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S 2390.HK

最新:網上問答網站知乎(ZH.US: 2390.HK)週三公布,今年第一季收入按年增長33.8%至9.94億元,淨虧損大幅收窄70.9%至1.79億元。

利好: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周源表示,上月平均月活躍用戶超過1.1億戶,首季度付費會員收入更按年大升105.2%至4.55億元,創歷史新高。

值得關注:由於內容及經營成本增加,該公司期內的收入成本仍上升18.2%至4.82億元。

深度:知乎被稱為「中國的Quora」,分別在2021年及2022年在紐約及香港上市。該公司以往依賴廣告營收,近年努力拓展其他收入來源,例如提供優質內容和訂閱服務的付費會員業務,並取得優異成果。此外,知乎憑藉收購職業教育業務,並提供多元化線上課程,引領其「職業培訓」新板塊的收入去年大漲442%至2.48億元,而該業務今年首季度再提供1.07億元收入,按年上升171%。

市場反應:業績公佈後,知乎周三在紐約的股價收市上漲約3.9%至1.06美元。週四中午收市時,該公司的港股則下跌0.23%至17.3港元。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he provider of cancer-screening products issued a positive profit alert in January, but the full earnings report has yet to appear after auditors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any’s revenues.

諾輝銷售真實性再遭質疑 核數師倡獨立委員會調查

諾輝健康今年1月曾發出盈喜,但這份利好財報遲遲未現蹤影,原因竟然是審計機構德勤質疑其收入表現 重點: 為回應質疑,諾輝健康新增了兩名資深會計師作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同時成立獨立特別委員會監督調查 該公司的業績爭議主要在於特殊的收入確認方式有虛增收入的可能性,過高的應收帳款可能與經銷商壓貨有關   莫莉 作為中國的「癌症早篩第一股」,諾輝健康(6606.HK)的業績曾讓許多同行眼熱,三年收入增長超過25倍,毛利率過去三年從52%擴大到90%。可是,2023年下半年的一份沽空報告,讓諾輝光鮮亮麗的財報出現裂痕,市場開始質疑,「一路高歌」的財務表現背後,究竟是數字遊戲還是真材實料。 近期,諾輝再陷風波,原因仍然與財務資料有關,只是這一次質疑其銷售真實性的變成了「友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 早在今年1月,諾輝就曾向市場透露業績的正面資訊。公司在盈利預喜中預告,2023年收入將按年增長158.9%至168.2%,最高達到20.49億元,其中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更是成為年銷售額破10億元的超級單品。可是到了3月,這份備受期待的年報卻遲遲未能見全貌,在預計發佈年報的日期,公司宣佈年報延期到3月28日再公佈,接近港股年報業績披露期的尾聲。 3月28日,投資者不僅未能等到業績大漲的年報,還等到一枚重磅炸彈——自諾輝上市以來就與其合作的審計機構德勤提出,需關注核心產品常衛清、噗噗管、幽幽管的交易有效性,以及相關銷售模式的商業實質和商業合理性、銷售及行銷開支的有效性。德勤甚至認為「進行獨立調查乃屬必要」。換句話說,德勤作為給諾輝的年報簽字背書的審計機構,對公司收入真實性產生了嚴重懷疑,導致這份年報無法發出。 市場似乎早已嗅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息,在諾輝宣佈消息的前一個交易日,其股價在休市前突然大幅跳水,當日下跌19.8%,算上再之前一日的跌幅,其股價在停牌前兩個交易日已大跌25%,創17個月新低。 面對審計機構質疑,諾輝在11天后宣佈新增兩名獨立非執行董事,二人均為資深會計師,在財務報告、企業內部調查及內部控制方面擁有豐富知識及經驗,而且兩人曾在德勤工作,其中一位更曾擔任合夥人17年。同時,諾輝成立了僅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在內的董事會獨立特別委員會,根據之前德勤的強烈建議,公司已聘用第三方專家進行獨立調查,這次成立的獨立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監督調查等各類事項。 獨立特別委員會往往出現在上市公司出現企業管治問題、監管調查危機等情況,由多名獨立董事所組成,大多為高年資且具備一定聲望的法律和會計專家,且與調查所涉事項無利害關係。 爭論焦點何在? 雖然德勤對於諾輝產品的交易有效性、銷售模式等質疑的細節尚未明確,但是從去年8月的美國財經媒體Capitalwatch對諾輝的調查報告中或可一探究竟。 Capitalwatch當時聲稱,根據其歷時16個月在全國各地的跟蹤調查,認為諾輝通過不斷壓貨的方式,營造虛高的銷售收入。以核心產品常衛清為例,調查報告聲稱2022年常衛清在公立醫院的銷售量約為6,000份,以每份500 元供貨價計算,該部分的銷售確認收入僅為300萬元。但諾輝回應稱,常衛清來自醫院管道的收入約為2.6億元,已確認收入的銷量約為17.2萬份,每份約為1,483元,該單價遠高於調查報告中聲稱的500元,也高於常衛清在部分醫院的銷售價。 不過,諾輝的收入確認方式的確獨特,是樣本寄回實驗室且公司完成檢測服務,或採樣盒到達消費者手中超過12個月的服務有效期,這可能導致部分產品是以過期產品的形式被確認收入。2022年,常衛清出貨量80.6萬份,收入確認量為36.1萬份;2023年上半年,出貨量53.9萬份,收入確認量42.9萬份。這意味著,公司可能在財務報告中誇大出貨量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收入虛增。 此外,諾輝應收帳款佔營收的比例也不斷攀升,從2019年的31%上漲到2023年上半年的117%。Capitalwatch認為,應收帳款過高的原因是公司向經銷商壓貨,公司回應這是因為業務的服務確認方式,導致當期收入大部分需要等到下一期才能收回。 諾輝的獨立調查報告需時準備,但長遠來看,公司手握常衛清、噗噗管和幽幽管三款已上市的癌症早篩產品,針對的是中國最高發的消化道癌症中的結直腸癌和胃癌,隨著居家健康篩查的普及,諾輝的市場前景仍然相當廣闊,且看這次調查能能否給市場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Hang prepares to raise new funds

億航智能求財若渴 計劃集資1億美元

這家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正尋求通過公開發行新股,籌集最高1億美元的資金 重點: 億航智能表示計劃在紐約發行高達1億美元的新股,金額是2019年IPO時所籌集資金的一倍多 公司離旗下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商業化越來越近,包括不久前獲監管機構發證,允許大規模生產旗下一款旗艦產品 梁武仁 億航控股有限公司(EH.US)正準備加油,這似乎是起飛前最後的滑行動作。 上周五提交給證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這家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公佈通過公開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S),最高籌集1億美元資金。對於公司來說,這個金額相當大,是截至去年底其現金持有量的三倍多。也是它2019年IPO時所籌資金數額的一倍多,幾乎相當於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 億航智能銷售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監管障礙尚未完全清除,這意味公司仍依賴外部資金來維持虧損業務。但公司距離將產品推向市場又近了一步,包括去年10月旗下一款主要產品,獲得中國航空監管機構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從而掃清了一個關鍵障礙。在接近終點線之際,公司似乎認為現在是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一大筆資金的好時機,資金用於在不久將來對其產品進行量產。 畢竟,儘管最近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億航智能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利潤以維持自身運營。因此,公司似乎正在趁熱打鐵,利用積極的投資者情緒籌集新資金。 億航智能對融資並不陌生,自2014年成立以來,它一直通過融資來為虧損業務提供資金。不到一年前,公司向以韓國音樂製作人李秀滿(Lee Soo Man)為首的一批投資者,定向增發了總值2,300萬美元的股票。李秀滿是著名的韓國流行音樂唱片公司SM娛樂(041510.KS)的創始人。 在進行這些籌款行動的同時,億航智能繼續達成飛行器商業化所需的更多要求。繼大約六個月前獲得“型號合格證”後,本月早些時候,公司獲得中國民用航空航局頒發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生產許可證。這張生產許可證允許億航智能量產EH216-S。使得它向已下訂單的公司交付飛行器又近了一步,其中很多訂單取決於公司獲得必需的監管批准。 由於交付的EH216系列產品增加,億航智能去年的收入較2022年增長165%,達到1.17億元。2023年,該公司飛行器出貨量為52架,截至年底總交付量達到237架,其中大部分是EH216-S。 億航智能目前交付的飛行器,大部分試運營於全國各地旅遊景區。但公司也在慢慢增加海外訂單。2021年在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取得首批海外合同後,截至去年底,公司已將國際客戶群擴大到10個國家,包括日本、巴西、哥倫比亞、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儘管如此,銷往中國境外的飛行器總數仍微不足道。 虧損收窄 儘管億航智能的收入大幅增長,但去年淨虧損僅小幅收窄8%,因為它的運營支出繼續遠超有限的收入基礎。但實際運營現金損失幾乎減半,降至約1,200萬美元,因為去年的淨虧損很大一部分來自非現金支出。 一旦飛行器開始實現商業化,並且收入增長開始加速的話,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會進一步改善。Seeking Alpha安排的分析師一致認為,億航智能今年的收入預計將增長兩倍以上,明年將增長一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分析師預計該公司將於2025年開始盈利。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看好億航智能。去年11月,公司遭到興登堡研究公司的做空攻擊。這家美國公司專門對涉嫌誤導投資者的公司進行鑒證研究,最出名的或許是2020年針對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Nikola Corp.的行動。當時,興登堡指責Nikola公司在技術能力方面存在欺騙行為,最終導致監管機構對其進行調查,公司創始人辭職。 至於億航智能,興登堡研究公司聲稱,該公司備受推崇的EH216-S型號合格證中包含許多飛行限制,但它並未向投資者充分披露。這些限制使該飛行器的許多潛在商業用途沒無法實現,包括在人口稠密地區和共享空域飛行,這需要花10億美元重新設計,並且需要完全不同類型的證書來解決。興登堡甚至表示,億航智能超過90%的訂單洽商,最終都未能達致。 億航智能發表了一份比較簡短的聲明,稱該報告包含“不實陳述和誤解”,表明瞭興登堡對公司行業和業務運營的“粗淺及不完整的瞭解”。投資者似乎對這份報告不以為然,億航智能的股價下跌了幾天就反彈了。 億航智能當前股價較IPO價格上漲了逾三分之一,在過去兩年大多數股票都下跌的環境下,對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絕非易事。由於收入有限,公司目前的市銷率 (P/S)高達63倍,不過如果未來兩年實現分析師預測的收入增長,市銷率將大幅下降。 鑒於億航智能似乎已經非常接近商業化,它可能會毫不費力地獲得現在所需的新資金。這可能會為該公司提供足夠的燃料來維持運營,直到它的自動駕駛飛行器大規模上天。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ao Geping eyes listing in Hong Kong, but family-business may not be the cup tea of the market

毛戈平轉闖港交所 市場憂家族色彩濃

毛戈平化妝品尋求A股上市多年未果,今年1月正式轉向香港上市。公司近年銷售增長快速,但過份依賴創始人名氣可能是該公司最大的投資風險。 重點: 毛戈平超過九成營收來自彩妝和護膚產品,去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8%和88.6% 公司是典型的家族管理企業,6名執行董事中有5名是家族成員,包括毛戈平夫婦。 羅小芹 毛戈平因為《武則天》知名藝人劉曉慶化妝而在行內嶄露頭角,2000年創立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毛戈平),於2016年12月以「A股國內彩妝第一股」聲勢申請上市,可惜事與願違,多次提交招股書均無功而還,公司本月8日轉移在港申請上市。 毛戈平的A股上市之路兜兜轉轉,與其業務表現關係不大,相反,近年公司化妝品銷售有不錯增長。它未能獲批,很大可能與監管機構顧慮公司收入過份依賴毛戈平的IP(知識產權)有關。 公司在招股書亦預警相關風險稱,核心產品以創始人命名,一旦毛個人存在不當行為,可能影響公司品牌形象,從而對公司的正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又或如創始人未來減持、轉讓其持有股份或不再參與經營管理工作,均可能會對公司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若論基本面,毛戈平近年在高端化妝品市場有不錯的表現。根據招股書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2022年零售額計算,MAOGEPING品牌在中國頭十五大高端美妝市場排名十三,也是唯一的國貨美妝品牌,而排名較前的國際知名品牌包括法國L'Oréal、美國Estée Lauder和Nars等。 隨着國人審美和悅己意識增強,加上疫後消費品銷售回暖,去年化妝品銷售錄得穩步增長。根據《2023年中國化粧品市場行業發展與消費洞察》市調報告,去年中國化粧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169億元,同比增長6.4%,而同期毛戈平營收與淨利潤的增幅均跑贏整體化妝品市場。 去年盈收急升 在2021至2023年間,毛戈平營收分別為15.8億元、18.3億元和28.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31億元、3.52億元和6.64億元,特別是去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58%和88.6%。 過去三年,毛戈平的毛利率分別為83.4%、83.8%和84.8%,淨利潤率分別為21%、19.2%和23%。從成本結構看,營銷費用佔了大頭,甚至達到同期銷售成本的3倍以上,因疫情關係,2022年淨利潤率表現一般,幸好去年公司銷售成本同比雖增幅48%,低於營收和淨利潤的增幅,令淨利潤得以反彈,並超越2021年水平。 毛戈平目前擁有《MAOGEPING》和《至愛終生》兩大品牌,其中《MAOGEPING》為絕對核心品牌,該品牌在2021至2023年產品銷售收入佔比分別高達96.6%、98.4%和99%,正如前述,這是投資公司最大的風險所在。 從銷售渠道分析,去年線下直銷佔總銷售的51.7%,線上直銷佔33.5%。與再對上一年比較,線下與線上的銷售增長都有提速,只是線上直銷增速更快。線上渠道能夠快速定位目標消費群體,但通過線下終端體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所以線下銷售通常是化妝品公司重要的銷售渠道。 回顧過去三年,公司的經營現金流與營收同步增長,去年度經營現金流淨額約7億元,較2022年的3.9億元同比增長八成,至去年底現金等價物由2022年的8.88億元增長至11.37億元。然而,公司在港上市的招股書補充截至今年2月29日底止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公司現金等價物卻少了4.95億元,令流動資產淨值由去年底的11.7億元大減43%至今年2月底的6.65億元,公司未有披露原因,但相信與投資活動有關。 董事局屬毛家天下 還有一點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毛戈平是一家典型的家族管理企業,創始人毛戈平及其配偶汪立群為實際控制人,持有公司57.26%股權,毛戈平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汪立群為副董事長,連同毛戈平的姐姐毛霓萍、毛慧萍和汪立群的弟弟汪立華,合計控制公司約82%股權。 此外,公司的6名執行董事中,5人分別為毛戈平夫婦及3名家族成員,只有宋虹佺是唯一以重要高層加入董事局,宋早於2002年加入,現為總裁兼MAOGEPIN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去年宋年薪為475萬元,年薪僅次創始人毛戈平的593.8萬元。 毛戈平的董事會架構可能是它過往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位專注品牌價值的創始人,以及執行力出眾的管理層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家族成員的管治模式最易受人詬病,因為很難排除實際控制人利用其控制權左右公司發展的重大決定,有可能造成損害公司及股東們利益的風險,這是認購該公司新股的投資者需要特別留意。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osun Tourism trades at all time low

旅遊雖復蘇 復星旅文獨憔悴

復星旅文一季度錄得小幅增長,總體前景因母公司的債務問題而蒙上陰影 重點: 復星旅文表示,一季度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和Club Med連鎖酒店營業額分別增長4.5%和15.2% 今年早些時候,有報道稱該公司的兩項主要資產可能會被出售,以便為負債累累的母公司籌集資金,公司的股價目前接近歷史低點 陽歌 作為中國領先的旅遊公司之一、Club Med連鎖度假村的所有者,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眼下的日子不太好過。 最新季報顯示,公司仍受困於新冠疫情後遺症,中國業務表現明顯遜於市場。以Club Med連鎖品牌為主的全球業務表現稍好一些,但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與此同時,公司股價今年已下跌40%以上,目前處於歷史低點,與今年大多強勁上漲的中國同行形成鮮明對比。 復星國際(0656.HK)在2015年出資約10億美元收購Club Med,雖然最新的季度運營數據並不是太令人興奮,但這很難解釋復星旅文最近在投資界失寵的原因。 低迷背後的最大因素可能是3月份有報道稱,復星國際正在考慮出售Club Med以及復星旅文的另一項主要資產——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權,以籌集資金,償還巨額債務。因此,現在持有復星旅文股票的人,其實並不知道到明年這個時候,公司是否仍擁有這兩大資產。 與此同時,在知道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後,復星旅文的員工可能很難繼續專注於自己的業務。 言歸正傳,我們再回到復星旅文一季度的最新情況,報告提供了首批衡量中國旅遊業在後疫情時代表現的真實指標之一。在中國,今年第一季度意義重大,因這數據可和上年疫情結束後的同期作比較。 這意味著,未來大多數中國旅遊相關公司,基本上不會再受新冠疫情期間的波動影響,從而更清楚地看見,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這個行業究竟表現如何。 之前公佈的全國數據顯示,儘管經濟放緩,但旅遊業在2月漫長的春節假期間表現相當好。政府數據顯示,那一周國內旅遊人數增長34.3%,達到4.74億人次,而國內遊客出遊花費更是增長47.3%,達到6,327億元。 但復星旅文的數據卻遠沒這麼樂觀。季報顯示,公司旗下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一季度的營業額僅增長4.5%至5.76億元。亞特蘭蒂斯訪客增長速度略快,為7.5%,達到210萬人次。但一個略微有點不祥的徵兆是,平均每日房價實際上下降了2.8%,至2,500元。 在這裡,我們應該指出,該度假酒店上年同期的數據可能是被人為地推高了,因為中國在2022年底結束疫情管控,“報復性旅遊”在2023年1月和2月達到巔峰,很多人在這幾個月期間,開啓了自己三年來的第一個重要假期。 死貓式反彈 復星旅文的股價受到季報提振,週二早盤上漲逾5%。但漲勢有點像是“死貓式反彈“,因為該股此前處於歷史低點,而且很有可能在本週晚些時候恢復下跌趨勢。 即使經過了小幅上漲,該股的估值仍遠遠落後於同行。它的預期市盈率僅為10倍,而中國領先的在線旅行服務公司攜程(TCOM.US;9961.HK),其預期市盈率為20倍。這兩家公司的業務結構類似,都是既有國內業務,也有國際業務。雖然今年復星旅文的股價大幅下跌,但同期攜程的股價卻上漲了約40%。 雖然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實現了個位數的增長,但Club Med的業績略好一些,這個全球連鎖度假酒店,佔復星游文業務的80%以上。該酒店一季度的營業額增長15.2%,達到60.8億元,平均客房入住率上升1.4個百分點,至76.9%。平均每日床位價格上漲8.8%,至2,190元。 在這裡,我們要指出的是,復星旅文現在的表現,至少在營業額上,要好於疫情前。公司最新公佈的一季度業務總營業額為71.6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報告的48億元增長近50%。這一大幅增長,很可能反映出復星旅文和許多同行一樣,在疫情期間繼續升級現有物業並建造新物業,以期業務最終恢復正常。 雖然一季度的數據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復星旅文上個月發佈的2023年全年業績也沒有好到哪裡。年報顯示,去年它的收入增長25%,達到172億元。其中,三亞亞特蘭蒂斯的收入增長更為強勁,從2022年的8.97億元增長到17.6億元,近乎翻倍。Club Med的收入增長要慢一些,升22%至146億元,反映其業務主要在中國境外,因此在2022年就已經開始反彈了。 儘管如此,公司去年的整體收入增長仍遠遠落後於攜程的122%,後者同期收入達到445億元。 歸根結底,投資者最近不大看好復星旅文,部分原因是它在疫情之後的反彈不盡如人意。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它頭頂籠罩著母公司財務困難的烏雲,意味著沒人真正確定復星旅文一年後是什麼樣子,如果它還能以目前的形式繼續存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