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智能手機回收商首季度收入增長45.7%,但該公司預計,由於疫情導致的業務中斷,第二季度業績將放緩,今年晚些時候逐漸恢復

重點:

  • 萬物新生一季度收入增長45.7%至22億元,產品和服務收入均錄得强勁增長
  • 從更長期來看,該公司可能受益於4月份深圳市發布的中國首個電子產品翻新指引

陽歌

領先的智能手機回收商萬物新生(RERE.US)在最新季度報告中實現了强勁增長,並連續第二次錄得經調整後的營業利潤。憑藉產品和服務收入的大幅提升,季度收入同比上升45.7%。但公司高管和投資者更關注公司的未來發展,因爲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有可能把中國推入疫情發生以來的首次經濟收縮。

萬物新生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爲應對新冠疫情影響做好了準備。其舉措包括收緊支出和提高整體效率。它還預測第二季度收入增長將受到拖累,因爲該公司受到了上海封控措施的嚴重影響。上海是該公司總部所在地,有超過100家門店。

儘管有暫時性的業務中斷,萬物新生也有為恢復到更正常的情况做好準備。因爲中國消費者的回收和綠色消費活動正在日益增長,國家政策也正在尋求减少碳足迹以及廢置物和污染。中國已經承諾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把强調回收和再利用的循環經濟視爲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因素。

從長期來看,這對萬物新生這樣的公司極爲有利,因爲與政府的優先事項保持一致是在中國成功開展業務的關鍵因素,能够確保企業在建設新設施和申請必要的業務許可等方面獲得支持 。

或許是在投資者這種長期樂觀情緒的助推下,萬物新生在業績公布後的兩日股價上漲了16%。不過,該股今年迄今已經下跌了約50%,因爲它和其他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一樣,受到了中國經濟放緩和中美證券監管機構持續分歧引發的廣泛擔憂帶來的重創。

萬物新生首季度收入同比增長强勁,達到22億元。從3月中旬開始,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逐步顯現。其他主要指標都保持了同樣的趨勢,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51.6%,達到94億元,商品交易量增長31.3%至840萬。

得益於强勁增長,加上公司投入自動化帶來的效率的提升,萬物新生該季度經調整後的營運利潤達到390萬元。這標誌著公司連續兩季度在此基礎上實現盈利。這其中剔除了與員工股票授予和無形資產攤銷相關的成本,以及資產和業務收購產生的遞延成本。公司CEO兼創始人陳雪峰表示,公司全年的目標仍然是實現全年運營盈利。

萬物新生首季度淨虧損從一年前的9,480萬元擴大到1.61億元。但截至3月底,該公司24億元的現金儲備較去年年底幾乎沒有變化,表明該公司進入風雨飄搖的第二季度時,基礎相對穩固。在這場“風暴”中,上海自4月1日起全面封控,這個中國最大城市和商業中心的大部分經濟活動陷入停滯。

在中國的清零政策下,北京和其他大城市都在推出類似的限制措施,導致經濟活動嚴重受限。萬物新生一定程度上不受此類措施的影響,因爲其促進回收電子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核心業務擁有强大的在綫回收訂單。但它也擁有大量實體店,隨著許多門店所在的商場和購物中心被迫關閉,實體店業務受到了衝擊。

收入增長放緩

在對即將到來的坎坷有了一番瞭解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分關注萬物新生面對近期的環境變化將會遇到的挑戰以及它的應對情况,它正在做怎樣的準備,以及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麽。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首先向與會者指出,會議可能會出現技術問題,因爲所有與會高管都是在家中參會,自從3月底4月初以來,他們大都一直困在家中,無法出門。整個行業的大背景由此可見一斑。

 “疫情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陳雪峰在電話會議上說。“4 月份,疫情導致全國多地的防控政策趨嚴。我們對商家的觸達和零售端的服務受阻。”

他還說,疫情“對於二季度整體收入的影響約爲 20%-25%”。因此,萬物新生預計,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7%-10%,達到20億元到20.5億元,較去年全年60.1%的增幅大幅放緩。

不過,陳雪峰在電話會議上指出,該公司最近也看到了“恢復增長的希望”,因爲上海計劃在6月1日結束兩個月的全面封鎖,大規模重新開放。

該公司似乎正在控制開支以應對衝擊。在non-GAAP基礎上,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銷售和營銷支出增長了41%,約爲2021年增幅的一半。在non-GAAP基礎上,其季度技術和內容支出的同比增長也只有6.5%,較2021年的51%大幅放緩。

公司管理層指出,他們的“城市一體化”戰略目前在中國22個城市運行,通過將貨物的流動限制在本地,幫助公司避免了一些中斷的情况——由於城際旅行頻繁受限,這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他們還指出,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會給萬物新生帶來優勢,因爲消費者爲了縮减開支,在這種時候往往會更加傾向於購買二手物品,而不是新品。

從長期來看,該公司還希望大家關注深圳今年4月推出的中國首個“電子產品合規翻新指引”。這樣的標準化有利於產業繁榮,從長遠來看有利於信任度的建立,並且幫助萬物新生這樣的公司獲得更多利潤,鞏固它們的地位。爲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該公司還透露,它正在努力擴大業務範圍,除了目前的智能手機業務,還將奢侈品和攝影設備等其他更廣泛的二手電子產品納入進來。

儘管存在種種不利因素,但就估值而言,萬物新生與全球回收同行相比,實際上還是具有相當競爭力的。該公司目前的市銷率爲0.33倍,正好位於二手車專家Carvana(CVNA.US)的0.2倍和Carmax(KMX.US)的0.47倍之間的位置。它與二手服裝專家Rent the Runway(RENT.US)的市銷率差距也不大,後者爲0.47倍。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Lalamove relaunches IPO

新聞概要:拉拉科技實現兩位數增長 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這家物流服務供應商表示,將重啟香港IPO,計劃在進一步拓展中國同城貨運市場的同時,加速進軍全球物流市場   余特莉 物流巨頭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Lalatech)27日提交的最新上市申請文件,文件顯示上半年營收及關鍵運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帶動整體收入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延續穩健上升勢頭。 拉拉科技運營兩大物流品牌: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採用Lalamove,中國內地市場使用貨拉拉。公司採用平台模式,通過整合海量承運商資源在線連接商戶與司機,滿足即時或預約貨運需求。其一體化「閉環」平台可管理從下單支付到匹配、追蹤及結算的全流程交易。該模式使其成為全球閉環「商品交易總額」(GTV)最大的物流供應商,去年以53.3%的份額主導該細分市場。 公司最新招股書顯示其上半年GTV同比增長17.7%,從2024年同期的50.7億美元增至59.7億美元。當期內全球履約訂單量達4.55億,較去年同期的3.39億單同比提升34.3%。 拉拉科技上半年營收同樣保持強勁增長,同比攀升31.8%至9.346億美元,經調整利潤達2.716億美元。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34.3%至8,8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6,620萬美元),占營收總額比例由9.3%提升至9.5%。截至6月末,平均月活商戶數達1,970萬,平均月活司機數為200萬。 Lalamove於2013年在中國香港創立,次年即同步進軍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此後持續拓展其他海外市場,包括拉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截至6月末,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4個主要市場逾400座城市,憑藉行業經驗成功在多地複製其商業模式。公司表示,東南亞及拉丁美洲仍是未來投資布局及提升市佔率的核心區域,同時計劃今年進軍中東等其他市場。 以GTV計,2024年海外同城道路貨運市場規模約為中國市場的三倍。據招股文件披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2024年合計實現1,243億美元GTV,預計將以年均4.1%的增速增長,到2029年達1517億美元。 拉拉科技表示,作為公路貨運行業數字化領域的先行者,憑藉其技術基礎設施優勢,公司在深耕核心同城業務的同時,亦可拓展城際貨運市場。截至今年6月,超過70%的首次使用城際貨運服務的商戶是使用其同城貨運服務的現有客戶。 詠竹坊專註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