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在綫收入大增並轉虧為盈,反映從線上教育向直播電商轉型的策略取得初步成功

重點:

  • 受惠直播帶貨業務的貢獻,新東方在綫上半財年收入按年增長263%至20.8億元,甚至比「雙減」政策出台前高出兩倍
  • 該公司股價大漲後,預測市盈率達55倍,有大行認為其估值可能被高估

莫莉

「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這句新東方教育創辦人俞敏洪的名言,如今正在公司身上得到驗證。

2021年7月,中國政府推出教育「雙減」政策,目的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及校外培訓負擔,以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針對中小學生的學科類課外培訓行業隨即遭到毀滅性打擊,作為行業龍頭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EDU.US; 9901.HK)幾乎陷入絕望。

然而僅在一年後,新東方在直播電商取得突破性進展,子公司新東方在綫科技控股有限公(1797.HK)交出了上市以來的最好業績,令公司前景再一次充滿希望。

新東方在綫是新東方教育旗下的線上教育平台,2019年分拆出來到港股上市,當時的業務涵蓋的學段包括學前教育、K-12與大學教育。新東方在綫掛牌後,在2020年經歷線上教育的激烈競爭,2021年遭遇「雙減」政策,需剝離和停止K9培訓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1月17日晚間,新東方在綫發佈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2022-23財年中期業績,財報顯示,該公司上半財年營收20.8億元,按年增長263%;期內淨利潤5.85億元,表現遠勝上年同期的淨虧損5.44億元。該公司表示,報告期實現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從線上教育向自營產品及直播電商轉型的策略取得重大進展。

不過,可能由於市場預期過高,在業績公布後翌日,其股價反而下跌8%。儘管如此,新東方在綫仍然是過去一年表現最好的港股之一,從2022年初的每股僅4.8港元,到1月20日的收盤價73.7港元,大漲逾14倍。

新東方在綫的優秀業績,也推高母公司新東方的財務表現。新東方同日公佈了截至去年11月底的2022/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雖然淨營收因終止K-9學科課後輔導業務而下跌3.1%至6.38億美元(43.4億元),但成功扭虧為盈,錄得73.2萬美元淨利潤,而上年同期淨虧損高達9.37億美元。

不過,激增的電商業務也未能彌補教培業務剝離的損失,在「雙減」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21財年第二季度,新東方的營收為8.87億美元,淨利潤達5,390萬美元。相反,新東方在綫在最近半個財年的收入20.8億元,比2020-21上半財年收入6.77億元高出兩倍,反映公司轉型直播帶貨後反而「活得更好」。

創意帶貨方式

去年6月,新東方在綫旗下的東方甄選靠雙語直播帶貨引起網民關注,最新發佈的中期業績,恰好覆蓋了東方甄選帶貨高峰期的表現。財報顯示,東方甄選的自營及直播帶貨業務已逐漸發展成為新東方在綫的主要收入來源,上半財年貢獻收入17.7億元,總營收佔比高達84.9%。

1月初,新東方在綫宣佈擬更名為「東方甄選控股」,以反映現有業務的發展方向及未來前景。公司在財報中也坦承,自營產品及直播電商業務已經成為公司長期的主要增長動力,這意味著,這間老牌教育機構即將全面轉型成為直播電商公司。

財報也披露了電商業務的詳細資料,在2022年6月至11月,其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48億元,抖音帳號關注人數為3,520萬,抖音平台已付訂單共有7,020萬張。目前,東方甄選已在抖音開設6個直播帳號,銷售產品包括農產品、食品、圖書及生活用品,當中自營產品達65種,貢獻營收超過10億元。

不過,與直播電商的龍頭主播相比,東方甄選的帶貨能力暫時未能晉身第一梯隊。據公開信息顯示,去年9月,「超級主播」李佳琦重回淘寶直播間的首場直播,GMV就超過1.2億元。根據中信證券測算,2021年「雙十一」期間,薇婭、李佳琦等頭部主播合計的GMV,更高達200億至300億元。

市值或被高估

投資銀行中金的研究報告稱,東方甄選日均GMV穩步上升,主要因為其內容有特色,通過邀請嘉賓以及地方專場直播的方式,兼具文化宣傳及帶貨職能,有助GMV增長。

相對於其他純直播帶貨或多頻道聯播網(MCN)公司,新東方在綫的優勢在於不購買流量、而且不與主播分成。財報顯示,自營產品及直播電商分部的毛利率為42.5%,高於直播電商龍頭遙望科技(002291.SZ)的22.73%。

至於新東方在綫原有的大學教育分部,以及為高校、公共圖書館等機構提供內容服務的業務,已不再是公司重心。從營收來看,大學教育和機構客戶分別貢獻2.95億元和1,917萬元,分別佔期內總收入14%和1%。

截至上周五,新東方在綫的總市值攀升至超過740億港元(644億元),假若下半財年盈利不變,預測市盈率達55倍,高於直播電商龍頭企業遙望科技的49倍。中金認為,新東方在綫直播業務在流量、產品和供應鏈三大核心都具有競爭力,盈利能力仍有望進一步釋放。不過,隨著東方甄選的GMV逐漸穩定,在增長逐步放緩的情況下,或難以長期支撐高估值。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這篇文章已經更正,以顯示新東方教育在「雙減」政策出台之前的2020-21財年第二季度,淨利潤為5,390萬美元

新聞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機器人春晚舞出未來 宇樹科技擬年底上市

這家科技企業,在央視春晚的機器人跳舞表演驚艷觀眾,計劃在年底前進軍資本市場 重點: 宣布年度營收突破10億元之際,宇樹科技計劃今年底前上市 儘管人形機器人引發市場熱議,但性能不穩或使規模化商用仍需數年   陳竹 中國初創企業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人形機器人,在近兩年異軍突起,成為行業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台的勁舞視頻,引發全網刷屏。上個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公司斬獲百米障礙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長跑等幾乎所有競速項目冠軍。宇樹科技更成為拳擊賽事獨家設備供應商,在競爭對手側目之下,包辦全部參賽機型。 乘此東風,這家風頭正勁的企業計劃轉戰資本市場上周宣布擬於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此番聲明坐實了持續數月的上市傳言,路透社報道稱,宇樹科技目標估值達70億美元。 上市將成為宇樹科技重要里程碑,為加速產品研發與商業化進程,這家公司亟需資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背景下,中國政府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給予強力支持,以期佔據產業制高點。此次上市,也將檢驗市場對中國發展的機器人產業的信心。 總部位於杭州的宇樹科技,由機械發燒友王興興創立,他對機械創新的熱忱由來已久。王興興曾因僅耗資200元,打造雙足機器人而名聲大噪。大學時期,他便以科技狂人聞名,宿舍堆滿工具零件,雙手密布的傷痕,見證用廢料加工精密部件時難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為繼馬雲等初代創業者後的新生代創始人代表,2016年大學畢業的王興興,在無人機巨頭大疆任職兩月後,於同年創建宇樹科技。 王興興的熱忱同樣贏得資本界青睞,宇樹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輪融資,吸引順為資本、初心資本、中信證券、深創投及紅杉中國等知名本土機構。據媒體報道,公司當前估值約100億至150億元(約合14至21億美元),距其尋求的60億美元目標估值僅達三成左右。 人形機器人價格下行 雖以人形機器人著稱,宇樹科技當前主要收入,仍來自其拓展人形機器人業務前的初始產品四足機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財務詳情,但表示將於年內公布更多數據。據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數關鍵指標,公司2024年營收的65%來自四足機器人,30%來自人形機器人,5%為組件產品。 在今年6月的公開活動中,王興興曾向媒體稱公司年度營收突破10億元,但未指明具體年份。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機器人H1,是中國首個具備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號。公司在新一代產品中顯著壓縮成本,2024年發售的H1,售價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機型性價比進一步躍升,入門價僅39,000元。 定價與歐美同業形成鮮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2024年頂級人形機器人成本約20萬美元。宇樹科技實現超低定價的核心優勢,在於借力中國完備的製造業生態。從電池、傳感器到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應商網絡,助力企業以可控成本快速擴大產能。 政府對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也給予強勁助力,通過補貼、稅收減免與低成本融資等多重組合拳助推行業進階。部分受益於政策驅動,中國人形機器人企業已突破千家量級,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機器人、松延動力等。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車企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領域頭部企業,或親自下場,或投資佈局。 儘管宇樹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業價格戰亦日益白熱化。如加速進化的K1人型機器人定價88,000元,與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國內眾多過熱賽道的發展軌跡,人形機器人領域或將陷入價格持續下探的內卷式廝殺。 多家機構研報力證人形機器人產業潛力,麥格理證券今年2月預測,全球市場規模將從2026年的36億美元,飆升至2031年的516億美元。 不過,短期市場表現或難支撐此等樂觀預期。在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參賽機型頻現摔倒碰撞的報道,印證性能尚欠穩定。儘管機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場景的奔跑搏擊表現亮眼,但在實際應用中,執行取物等基礎任務的能力仍存瓶頸。 近期,港股機器人板塊漲勢如虹,意味宇樹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將引爆市場熱情。優必選(9880.HK)當前市銷率高達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達47倍,顯示投資者對此類公司前景極為看好。 這對宇樹科技及其同業堪稱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廠及家庭等場景執行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可能尚有漫長征途。部分產品已顯積極信號,宇樹科技20%的四足機器人,應用於檢測消防等工業場景。如今,需證明人形機器人不囿於歌舞競速,更能超脫實驗環境,投入大規模應用場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