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US 9901.HK

這家私營教育服務商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其「老本行」教育業務正在穩步復甦

重點:

  • 新東方第三財季總營收按年上升 22.8%,並轉虧為盈,錄得8,165 萬美元淨利潤
  • 該公司出國考試準備與出國諮詢業務收入均錄得增長,智能學習系統和設備業務也表現不俗

 

莫莉

隨著去年底中國逐步調整新冠疫情管控政策,過去三年抑壓的留學需求集中釋放,留學服務機構業務復甦,線下教育培訓行業也重新回歸穩定。教育培訓巨頭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EDU.US; 9901.HK)主席俞敏洪在最新季度報告中興奮表示:「疫情消退帶動的復甦環境,有利我們所有關鍵業務繼續取得穩步進展。」

上週三晚上,新東方公佈了截至2023年2月底的第三財季業績,期內總營收按年上升 22.8%至7.54億美元(51.9億元),遠超該公司在第二財季報告預測的14%至17%增幅,主要是由於公司的教育新業務與東方甄選自營產品、直播電商業務帶動收入增加。

營收超預期增長,也協助公司扭轉虧損局面。在第三財季,其經營利潤為 6,649 萬美元,遠勝去年同期的虧損 1.41 億美元;淨利潤則為8,165 萬美元,去年同期則虧損 1.22億美元。

期內,新東方的「降本增效」策略取得成果,經營成本及開支按年下降9%至6.88億美元,主要原因重組計劃導致設施和員工人數減少,令一般及行政開支大降25.4%至2.16億美元。

在經歷五個季度的收入倒退後,新東方終於重新回到增長區間,讓投資者倍感興奮。最新財報對於下個財季的營收表現,更給予按年上升53%到57%之間的樂觀預測,意味收入將為 8.02億到8.23 億美元。這張成績表在美股盤前公佈,新東方的美股當日大漲9%,其港股更在之後兩個交易日累計急升14.1%,上周五的收市價35.9港元貼近一年高位,反映市場信心明顯恢復。

教育業務重煥生機

疫情過後,新東方的「老本行」教育業務回暖。俞敏洪表示,第三財季的出國考試準備及出國諮詢業務收入,分別按年增長約13%及5%。投行花旗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海外留學需求強勁,導致新東方海外備考和諮詢業務增長,該季度公司經營利潤率達8.8%,較上一財政年度同期的-23.0%明顯改善;該行認為,這可能是令人鼓舞的業務趨勢開始。

自從2021年教育「雙減」政策出台後,新東方進行業務重組,剝離了營收貢獻最大的K-9學科培訓業務,轉向大學生考試和出國留學業務,同時新增非學科培訓、智能學習系統及直播電商等新收入來源。財報顯示,截至2月28日,新東方的非學科類輔導課程已在60多個城市推出,該季度報名學生達21.8萬人次。非學科培訓以質素教育為主,涵蓋藝術、科學、技能和體育等,同時提供遊學、營地教育等服務。

另一部分教育新業務是智能學習系統及設備,該公司利用過去多年教學經驗、數據和技術,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的數位化學習方案。截至2月底,智能學習系統和設備在約60個城市中採用,活躍付費用戶10.8萬名。新東方執行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志輝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非學科類輔導業務和智能學習系統及設備業務,貢獻了新業務收入的大部分,兩者的留存率分別逾70%及60%,而新業務的整體利潤率已逾10%。

此外,新東方的線下學校及學習中心總數稍有回升,從上個季度的708間增至712間。楊志輝透露,公司還計畫在幾個主要城市新增少量新的學習中心,並擴大一些現有學習中心的教室,「新東方可以利用現有的管道,如當地的學校和學習中心,推出智能學習新產品,並獲得令人滿意的留存率和續簽學費。」他說。

東方甄選GMV下滑

在這份季度財報中,新東方並未詳細披露子公司東方甄選(1797.HK)對公司整體營收的貢獻。首席執行官周成剛僅在財報中表示:「東方甄選在本財年首三個季度已創造了數百萬元收入,並獲得忠實的客戶群。在本財季,東方甄選持續投入資源以改進產品、服務和內容。」

今年1月,東方甄選公佈了2022-23財年上半年(2022年6月至11月)的業績報告,該報告基本覆蓋東方甄選直播帶貨推出後,於高峰期的銷售情況。半年來,其直播電商業務線上商品交易總額(GMV)達48億元,抖音平台已付訂單數7,020萬張。期間,公司營業收入達20.8億元,按年飆升263%;淨利潤達5.85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1.09億元,順利扭虧為盈。

但是,東方甄選直播間的熱鬧,看來有歸於平靜之勢,其觀看量和銷售額正開始下滑。天風證券的研報援引行業數據,顯示東方甄選今年1至3月的GMV,分別按月下滑16%、5%和9%。作為電商直播平台,東方甄選還存在主播團隊流失導致流量減少、產品品質或品控問題導致聲譽受損等眾多風險。

相對於教培行業的同行,新東方在美股的市銷率為2.8倍,稍低於同行好未來(TAL.US)的2.9倍,其港股的市銷率則為2.85倍,正好在兩者中間。雖然新東方的電商業務或難以長期高速增長,但考慮到其帶來的高額收入,以及略有起色的教育新業務,其估值可能有提升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藥師幫料中期盈利按年增逾兩倍

醫藥電商平台藥師幫股份有限公司(9885.HK)周四公布,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淨利潤不少於7,000萬元(975.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180萬元增長2.2倍。 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長主要因收入持續保持穩健增長;自有品牌產品的下游需求持續保持旺盛,該高毛利率的業 務規模持續增長,不斷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及通過數字化能力的不斷提升,帶動核心的平台和自營業務的運營效率提升。 藥師幫股價周五高開低走,至中午休市報10.02港元,跌2.34%。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升6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規模效應扭虧為盈 正力新能最多賺2.4億

鋰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677.HK)周四宣布,預計上半年成功扭虧,淨利潤1.98億至2.43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1.3億元。 公司將盈利能力歸因於銷量攀升,其電池產品在電動車領域的應用持續擴大。公司特別指出,生產效率提升帶動毛利率向上。隨著規模效應顯現,期間費用率同比亦大幅下降。 周五早盤交易中,正力新能高開,早盤報價10.66港元,漲幅0.76%。該股目前較4月上市定價8.27港元累計上漲2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提升效率擴張門店 綠茶中期料賺2.3億

經營餐飲的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發盈喜,預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將錄得盈利介乎2.3億元至2.3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上升32至36%。 盈利上升主要是受惠於門店網絡持續擴張,同時提升經營效率。不過,部份利潤被上半年的上市開支所抵銷,該部份的開支約1,500元至2,000萬元。若扣除此,以及減去權益結算的股份開支,公司的經調整淨利潤介乎2.47億元至2.54億元,同比升38%至42%。 綠茶周五開市升8.8%報8港元,公司自今年上市至今升11%。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emo faces cash squeeze and credibility questions

小市場大機會? 樂摩物聯爭議聲中再遞表

號稱全國超過53萬台按摩椅的樂摩物聯再次叩關港交所,這次要面對的不僅是市場考驗,更有信任危機 重點: 超過83%的按摩椅部署於電影院 公司設備數據遭官方媒體質疑    李世達 在許多城市的角落,如商場百貨的走廊、機場或火車站的等候區裡,你一定見到過一排排閃著光、不斷運作的機器按摩椅,但你可能不知道,這門不起眼的小生意,估值高達數十億元。 在全國運營50萬張機器按摩椅的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該公司自今年1月遞表失效後,第二度闖關港交所。 機器按摩服務在中國整體按摩產業中仍屬邊緣產業。申請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4年中國整體按摩市場規模為5,362億元,而機器按摩服務市場僅為27億元,佔比僅0.5%。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市場卻高度集中,樂摩物聯2024年市佔率已達42.9%,是機器按摩領域的龍頭企業。 成立於2014年的樂摩物聯,總部位於福建福州,於2016年推出「樂摩吧」品牌,為消費者在商業綜合體、影院、機場和高鐵站等交通樞紐場所等消費場景提供更放鬆、便捷、專業的機器按摩服務。截至今年7月18日,樂摩在全國31省市、339座城市的商場、影院、機場與高鐵站等「等候時間長、人流密集」場景中,鋪設超過48,000個服務點,布置超過53.5萬張按摩椅,累計可識別服務人數超過1.65億,註冊會員人數超過3,200萬名。 樂摩物聯的經營模式主要分為直營模式與合伙人模式。以網點數量計算,目前直營模式佔約71%、合夥人模式約29%。在合夥人模式下,公司收取服務費,提供設備和品牌由合夥人運營。 近年公司收入持續增長,由2022年的3.3億元增至2024年的7.9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50%。但去年收入增速35.9%,遠低於2023年的77.8%,今年首季更只有18.4%,增速明顯放緩。 去年,來自直營按摩椅服務的收入佔比超過83%,合夥人模式則貢獻約14%收入。從整體毛利率來看,2023年達到41.8%,2024年回落至36.1%。佔比更高的直營模式毛利率僅為29.87%,遠低於合夥人模式的73%。 資源錯配?效益下降? 淨利潤方面,公司在2022年僅賺648萬元,2023年疫情後迅速擴張至8,734萬元,去年則略降1.7%至8,581萬元。然而,經調整後淨利潤仍錄得1.02億元,較2023年的9,457萬元略升。今年首季,淨利潤更是按年下滑11%至2,333.8萬元。 公司宣稱網點覆蓋全國69%面積超三萬平米的大型商場、滲透55%年票房超500萬元的影院、進駐58%年人流量超千萬的機場。實際上,公司有超過80%的設備(43.2萬台)部署於電影院,但每台設備日均交易量僅0.07次,遠低於商業綜合體的2.8次與機場的3次。 以今年首季的單台設備收入計,電影院設備季度收入僅約168元,商業綜合體單台設備季度收入卻高達1,692元,整整高出9倍,然而公司部署於商業綜合體的設備數量僅佔約14.1%。 同時,設備使用率也在下降。每台設備的平均交易量從去年的2.04次降至今年首季的1.92次,平均按摩費則從去年的14.69元微增至14.74元。合夥人模式佔總設備比重持續降低,由2022年的23%降至目前的約8.1%,直營主導模式比重越來越高。 數據真實性受質疑 除了上述問題外,公司也陷入數據造假的爭議。根據今年7月份官方媒體中國證券報的調查,公司按摩椅設備編號呈跳躍式分布,以「元氣蛋」系列為例,理論編號應有3.2萬台,實際僅531台被驗證,佔比1.63%。採購數據則顯示,樂摩前五大供應商累計採購僅1.53億元,按行業最低成本價計算僅對應6.11萬台設備,與宣稱的53.5萬台相差近8倍。 另外,公司目前的實際控制人謝忠惠,被指是為創始人吳景華代持,2016年吳曾持有樂摩超60%股權,至遞表前減持至15.16%。吳景華目前的身份是榮耀健康董事長,該公司正是樂摩按摩椅的供應商。 樂摩並未對該報導作出直接回應,申請文件中亦未提及相關爭議。 一連串爭議外,最迫切要解決的,還是資金問題。截至2025年3月末,樂摩物聯賬面現金僅2,621萬元,而短期借款便達4,500萬元,實為捉襟見肘。 樂摩物聯的遞表,像是共享經濟的最後一搏。但是對投資人來說,數據的可信度是估值的基礎,容不下一絲絲懷疑,未來能否說服投資者相信「小市場也有大機會」,恐怕不只靠鋪設更多按摩椅,而在於能否理順其盈利邏輯與治理結構,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