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HK
IEC operates casinos and hotels

隨著菲律賓啓動政府資產私有化進程,國際娛樂正斥重金押注馬尼拉賭場的收購項目

重點:

  • 國際娛樂上周發佈兩年內第五次盈利警告,最新財年虧損幅度擴大60%
  • 隨著菲律賓政府拋售旗下43家國有賭場,公司斥資12億美元在馬尼拉市中心打造的綜合賭場酒店項目即將重啓運營

譚英

國際娛樂有限公司(1009.HK,IEC)的盈利根基仍未穩固,但投資者似乎押注其經營狀況即將迎來轉機。

上周,這家雄心勃勃的博彩運營商發布盈利警告,預計截至6月的最新財年稅前虧損將達2.6億港元(約合3,340萬美元)或更高,較上財年1.622億港元虧損額顯著擴大。然而,市場反應波瀾不驚,投資者既未顯露驚詫也未表現出憂慮,消息發布後數日間股價基本維穩。

投資者如此淡然或緣於見怪不怪。畢竟,這是這家公司自2023年2月以來第四次發布盈利警告。其收入來源包括新海岸酒店運營及向毗鄰賭場出租設備,該賭場隸屬菲律賓國有博彩監管機構Pagcor。

預期2025財年虧損源於多重因素:管理費用激增、賭場營銷活動支出攀升,以及賭場改造相關資產撇銷。定於9月26日發佈的最終年報,料無重大意外。

儘管持續虧損,但國際娛樂或值得重新審視,公司於2024年5月簽約收購毗鄰新海岸酒店的Pagcor旗下賭場並獲後續經營權。事實上,期內虧損大半源於包含物業重大改造在內的轉型陣痛,這解釋了投資者為何甘願承受更大額虧損,他們正期待經營狀況的實質性改善。

Pagcor啓動大規模賭場資產私有化進程之際,此項收購使國際娛樂成為行業先行者。根據協議,該公司承諾投入10億至12億美元實施改造,將該物業轉型為集博彩與家庭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度假酒店。Pagcor最終計劃悉數出售旗下43家賭場,目標籌措至少500億比索(約合8.7億美元)資金。

縱使虧損加劇且頻發盈利預警,國際娛樂近期營收表現卻頗為亮眼。截至2024年12月底的六個月內,其營收同比勁增逾倍,由1.05億港元躍升至2.68億港元。儘管當期虧損從3,610萬港元擴至9,500萬港元,增幅近兩倍,但其銀行存款及現金結餘卻從2024年6月的6.17億港元增至2024年12月末的8.55億港元。

該強勁增勢較截至2024年6月的上個財年顯著提速,後者營收僅從2.07億港元微增11%至2.30億港元。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接管菲律賓賭場業務,公司虧損持續擴大,2023財年尚錄得1,830萬港元微利,2024財年已轉為1.32億港元虧損。

新投資佈局

斥資改造擁有26年歷史的新海岸酒店(原凱悅酒店及賭場),是國際娛樂錄得赤字的主因。其2024財年管理費用同比翻倍至2.046億港元,當年財務成本近兩倍增至7,000萬港元。

國際娛樂的物業位於馬尼拉市中心老城區馬拉特(Malate),遠離聚集高端賭場度假村的娛樂城(也稱Pagcor城)及鄰近的阿基諾國際機場。國際娛樂在菲律賓的發展史可追溯至2007年,彼時,其收購馬尼拉賭場酒店及外港新填海區7,128平方米地塊,後者於兩年後建成L’Arc Macau酒店。

國際娛樂的前身為互聯網內容提供商HKcyber.com,隸屬香港新世界集團,2000年登陸港交所創業板。四年後其收購獨立製片公司M8經營權,更名為國際娛樂,並轉至港交所主板上市。

此後股價長期沈寂,直至2017年知名撲克選手、馬雲旗下雲鋒基金聯合創始人蔡朝暉啓動收購,最終獲得控股權。蔡朝暉主導下,公司取得撲克之星(PokerStars LIVE)在中國澳門、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柬埔寨的賽事主辦權。

2022年,蔡朝暉辭任主席,由原Frontier Capital Group主席、現任CEO 的Ho Wong Meng接任。Frontier Capital Group在菲擁有Stotsenberg Hotel及FortuneGate Casino。

面對已在菲博彩業佈局的其他私營企業競爭,國際娛樂實現新物業盈利仍面臨嚴峻挑戰。當前,馬尼拉娛樂城核心運營商包括新濠博亞娛樂(0200.HK, MLCO.US)旗下夢幻城、布魯姆貝瑞度假村(BLBRF.US)旗下索萊爾度假村、旅行者國際酒店集團旗下新港世界度假村,以及環球娛樂(6425.T)運營的岡田馬尼拉。

第五家綜合度假村計劃於今年底前在娛樂城開業,由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LET Group(1383.HK)運營。菲律賓另有兩大博彩集群位於克拉克和宿務,前者有Hann Resorts及Casino Plus,後者有Nustar Resort and Casino。

相較澳門(2024年博彩收入283.5億美元)及美國內華達州(同年博彩收入156億美元),菲律賓尚屬小型市場。2024年,Pagcor錄得創紀錄的1,120億比索(約合19億美元)收入,同比激增41%,其中博彩業務貢獻主力。同年淨利潤達168億比索,飆升146%,印證該行業獲利潛力可觀。

2024年,菲律賓博彩業(含Pagcor)總收入達4,100億比索,同比增長25%。今年上半年該收入攀升至2,147.5億比索,再創半年期新高。

新濠博亞娛樂123.1億港元市值與0.29倍市銷率,為國際娛樂提供參照基準,後者雖僅16.9億港元市值,但市銷率高達4.33倍。相比澳門龍頭金沙中國(1928.HK)的1,725億港元市值及3.12倍市銷率,澳博控股(0880.HK)的226億港元市值及1.28倍市銷率,前述兩公司皆屬行業輕量級選手。鑒於國際娛樂規模有限且持續虧損,當前高企的市銷率暗示股價存在輕微估值泡沫。

雖較中國澳門和美國內華達市場規模有限,但相較新加坡、日韓等合法博彩地區,菲律賓市場顯然具備強勁的區域潛能。這對欲借賭場並購躋身博彩巨頭行列的國際娛樂而言,或預示利好前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娃哈哈擬換標「娃小宗」 續整頓家族企業

中國最大飲料企業之一的娃哈哈,正面臨商標使用權與整頓家族成員公司交織的風波。據財新報道,宗馥莉接掌後的娃哈哈已啟動換標計劃,將自2026銷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內部通知顯示,公司因「複雜歷史問題無法短期解決」,始終暴露於法律風險之下。依現行股權結構,「娃哈哈」商標須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單獨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團股東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區國資、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職工持股會。部分員工已就持股權屬問題對宗馥莉提起訴訟。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實控的宏勝飲料集團於2025年5月申請註冊。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宗馥莉為其定下的年銷售目標達300億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實際銷售規模的八成。 同時,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飲用水公司因商標授權到期於7月被迫停產。該公司成立超過20年,由宗慶後堂弟宗偉持股30%,其餘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實業及社會股東持有。宗偉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獲新授權合同,最終被市場監管部門查封。 娃哈哈集團方面則強調,授權合同已到期,且未簽訂續約。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女股神入股 阿里股價狂飈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9988.HK,BABA.US)近日股價節節上升,據媒體報道,美國女股神Cathie Wood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旗下基金,在4年前清倉阿里巴巴股份後,再斥資1,630萬美元購入該股。 另外,在2025年阿里雲棲大會上,公司宣布與英偉達開展Physical AI合作,包括數據合成處理、仿真數據生成、模型訓練及環境仿真強化學習等。 同日,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在大會上表示,積極推進3年3,800億元人民幣的AI計劃,並會持續加大投入;同時強調阿里雲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至2032年時將較2022年提升10倍。 受到多方好消息帶動,阿里周三在港股收市急升9%,周四則平開報174元,公司股價自今年初以來大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axi company

在數字之外:如何看懂robotaxi公司的財報?

Robotaxi是一場概率的賽跑,在財報數字之外,成敗關鍵隱藏在無人化與規模化的細節裡    楊哲 自從去年底小馬智行(PONY.US)和文遠知行(WRD.US)在納斯達克上市後,每個季度的公司財報,為解讀robotaxi公司和這個賽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首先,robotaxi公司短期內不會盈利,頭部企業也只是有希望單位毛利(unit economics)轉正,這是個行業共識,所以沒法看市盈率。robotaxi公司一年營收也就幾個億,也沒法看市銷率。這個賽道既像機器人賽道,也有點像創新藥,投資人看的其實都是未來的市場空間和這家公司未來成功的概率。 就像人形機器人短期內都不可能給你養老,投資機器人公司應該看的是各家對於AI的理解,不應該看一個季度讓多少台玩具去春節晚會跳秧歌。robotaxi市場空間公認很大,如果現在還沒有盈利,那看的其實是未來盈利的概率,而不是短期內賣給甲方多少台車來獲得一次性的收入。如果看賣車收入來決定估值,那自動駕駛企業也應該按車企去估值,一家一年只賣幾百幾千台車的車企估值是多少呢?說是零估計都多了。 所以L4公司(無論是robotaxi還是robotruck)要通過財報(當然也可以通過平時的新聞等等)看長線計劃的進展,而不是看過去一個季度賺多少錢——更何況也沒盈利,只是營收。 在robotaxi這個賽道,需要清楚兩個問題:一是各家畫的餅(企業目標)你是否認可;其次,畫餅之後,你是否有辦法追蹤這家公司的進展。能追蹤進展很重要,否則你可能會被騙。在這個賽道,你應該假設所有人都是騙子,然後找不可粉飾的驗證方式去驗證。 內行看門道 那對於robotaxi賽道的公司,你如何去追蹤驗證呢?可以看「無人化」和「規模化」,且有先後順序。先有能力做無人化,然後在無人化的前提下擴大無人車隊運營規模。 無人車隊運營規模,不是看在資產層面有多少車,而是看各地用戶有多容易搭得到一台無人的車,以及這台車在各種極端場景、時間、天氣下是否還能跑。無安全員的車越多,每天的無人化里程越大,安全風險越大。無安全員之後大約平均每多少公里出一次事故的概率,每個廠商自己心裡是清楚的,外界不容易直接獲取,但它會體現在其他變量上——能不能無安全員、能不能晚高峰接單及去繁忙區域接單、能有多少台無人車每天上路隨時接單等等。 對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安全性沒有信心的公司,就會想盡辦法控制無人車在複雜場景道路上跑的規模,或控制運營時段、運營路段,從而控制安全風險暴露程度。 因此,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的robotaxi,只能搭到有安全員的車(無論安全員在主駕還是副駕),到搭到10台無安全員的車,再到公開搭到100台無安全員車,其背後的安全風險暴露程度是分別差一個數量級的,其對技術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是分別差一個數量級的;可以讓你在高峰期、繁忙地段搭車,和只敢在非繁忙地段和時段讓你搭車,兩者差別很大,因為複雜場景的事故率遠高於非複雜場景,哪怕人類駕駛都是如此。 一旦安全性指標和技術要求差一個數量級,其技術差距就是有代差的。有代差、落後的公司不一定能達到下一個數量級。L4級robotaxi作為第一個大規模商業化的具身智能AI agent,其對技術研發的要求很高,並不是所有的團隊都能實現。 自動駕駛本質上是個概率問題,統計學學不好的人,做不了自動駕駛,也做不了自動駕駛的投資。通過財報、公開文件、和實際用戶可感知的體驗,投資人能夠推測出不同公司的技術代差,而有代差的公司,彼此成功抵達robotaxi終局的概率,當然也是不同的。 楊哲,小馬智行高級總監,在自動駕駛領域擁有接近10年專業經驗,他的聯繫方式:mail@yangzhe1991.org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詠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 wild ride for TransThera investors

藥捷安康股價坐上過山車  「妖股」背後業績成色幾何?

雖有臨床管線進展的利好,但股價暴漲的更大推力來自該股票被快速納入重要指數引發被動資金集中買入 重點: 藥捷安康是一隻典型的港股「小盤股」,在港股的實際流通股僅約550萬股 現有管線均在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盈利,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僅360萬元    莫莉 近期,港股醫藥市場上一支上市不足三個月的次新股成為資本市場焦點,創新藥企藥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17.HK)的股價在短短六個交易日內股價最高飆升超過550%,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躋身港股醫藥龍頭行列。然而暴漲之後緊接暴跌,僅在9月16日單日,其市值就蒸發近1,900億港元,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過山車」行情,如此極端的股價波動背後,究竟有何推手? 從消息面來看,藥捷安康此輪股價的抬升與公司核心產品的臨床進展相關。9月10日晚間,藥捷安康發布公告稱,其核心產品替恩戈替尼聯合氟維司群用於治療經治失敗的激素受體陽性(HR+)且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或低表達(HER2-)的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II期臨床試驗,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默示許可。「臨床默示許可」意味著,藥物臨床試驗申請在提交後經過60個公示日且未收到否定或質疑意見,藥企可依據提交的試驗方案啓動相應臨床試驗。 替恩戈替尼是一款First-in-Class的MTK抑制劑,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來發揮抗腫瘤作用,有潛力治療膽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膽道系統癌症等各種復發或難治、耐藥實體瘤。今年6月,替恩戈替尼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予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快速通道認證。 但是,對於創新藥企而言,披露旗下管線獲得臨床試驗許可,相比於藥品正式獲批上市、達成重磅授權合作等里程碑事件,並非典型的重大利好,更不足以單獨支撐股價飆升超50倍的現象。其背後更大的驅動因素,在於該股被快速納入多個重要指數,進而引發大量指數ETF基金進行被動型資金配置,這種機制性的資金流入成為了股價暴漲的核心推手。 9月8日,藥捷安康被納入港股通標的,同時成為恒生綜合指數、恒生綜合中小型股指數、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恆生創新藥指數等9支恒生系列指數的成分股。在南向資金的持續加持下,藥捷安康的股價從9月10日開始開始騰飛,10日至12日的股價單日分別上漲27.57%、20.78%和77.09%。 9月15日,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實施季度定期調整,藥捷安康也被納入成份股,股價進一步暴漲,當天以上漲115.58%、報415 港元/股收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是一個反映港股通範圍內創新藥上市企業整體表現的指數,選取的是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額大於1000萬港元、日均總市值排名前50名的創新藥公司,多支港股通創新藥ETF錨定該指數進行被動交易。 藥捷安康是一隻典型的港股"小盤股",市場流通盤稀缺。公司於今年6月23日正式登陸港交所,在此次IPO中,藥捷安康的發行價為13.15港元,總股本約3.97億股,IPO公開發行1528.1萬股。此外,藥捷安康IPO還引入5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約977.40萬股,並設有6個月禁售期。扣除基石投資者認購部分及原股東持股後,藥捷安康在二級市場上的實際可自由交易的流通股僅約549萬股。 這意味著,藥捷安康在二級市場上的可交易籌碼極為有限,價格更容易受到資金集中買入賣出的影響。當藥捷安康被納入相關指數後,跟蹤這些指數的ETF基金出於複製指數的需要,必須對其進行被動配置和買入。這種集中性的需求出現在流通盤很小的背景下,會迅速推高其股價。 尚處於研發期 面對一度超過千億的市值規模,市場不少聲音質疑藥捷安康及其在研管線能否支撐起如此高的估值?藥捷安康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處於註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血管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 除了替恩戈替尼之外,藥捷安康還擁有五款臨床階段候選產品及多款臨床前階段候選產品,現有管線均在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盈利。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滑65.1%至360萬元,主要由於銀行存款利息及理財收入減少410萬元以及政府補助同比減少270萬元。公司近年來持續處於虧損狀態,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虧損金額分別為3.43億元、2.75億元和1.23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藥捷安康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減少21%至4.49億元。 當前藥捷安康的市值已經回落至590億港元,相較於高峰期的市值下跌近八成。港股市場對於遲遲無法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一直信心有限,例如,2020年上市的嘉和生物(6998.HK)儘管有合作授權收入,但市值僅有21億港元。雖然藥捷安康擁有前景看好的核心產品,但其股價過大的波動性顯然存在過度炒作之嫌,投資者需要警惕入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