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基因將於港交所上市,其業務正從消費級基因檢測,向潛力更大的癌症篩查服務轉型

重點:

  • 美因基因主營“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但主要收入來自榮譽主席俞熔及其持有的公司美年健康
  • 該公司正積極向癌症篩查基因檢測轉型,但不少競爭對手也對這個市場虎視眈眈

莫莉

想瞭解自己的祖先來自哪裏?想知道自己有否強大的運動基因?想預知自己有哪些健康風險?只需要在家中收集2毫升的唾液樣本,交給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就可在一個月內收到一份包含祖源分析、健康風險、遺傳性疾病等個人特徵的詳細報告。隨著中國人健康意識增強,這類新奇有趣的消費級基因檢測產品吸引大量年輕人嘗試,成為不少人在體檢時的檢測項目。

背靠連鎖體檢中心美年健康(002044.SZ)的基因檢測公司美因基因有限公司(6667.HK),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平台,並即將登陸港股市場。已截止公開招股的美因基因發行約1,196萬股,招股價18港元至22港元,最多籌資2.6億港元(2.23億元),預計於6月22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雖然港股近期遭遇新股“寒冬”,市場情緒低迷,但美因基因仍頗受投資者看好,其招股“孖展”部分錄得約4.6倍超額認購。此外,該公司獲得基石投資者南昌金融、南昌工控園區與邁克生物(300463.SZ)認購約993萬股,佔已發行股本約4.15%。

美因基因是一家專注消費級基因檢測及癌症篩查服務的基因檢測平台公司,以去年為例,消費級基因檢測與癌症篩查服務的收入佔比,分別約為60%與40%。根據招股書引述的報告,以2020年的檢測量計算,美因基因在中國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的市場份額超過60%,但以收入計算,其市場份額則為34.2%。

業務依賴大股東

從財務數字來看,美因基因的收入增長勢頭有所放緩,利潤也未有同步上升。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24億元、2.03億元和2.37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2,969萬元、7,909萬元和7,901萬元。招股書解釋,由於2020年改進了更高利潤的消費級基因檢測服務,並且擴大了癌症篩查服務,因此該年度的收入和淨利潤才錄得大幅增長。

同時,美因基因亦有部分新冠核酸檢測業務,過去兩年分別完成了58.8萬和95.2萬次檢測。但由於政府要求新冠檢測單價強制下降,該業務的毛利率從2020年的68.7%減少至58.7%,讓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1.7個百分點。

美因基因從創立之初就與美年健康關係密切,該公司2016年由美年健康董事長俞熔成立,雖然經歷兩輪融資以及多次股份轉讓,但仍然牢牢掌握在美年健康及俞熔手中。招股書顯示,美年健康持有美因基因16.39%股份,而俞熔和郭美玲分別持有10.03%和9.68%,二人分別為美年健康的董事長和副董事長,亦同為美因基因的董事。

美因基因的客戶主要為各類醫療保健機構,已與中國超過340個城市逾1,400家醫療保健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其中57%為體檢中心。其大股東美年健康於全國擁有613家體檢中心,覆蓋主要省會城市,全年體檢人次達到1,860萬人次。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美因基因的主要收入也來自美年健康以及股東俞熔的聯繫客戶,2019年至2021年,與二者相關的收入,已佔美因基因總收入的53.8%、56.1%、47.6%。

雖然美因基因自稱是具備綜合能力的基因檢測公司,實現上游產品研發、中游檢測服務和下游商業化的全產業鏈覆蓋。但是從研發和銷售開支對比來看,美因基因似乎不是一家“技術型”企業,反而更像是銷售驅動的企業。

轉型將面臨競爭

2021年,公司的研發開支為1,140萬元,而銷售及分銷開支約為研發開支的一倍,達2,298萬元,而在本次公開發售籌資,其中約30%的款項也將被用於銷售及行銷。

這或與消費級基因檢測的特性有關,這類檢測不同於臨床級基因檢測,更多用於非醫療場景,即使報告顯示有患癌風險,仍然需要進一步接受專業的醫療診斷;加上中國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競爭激烈,市場上約有20名參與者,同質化嚴重,因此行銷推廣尤為重要。

美因基因立足消費型基因檢測,但祖先溯源、運動基因這類基於個人情況的檢測複購率有限,未來可能陷入用戶增長的困局。或許是看到了市場潛力有限,美因基因正積極向癌症篩查基因檢測轉型,現擁有結直腸癌篩查、胃癌篩查等多項癌症篩查業務。

在癌症篩查領域,美因基因面臨不少競爭對手,例如獲得“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的諾輝健康(6606.HK),以及擁有“多癌種早檢”技術的燃石醫學(BNR.US),均已早早在臨床級基因檢測深耕佈局。

然而,這類企業普遍處於虧損狀態,而資本市場對他們的估值也存在較大個體化差異,諾輝健康、燃石醫學的市銷率分別為32倍與3倍。如以招股價中間水平20港元定價,美因基因的市值約為48億港元,市銷率17倍,屬於行業中游位置。

雖然美因基因收入增速理想,但在癌症篩查領域仍屬起步階段,在美年健康的加持下,轉型能否成功,仍然有待市場觀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專利侵權互訴 晶科能源與隆基綠能終和解

據《光伏雜誌》周五報道,光伏行業巨頭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688223.SH)與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兩家企業的聯合聲明,通過一系列交叉許可協議,就多項相互指控的專利侵權訴訟達成和解。 此次和解經逾一年的法律爭端,事源於2022年晶科能源從韓國LG集團收購相關專利後,旋即在中國、日本、歐洲及澳大利亞對隆基綠能發起多次侵權指控,隆基綠能則以在中國和美國對晶科能源提出類似指控作為回應。 報道稱,雙方在宣布和解的聯合聲明中,表示將「探索深化合作機遇」。 當前兩家企業正持續承受光伏行業長達一年的價格戰衝擊,伴隨價格戰愈演愈烈,晶科能源公告今年一季度營收下滑40%,並錄得13.2億元虧損。同時,隆基綠能亦披露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15%,期間虧損額達25.7億元。 周五晶科能源在紐交所上市的股票上漲3.5%,隆基綠能滬市股票當日上漲0.5%,但周一回吐全部漲幅,最終收跌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rc’teryx apologizes for controversial Himalaya fireworks

新聞概要:始祖鳥為喜馬拉雅山煙火秀致歉

始祖鳥與蔡國強在喜馬拉雅山區舉辦「升龍」煙火秀,引發生態與文化爭議,雙方公開致歉並接受調查    李世達 加拿大戶外品牌始祖鳥(Arc’teryx)與中國當代知名藝術家蔡國強,近日在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熱龍鄉喜馬拉雅山區共同舉辦「升龍」煙火表演,引發生態破壞與對文化不敬的質疑,輿論持續發酵。事件曝光後,主辦方及藝術家均在22日先後公開致歉,並承諾配合調查與採取補救措施。日喀則當地則宣布依法對事件展開調查。 據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報道,煙火表演於9月20日晚間舉行,活動選址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的江孜地區山脊,以火藥爆破方式呈現三段煙火,名為「升龍」。主辦方事前宣稱煙火使用「環保材質」並會後清理,但相關視頻在社交媒體曝光後,立即引發激烈批評。 不少批評指出,所謂環保材質僅是「相對減少污染」,並非零影響,認為在青藏高原這樣極為脆弱的生態系統中,任何大規模煙霧與噪音都可能造成長期傷害。也有觀點認為,西藏民俗中對山神有敬畏之心,煙火爆炸可能觸犯禁忌,甚至被視為文化傲慢。同時,專家警告,大規模爆破聲波或對已受氣候變遷威脅的冰川造成潛在衝擊,並干擾野生動物。 隨著輿論快速在網上發酵,始祖鳥周日在微博及微信發聲明,感謝公眾對青藏高原生態的關心,表示「誠懇接受所有批評與建議,並致以最真誠歉意」。公司承諾將邀請第三方環保機構進行全面評估,並依據結果與社區反饋採取補救行動,同時加快既有在西藏的公益與環境計劃。 蔡國強亦透過工作室微信發文道歉,坦言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考量不足,對此「心存敬畏,謙卑接受批評」。他承諾將積極配合第三方與相關部門進行影響評估,並在確認有環境影響時,毫不保留地實施修復措施。 始祖鳥於1991年成立於加拿大溫哥華,2019年與母企亞瑪芬體育(AS.US)一同被中國運動品牌安踏(2020.HK)收購,亞瑪芬體育隨後亦在安踏支持下於2024年在紐約掛牌上市。 今年上半年,亞瑪芬收入按年增長23.5%至27.09亿美元,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510萬美元大增至1.53億美元。同期,公司在大中華區實現收入8.56億美元,同比增長42%。 安踏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93.35港元,跌3.5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博泰車聯網招股集資逾10億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周一公開招股,共發售1,043.69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02.23元,最高集資10.7億元。招股於本周四截止,下周二在港交所掛牌。 博泰車聯網至今累計售出約4.6百萬台智能座艙產品,其中域控制器出貨量,由2022年的48.8萬台增至2024年的91.5萬台,複合年增長率達36.9%。今年首五個月,售出26.6萬台域控制器,按年增長20.4%。 公司的收入從2022年的12.18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升至去年的25.57億元,期內虧損亦由4.52億元增至5.4億元。今年首五個月,公司收入按年升34.4%至7.54億元,虧損同比減少10.2%至2.2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mid stablecoin wave, 361 Degrees floats payment trial

趕潮流風口 361度擬用穩定幣支付

穩定幣成為香港近期財經市場的熱議題目,運動品牌361度忽然公布,研究採用穩定幣作支付 重點: 在中國內地以外將可採用穩定幣支付 公司強調該支付模式可提升效率,並降低交易成本   劉智恒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大力推動虛擬貨幣,今年7月簽署天才法案(Genius Act),明確規範「支付穩定幣」(Payment Stablecoins)的發行條件。與此同時,香港亦成為中國試行發展穩定幣的地點,近幾個月先後有多家本港上市公司公布相關發展,本月中就連運動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也不甘後人,表示研究使用穩定幣支付及結算解決方案。 361度表示,已在一名獨立第三方服務供應商處開設賬戶,該供應商深耕法定貨幣及穩定幣全渠道數字支付解決方案,並協助企業在全球實現高效及無縫的價值流動。 公司又指出,全球企業對加密貨幣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集團亦服務眾多跨境電商及境外線下門店,而他們對跨境結算有相當需求;公司採用穩定幣支付方式,可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從而滿足跨境電商客戶需求,更有助降低匯率風險。 下一站:海外 361度一直計劃要開拓海外市場,並借助跨境電商平台作為海外發展的銷售渠道,在東南亞與Shopee及Lazada等平台合作,根據不同國家消費者偏好,調整營銷方式去開疆拓土,提升品牌在海外電商市場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今年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Aeon Bukit Tinggi購物中心,開設海外首家直營店,標誌品牌在東南亞市場的重要擴展。 公司強調:「將更加注重海外市場的穩健發展,積極鞏固美洲、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市場基礎,並拓展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市場,提升在海外的影響力。」 事實上,361度近年強調的目標是「專業化、年輕化及國際化」。因此,推行穩定幣支付,作為新嘗試及部署,不就是為國際化帶來更方便的支付模式,而且現時使用者多是年輕人,亦與集團的年輕化切合,至於專業化,更加是不言而喻。 當然,目前內地政府未容許虛擬貨幣,361度只能在中國以外地區推展穩定幣支付服務,而公司的國際業務,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雖接近20%,但只是區區的8,760萬元,佔集團的總收益只有1.5%,暫時似只是作為一個支付的補充。 營銷推廣多方嘗試 361度近年在公司發展、營銷推廣或分銷渠道上,均積極作出新嘗試。其中一項是與外賣平台合作,希望可藉著外賣平名引流以增加銷售。公司與美團閃購及美團團購達成業務合作,後者讓361度構建起「綫上引流、綫下核銷」的銷售模式。 另外,361度於上月公布,旗下的361度(廈門)體育科技有限公司,與斯坦德機器人訂立戰略合作協議,聯手成立AI智能公司,專研發機器人穿戴的服飾及鞋類。同時,又推動傳統鞋服製造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加速智造與零售產業價值鏈的變革。 業績理想具值博率 除了在營銷推廣方面的不斷推陳出身,公司近年在業績上確達到理想增長。2022至2024年的業績分別獲盈利7.47億元、9.61億元及11.48億元。至今年上半年,收入57億元,同比上升近11%,賺8.58億元,同比增長7.2%。毛利率微升0.2個百分點至41.5%,手頭現金按年升7.5%至43億元,負債比率只是2.2%。業務不斷向上,財務表現亦相當健康。 現時361度的延伸市盈率只是9.2倍,安踏(2020.HK)是16倍、李寧(2331.HK)15倍,特步(1368.HK)是11倍。與內地幾家體育品牌相比,361度的估值偏低,雖然其規模並不能與安踏與李寧媲美,但過去幾年361度增長理想,加上公司的積極布局,具一定潛力,有一定的值博率。 多家證券行給予361度正面評級,其中國泰海通指其跨境及電商業務成主要增長動力,加上品牌躍升,將可帶動股價創新高,建議「買入」,目標價8.15港元。平安證券也指出,361度的品牌專業化和渠道擴張能力突出,童裝業務發展潛力大,給予目標價7.2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