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藥業與君實生物的新冠口服藥獲批在中國銷售,但市場反應平淡

重點:

  • 先諾欣和民得維獲准附條件上市後,先聲藥業股價未有大漲,君實生物更連續兩日下挫
  • 中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新冠藥物的市場需求可能不如預期

莫莉

中國農曆新年假期結束,新冠賽道隨即迎來利好消息。先聲藥業集團有限公(2096.HK)與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1877.HK; 688180.SH)旗下的兩款新冠口服藥,於上周日同時獲附條件批准在中國上市,這兩款藥物均為口服小分子藥物,用於治療輕中度新冠感染者。

在此之前,美國藥企輝瑞(PFE.US)的Paxlovid、默沙東(MRK.US)的Molnupiravir以及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已登陸中國,加上最新獲批的兩款藥物,令新冠口服藥賽道更加擁擠。可惜,資本市場對新冠概念股的熱情似乎消退不少,新藥獲批的消息公佈後,先聲藥業連續僅兩日微漲1.3%;君實生物股價更為慘淡,於該兩個交易日分別下挫5.5%和3.7%,但這當然也與公司預告去年淨虧損擴大有所關聯。

中國去年12月初宣佈大幅放寬新冠防疫措施後,各地感染人數一度激增。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最近的報告稱,疫情在春節假期未出現明顯反彈,也未發現新的變異株,反映本輪疫情已近尾聲。截至1月26日,中國現有住院病例21.6萬人,當中重症患者佔2.6萬人。換言之,新冠藥物的市場空間或許不如預期。

新冠感染高峰已過,姍姍來遲的兩款新冠口服藥還能否把握市場機會?先聲藥業似乎動作較快,獲批上市次日,北京市醫保局公示,先聲藥業口服藥先諾欣的價格為每盒750元,含稅出廠價格為705元至720元。該公司稱,先諾欣獲批上市後將立即投產,通過實體和線上醫院等管道滿足患者。君實生物則表示,新冠口服藥民得維(VV116)會立即投產及盡快發貨,但暫未公佈定價。

聚焦不同靶點

先諾欣與民得維的藥物作用機制不同,但均為全球研發的熱門生物靶點。先諾欣針對的是靶點3CL蛋白酶,這種蛋白酶在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不可或缺。先諾欣的作用原理與輝瑞的Paxlovid類似,也是由兩種藥物組合而成,其中先諾特韋是抑制新冠病毒複製所必須的3CL蛋白酶,利托那韋是用於減緩先諾特韋在體內的代謝或分解,提高抗病毒效果。先諾欣組合包裝中的利托那韋將由歌禮製藥(1672.HK)提供,另一藥物成分先諾特韋則由先聲藥業自主生產。

先聲藥業表示,在第二和第三期臨床試驗隨機入組了1,208名有症狀的輕中度新冠病毒成年患者,與安慰劑組相比,服用先諾欣的實驗組在首次用藥至症狀完全消除時間可縮短約1.5天,這些症狀包括「咳嗽、發熱、頭痛、腹瀉、肌肉或全身疼痛」等11類新冠常見症狀,在接受完整的5天療程治療後,先諾欣組病毒載量下降約96%,核酸轉陰時間縮短約2.2天。不過,先諾欣獲批的關鍵性臨床試驗的詳細數據,尚未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民得維針對的靶點則是RdRp,這是新冠病毒這類RNA病毒遺傳物質複製和轉錄的關鍵酶,而默沙東的Molnupiravir、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都是針對這一靶點。民得維是一款RdRp聚合酶抑制劑,研發靈感源於新冠藥物瑞德西韋。瑞德西韋已在美國獲批用於新冠重症治療,但需要通過靜脈注射,民得維經過改造後可以口服,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學術界公認、相對安全有效的廣譜冠狀病毒阻斷劑。

去年12月,全球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上發表了君實生物民得維「頭對頭輝瑞Paxlovid」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伴有高風險因素的輕中症新冠患者服用民得維後,臨床恢復的時間「非劣於」Paxlovid。

根據君實生物最新公告,在三期臨床試驗中,共有1,277名輕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入組,相對於安慰劑,首次服用民得維至持續臨床症狀消失的時間縮短兩天,但該試驗的詳細數據也暫未發表在學術期刊。

盈利空間有限

去年底,中國出現新冠感染及重症高峰時,新冠口服藥極度稀缺。Paxlovid在中國的售價為每盒1,890元人民幣,但一藥難求下,黑市價竟炒至5萬元。在今年1月的醫保談判中,Paxlovid宣告落選,國產藥阿茲夫定則納入醫保目錄,價格為每片11.58元(3mg),比獲批上市初期的價格下降35%,每個療程大約350元。

先諾欣每療程出廠價約為720元,售價高於阿茲夫定,但低於Paxlovid和Molnupiravir。如果僅計算佔售價逾五成的原料藥成本,以及5.02億元直接研發費用,該藥物至少需要賣出170萬個療程,才能收回研發成本。

更值得留意的是,即使感染高峰過去,仍有大量新冠口服藥候選產品衝刺上市。眾生藥業(002317.SZ)子公司眾生睿創、科興製藥(688136.SH)和日本鹽野義製藥的同類產品,也在爭取於短期內獲批。可以想像,更多「玩家」入局令供應增加,將進一步壓縮其盈利空間。

從估值來看,先聲藥業的市銷率為4.3倍,低於創新藥龍頭君實生物的市銷率11.8倍,而同樣投入新冠口服藥研發的眾生藥業與科興製藥,市銷率分別為7.5倍和3.3倍,顯示投資者並未因為產品進度較佳而給予先聲藥業溢價,相反對規模較大的創新藥企君實生物較具信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三氯蔗糖收入大增 新琪安半年多賺586%

甜味劑生產商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3.HK)周一公布,上半年收入3.35億元(4,700萬美元),按年升54.3%,錄得純利2,438萬元,較去年同期的355萬元激增586.4%。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惠於核心產品銷量上升,其中三氯蔗糖收入達1.52億元,同比大增116.8%;食品級及工業級甘氨酸收入合共1.68億元,按年升25.9%。管理層指出,美國對中國甘氨酸徵收高關稅,公司因而透過印尼工廠供貨以拓展海外銷售,而泰國新廠亦進一步推動三氯蔗糖出口。 截至6月底,公司總資產約11.26億元,較去年底增長38.5%;現金結餘達2.5億元,負債比率降至39.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2%大幅提升至23.3%。 公司股價周一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3.19港元,升1.7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奧克斯招股集資36億港元

空調供應商奧克斯電氣有限公司(2580.HK)周一發售2.07億股,香港發售佔5%,每股售價由16港元至17.42港元,集資最多36億港元。8月28日截止認購,9月2日正式掛牌。 公司2024年收入29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9.8%,盈利則增長17%至29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度收入73.6億元,按年增27%,盈利上升23%至9.2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於升級公司的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約20%用於全球研發,另外20%加強銷售及經銷渠道,餘下一成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anH seeking an infusion of funds through IPO, after having hemorrhaged 700 million yuan due to years of losses

連年虧損負債7億 閃回上市融資補血

手機回收商閃回第三度申港上市,冀乘著香港新股熱的風口下,成功上市集資 重點: 今年上半年虧損近2,500萬元 淨負債超過7億元   劉智恒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對於閃回科技有限公司來說,去年兩次在港申請上市均失敗而回,原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香港新股市場過去半年受市場熱捧,閃回這時再遞交上市申請,時機再好不過,有望趕上新股的風口,讓公司得以融資續命。 閃回主要從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業務,當中又以回收手機為主。公司通過旗下的「閃回收」系統,在合作夥伴的線下零售店,或網上商城進行以舊換新。 回收產品通過檢測、分級、維修及定價後,再通過旗下的「閃回有品」平台,或在多家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上出售。 增收不增利 閃回最大的賣點,在於國策支持,2021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已發布對智能手機等九類電子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今年1月,國家再發《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當中手機每部補貼最多500元。 國策的大方向雖有利回收業務,但閃回的實際業務表現實在難以恭維,正如去年我們對閃回的分析,在今次新的申請中,情況縱有改善,核心問題依然持續,暫時看其前景乏善可陳,投資價值並不吸引。 公司過去四年的收入節節上升,由2021年的7.5億元升至去年的12.97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更達8.09億元,同比上升40%。收入增長理想,可虧損持續,過去四年虧損分別是4,870.8萬元、9,908萬元、9,827萬元及6,587萬元。今年上半年虧損同比雖收窄近四成,但仍蝕2,481萬元。 毛利率低企 連年蝕錢的一大原因,主要源於對投資者持有的優先股權進行贖回,導致出現虧損。不過,實際上回收手機這門業務,最大問題在於毛利率太低。公司過去四年半來自產品銷售的毛利率,從來未高於8%,2021年高見7.5%後,去年跌至4.4%,今年上半年即使回升至6%,仍然是處於偏低水平廿 毛利率過低,意味盈利要增長,就要靠銷售量彌補。不過,閃回要爭取更大生意並不容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4年中國內地手機回收市場的佔有率,首五大參與者佔18.6%,閃回位列第三,但市佔率僅有1.3%,而排第一位的是萬物新生(RERE.US)旗下的愛回收,市佔率為7.9%,而緊隨其後的公司市佔率也達7.4%。 按2024年手機出售金額計算,首兩位分別是78億元及 77億元,閃回只有12億元,也是嚴重落後競爭對手。可見閃回在回收及二手銷售的數量,均被首兩位對手大幅拋離。換言之在兩大強手環伺下,閃回處於弱勢,要搶佔市場以提升交易量並不容易。 債高現金流弱 閃回另一問題是負債高企,淨負債由2021年的2.35億元,上升至去年的6.88億元,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升至7.13億元,短短四年半時間,債務增加200%。公司解釋淨負債問題,主要也是來自對投資者的優先股權贖回,引致賬面值變動所致。 撇除優先股權的問題,公司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也教人失望,過去四年分別是負現金流640萬元、4,374萬元、4,777萬元及1,845萬元,2025年上半年為正現金流4,371.8萬元。驟眼看,今年上半年經營現金流終錄得正數,但是否因今年申請上市,在會計上的調動得出,我們不得而知;而且去年上半年時,經營活動也錄得1,310萬元現金流,到全年時,卻有近兩千萬元的現金流走,反映閃回的經營現金流並不穩定,而且也並不充裕。 可以說,閃回的行業縱獲國策支持,但以公司目前狀況,投資價值有限,在新股市場旺盛下短炒無妨,要長期押注回收這個板塊,似乎萬物新生屬首選,一方面市場佔有率大,另外公司收入遠大於閃回,兼且已有盈利,市盈率雖高達57倍,但在云云對手中,實已脫穎而出。除非我們看到閃回未來兩三年的業務能急速上揚,否則倒不如選擇龍頭企業更具值博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稅負增加 李寧中期盈利跌11%

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億元,按年增長3.3%,但淨利潤按年下跌11%至17.37億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億元,較去年減少約11%。 公司指出,期內電商渠道收入增長7.4%,特許經銷收入亦升4.4%,成為推動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不過,直營銷售因門店網絡調整及消費場景轉移影響而下降3.4%,抵銷部分增長動能。產品結構方面,鞋類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裝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來自毛利率下降及稅負率上升。期內毛利率降至50%,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因直營折扣加大及渠道結構變化所致。同時,稅負率顯著上升至33.3%,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李寧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9.33港元,升6.7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