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HK
Dida provides carpooling services

這家順風車服務提供商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開始下滑,公司解釋是「出行的消費趨勢」發生變化

重點:

  • 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競爭加劇的影響,嘀嗒出行去年下半年收入下降8.6%,扭轉了上半年2%的增長局面
  • 這家網約車公司的命運,與比它大得多的滴滴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去年收入增長7.5%,其中第四季度增長了7%

陽歌

對經濟型網約車服務運營商嘀嗒出行(2559.HK)而言,中國經濟放緩猶如一把雙刃劍。

從好的方面來說,該公司價格低廉的順風車服務需求強勁,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嘀嗒出行也毫不費力地招募到了新司機,其中很多人可能是最近失業的員工,隨著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年的快速增長後放緩,他們失去了工作。

不利的一面是,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並沒有為該公司帶來更多收入,這很可能是因為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性價比,嘀嗒出行不得不降低服務的價格。

從嘀嗒出行上周末發布的最新財報來看,是去年下半年公司的收入開始下降。 這與行業領導者滴滴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也在上周也發布了財報,顯示儘管經濟不景氣,但該公司去年仍取得了7.5%的收入增長。

所有這些都不太令人驚訝,儘管這對嘀嗒出行來說這不是個好兆頭。從理論上講,在當前環境下,該公司應該比競爭對手錶現得更好,因為它主打順風車服務,以低價服務而聞名。但滴滴也非常清楚這一點,並且一直在加速發展自己經過整改的滴滴順風車服務,該服務早前曾爆出兩名乘客死亡的醜聞,後於2019年重新推出。

與此同時,新一代平台將來自許多不同公司的網約車服務聚合在一起,為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平台讓很多小公司得以迅速進入該行業,給嘀嗒出行等老牌大公司帶來了壓力。這些聚合平台還向嘀嗒出行等網約車服務提供商收取費用,從而侵蝕了它們每筆業務的利潤。

所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嘀嗒出行等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都受到了侵蝕,這些公司夾在規模更大的滴滴和大量新初創公司之間,後者利用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高德地圖以及百度(BIDU.US; 9998.HK)的地圖應用程序等運營的聚合平台進入市場。

嘀嗒出行在財報中總結了整個網約車行業的情況:「2024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出行的消費趨勢更加趨向於價格敏感,同時總量運力供給過剩。」

公司股價在周一,也就是公告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下跌近10%,並在本周持續下跌,截至周三收盤下跌12.6%。以當天收盤價1.21港元計算,該股自去年6月上市以來已縮水約80%。雪上加霜的是,自去年10月以來,儘管大多數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大幅上漲,但該公司股價卻下跌了約一半。

收入下滑

嘀嗒出行的收入在2023年達到8.15億元(約合1.12億美元)的峰值後,一直停滯不前。去年這個數字下降了3.4%,至7.87億元。用此前公佈的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公司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收縮,在截至12月的六個月里下降了8.6%,而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還增長了2%。

收入下降與嘀嗒出行其他很多用戶指標的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公司指受下沈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去年通過其平台下單的乘客數量比2023年增長了34.3%。截至去年底,公司應用程序的註冊用戶也增長了10.5%,超過3.72億人。

但是,面對這樣的增長,公司的收入卻出現下滑,這表明由於上文所述的原因,公司每次乘車費的指標面臨著巨大壓力。這反映在公司的毛利率上——從2023年的74.3%下降到去年的72.0%,嘀嗒出行將其歸因於平台合作的業務量增加以及加強技術基礎設施。

值得稱贊的是,在日益艱難的環境里,該公司仍保持了盈利。其經調整後的淨利潤(不包括股權激勵和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與上一年大致持平,為2.11億元,而2023年為2.26億元。但對全年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2024年下半年公司經調整後的利潤下降了42%,扭轉了上半年51%的增長趨勢。

相比之下,滴滴去年的收入增長7.5%,至2,068億元,是嘀嗒出行的200多倍,顯示出兩家公司在規模上的巨大差距。而且與嘀嗒出行不同的是,規模更大的滴滴全年收入增長相當穩定,第四季度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94億元增長7%至529億元。

滴滴曾短暫在紐約公開上市,但IPO之前未能在中國通過必要的數據安全審查,隨後退市。公司尚未對未來的重新上市計劃發表評論,但它繼續發布季度業績報告,表明它正在計劃採取這種舉動,最有可能是在離家更近的香港上市,或者是在上海或者深圳的A股市場上市。

與此同時,規模小得多的嘀嗒出行目前市銷率(P/S)為1.52倍,仍高於1倍,所以情況還不算太糟,但仍反映出對該公司存在許多疑問。行業龍頭優步(UBER.US)的市銷率為3.7倍,東南亞市場的Grab(GRAB.US)市銷率更是高達6.6倍。陷入困境的美國同業Lyft(LYFT.US)市銷率僅為0.86倍,低於1倍這個心理關口,如果業務繼續惡化,嘀嗒出行很有可能也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戰高通地位 黑芝麻擁國產替代優勢

黑芝麻研發的C1200系列晶片,能媲美高通高端晶片,屬業務發展的重點 重點: 黑芝麻的研發及銷售開支增,拖累中期業績見紅 公司的汽車晶片潛力大,並進軍機械人產業   白芯蕊 有中國輝達之稱的晶片設計商寒武紀(688256.SS),今年股價累升逾倍,加上國產替代憧憬下,引發市場對晶片股的熱情。在香港上市剛超過一年的自動駕駛晶片生產商黑芝麻智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業績,雖然業績見紅,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長快,按年升超過四成。 黑芝麻於2016年成立,為一家汽車計算晶片設計公司,專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華山系列系統級(SoC,即System On Chip)晶片,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高性能計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過武當系列擴大產品線,推出能夠集成多種汽車功能的跨域SoC晶片。 受惠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億元,當中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達2.4億元,按年升41.6%,佔整個收入93.6%。 儘管收入增長快,但集團2025上半年業績卻要見紅,由盈轉虧蝕7.6億元,但要留意去年錄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資者發行金融工具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所致,該項目錄得19.3億元盈利。撇除上述影響,按非國際財務準則,黑芝麻2024上半年實質虧損6億元,至於2025上半年,實質虧損收窄8.3%至5.5億元。 研發開支高於收入 集團業績見紅,主要因研發開支巨大,上半年已達6.2億元,較收入高144%,還有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成本上升111%至1.9億元,最終令黑芝麻上半年業績錄得虧損。 不過,智能駕駛發展空間巨大,調研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便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36億元,隨著滲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擴大至超過1,550億元人民幣,主攻汽車智駕晶片的黑芝麻,將會是重大契機。 尤其是現時全球智能駕駛只是起步階段,整體上智駕大致以L0至L5劃分,L0需由駕駛員操控,L5則是完全自動化,現時普遍處於L2有條件自動化至L4高度自動化階段。黑芝麻開發的晶片,目前涵蓋L1到 L3級別的自動駕駛為主。 整個智駕系統架構高度依賴晶片,細分可分為三個重要晶片系統,包括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及執行系統。感知系統透過車上的感應器,例如激光雷達或鏡頭,收集汽車行駛時數據,收集後交由決策系統,透過晶片算法計算出行車路徑,再將結果送去執行系統,根據決策的結果作出行車線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產的智能駕駛晶片,便是技術關鍵所在。目前智駕普遍用上SoC晶片,SoC晶片內包含多個處理器,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像處理器)、ASIC(專用集成電路),其優點是體積較細,將不同處理器整合在一枚SoC晶片內,因此只需要封裝測試一次,變相可壓低成本。 客戶全屬大品牌 現時黑芝麻主要客戶包括吉利、比亞迪、東風等,今年起產品已安裝在吉利銀河系列等多款車型。黑芝麻也進軍機械人領域,為人形機械人製造商傅利葉的靈巧手,提供模組的處理能力,還與小米、宇樹科技等合作。 雖然智能駕駛晶片發展前景大,但行業競爭激烈,除了輝達外,還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統、高通(QCOM.US)等等,國內對手則有華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線(9660.HK)等。 不過,黑芝麻C1200系列座艙控制器晶片以7納米工藝設計,能夠處理多達12個高清攝像鏡頭輸入數據,對標高通現時主流的高通座艙控制器晶片,為內地僅少量能國產替代高端晶片之一,亦可佈局於機械人大腦及小腦系統,有望成為集團殺手鐧。 整體來講,目前黑芝麻雖然未錄得盈利,預期今年市銷率達9倍,估值處偏高水平,將限制股價表現,但由於與內地多間車廠合作,加上進軍藍海的機械人市場,只要收入維持高增長,在自動駕駛及機械人概念下,將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長期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對衝中美關係風險 傳奇生物擬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抗癌療法研發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LEGN.US)正考慮通過二次上市,潛在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倫敦。 傳奇生物將成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員,多數企業選擇香港上市,以對沖中美關係風險。傳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創建,後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權,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業務遍及中國。 傳奇生物認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年內累計上漲逾一倍。該公司美國上市股票周五收漲3.1%至36.08美元,年內累計漲幅約1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