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領先的連鎖咖啡店第二季收入增長72%,而由於新冠疫情干擾,多數同行業績下滑

重點:

  • 瑞幸咖啡報告第二季收入和利潤均實現強勁增長,這得益於門店快速擴張,以及與早期會計醜聞有關的支出下降
  • 該公司採取了在大城市開自營店,在小型市場合夥開店的混合經營模式

陽歌

中國的餐廳和咖啡館在第二季度遭受重創,由於廣泛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上海長達兩個月的全面封控,它們的業務遭到嚴重破壞。但從瑞幸咖啡(LKNCY.US)最新的業績中,卻看不到這一點,這家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已從兩年前幾乎導致其結業的重大醜聞中涅盤重生。

懷疑論者可能會對瑞幸週一公佈的最新業績半信半疑,其中顯示該公司收入在第二季按年增長72%至33億元。畢竟,就在兩年前,這家公司承認在2019年偽造了接近這個數額的銷售額,在全球引發關注。

考慮到中國大多數其他連鎖品牌的收入都因疫情干擾而嚴重下滑,瑞幸第二季銷售額的大幅增長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一個典型例子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的營運商百勝中國(YUMC.US),它的該季度收入下降了13%。

2020年曝出醜聞後,瑞幸確實受到了嚴格審視,可能正因為如此,投資者似乎相信它會東山再起。業績公佈當天,該公司股價大漲12%,今年迄今已增長超過50%——這個表現優於許多公司。此外,該股目前的價格達到了醜聞曝光後的高位,最新收市價接近15美元,正在迅速趨近於2019年17美元的IPO價格。

該公司股價上漲之後,市值達到近40億美元,跟其他大型餐飲企業相差無幾。其市盈率目前為28倍,實際上領先於頭號競爭對手星巴克(SBUX.US)的24倍,也領先於百勝中國的27倍。因此,該公司顯然正在贏得投資者的尊重,雖然與此同時,由於在曝出醜聞之後被納斯達克除牌,該股目前仍在場外交易。

那麼,瑞幸究竟是如何從壞企業的代表,變成中國蓬勃發展的咖啡行業尖子生呢?之所以稱它為尖子生,因為它顯然在中國咖啡市場處於領先地位,截至6月底擁有7,195家門店,遠遠領先於排在第二的星巴克,後者在7月底擁有5,761家門店。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在於,它一方面依靠容易開設、營運成本低的小門店,一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不光依賴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在小一些的城市開展業務。在二季度,對大城市的依賴成了星巴克這樣的大品牌的致命弱點,因為最嚴重的疫情多數都發生在大城市。

強有力的夥伴關係

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迅速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它專注於提供質優價廉的咖啡,店面都不大,採用極簡主義風格,正如我們前文提到的那樣,而且它以外賣為主。該公司還通過僅限手機應用程式下單的方式,從而壓低了勞動力成本,店內同時僅需兩三名員工即可。這種做法被許多公司模仿,星巴克甚至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一個名為“Starbucks Now”的新模式。

雖然小型、低成本的模式對瑞幸咖啡來說已是老生常談,但它有一個取得成功的新元素,就是自營店和合作店結合起來的模式。前者專注於市場更大、更有利可圖的一線城市,而後者則專注於本地知識和經驗更為重要的較小市場。

截至6月底,在該公司的7,195家門店中,近70%是自營店。但自營門店的收入佔該公司總收入的76%,這表明自營的大城市門店帶來的收入高於小城市的門店。最新的自營門店比例較一年前有所下降,當時它76%的門店是自營店,這表明它合作門店的增長速度快於自營店。

瑞幸的自營店當季同店銷售額增長41.2%,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強勁,但考慮到星巴克截至7月的上季度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44%,這個數字就更顯厲害了。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雖然瑞幸第二季錄得淨虧損1.147億元,但其中包括與醜聞相關的訴訟費用2.768億元。剔除這個部分和其他一些非經營性項目的話,該公司在本季度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利潤為2.675億元,約為去年同期9,200萬元利潤的三倍。

文章的最後,我們來看看揮之不去的醜聞問題,這是妨礙該公司從場外交易恢復到納斯達克主機板交易的主要障礙之一。

“我高興地宣佈,繼第一季成功完成金融債務重組後,我們在解決未完成的美國證券訴訟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董事長郭謹一在財報隨附的評論中表示。“我們收到了聯邦集體和解的最終法院批准,在解決剩餘的訴訟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標誌著瑞幸咖啡在解決其歷史問題方面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瑞幸在財報中稱,與該醜聞和隨後的公司重組相關的虧損在二季度為相對溫和的2,060萬元,低於去年同期的6,290萬元,由此可以看到這些“歷史問題”的逐步消失。對於是否以及何時可能申請重返納斯達克主板市場,該公司並未透露太多資訊,但其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仍“致力於美國資本市場”。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藥明康德配股集資76.5億元

中國醫藥外包龍頭企業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周四公布,擬配售7,380萬股新H股,每股作價104.27港元,較前一交易日收市價112港元折讓約6.9%,淨集資約76.5億港元(9.75億美元)。 此次配售股新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6.01%及2.51%,籌得資金中約90%將用於加速推進全球布局和產能建設,約10%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此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收入207.99億元,按年增長20.64%;股東應佔溢利為82.87億元,按年上升95.46%。 藥明康德股價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07.8港元,跌3.75%。公司股價今年以來上升9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高梅中國二季度業績微升

澳門博企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282.HK)周四公布上半年業績,4至6月的第二季度收益86.7億港元,同比升18.9%,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25.1億港元,同比升2.8%。 今年中期的收益為166.6億港元,按年升2.7%,經調整EBITDA為48.8億港元,按年跌1.4%。 二季度的主場地賭枱投資額同比上升7%至40.9億美元,主場地賭枱的贏率微升0.5個百分點至25%。 美高梅中國周四開市升1%報15.76港元,今年以來該股上升逾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RWA boom is arriving ahead of schedule

以貨為幣 資產上鏈 RWA熱潮的機會與風險

香港穩定幣條例即將正式上路,RWA風潮提前湧現,香港鏈上金融開啟一場熱鬧的實驗    李世達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 8 月正式實施,全球目光再度聚焦這座亞洲金融中心。穩定幣發行的規則確立,也為「RWA」(現實世界資產)開闢了一條通往主流金融市場的法治通道。 RWA指的是透過區塊鏈技術,將現實世界中可驗證、可交割的實體資產(如大宗商品、不動產、票據等)進行確權與數字化,進而發行代幣,於鏈上流通與交易。這種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不僅提升了交易效率,更打通了傳統金融與加密經濟的橋樑。RWA最大的潛力在於,它不是憑空創造一種虛擬資產,而是讓實體經濟變得更透明、更可融資、更流動。 而穩定幣條例之於RWA的重要性,在於它為RWA所需的數字結算與清算系統提供了法理基礎。沒有穩定幣,就無法構建可編程、可實時計價與結算的代幣交易環境,RWA難以突破應用瓶頸。同時,穩定幣本身若無可對應、具價值基礎的鏈上資產,其發行與使用也難獲信任與規模支持。RWA提供了穩定幣實際錨定物與使用場景,能提升穩定幣作為結算工具的可信度與通用性。 自2023年6月起,香港金管局與財庫局支持多個穩定幣與RWA試點項目,包括金銀業貿易場、中銀香港、香港交易所、HashKey與Ant Digital Technologies(螞蟻數科)等多方參與。除此之外,浙江、山東等外貿重地也有多家出口型企業透過合作平台,將鋁錠、銅板與白糖轉為鏈上資產,用於融資與海外訂單預付結算。 據波士頓咨詢(BCG)公布的估算數字,至2030年,全球代幣化市場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規模,這一數字約相當於當前黃金市值的三倍。 市場快速反應 資本市場對這波風口的反應顯然更為迅速。獅騰控股(9993.HK)、廣聯科技(8279.HK)、德林控股(1709.HK)等多家港股公司在短時間內接連宣布進軍RWA與穩定幣業務,不論是表態有意申請牌照、簽訂合作協議或簡單表示「正在研究相關方向」,都迅速引發市場炒作與股價上升。 有市場專家警告,現時「穩定幣概念股」部分已嚴重偏離基本面。由於北水資金短炒助推,多數公司僅憑合作意向或傳聞即被資金追捧,後續若無實質落地,8月監管政策正式實施後勢必面臨估值回調風險。 事實上,RWA作為連接資產確權與鏈上金融的基礎設施,是對企業是否真正擁有產業場景與交易需求的考驗。那些擁有實體商品交易、倉儲物流、跨境清算、區塊鏈應用經驗的企業,在這場變革中更具競爭力。 而金融科技平台則可憑藉現有用戶基礎與技術能力,搭建資產代幣化與結算系統。如復星國際(0656.HK)旗下金融科技平台星路科技,近日發布一站式RWA平台FRP。星路預計,貨幣基金RWA代幣化之後,會是債券、風險評級相對較佳的基金、票據等產品,再之後才會是實物資產。標準化資產會是兩三年內市場偏好的RWA類型。 隨著《穩定幣條例》於8月生效,香港或將真正迎來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鏈上資產時代。但這場資產重構的競賽,終究不會獎勵跑得快的人,而是給予那些跑得穩、做得真的企業。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業務持續復蘇 瑞幸二季度盈收雙升

國內最大咖啡連鎖運營商的瑞幸咖啡(LKNCY.US),第二季報告顯示其營收及盈利均獲雙位數增長。公司持續快速擴張門店網絡,經營業績已從去年低谷中顯著回升。 根據週三美東時間盤前發布的最新季報,瑞幸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7.1%至124億元,當期利潤上升43.6%至12.5億元。直營門店營業利潤率微降至21%,較去年同期21.5%略有收窄。 當季新增2,109間門店,截至3月末門店達26,206間。新開門店含24家海外店,包括馬來西亞16家、新加坡6家和美國2家。直營門店(約佔門店總量的三分之二)同店銷售額增長率,從上一季度的8.1%增至13.4%。 財報發布後,瑞幸股價周三開盤走高,但隨後回調,當日收盤下跌1.9%。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超50%。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