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he Sowell files for U.S. IPO

該公司儘管歷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但過去兩年才取得爆炸式收入增長,並實現盈利

重點:

  • 索維爾尋求通過赴美上市籌集1,200萬美元,並計劃將部分資金用於擴大研發隊伍
  • 這家機器視覺公司在過去一年取得巨大增長,但規模依然很小,只有22名員工,年收入不到3,000萬美元

陳竹

自2022年底OpenAI發佈ChatGPT以來,人工智能(AI)在全球聲名鵲起,中國也迅速入局。很多中國公司加入這股熱潮,開發類似的聊天機器人產品,但有些公司也抓住時機,專注於大語言模型(LLM)之外的其他領域。

索威爾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公司專注於機器視覺,是一個嚴重依賴計算機視覺的人工智能細分領域。成立於2007年,至今十多年,公司認為搭上這股人工智能熱潮的時機已經成熟,本月早些時候提交的赴美上市申請文件就反映這一點。公司沒有透露具體的融資目標,但中國媒體報道稱其擬集資約1,200萬美元。

雖然公司規模較小,融資金額也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從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開始,收入突然呈爆發式增長。不同於其他機器視覺公司,索維爾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收入的突然爆發也讓它取得了可觀的盈利。

索維爾的歷史甚至比中國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公司——常被稱為“AI四小龍”的商湯(0020.HK)、雲從科技(688327.SH)、曠視科技和依圖科技的歷史還要悠久,這幾家公司都成立於2010年代初期。它們曾經是中國人工智能的代表,通過各自在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努力,塑造了公眾對這項技術的認知。

在AI四小龍中,商湯科技和雲從科技已經進行了IPO,前者在香港,後者在上海。但它們的股票並未取得巨大成功,因為投資者對它們不斷增加的虧損和日益放緩的收入增長感到不滿,而且公眾也開始將注意力,從計算機視覺轉向大型語言模型。從商湯科技的股價就能看出大家對這個群體的興趣正在消退,其當前股價不到2021年底IPO價格的一半。

這個群體缺乏進展的部分原因是,它過度依賴向公共部門銷售產品,特別是用於監控攝像頭的軟件。大多數公司都未能將領先的面部識別技術擴展到其他領域,這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公共支出已開始縮減。

索威爾則另辟蹊徑,繞過了這一瓶頸,稱其機器視覺技術和解決方案,正在被製造商用於實際生產場景。這些應用包括生產自動化和改善不同行業客戶的分銷流程。

與其他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創始團隊通常名校畢業,並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過的履歷不同,索威爾管理團隊的背景看起來很普通。在創立公司之前,首席執行官朱岳除了在深圳一家技術研究所做了幾年的研究員,研究機器視覺和圖像識別算法外,幾乎沒有什麼別的經驗。

小企業大挑戰

儘管公司使用非常專業的術語來描述自己的解決方案,但大致說來就是,它銷售的機器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視覺軟件,可用於各種用途。這類機器有助於實現各種流程的自動化,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它可以用於識別裝配線上存在缺陷的產品、自動捕獲進出港口的集裝箱上的識別碼,以及其他依賴視覺識別和分析的任務。

索威爾認為,隨著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問題迫在眉睫,未來幾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預計將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招股書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顯示,公司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69億元翻一番,達到349億元。

對於開發機器視覺產品的公司來說,一個主要的瓶頸是每個行業的要求不同,導致該技術難以實現標準化和規模化。索威爾目前僅專注於電子產品製造商,三家這樣的公司客戶,兩家來自東莞,另一家來自深圳,貢獻了索威爾超過50%的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公司儘管歷史不短,但卻始終未能擴大業務規模,目前只有22名員工。截至去年9月的6個月時間里,公司的收入只有1,680萬美元,不過這個數字已經較上年同期的46萬美元有了大幅增長。在截至2023年3月的財年中,公司也實現了類似的爆炸式增長,12個月期間的收入從上一財年的949,341美元增至1,310萬美元。

公司將這一巨大飛躍歸功於中國在2022年底取消疫情限制後的經濟復蘇,以及它自身加大了營銷力度,“成功實現電子產品和軟件流客戶的迅速增長”。雖然沒有具體說明,但大幅躍升似乎也表明該公司可能在此期間,推出了一款或多款新產品,並迅速獲得了市場的青睞。

索威爾與競爭對手的一個主要區別在於盈利能力。截至去年9月的6個月內,公司報告的淨利潤為158萬美元,扭轉了上年同期虧損3.2萬美元的局面。

公司之所以能夠實現盈利,與許多同行形成鮮明對比,原因之一是它採用了輕資產模式,將大部分機器生產外包,從而控制住了成本。此外,公司通過小團隊運營業務的能力也有一份功勞。

一些投資者可能會贊賞該公司小團隊運營的能力,儘管這也限制了它的擴張。公司已經表示,將利用美國IPO籌集的部分資金來擴大員工隊伍。然而,考慮到公司計劃籌集的資金數額較小,這種擴張的規模可能不會很大。

總言之,索威爾擴大業務的能力將是其IPO能否吸引投資者的關鍵。為此,它需要將解決方案擴展到到電子行業的少數客戶之外。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它的收入突然大幅增長,可能表明隨著一些關鍵新客戶的加入,它有能力實現快速增長。但考慮到機器視覺應用的高度專業化,以及由擁有更多資源和更廣闊市場的大型企業主導的競爭格局,保持這種增長可能也不容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宏股份預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電商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預計2025年首三季錄得淨利潤2.57億元(3,600萬美元)至2.7億元,按年大增約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及紙製快消品包裝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營收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根據公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亦達2億元至2.1億元,同比升幅在55%至65%之間。 吉宏股份成立於2003 年,總部位於廈門,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隨後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採取「信息找人」的推廣方式,實現「貨找人」的跨境社交電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今股價累升63.2%。盈喜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8.34 港元,升2.1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長風藥業招股集資6億港元

藥物生產商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發售4,119.8萬股,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4.75港元,集資總額約6.01億港元。招股於10月2日截止,並於10月8日掛牌。 集資所得的40%用於吸入製劑候選產品的持續研發,及為臨床開發提供資金;約20%用於為多個管線計劃及技術的臨床前研發提供資金;30%用於設備採購及生產管理系統的擴張與升級。 長風藥業去年收入升9%至近6.1億元人民幣,錄得2,109萬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億元,按年跌2.7%;期內錄得1,281.5萬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娃哈哈擬換標「娃小宗」 續整頓家族企業

中國最大飲料企業之一的娃哈哈,正面臨商標使用權與整頓家族成員公司交織的風波。據財新報道,宗馥莉接掌後的娃哈哈已啟動換標計劃,將自2026銷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內部通知顯示,公司因「複雜歷史問題無法短期解決」,始終暴露於法律風險之下。依現行股權結構,「娃哈哈」商標須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單獨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團股東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區國資、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職工持股會。部分員工已就持股權屬問題對宗馥莉提起訴訟。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實控的宏勝飲料集團於2025年5月申請註冊。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宗馥莉為其定下的年銷售目標達300億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實際銷售規模的八成。 同時,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飲用水公司因商標授權到期於7月被迫停產。該公司成立超過20年,由宗慶後堂弟宗偉持股30%,其餘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實業及社會股東持有。宗偉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獲新授權合同,最終被市場監管部門查封。 娃哈哈集團方面則強調,授權合同已到期,且未簽訂續約。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