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1.HK TCOM.US

受惠於亞洲需求反彈,中國最大的網上旅行社第四季收入增長7%,分析機構預測今年將增長50%

重點:

  • 攜程集團第四季營收增長7%,因為非中國業務的強勁反彈,抵消了核心國內業務的疲弱
  • 分析機構預計今年該公司的收入將強勁反彈,不過離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還需要一年

 

陽歌

週二,香港和紐約市場彌漫著投資者的厭倦情緒。中國領先的旅行社攜程集團(TCOM.US; 9961.HK)發佈最新季度報告,暢談隨著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將疫情拋諸腦後而即將迎來的美好時光,但股價卻未能得到大幅提振。說實話,投資者缺乏熱情,感覺類似「狼來了」的情況,因為過去三年裏,每當疫情限制措施看上去像要被取消時,旅遊股就要漲一漲。

我們傾向於認為這一次疫情是真的結束了,因為大多數亞洲國家都在去年中重新開放邊境,而中國也在12月初加入這個行列,正式放棄「清零」政策。但人們之前就已經預見到會出現反彈,後來只是在疫情捲土重來時取消了那些預測。

去年春節假期期間的中國數據,很好地概括了攜程集團在本土市場目前的情況,後者在其業務中的佔比仍高達85%。政府數據顯示,在今年1月7日至2月15日的40天長假期間,中國遊客出行1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51%,是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最新數據只相當於疫情前的最後一年、即2019年同期30億人次的大約一半,表明情況距離恢復正常還遠。

最新財報出來後,攜程集團在美國掛牌交易的股票在盤後交易上漲1.8%。在香港交易的股票表現接近,開市持平後逐漸攀升,早市中段上漲1.6%。不過,應該沒人會為這家公司的股東感到遺憾,因為該股今年到目前為止已上漲8%,並且受益於我們之前提到的那種強勁反彈的希望,該股在過去52周翻了一番。

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預計,攜程集團今年的收入將跳漲近50%至43億美元(298億元)左右,而該公司的利潤預計也將暴漲近10倍,至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盈利約1.06美元。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該公司在疫情前的2019年錄得營收52億美元,每股盈利1.66美元,這表明該公司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業務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事實上,該公司的最新報告並沒有詳細討論前方的道路,可能是因為它過去曾多次嘗試做出這樣的預測,卻又不得不在情況迅速變化時大幅調整預測結果。

「在第四季,歐洲和美國繼續朝著常態化方向發展,亞太地區亦迅速復甦,」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在最新財報收錄的講話中說。「自2023年初以來,中國出境旅遊快速增長,反映有大量出境旅遊需求受到壓抑。」

路途艱難

與旅遊行業的大多數公司一樣,攜程在過去三年也經歷了一段艱難時期。該公司的收入在2020年,也就是疫情第一年暴跌了一半,因為中國在那一年的上半年叫停了大部分的國內旅行,並根據當時正在成型的「清零」政策,大幅削減了進出中國的國際航班。

隨著形勢趨於穩定,該公司的收入在2021年略有回升,儘管當年10%的增長率是在非常低的基數上實現的。新公佈的2022年全年營收200億元,與前一年持平。

雖然年度營收持平,但第四季的趨勢要動盪得多,因為中國在10月和11月多次採取封鎖措施,試圖消除最新的新冠疫情,最終在12月初改變態度。該公司上一季度的總營收實際按年增長7%至50億元。但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境外(主要是亞洲)的機票預訂量大幅增加,因為在那些近期重新開放的市場上,遊客進行了「報復性消費」。

但其嚴重依賴國內旅客的核心酒店業務收入,該季度實際按年下降12%至17億元。由於非中國遊客的需求激增,其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交通票務業務的收入在本季度按年上升45%,達到22億元。

攜程還希望投資者注意對國際旅行的關注,隨著中國允許公民在暫停三年之後恢復出境遊,預計國際旅行將在今年蓬勃發展。該公司表示,第四季出境機票預訂量按年增長200%。出境酒店預訂量增長了140%,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年前的數據可能都非常低。

最重要的是,攜程在該季度實現淨利潤的扭虧為盈。在非GAAP基礎上,也就是不包括與員工相關的股票激勵等非現金項目,該公司最近一個季度的利潤為4.98億元,高於一年前的3.09億元。正如我們前文指出的,預計今年的利潤將大幅增長。

從估值角度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旅遊類股,攜程仍然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反映了它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也反映了其日益增長的國際業務。根據今年的利潤預測,該股目前的市盈率為36倍。這高於國內同行同程旅行(0780.HK)和復星旅文(1992.HK)約22倍的遠期市盈率,是美國巨頭Expedia(EXPE.US)12倍遠期市盈率的三倍。

雖然行業趨勢顯然是正面的,但對於試圖判斷這些股票是否還有上升空間的投資者來說,情況就有點複雜了。當攜程在三個月後公佈疫情後的第一份財報時,幾乎可以肯定會有很多炒作。但儘管如此,其目前的市盈率看起來相當高,這意味著疫情後的大部分炒作可能已經反映在了股價中。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