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Sesame makes autonomous driving chips

這家自動駕駛芯片製造商已提交赴港IPO申請,冀利用對高增長公司更為寬的新規

重點:

  • 黑芝麻智能已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成為新規則放寬後首個申請者。新規則允許收入很少或沒有收入的初創公司進行IPO
  • 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但直到2020年才開始錄得收入,此後增長迅速,但去年總收入仍然只有2,300萬美元(1.65億元)

 

梁武仁

熱門的高科技企業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試水赴港上市的可能性,押注投資者將推動它開發有望為未來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的芯片。

該公司於上周向港交所遞交了初步招股文件。但此次上市的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首家根據港交所新放寬的IPO規則提出申請的企業。新規則針對的是那些渴求資金支持增長的新興科技初創企業。

今年早些時候,港交所在其上市規則中新增第18C章節,放寬了對「特專科技公司」的要求,這是它吸引缺乏利潤但具有良好增長潛力的企業上市的最新嘗試。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可以說是這次新增動作的重要背景,這可能導致中國科技初創企業避免赴美上市,而美國目前是它們首選的海外IPO目的地。

新規則的一個關鍵特點是,只要市值不低於100億港元(92億元)、「未商業化」企業就可以申請IPO,哪怕它們尚未取得收入。「已商業化」公司的門檻更低,市值只要達到60億港元,最近一個財年的營收不低於2.5億港元。

新規則適用於提供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和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企業,儘管港交所並沒有具體說明如何量化這些標準。

港交所在2018年曾採取類似舉措,同樣是為了吸引擁有尖端技術和巨大增長潛力的公司,當時它開始允許處於早期階段的製藥初創公司上市,即使它們的收入很少或者沒有收入,並且正處於虧損狀態。在此之前,大多數公司必須表現出強勁的收入和持續的利潤,才能在香港主板上市。

黑芝麻成立於2016年,去年的營收為1.654億元,低於已商業化申請者的最低新要求。但在它的初步招股文件中,該公司表示,其技術符合第18C章對專業產品的定義。

雖然此話可能不假,但該公司需要以超過50倍的高市銷率出售股票,才能滿足新規100億港元市值的要求。對於任何行業的任何公司來說,這都是相當高的要求。

自動駕駛汽車及其零部件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或許證明了這樣的估值是合理的。由此可見一斑的是,在截至2022年的兩年裏,該公司的年收入增長了兩倍多。考慮到黑芝麻智能直到2020年才開始產生收入,如此增速倒並不令人意外。但如果市場繼續擴大,它能保持或提高其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力,其收入可能還會繼續飆升。

黑芝麻智能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SoC(一種集成了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等關鍵電子元器件的集成電路)。根據其初步招股文件援引的第三方數據,就出貨量而言,該公司是全球第三大車規級智能汽車計算SoC供應商。截至去年年底,該公司擁有近90家客戶,包括汽車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及其供應商。

該公司的投資者包括騰訊、小米等中國大型科技公司。

遙遠的夢

所有這一切聽起來似乎很有希望——但速度並沒有那麼快。事實上,將人類從汽車駕駛過程中完全移除的想法仍然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除非出現重大突破,普遍的預期是真正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還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

由於駕駛的複雜性,尤其是在難以預測的城市環境下,需要克服的障礙很多。去年,福特和大眾汽車引發廣泛關注,它們承認存在這些困難,並宣佈退出它們投資的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Argo AI。前途無量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SP.US)今年也做出了類似的轉變,瞄準的是目前更具可行性的駕駛員輔助技術,而非完全自動駕駛技術。

事實上,自動駕駛汽車芯片的銷售預測也有點令人失望。招股書中的市場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8年全球車規級SoC市場預計將以2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這低於2019年至2022年31%的複合年增長率。2022年至2028年,中國市場的增長將從2019年至2022年的40%放緩至29%。對於被視為一種最熱門的技術來說,這些數字算不上閃電般的速度。而且,競爭也隨時都有可能加劇。

自動駕駛技術受阻的現實,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相關公司的股票表現不佳。紐約上市的智能汽車傳感器製造商禾賽科技(HSAI.US) 的股價自今年年初首次公開招股以來已下跌超過 40%,目前市盈率只有7倍左右。

與大多數同行一樣,黑芝麻智能也嚴重虧損。由於在產品開發上投入巨資,其淨虧損逐年增加。僅去年一年,該公司在研發上的支出就是收入的4.6倍。

該公司自己並不生產芯片,而是將生產外包給全球巨頭台積電,這有助於降低成本。儘管如此,它去年的毛利率還不到30%,不及規模大得多的芯片設計公司英偉達65%毛利率的一半。

收入和成本之間的巨大差距意味著,在短期內,黑芝麻智能難以實現盈利。

此外還有政治風險,因為美國試圖阻止台積電與一些中國芯片開發商開展業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電信巨頭華為。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承認依賴這家半導體製造商的危險,稱該業務關係可能「面臨與國際貿易政策、地緣政治及貿易保護措施相關的風險,包括施加貿易限制及制裁」。

黑芝麻智能是港交所上市新規則下的首個申請者,應該會獲得一些讚譽,並可能因其新穎性而贏得一些額外的投資者興趣。但如果它最終成功上市的話,仍有許多障礙可能會抑制市場需求。

有超贊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Chinasoft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智慧物流赴美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B2B物流服務商智慧物流環球有限公司赴美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正式備案,為其登陸納斯達克鋪平道路。根據中國證監會4月15日發布的備案通知書,該公司擬通過IPO發行115萬股普通股。 智慧物流環球去年10月首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開募股文件。根據12月更新的招股書,公司原計劃發行100萬普通股,每股定價區間為5至6美元。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99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的3.41億元下降12%;淨利潤則由上年同期的1,210萬元大幅縮水至128萬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洪九果品董事長及高層涉嫌詐騙貸款被查

重慶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6689.HK)周三公布,收到公司董事長鄧洪九及五名董監事本人或家屬的通知,目前均已被採取不同刑事強制措施,與公安機關就涉嫌騙取貸款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的立案偵查有關。 洪九果品指,事件導致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的主要辦公場所被公安機關限制出入,無法正常辦公。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就該事件收到的信息有限,該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和潛在可能性無法預測。 洪九果品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榴蓮經銷商,因未能如期刊發業績報告,公司股票自去年3月20日起停牌,核數師畢馬威隨後於4月辭任。據此前報道,截至2023年6月底,應收賬款在公司資產中的佔比高達92.4%,有媒體調查指出,洪九果品通過與不存在的公司簽訂大筆訂單,導致應收賬款激增,同時創始人兼董事長鄧洪九,通過至少13筆股權質押,向貸款機構籌集了2.079億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特步首季中國零售增長中單位數

運動品牌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368.HK)司周三發布首季度中國內地業務運營狀況,零售銷售增長同比為中單位數,零售折扣水平為七至七五折。 集團透露,渠道的庫存周轉約為四個月。另外,旗下的品牌索康尼,在線上及線下渠道的零售銷售,按年錄得超過40%的增長。 特步周四開市升0.8%報4.75港元,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從高位下跌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uXi AppTec cashed out its holdings of WuXi XDC

藥明合聯再遭股東減持 ADC外包龍頭受關稅拖累?

藥明康德資金流十分充裕,此次減持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高位套現以及對關稅風險的提前規避 重點: 藥明合聯2024年淨利潤同比激增277%,其中約50%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CXO企業研發階段的訂單主要以研發服務形式對美出口,整體影響較為有限    莫莉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引發全球恐慌的對等關稅後,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儘管在4月2日的對等關稅貨物清單中藥品被排除在外,但特朗普隨後對藥品徵收關稅的表態仍然讓關稅的陰雲持續籠罩醫藥行業。在此情形之下,CXO(醫藥服務外包)龍頭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在關稅公布前一日,大手筆高位減持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的股票,這一精準的「高拋」操作,顯示了行業龍頭對政策風險的焦慮。 4月2日盤後,藥明康德發布公告稱,已經在4月1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所持有的藥明合聯5,080萬股股票,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4.23%,成交金額約21.78億港元。  這是過去半年來,藥明康德第三次減持藥明合聯的股票,累計套現超過46億港元。 對於此次拋售的原因,藥明康德解釋稱,公司出售上述股票資產所獲得的現金收益,將用於加速推進全球產能及能力建設,吸引並保留優秀人才,持續強化公司獨特的一體化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CRDMO)業務模式。此次出售藥明合聯股票的投資收益約為18.47億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例超過10%。 事實上,藥明康德資金流十分充裕,截至2024年末,自由現金流達到歷史新高至79.8億元。此次對藥明合聯的減持,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高位套現以及對關稅風險的提前規避。4月1日,藥明康德減持的當天,藥明合聯的股價創下自2023年11月上市以來的最高價49.5港元,在隨後的四個交易日內,由於特朗普宣布高額對等關稅,藥明合聯股價連續下挫,在恒指創下歷史性跌幅的4月7日,藥明合聯的單日跌幅甚至高達27.58%,如今股價已經跌至30港元的水平。 作為生物偶聯藥CRDMO領域的龍頭公司,藥明合聯最新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出高增長的潛力。該年度藥明合聯的營業收入達40.52億元,同比增長90.8%;淨利潤更是同比激增277%至10.70億元,淨利潤率從13.4%提升至26.4%。  其中,來自北美地區的收入保持穩定,佔比從2023年的40%提升至50%,來自中國和歐洲地區的收入分別佔26%和16%。 從2023年11月登陸港股以來,藥明合聯的股價雖然曾在2024年經歷下行,但股價已較IPO定價20.6港元上漲超過五成。藥明合聯的動向備受資本關注,除了與其業績的高增長性有關,更因為其所處的ADC賽道正處在蓬勃發展階段。2024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達到1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6款ADC新藥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因此ADC外包服務需求也在水漲船高。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藥明合聯全球客戶總數擴大到499家,2024年新增154家客戶,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跨國製藥巨頭有13家是藥明合聯的客戶。 關稅風險幾何 特朗普政府對於藥品的關稅尚未出台,投行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中國的CXO企業研發階段的訂單主要以研發服務形式對美出口,而多數商業化階段訂單僅由國內企業完成前一部分,隨後會轉移至歐洲等地完成最後的合成步驟,都屬於免關稅,整體影響較為有限。 但是,進口耗材、器械等成本仍可能隨著關稅上升而增加,壓縮CXO企業的利潤。藥明康德副董事長、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在4月10日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關稅對公司肯定會有影響,影響多少現在還極不明朗,「在大環境不確定的狀態下,公司抓住客戶對賦能需求的確定性,服務好客戶,最大程度降低關稅帶來的影響。」 為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藥明合聯也布局了全球雙廠生產戰略,在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建設了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預計將於2025年底啓動運營,該基地將開設四條生產線,用於臨床及商業化生產,包括一條生物偶聯藥物抗體中間體和原液雙功能生產線、一條原液生產線以及一條制劑生產線。 與此同時,「藥明系」服務的那些跨國藥企巨頭們也宣布了一系列回流美國的計劃,亦有可能對CXO企業的長遠訂單產生影響。例如,諾華宣布計劃在5年內對美國基礎設施投資230億美元,以確保諾華為美國患者提供的所有關鍵藥物都將在美國製造;禮來計劃投資至少27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四個新的生產基地,以滿足其暢銷減肥藥和糖尿病藥物的旺盛需求。 當前,藥明合聯的市盈率已經達到32倍,遠高於藥明康德的市盈率14倍,顯示前者有較高的溢價。投資者需要關注關稅等地緣政治風險對藥明合聯股價的影響,畢竟,對資本市場來說,再高的增長預期也難敵對不確定性的恐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