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之一表示,其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子公司2022年利潤增長高達159%

重點:

  • 晶科能源稱,其擁有多數股權的中國內地上市子公司,去年的利潤和調整後利潤分別增長159%和428%
  • 雖然最近股價大漲,但該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市盈率依然只相當於同行的大約一半至三分之一

陽歌

雖然有著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之一的地位,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US)似乎也有著業內「最不受投資者認可」的頭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不甚光彩的反差,可能要歸咎於該公司在新公佈的第四季部分初步財務業績中未能做到更精確。數據總體看上去相當穩健,但考慮到該季度已經結束近一個月了,這些數據依舊相當含糊。

我們通常不會在文章開頭分析企業估值,但這一次,晶科能源與同行的差異相當顯著。該股目前的遠期市盈率僅為10倍,對於一家在整個行業繁榮發展之際、利潤和營收雙雙迎來三位數增長的公司來說,這個市盈率太低了。就在一個月前,這個數字甚至更低,但自今年開年以來,公司股價大漲42%,市盈率也有所上漲。

相比之下,美國巨頭First Solar(FSLR.US)的遠期市盈率為35倍,而晶科能源在國內的同行天合光能(688599.SH)為23倍。在美國上市的同行阿特斯太陽能(CSIQ.US)的遠期市盈率同樣也處於10倍的低位,表明早前源自美中兩國證券監管機構爭端的退市威脅,可能抑制了這兩家在美國上市企業的股價。但該爭端在去年下半年基本得到解決,這意味著現在它的影響應該沒那麼大了。

有意思的是,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多數股權的中國上市子公司、名字與其類似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223.SH)目前的遠期市盈率為29倍,更接近全球同行。這種差異促使身為母公司的晶科能源控股去年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的方式,利用在中國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籌集了100億元,用於兩個大型新項目。

話已至此,我們再把注意力拉回在美國上市的晶科能源控股的最新財報,財報包含了在上海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份部分初步全年利潤數據,後者也同時公佈了自己的中文財報。晶科能源股份58.6%的股權在晶科能源控股手裏,是後者的主要資產之一。

財報顯示,晶科能源股份預計2022年全年淨收入26.6億元至29.6億元,按年增長133%至159%。該公司此前報告去年前第三季利潤為16.8億元,這意味著它在第四季預計的利潤為9.8億元至12.8億元。

這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提出的疑惑——為什麼該公司公佈財報時,第四季其實已經結束大約三周了,而利潤範圍還如此之大?有人或許會猜測,該公司可能還在決定是否記錄該季度的一些非現金收益或虧損,它們會影響最終的利潤表現。

但同一份公告中,有一個預測也相當含糊,稱晶科能源股份預計2022年將錄得25億元至28億元的調整後利潤,而實際上調整後利潤往往不包含這類收益和虧損。當然,我們把該公司的低市盈率歸咎於這種含糊的統計稍微有些苛刻。差異巨大的原因可能在於別的地方,或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退市威脅。

盈利提速?

最新的數據顯示,晶科能源股份的利潤甚至有可能略有提速——由於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原料多晶硅的價格預計將下跌,這個趨勢今年可能會持續。此外,晶科能源股份應該會受惠於全球對太陽能電池板持續、強勁的需求,尤其是來自西方的需求。西方正尋求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減慢全球變暖的趨勢,同時減少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正如我們前面說過的,根據預測,晶科能源股份2022年全年利潤比2021年增長133%至159%。公司首三季利潤已經實現了132%的增幅,這意味著它在第四季的增速加快了。

根據最新公告,在調整後的基礎上,晶科能源股份2022年的利潤增幅在371%至427%之間。相比之下,今年首三季調整後的利潤增長率為418%,這意味著第四季調整後的增長有可能放緩了。

因此,關於它在第四季的增長趨勢,目前釋放出來的信號並不一致。但不管怎樣,如此大規模的增長肯定是一個整體上積極的信號。總的來說,投資者似乎對這份公告傳達出的資訊感到滿意,晶科能源控股的股票在公告出來後的三個交易日上漲了5%。

說實話,晶科能源控股和它的同行現在都處於有利地位。除了全球對其產品的強勁需求外,未來一年,它們很有可能看到多晶硅價格的大幅下降,這應該會有助於降低成本。

經過近兩年的大幅上漲,多晶硅價格終於在去年下半年見頂。1月初的價格已經比去年8月的峰值低50%以上。本月價格繼續暴跌,在2023年的首三周下降了三分之一,不過有人預計1月份的下降是暫時的。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下降的多晶硅是現貨交易市場採購的,晶科能源控股和其他主要面板製造商都有長期的供應合同,價格更為穩定。

最後,我們簡要梳理一下晶科能源控股的最新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三季營收增長128%,至195億元,利潤增長近兩倍,至5.5億元。該公司預計第四季元件出貨量為13GW至15GW,較上年同期增長30%至50%,與第三季117%的出貨量按年增幅相比,有較大的放緩。

總而言之,晶科能源控股的股票看起來確實被低估了,鑑於目前存在許多對其有利的宏觀因素,而且美國退市風險正在減弱,這可能是一筆不錯的投資。現在,投資者只需要發現這一點。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三隻松鼠香港IPO獲中國證監會放行

中國證監會上周宣布,零食製造商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獲准赴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此舉為該公司的上市進程掃清了重大監管障礙。 根據中國證監會在國慶長假前一日(9月30日)於官網發布的公告,三隻松鼠計劃通過此次IPO發售8,150萬股。該公司已於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則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據該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三隻松鼠上半年營收較上年同期的50.7億元增長約8%,至54.8億元。但其同期淨利潤卻從2.9億元驟降52%至1.38億元。 作為越來越多在滬深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之一,三隻松鼠近期申請赴港第二上市以利用全球資本市場並提升國際知名度。年初至今,該公司在深交所掛牌的股價累計下跌3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市場帶動 小牛電動第三季銷量大增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周一公布,第三季度銷售46.6萬台,按年大增49.1%,中國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出貨45.1萬輛,按年增長超過70%,為今年來最高成長;國際市場出貨則為14,418輛,已超去年全年總銷量。 年初至今,公司總銷量已達101.9萬輛,較比去年同期69.8萬輛增長約46%。強勁表現主要受益於公司在國內市場的渠道擴張、產品組合優化,以及提前備貨以應對新的中國電動自行車規範。 今年7月,NIU 推出兩款旗艦新車型FXT Ultra 2025和NXT Ultra 2025,強調續航、效能與安全提升,以吸引不同消費者偏好。 銷量公布後,小牛電動美股周一大漲23.01%,收報5.56美元,今年以來該股已升212.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xue buys Fulu beer

上市後首次重大收購 蜜雪冰城涉足精釀啤酒

這家頭部奶茶連鎖企業將以4,000萬美元收購福鹿家51%股權,後者是國內領先的精釀啤酒連鎖運營商 重點: 蜜雪冰城斥資2.856億元收購頭部啤酒飲品連鎖運營商控股權,意在突破競爭白熱化的現制茶飲賽道 標的公司福鹿家實控人為蜜雪冰城首席執行官配偶,但交易定價似乎經公允協商    陽歌 當現制茶飲企業在漸趨飽和的市場中光環褪色,行業龍頭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2097.HK)認為,轉向新式飲品將成為其下階段增長引擎。這家以6至10元平價奶茶及冰淇淋聞名業界的公司,上周宣布進軍啤酒領域開拓新藍海,此舉系其今年3月港股上市之後首次重大並購。 蜜雪冰城宣布以2.856億元(約合4,000萬美元)收購福鹿家(鄭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51%股權。後者在全國經營約1,200家門店,其啤酒飲品售價約為每杯(500毫升)6至10元。蜜雪表示,併購資金源於自有現金儲備,截至6月末公司坐擁逾170億元充沛現金流,其中主要部分來自IPO募集的4.44億美元。 此次併購與蜜雪業務高度協同,通過引入針對熟齡客群(即啤酒消費人群)的飲品線,對現有奶茶、冰淇淋、咖啡核心產品矩陣形成有效補充。標的公司以「福鹿家」品牌運營,產品定價策略與蜜雪基本趨同。福鹿家同樣採用蜜雪式加盟模式,該模式助力後者在國內及全球12大市場構建起超53,000家門店網絡。 二者商業理念高度雷同不難理解,因掌舵者實為夫妻關係。蜜雪靈魂人物是首席執行官張紅甫,福鹿家則由其妻田海霞實際控制。並購前,田海霞通過直接持股60%及控制鄭州麥浪同舟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80%股權(後者持有福鹿家20%股權),合計掌控福鹿家約76%權益。 此類高度關聯交易必將引發投資者嚴格審視,市場擔憂存在向田海霞輸送利益的嫌疑。不過,深入剖析財務數據可見,交易雙方在標的估值層面力求公允(具體分析詳見後文)。且從戰略維度考量,此項並購具較強合理性。 市場反應深刻印證這一點。公告次日(上週四),蜜雪股價應聲上漲2.7%,週五卻又回吐全部漲幅。來得容易去得快,但無顯著負面波動,表明投資者既未過度擔憂也未反應亢奮,究其根源或在於福鹿家規模相對並購方體量而言仍較有限。 蜜雪上市以來股價近翻倍,目前以25倍市盈率高居行業估值榜首。對照同業,競爭對手霸王茶姬(CHA.US)、茶百道(2555.HK)及古茗(1364.HK)市盈率分別為23倍、20倍和19倍,規模較小的滬上阿姨(2589.HK)則為32倍市盈率。 受本土市場日趨飽和影響,未來一年所有企業均承壓。一些分析師同時預警,隨著外賣平台大幅削減推高現制茶飲銷量的高額補貼,該行業群體現行銷售額增速或於年底急劇放緩。此輪外賣補貼始於今年早些時候,由電商巨頭京東入局所致。 估值公允 下文將詳析福鹿家核心經營指標。這家公司體量雖遠遜蜜雪,但增長潛力顯著且賽道優勢突出。首當其衝的是競爭格局,相較於奶茶咖啡行業,國內啤酒連鎖市場成熟度明顯偏低,福鹿家面臨的對手遠少於蜜雪。 蜜雪未披露中國啤酒市場,特別是啤酒門店的具體行業數據。但可合理推斷,以1,200家門店規模計,福鹿家即使尚未登頂,也屬該細分賽道頭部運營商。公告顯示,除傳統精釀鮮啤外,公司還提供果啤、茶啤乃至奶啤等「中式特調」系列產品。 過去12個月,福鹿家實現營收約1.5億元,僅相當於蜜雪截至6月的財年290億元收入的200分之一。這一體量恰與並購估值形成呼應,按收購價推算,福鹿家整體估值約5.71億元,約為蜜雪當前1,430億港元市值的230分之一。 去年,福鹿家實現扭虧,從2023年虧損153萬元轉為微利107萬元。鑒於盈利絕對值有限且波動較大,蜜雪指出宜採用銷售指標估值。據此測算,並購交易對應市銷率約3.45倍,雖處相對高位,但仍低於蜜雪自身4.56倍的市銷率水平。 儘管我們對初現盈利企業常持審慎態度(因利潤或源於創造性會計處理),但基於銷售指標的估值體系表明,蜜雪在交易定價中恪守公允原則,未因實控人夫妻關係支付顯著溢價。 從戰略協同維度觀察,此次並購確實具備高度合理性。蜜雪在公告中多次強調,該交易不僅助其「成長為更具全球影響力的食品飲料品牌」,亦將借力集團龐大供應鏈體系與規模採購優勢,賦能福鹿家加速發展。 蜜雪表示:「該投資後,本集團的產品品類將從現制果飲、茶飲、冰淇淋和咖啡延伸至現打鮮啤,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高質平價產品的共同需求,踐行本集團『讓全球每個人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的使命。」 縱使全球市場對牛奶啤酒或茶味啤酒的接受度尚存變數,我們認同啤酒飲品產品線的補充確將助力蜜雪開拓產品與客群新賽道。依託蜜雪的雄厚資源稟賦,若福鹿家借此次並購推動啤酒業務步入新增長週期,其未來大規模擴張也在情理之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ics stocks in vogue again as Youibot rushes to list

機器人股繼續熱炒 優艾智合趕風口上市

在國家致力扶持下,機器人產業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優艾智合也不甘後人申港上市 重點: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升27.6% 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近8.4億元   劉智恒 股票市場從來不缺故事,去年炒賣熾烈的人工智能,今年這股熱風已吹到機器人股,幾家業內龍頭已接連在港上市,股價亦節節高升。看到這個風口,專注於移動操作機器人的合肥優艾智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已遞交香港上市申請。 優艾智合是工業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所謂「具身智能」,是指有行動的一種智能系統,主要基於物理實體,能夠與物理世界進行感知和交互。 在「具身智能」下,又分為智能機器人及人形機械人,前者主要是具有物理的身體,並能夠與物理世界構成感知、思考、交互和行動的能力。它可以是輪式、輪帶式、復合型、甚至機械臂類型的機器人。後者是除了製造得像人外,功能和思考行為都模擬人的一種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 按功能區分,機器人又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自主移動機器人,主要負責移動和感知,在環境中自主穿梭。二是移動操作機器人,即在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增加機械臂的操作功能。第三類是協作機器人,專注於與人類協同,強調在安全前提下的互動和協作。 投資者星光熠熠 優艾智合則主力發展具身智能的移動機器人,主攻工業範疇。公司由90後的張朝輝成立,張是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2017年帶著幾位師弟南下深圳創業。經過一番探索,張朝輝決定主力針對智能製造領域和智能巡檢領域,成為半導體及電子製造、電力行業、能源冶煉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花了四年時間,優艾智合成為國內工業移動機器人行業其中一家頭部企業,期間又獲得眾多星級投資機構入股,分別有海納華、藍馳創投、孫正義的SBVA、SOSV 、深圳松禾、IDG旗下的Sharp Dynasty等。 收入上升虧損擴大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7,790萬元增至2.55億元,但虧損持續不斷,分別為2.35億元、2.6億元及2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27億元,同比上升27.6%,卻虧損高達1.4億元,同比擴濶36%。即過去三年半,收入縱使持續上升,虧損卻遲遲未能改善,累計虧損達8.4億元。 公司的負債情況也在持續擴大,負債淨額由2022年的8.59億元,增至去年的13.74億元,今年上半年更上升至15.4億元。 期內,經營活動亦持續錄得現金流出,雖然去年經營現金流出情況已有改善,從2022年的負1.73億元降至負7,946萬元,但今年上半年又再回升,出現經營現金流走1.06億元,同比擴大67%。 毛利率改善行業前景佳 優艾智合Youibot Robotics雖持續虧損,負債高企及現金流走,但好消息是公司的毛利率逐漸改善,過去三年分別是11.2%、26.1%及35.2%。今年上半年更升至38.1%,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反映公司能將製造成本調低,以及漸發揮規模經濟效應。 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理想,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去年全球移動操作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92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1,569億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60.4%。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為34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620億元,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2.3%。 從報告所示,反映市場正處高速發展,而去年在中國,按收入計算,優艾智合在該業務領域位居第一,市場佔有率達7.1%。當市場在持續向上,作為龍頭的優艾智合肯定可以成為一大受惠者。 現時香港上市的機器人股中,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若按市銷率計算,最高為越疆(2432.HK)的72倍,優必選(9880.HK)與地平線(9660.HK)均在55倍水平,黑芝麻智能(2533.HK)約28倍,極智嘉(2590.HK)為17倍。我們可剔除估值過高的越疆,而優必選與地平線的規模遠大於優艾智合,因此以黑芝麻及極智嘉為參考,取其中位數約22倍計算,估值可超過50億港元。 當然,今年香港新股市場熱爆,加上優艾智合又在市場的風口,有國家政策扶持,成功上市應無懸念,只要定價不過份高,短炒獲利機會甚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