師,去年在揚州開設首家付費會員店—M會員店。該店是以現有大潤發門店改造而成,經營面積1.2萬平米,至去年9月底,付費會員已超過5萬名,集團更計劃,今年在南京和常州的門店,亦改為M會員店。

山姆店成功將垂死的沃爾瑪救活,令人對倉儲式付費會員店刮目相看。首先山姆收取每名會員260元,這筆費用即時為集團帶來現金流。但要明白,既然大賣場不用付費,人們為何要付費予山姆?這才是關鍵所在。

我們先說說傳統大賣場的經營模式,其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銷售貨物的收費,另外是收取商家的入場費、上架費或堆頭費。後者是大賣場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大賣場以入場費為首要考量點,往往忽略了消費者的實際需要,變成只要商家付得起錢,大多來者不拒,於是貨種繁雜,花多眼亂,但貨品是否吸引消費者,又屬另話。

貨種獨特價格低廉

山姆店與大賣場的不同,一是貨品,二是價格。先說貨品,傳統大賣場貨品動輒兩三萬款,物種雖多,卻不一定是大多消費者需要;而且同質化高,這類貨幾乎甚麼地方也可買得到。山姆精準挑選的商品約在3,000到4,000個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少存貨單位),主力針對目標消費者的需要,一些品種更不是隨意在別的店鋪可以買到。

集團更有自家品牌Member’s Mark,商品數量約在800項,從日用品到烘焙食品,更時常出現爆品,如原味麻薯麵包、美式烤雞、榴蓮千層、瑞士卷等。此模式不但實現了差異化,自家產品的毛利率亦相對較高。

由於貨品精簡了,再以大手採購,通過深度綁定供貨商而獲得頗高議價能力,自然就容易取得高折扣。而且,如上所述,傳統大賣場收取上架費,商家付了一大堆費用,羊毛出在羊身上,會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於是出現大賣場的貨品貴過小賣店。山姆店並沒此問題,貨品價格較別的地方便宜,那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會員費去進場購物。

還有,逛店體驗也十分重要,山姆店雖然以倉儲式經營,但在裝修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特別在貨品的擺設作出一番布局,讓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感受到不一樣。而且,部份山姆店旁邊也有別的大型遊樂地點或品牌店作為配套,如珠海店坐落於印像城,內有迪卡龍及不同商店,那消費者到山姆店,並非單純購日用品,而是作為一天的娛樂消費點。

山姆的成功讓高鑫狠下決心轉型,不過,在部署上高鑫肯定輸了先勢,山姆已成為該模式的領頭羊,品牌佔了先機。大潤發遲來的轉變,最終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還是能做到後發先至,超越先來者,暫時仍待時間證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億航次季虧損擴大 下調全年收入指引

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長44.2%至14.72億元(2,050萬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於EH216系列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於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內公司錄得淨虧損8,100萬元,同比擴大13%,但經調整後淨利錄得94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20萬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則維持62.6%,與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獲得超過150架新訂單,已在中國及海外建立逾40個EH216-S運行場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過一萬次安全飛行,保持零事故紀錄。公司表示,由於今年戰略重點放在推進eVTOL商業運營及運行示範模式,需為長期擴張奠定基礎,因此將全年營收指引由原本的9億元下調至約5億元。 摩根士丹利將下調億航2025年交付量預測45%至220架,收入預測則下調46%,並將億航目標價由30美元下調至26美元,但維持「增持」評級。 億航股價周二下跌7.53%,收報16.45美元,過去六個月累跌34.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虧損收窄 曹操出行蝕4.7億

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收窄近40%至4.68億元,毛利率則上升1.4個百分點至8.4%。 期內各項營運指標均有所增長,上半年訂單量接近3.8億,同比上升49%,日訂單量為210.8萬,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810萬,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躍司機為55.4萬,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來計劃將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的覆蓋範圍擴大至全國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蘇州及杭州累計完成15,000公司的測試。 曹操出行周三開市升2.8%報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價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truggling to balance revenue and profit, ZTO waits for the ebb of industry “involution”

收入盈利難兩全 中通等待內捲退潮

業務量的增長難敵成本上漲與單票價格下滑,導致中通上半年盈利下滑 重點: 中通上半年業務量按年增17.7%至198.48億件,市佔率回升至20.8% 中期盈利按年降2.6%至39.32億元,毛利率由32%降至24.8%   李世達 在中國,可能沒有哪個行業比快遞業更貼近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消費者手機跳出的快遞通知,都是中國龐大內需市場與電商經濟的脈搏。 據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7.43萬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實物商品網購仍有6%的增速,讓網購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穩定在四分之一左右。快遞業正是這股力量的最佳受益者:僅上半年就完成了956億件的投遞,同比增長高達19.3%,繼續傲視全球。 在這個背景下,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近日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第二季度,公司收入118.32億元,年增10.3%;盈利則年減24.8%19.65億元。上半年計,中通收入按年升9.8%至227.23億元,盈利則按年跌2.6%至39.32億元,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2.0%下降至24.8%。 我們在早前的文章中提到,去年業務量市佔率下滑的中通,今年下達軍令狀,將首要任務放在「實現高於行業平均增速的業務量增長」上。今年上半年,中通業務量達198.48億件,以同期全國快遞業務量956.4億件計算,市場份額約20.8%,較去年底的19.4%有所回升,業務量增速17.7%也逐漸追上行業平均增速19.3%,但仍低於極兔(1519.HK)的27%、順豐(6936.HK; 002352.SZ)的25.73%及圓通(600233.SH)的21.79%。 輕小件拖累單價 在業務量增速回升的同時,單票收入卻同比下降約6%,這一變化直接拖累了毛利水平。下降的原因並非單一,部分來自訂單結構的持續小件化與輕量化,拼多多、抖音等低價電商平台推動的高頻低價件大量湧入,壓低了市場的平均票價。同時,為保持市場份額,中通在價格策略上相對積極,使得單票收入無法隨件量提升而同步增長。 中通首席財務官顏惠萍指出,第二季核心快遞業務單票收入淨下降0.06元,主要因為增量激勵增加0.18 元,以及單票平均重量下降影響0.05元,但主要客戶單價提升0.17元,抵銷了部分影響。 在成本端,中通的規模效應優勢被直客服務、網絡升級和區域服務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所抵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成本達到229.5億元,同比增長18.6%,其中運輸成本增長13.1%至103.7億元,分揀成本增長11.2%至57.4億元,而其他成本更大幅增加47.6%至68.4億元。其他成本包含直客業務的拓展與網絡基礎設施投入,成為拖累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背後的原因是,隨著訂單結構逐漸向輕小件傾斜,快遞企業需要更多末端派送能力與差異化直客服務,意味著對網點、快遞員補貼、服務質量保障等環節的持續加碼。 同時,中通作為市場份額領先者,為了維持全國範圍的網絡穩定與服務水準,也在加大區域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升級方面的投入。這些投入短期內難以帶來直接收益,卻立即反映在成本科目中。 反內捲的曙光? 中通用利潤換市場,體現出快遞業「內捲」下的無奈。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的快遞業務量與收入推算,2007年內地快遞平均單票價格為28.55元,而到了今年6月,這一價格已下滑至7.49元。 不過,官方反內捲的舉措也開始延伸至快遞業。本月中旬,浙江義烏率宣布調漲快遞價格,要求將快遞單票價格下限上調0.1元至1.2元。而快遞業務量佔全國24%的廣東省,則自8月4日起將快遞底價上調0.4元,各家均不得低於1.4元成本價攬收,否則將面臨處罰。 或許是體會到盈利下滑的無奈,中通管理層在財報中調降了全年業務量目標,從408億件至422億件區間降至388億至401億件區間,換算增速仍有14%至18%。 業績公布後,中通股價微跌0.71%,報154.7港元,年初至今升幅約3%。市盈率為12.46倍,低於順豐的22倍、圓通的16.4倍與韻達的14.7倍,反映出市場對中通盈利狀況的擔憂。短期內,中通仍要面對成本上升帶來的盈利壓力,官方的反內捲措施將有利於單票價格的回升,但或需要更多時間來體現;長遠看,反內捲可能提升行業集中度,對業務規模更大的中通更有利,估值修復的可能性也會提高,投資者可再觀望一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贛鋒鋰業擬配股及發可轉債籌25億元

鋰生產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擬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籌集淨額共25.15億元,擬用於償還貸款、產能擴張及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議配售4,002.56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02%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5%,每股配售價29.28港元,較H股昨日收市價30.98港元折讓5.49%,集資淨額11.69億港元。 另外,公司建議發行於2026年到期的13.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計息,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33.6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30.98港元溢價8.68%,可悉數轉換為4,068.904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16%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8%。發行債券所得款項淨額13.46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82.58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59億收窄至5.36億元。 周二公司股價低開,至中午休市報30.08港元,跌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