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HK WYNN.US
Wynn Macau Q3 result

澳門博彩業增速持續放緩,永利澳門三季度業績不如預期,尤其在非博彩業務上

重點:

  • 永利澳門第三季總收入錄得8.7億美元,同比增長6.3%,環比則下跌1.5%
  • 前三季度,澳門旅客人均消費額按年下跌17%

  

李世達

經歷多個月的高速增長,疫後復常的澳門博彩業增速已開始放緩,同時內地消費需求疲弱的影響開始更加顯著。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是傳統旺季,永利澳門有限公司(1128.HK)披露母企Wynn Resorts, Ltd(WYNN.US)公布的三季度業績顯示,這家美資博彩巨頭在澳門的業務增速有所放緩,尤其是非博彩業務方面。

今年第三季度,永利澳門總收入錄得8.7億美元(62.2億元),同比增長6.3%,但環比則下跌1.5%,經調整物業EBITDA為2.6億美元,同比升3%,環比下降6.2%。表現遜於市場預期的2.7億美元至3億美元。受業績拖累,永利澳門股價翌日下跌2.6%。

增速放緩不只有永利澳門一家。同期銀河娛樂(0027.HK)經調整EBITDA為3.78億美元,年增6%,環比下降7%;金沙中國(1928.HK)三季度總收入按年減少1%至17.7億美元,經調整物業EBITDA為5.9億美元,按年跌7.3%。

根據澳門博監局公布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博彩收入為556億澳門元(496.5億元),按年增長近14%,但按季下跌1.4%。增速放緩的情況在上一季度已出現,今年第二季度澳門博彩收入較第一季度下跌1.5%。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貴賓廳收入錄得環比7.4%的跌幅。

酒店與零售表現疲軟

澳門實施《新博彩法》後,持牌博彩中介數量在2024年僅剩18家,較去年的36家減半,更遠低於2013年高峰時期的235家。澳門政府亦更新了博彩中介規定,每個中介只能與一間承批公司合作、不得在賭場內營運自己的貴賓廳,亦不得與營運商簽訂收入分成協議。

減少經濟對博彩業、特別是過往貴賓廳模式的依賴,是澳門當局的明確目標。博彩業必須將增長放在中場業務與非博彩業務上,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德意志銀行發布報告指出,永利澳門三季度非博彩收入同比下降8%,主要由於酒店和零售方面表現疲軟。分析師指出,雖然永利澳門在博彩領域的表現保持相對穩定,但非博彩領域的前景仍然不太樂觀。

此外,摩根大通也在一份備忘錄中提到,位於澳門半島的永利澳門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同比下降了29%,位於路氹城的永利皇宮RevPAR同比也下降了13%。而永利皇宮零售租金收入環比下降8%,僅達到2019年同期的74%。

事實上,今年澳門旅客量一直有增無減,但人均消費卻不如去年。根據澳門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旅客量按年大增30.1%,連帶前三季旅客總消費額(不包括博彩)按年上升8%至562.1億澳門元,但人均消費則按年大跌17%至2,168澳門元。其中,來自中國內地旅客的人均消費額下降幅度更大,按年跌幅為21.7%。

中國內地一直是澳門最大旅客來源,今年前三季度,入境澳門的中國內地旅客超1,821萬人次,按年上升36.3%,佔總旅客量超七成。

翻新擴建高端博彩區

永利渡假村行政總裁Craig Billings表示,在競爭激烈的澳門市場環境中,改善博彩和非博彩產品和服務對於增加客流至關重要。他透露,正在對永利澳門的Chairman’s Club高端博彩區進行翻新和擴建。在非博彩業務方面,Billings提到了永利皇宮最近開業的四家新翻修的餐聽,以及永利澳門新開的「九鯤」餐廳,認為這些都將為公司增值。

永利首席財務總監Julie Cameron-Doe解釋,公司現在預計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資本支出總額,將在2024年至2025年底間達到3.5億美元至4.25億美元之間,主要用於永利皇宮的擴建。

由於第三季度業績不如預期,多家機構調降永利澳門目標價。其中花旗維持對永利澳門「買入」評級,但將目標價由8.6港元下調至8.3港元;滙豐則下調永利澳門目標價17.6%,從8.5港元降至7港元,評級從「買入」下調至「持有」。

從企業價值與EBITDA之比來看,永利澳門目前為8.1倍,低於金沙中國的12.1倍、銀河娛樂的11.8倍與新濠國際(0200.HK)的9.6倍,但高於美高梅中國(2282.HK)的7.2倍。整體行業估值仍處於較低水平。

今年是澳門回歸25周年,也是特區政府換屆之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出席12月20日的紀念活動並任命新任行政長官,外界關注是否會帶來「政策大禮包」,進一步刺激澳門經濟。儘管如此,澳門博彩業競爭仍然激烈,永利澳門要保住市場份額,則須看一系列資本支出能否立竿見影。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