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由貝恩資本支持、昔日的教育公司,通過反向併購能鏈旗下的電動汽車充電業務重獲新生,而後者也是貝恩資本投資的中國公司

重點:

  • 與能鏈的電動汽車充電業務完成反向收購合併之後,原瑞思教育公司股價飆升
  • 新公司能鏈智電提供軟體服務,説明中國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車主更有效地利用國內龐大的充電網路

譚英

中國的課外輔導行業已經不復存在,對於該行業的公司來說,能夠在監管的扼殺之下起死回生似乎已不錯。雖然許多同行都已經倒閉,通過與能鏈公司旗下電動汽車充電服務的合併交易,由貝恩資本支持的瑞思教育(NAAS.US),從已經不復存在的英語教育服務行業切換到炙手可熱的電動汽車行業。作為一家物聯網(IoT)能源公司,能鏈同樣擁有貝恩資本的支持。

根據公司的新聞稿,6月10日,瑞思教育的名字正式在納斯達克謝幕,取而代之的是閃亮登場的能鏈智電(NaaS)。此舉觸發了一波上漲,當天早些時候,這家新公司的股價從1.43美元飆升至3.82美元。週二,該股票上漲至10.5美元的高位,回落後收於8.52美元。

兩者之間的橋樑是貝恩資本,該公司在瑞思教育身上押錯了賭注,但它對能鏈的投資可能相當明智。貝恩資本2013年以1.3億美元(8.7億元)收購了瑞思教育90%的股份,2017年後者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持股60%。瑞思教育IPO時的年收入為1.489億美元,2015年之後曾經幾乎翻倍。

但在與能鏈智電合併時,瑞思自身的收入已經為零。

如此糟糕的結局並不是貝恩或瑞思的錯。在中國教育部決定取締整個商業教輔行業,並在去年7月宣佈想要繼續留在該行業的公司,必須註冊為非盈利機構且停止學科教育之後,瑞思教育的收入徹底瓦解。

該領域曾經的龍頭公司新東方教育(EDU.US; 9901.HK)目前正在直播雙語銷售課程。瑞思放棄了教育業務,如今通過與能鏈的反向收購交易,利用自己在納斯達克的空殼變現。如果新的實體表現良好,它的外殼將繼續存在下去。

貝恩資本也是能鏈的早期投資者,最近一次投資是在2021年3月,它領投了該公司2億美元的D輪融資。能鏈在過去兩年募集了9.76億美元,包括2022年1月的E輪融資。

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能鏈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平台,它利用人工智慧和軟體即服務技術,將充電站運營商和司機連接起來。中國客戶2021年購買了340萬輛電動汽車,佔全球總量的52%。中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建設充電站,為龐大的電動汽車大軍提供電力,2020年公共充電樁約佔全球總量的62%,充電量也佔據同樣的比例。

能鏈CEO王陽表示,中國到2030年將有100萬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能力達到1,400億千瓦時。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的資料顯示,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今年預計將達到600萬輛,到203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億。

需要全面改革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或許正因為如此,它需要進行全面改革。約80%的市場是公共和專用充電站,其中大多數為政府實體和房地產開發商所有。司機必須下載多個應用程式才能使用不同的充電器,還要面對排長隊和尋找充電站的麻煩。王陽說:“無論是設備製造商、運營商、OEM、車主還是用戶,所有參與者都有痛點。作為協力廠商服務提供者,能鏈智電是行業的連接器,可為充電站製造商、運營商、最終用戶和OEM提供一站式服務。”

合併後,瑞思教育將持有該公司的少量股權,能鏈則持有多數股權。貝恩資本還將擁有重組後公司約16%的受益所有權,週二收盤後,公司市值15.6億美元。

今年2月有傳言稱,能鏈正考慮與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合作,在香港進行公開募股,可能會籌資3億至4億美元。IPO可能仍在計畫中,因為與瑞思教育的合併只涉及能鏈的電動汽車充電資產,它至少還剩下六項其他業務。

能鏈成立於 2016 年,是能源價值鏈中的一家物聯網公司。該公司已成為中國汽車服務行業的重要參與者,通過旗下APP團油和快電,為中國 40 萬司機使用加油站充電樁和快速發展的獨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提供便利。

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合併備案檔,只列出了能鏈電動汽車業務的收入,2021年為3.2億元。該公司去年淨虧損2.5億元。除了與瑞思教育的交易外,能鏈的網路聚合了全國1,700個城鎮的2.3萬個加油站,佔中國加油站總數的20%。

雖然能鏈智電是納斯達克上市的最新一家中國獨角獸公司,但根據其目前的估值,當前市場除了不可預測性之外,沒有什麼是確定的。與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樣,它可能會因違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而在未來面臨退市風險,儘管瑞思教育從未被正式列入越來越多可能被SEC退市的公司名單。

與此同時,這筆交易也讓人想起了本世紀頭十年末尋求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掀起的反向收購熱潮。2010年,在財經刊物《巴倫週刊》曝光後,SEC對此展開了調查。通過與瑞思教育的合併,能鏈智電在紐約股市獲得了一席之地,而無需付出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進行IPO的高昂成本,也無需披露令人惱火的詳細資訊。

合併的載體是一家於2019年在香港註冊的空殼公司達達汽車,它與同城配送公司達達(DADA.US)無關。

人們對能鏈的創始人、前記者王陽和戴震知之甚少,根據網上的說法,後者擁有理學與文學雙學士學位,東北財經大學EMBA畢業。到目前為止,在新公司有限的資訊披露中,尚未見到兩人究竟是怎麼吸引到這麼多私募股權巨頭——從國有巨頭招商局資本和中金公司,小米(1810.HK)和蔚來汽車(NIO.US; 9866.HK)等企業,再到貝恩資本和Korea Investment Partners等國際風投基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Shein首間實體店巴黎開幕 線上平台卻面臨封禁危機

中國快時尚電商Shein位於法國巴黎BHV Marais百貨公司的首間實體店,本月5日正式開幕,然而其線上平台卻在法國面臨封禁危機。 據財新報道,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同日宣布,政府已啟動程序,暫停Shein在法國的線上運營,直至公司證明其所有內容符合當地法規,相關部門須在48小時內完成初步審查。目前Shein已主動暫停其在法國的第三方平台業務,自營業務仍在正常運營。 據法國媒體報道,封禁行動源於Shein平台涉嫌販售兒童形象性玩偶與違禁武器。巴黎檢方同時對Shein、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速賣通(AliExpress)、拼多多(PDD,US)旗下Temu,以及美國跨境電商平台Wish等平台展開調查。檢方指控這些平台未能有效監控上架商品來源與內容,涉嫌放任違禁品販賣。 事實上,Shein在巴黎開設實體店的消息傳出後,立即遭到當地百貨商、服裝協會等多方抵制。批評者認為,Shein的快時尚模式與巴黎追求永續與文化價值的時尚理念背道而馳,將破壞本地產業的生態與社會責任形象。巴黎市長伊達爾戈亦公開譴責象徵快時尚的Shein入駐BHV,稱「這一選擇違背了巴黎的生態和社會願景」。 儘管如此,以Shein為代表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在法國的表現仍然亮眼。法國時尚學院(IFM)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法國15大時尚零售商榜單上,Shein位列第5位,Temu位列第15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利天恒啓動香港IPO 有望納入港股通

生物制藥企業四川百利天恒藥業(2615.HK;688506.SH)於周五啓動香港IPO,計劃以每股347.50至389港元的價格發行863萬股,最高集資額可達33.6億港元(約合4.32億美元)。認購將於11月12日截止,港股上市交易日定為11月17日。 公司已在上交所上市,因而其具備納入港股通的資格——該計劃可使內地投資者最早在上市首日即可交易其新掛牌股票。港股通機制允許內地與香港投資者跨境買賣對方市場的股票。 這家專注於抗體偶聯藥物(ADCs)等創新大分子腫瘤療法的開發商——其產品被喻為抗癌「生物導彈」——自2023年初登陸科創板以來表現強勁。其股價迄今已累計上漲逾十倍。 百利天恒表示,港股上市將加速其國際化戰略佈局,包括拓寬融資渠道、快速推進研發管線的全球臨床試驗及商業化進程。 本次港股發行的基石投資者包括戰略合作夥伴百時美施貴寶(BMY.US)等知名企業,以及奧博資本(OrbiMed)、德福資本(GL Capital)、阿多斯資本(Athos Capital)、富國基金(Fullgoal Fund)等頭部投資機構。聯席保薦人涵蓋高盛、摩根大通及中信證券等頂級投行。 余特莉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pp makes wearable products

向小米說「不」的華米 是迷因還是黑馬?

入門級可穿戴設備製造商華米科技,第三季度收入增長78.5%,但預計本季度增速將放緩至約40% 重點: 華米科技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錄得連續第二個季度的強勁收入增長,並在經調整後的營運層面實現收支平衡 自從轉向發展自有品牌Amazfit、減少對小米依賴後,公司正逐步走出虧損陰霾 陽歌 是被炒作的「迷因股」,還是真有實力的可穿戴市場黑馬? 這正是懸在華米科技(ZEPP.US)頭上的大問題。自7月以來,隨著投資者在全球健身穿戴設備市場的「折價區」中發現這家公司,其股價已暴漲逾九倍。公司於本周二公布最新季度業績,顯示收入強勁增長,旗下Amazfit品牌已在入門級市場找到穩固定位。 雖然有人認為該股過去四個月的暴漲帶有高度投機性,類似2021年遊戲驛站(GameStop, GME.US)的「迷因股」現象,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波漲勢顯得更具持續性。值得指出的是,該股自9月創下多年新高後,其後又回落約40%。 即便經歷如此劇烈的漲跌,華米當前的市銷率仍僅為3.98倍,約是唯一上市競爭對手佳明(GRMN.US)7.39倍的一半多一點。這顯示華米近期股價上升,更可能反映其過去被嚴重低估,如今只是逐漸被市場重新發現。 有趣的是,這家公司至今仍未受到華爾街分析師的廣泛關注。根據Yahoo Finance數據,目前僅有一位分析師追蹤華米,而其最新財報電話會議的參與者,多來自規模較小的研究機構,例如Fundamental Research Corp.和Point72 HK。我們預計這種情況可能在明年改變,畢竟在這個快速成長的電子裝置細分市場中,能夠獨立上市的公司並不多。 華米在市場正迅速取得進展,但品牌形象仍有待提升。公司以平價健身手環聞名,功能與同業相似,但價格更具吸引力。最新推出的錶款Amazfit T-Rex 3 Pro是第三季度的亮點產品,售價約300美元,遠低於佳明同類產品的1,100美元,並在亞馬遜上獲得相當不錯的用戶評價。 然而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在權威科技媒體《Wired》對T-Rex 3 Pro的評論中,記者寫道:「幾乎每個操作畫面、每次嘗試更改設定、每次想做最基本的事情,都讓我想抓狂。它的糟糕程度幾乎令人印象深刻。」 顯然,華米在提升產品使用體驗、與Garmin和Fitbit等品牌競爭上仍有許多改進空間。不過至少目前為止,其低價策略正強力推動營收增長——公司自今年第二季度起重新恢復增長,並已實現正向現金流,距離多年虧損後重返盈利更近一步。 告別小米 如今的華米,在許多方面都像是這家中國公司的「第二人生」。它最初主要是以授權方式,為智能手機巨頭小米(1810.HK)生產可穿戴設備起家。然而,公司很快意識到這類代工業務利潤極低,而且高度依賴與小米的合作關係——一旦小米終止授權或另尋其他合作夥伴,業務就可能受到重大衝擊。 過去幾年,華米已逐步擺脫對小米產品的依賴,如今小米相關產品僅佔其總銷售額約5%。但這個「斷奶」過程頗為艱辛,導致營收急劇下滑,並一度陷入虧損。 華米在截至6月的季度中,終於實現大幅收入增長,受惠於新產品上市並普遍獲得好評,收入按年上升46.2%。到了第三季度,增長勢頭進一步加快,按年大增78.5%,由去年同期的4,250萬美元升至7,580萬美元。 不過,公司預期這一高速增長將在第四季度放緩——這一季度通常是消費電子製造商的旺季,受聖誕購物季推動。華米預測收入將按年增長約40%,介於 8,200萬至8,600萬美元之間。 這項較保守的展望或成為股價下跌的主要誘因——自公告發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內,華米股價累計下跌約25%。但正如前文所述,即使在回落之後,其股價自7月以來仍上漲逾九倍。 公司的毛利率也在持續改善,這直接得益於自有品牌的發展。第三季度毛利率達38.2%,較第二季度上升2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去年同期的40.6%,且與佳明最新季度60%的毛利率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此外,由於近期記憶體晶片價格飆升,華米的毛利率在未來幾個季度可能面臨壓力。…

簡訊:汽車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億元

汽車交易平台汽車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17.8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若;期內盈利4.2億元,同比微跌1.5%。 汽車之家首席財務官曾岩表示,因在內容多元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用戶增長。據QuestMobile數據,公司9月移動端日活躍用戶達7,656萬,同比增長5.1%。另外,得益於新零售業務的強勁貢獻,在線營銷及其他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營業成本為6.46億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釋因在下沉市場拓展創新業務,加上股權激勵費用上升,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 汽車之家周五平開報48.6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2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