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多晶硅製造商公佈了大規模擴建計畫最後一個階段的項目,項目產能10萬噸,應該會在明年底投產

重點:

  • 大全新能源表示將在內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計畫第二階段,也就是最後階段,將投資92億元,增加10萬噸多晶硅產能
  • 在多晶硅價格經歷了過去兩年的兩倍增幅,正表現出見頂並開始下行跡象之際,該項目將讓該公司產能增加兩倍

陽歌

加注多晶硅!

週二,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DQ.US)發出最新的戰鬥口號,宣佈了大規模擴建計畫的二期項目。該項目將讓其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的產能,在去年同期的基礎上增加三倍。唯一的問題是,大全並不是唯一希望借上全球太陽能需求激增這股東風的公司。

實際上,大全和同行爭相擴大產能,已經促使分析人士預測明年多晶硅會供應過剩,這必然會導致多晶硅價格在大幅攀升兩年後出現暴跌。據財新網報道,市場數據公司上海有色網上周預測,隨著2023年產能翻番至250萬噸左右,多晶硅將「嚴重供過於求」。

假設全球多晶硅產能增加125萬噸,這意味著大全在其中的比例將高達15%左右。這是因為,該公司計畫在內部蒙古包頭一家在建的大型工廠增加20萬噸產能。

這將我們引向大全最近的公告。公告詳細介紹了該二期項目。大約一年前,大全第一次發佈公告,宣佈了投資85.5億元的一期10萬噸產能項目。該項目或將於明年二季度建成投產。

彼時,該公司年產能約為7.5萬噸。但在那之後,這個數字升至大約10萬噸。這意味著僅一期項目就讓其產能幾乎翻一番。

最新公告顯示,二期項目將比一期項目遲大約半年,涉及92億元新增投資,新增產能10萬噸。名為5B期的該項目預計明年底建成投產。總而言之,大全屆時將實現多晶硅年產能30.5萬噸,幾乎是目前產能的三倍。

除增加多晶硅產能外,大全表示它也正在打造30萬噸冶金級硅產能。這將使其在未來實現冶金級硅自主供給。

大全首席執行官張龍根稱,相信第5B期項目和冶金級硅項目將幫助公司增加產能、提升質效、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管理,進而進一步提升其領先地位。

泡沫破裂

雖然該公司對擴建動作的最後幾步興奮不已,但投資者並不賣帳。公告出來後的兩個交易日,大全股價下跌8%。不過今年到目前為止,它仍有19%的漲幅,這是因為綠色能源股在目前的市場上,是為數不多表現不錯的板塊之一。隨著世界各國不斷承諾減少碳足跡,該板塊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該板塊得到進一步的提振,因為戰爭堅定了許多西方國家的決心,希望儘早擺脫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雖然在未來5到10年的時間裏,整個太陽能生態系統的公司都前景看好,但由於該行業的週期性,也是有可能出現重大挫折的。就比如,第一波麻煩幾乎可以肯定會在明年出現,屆時適逢大全及其競爭對手開始大規模增加多晶硅產能。

在過去兩年,隨著多晶硅價格的漲幅超過兩倍,相關生產商發展迅速。大全在最新季報中表示,在截至10月的三個月裏,多晶硅的平均售價為每公斤36.44美元,較一年半前的2021年一季度每公斤11.9美元大幅上漲。

這樣的價格攀升為大全及其同行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和利潤,至少一個例子是,它甚至將陷入困境的協鑫科技(3800.HK)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大全上個月報告稱,三季度營收大致翻了一番,達到12億美元(83.8億元),但利潤僅增長11%至3.23億美元。但按non-GAAP準則(不包括員工股票支出),大全的利潤也從一年前的2.95億美元翻了一番,達到5.9億美元。

但多晶硅價格在 11 月中旬見頂,此後一路走低,從每公斤303元的高位跌至目前的295元左右。據財新網報道,這是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裏首次下跌。

雖然價格下跌顯然是大全最大的擔憂之一,但該公司還面臨著另一個巨大的潛在風險,原因是西方指控該公司總部所在地新疆,或存在不公平的勞工做法。這促使大全去年邀請投資界到它位於新疆的總部,以表明它沒有參與此類活動。

該公司生產的多晶硅仍被美國禁止,但大全表示不會受此影響,因為它大部分產品都是銷往其他市場。正如我們前面所指出的,該公司很可能選擇內蒙古作為其龐大的新生產基地。它建成後將佔其總產能的三分之二,將有助消除新疆風險,因為在內蒙並無此類不公平勞工指控。

一般來說,多晶硅製造商的估值相當低,可能是因為人們認為這個群體生產的是大宗商品,而非真正具有附加值的產品。大全目前的市盈率只有2.1倍,相比之下,協鑫科技的市盈率為5.5倍,德國的瓦克化學(WCH.DE)為4.8倍。與同行相比的低估值,不僅反映了其新疆風險,還反映出如果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它可能會因為難以收回新投入的巨額投資而面臨的風險。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沙中國第三季淨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財務情況,淨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億美元,經調整物業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6.01億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總裁羅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們財政實力及領先同業的現金流量,繼續支持公司在澳門及新加坡兩地的投資及資本開支項目。」 澳門威尼斯人期內娛樂場的淨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億美元;澳門巴黎人跌13.8%至1.63億美元,澳門金沙跌9.6%至6,600萬美元;澳門百利宮更跌27%至1.32億美元。旗下各娛樂場中,只有澳門倫敦人上升55%至5.25億美元。金沙在澳門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過95%。 金沙中國周四開市升1.1%報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跌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TD Coffee

從提神到品味:中國即飲咖啡進入高質量競爭時代

中國即飲咖啡市場高速成長,從提神飲品演變為生活方式象徵    頭豹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即飲咖啡市場呈現顯著擴張趨勢。在便利店、商超和電商渠道推動下,即飲咖啡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隨手飲」,從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與生活方式表達。品牌紛紛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導向。 同時,精品化趨勢加速滲透,產品從單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鐵、燕麥奶等細分品類,包裝設計更具質感,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個性化的需求。中國即飲咖啡市場正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即飲咖啡是可直接購買並飲用的預製咖啡飲料,與速溶與現磨並列為三大類別。其市場的迅速成長反映出消費者行為的深刻轉變——從社交飲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號,折射出中國消費結構的多元化。 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即飲咖啡零售收入從2020年的120億元增至2024年的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8%,高於飲料行業整體增速。線上銷售成為主動能,佔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費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場 抖音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咖啡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帶貨品牌和帶貨商品數量分別增長142.9%和380.3%。直播電商降低嘗鮮門檻,即時零售提升便利度,內容電商場景化營銷激發需求,形成強勁的線上爆發力。 在競爭格局上,中國即飲咖啡正處於高速增長與激烈變革期,從國際品牌主導轉向本土與國際多元混戰。第一梯隊為雀巢(NESN.ZU)與星巴克(SBUX.US),合計佔市場六成;第二梯隊包括農夫山泉(9633.HK)、統一(0220.HK)、可口可樂(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產品,以健康與性價比策略突圍;新銳品牌則憑創新產品和數字行銷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現明顯分化。國際品牌依賴商超與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積極布局電商與會員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裝在線上銷量佔比超六成,農夫山泉則深耕山姆會員店,反映消費場景的重構。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為產品升級的主要方向。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即飲咖啡品牌紛紛加碼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滿足細分需求的專業化產品。該類精準營養策略不僅提高產品溢價能力,還創造了與傳統現磨咖啡的差異化賣點。 地域風味定制化體現了即飲咖啡本土化的深度發展。品牌結合區域飲食偏好開發特色口味,如雲南小粒咖啡與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凍梨咖啡等小眾風味,使產品成為情感聯結的載體。預計未來,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飲咖啡產品佔比將從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包裝形態與技術革新不斷突破即飲咖啡體驗邊界。傳統瓶裝、罐裝之外,咖啡粉、咖啡膠囊、咖啡濃縮液等多種形態競相湧現。 無糖/低糖產品也已從市場差異化選項變為基礎標配。叮咚買菜平台數據顯示,87%的大瓶裝咖啡銷售來自無糖版本,三年前僅為50%左右。健康標配化趨勢正在重塑整個即飲咖啡市場的基本格局,迫使傳統甜味奶咖產品轉型退出主流市場。 成分與配方創新反映即飲咖啡向專業化、精品化發展的趨勢。品牌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咖啡+糖+奶基礎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維,強調豆種來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藝。同時,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學化,使用天然甜味劑替代人工甜味劑、添加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在健康化與精品化雙輪驅動下,即飲咖啡市場正邁向高品質競爭階段,品牌唯有兼顧健康屬性與品質體驗方能脫穎而出。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ccogene files for Hong Kong IPO

曾與阿斯利康達成約20億美元重磅交易 誠益生物赴港IPO 

核心產品ECC5004有望成為同類最佳及第二個在全球市場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 重點: 全球GLP-1受體激動劑市場正迅猛增長,該市場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2,465億美元 誠益生物曾經歷4輪融資,短短3年內,估值增長了16.75倍    莫莉 港股市場有望再次迎來一家專注於減肥藥賽道的企業。成立僅7年的誠益生物開曼有限公司(Eccogene Inc.)憑借與阿斯利康(AZN.L)達成的一項總價值近20億美元的重磅交易,正式向港交所主板發起上市衝刺。近日,誠益生物遞交主板上市申請,Jefferies、美銀證券及中金公司擔任本次IPO的聯席保薦人。 誠益生物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全球性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探索和開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藥物,以應對全球心血管代謝疾病和炎症性疾病領域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目前誠益生物尚無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但其在2023年與阿斯利康達成的一項重磅交易引發市場關注。根據該協議,誠益生物將在研小分子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ECC5004在中國以外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許可給阿斯利康,該交易的首付款高達1.85億美元,誠益生物未來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18.25億美元的臨床、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等。 ECC5004是一款每日1次的低劑量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根據招股書,ECC5004有望成為同類最佳及第二個在全球市場上市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與現有口服GLP-1藥物需嚴格空腹服用且避免與其他藥物同服不同,ECC5004憑借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可隨餐服用,顯著提升了用藥便利性。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ECC5004目前正在進行兩項針對肥胖╱超重症(VISTA)及二型糖尿病的全球IIb期試驗,同時在中國開展橋接Ib期試驗,這兩項臨床試驗預期於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全球GLP-1受體激動劑市場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主要由其在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療中的顯著療效驅動。據招股書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球GLP-1基石療法市場規模已從2020年的132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72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2.9%,到2029年,該市場預計將達到2465億美元。 然而,面對潛力巨大的市場,GLP-1賽道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其中,口服劑型因其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用藥便利性與依從性,成為新一輪競爭的焦點。諾和諾德的口服司美格魯肽已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目前其減重適應證已在部分市場提交申請,其競爭對手禮來的開發重點是其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 Orforglipron的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中國本土創新藥亦進展迅速,信達生物(1801.HK)開發的瑪仕度肽已經獲批上市,還有至少8款國產司美格魯肽在排隊上市、14款GLP-1創新藥物在三期臨床階段。 禮來系科學家創業 誠益生物由周敬業博士和徐劍鋒博士在2018年共同創立。在此之前,周敬業曾任禮來中國研發中心化學部負責人,徐劍鋒曾任禮來中國研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禮來在減肥藥領域佔據重要位置,其開發的替爾泊肽(Tirzepatide)在減重效果上優於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顯示出強大的研發實力。 憑借創始團隊在藥物開發領域的深厚積澱,誠益生物自成立以來持續獲得資本青睞,估值實現快速攀升。誠益生物在2018年簽約、2020年完成支付的A輪融資獲得1億元,投後估值為2.02億元,到了2023年12月阿斯利康與誠益生物達成合作併入股時,公司的投後估值達到了4.98億美元(35.48億元),短短3年內,估值增長了16.75倍。 不過,由於誠益生物尚處於臨床階段,公司目前所有收入均源自阿斯利康的合作,導致財務表現出現較大波動。招股書顯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誠益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36億美元、2.21億美元和55.7萬美元,同期的淨利潤分別為虧損0.52億美元、盈利1.39億美元和虧損0.2億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643萬美元,可為後續臨床研發提供資金支撐。 港股減肥藥賽道在2025年持續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今年港股市場已迎來多間GLP-1類藥物相關公司登陸港股後,市場表現引人矚目。8月上市的銀諾醫藥(2591.HK)公開發售超額認購超5,300倍,派格生物(2565.HK)自5月登陸港股後,累計漲幅已經超過240%,體現了資本市場對減肥藥賽道企業給予了極高估值和期待。相較於銀諾醫藥上市後164億港元的市值,誠益生物最後一輪融資的投後估值35.48億元,後者在推進IPO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間。儘管前景可觀,但誠益生物旗下管線均處於臨床研發階段,其最終能否成功上市並商業化,仍需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老鋪黃金折讓4.5%配股籌27億港元 用於增加黃金儲備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約371.18萬股新H股,較前一日收市價767港元折讓約4.5%,預期淨籌27.07億港元。此次配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2.59%及約2.1%。 公司表示,籌資所得七成將用於增加黃金存貨儲備,以應對聖誕、元旦及春節等銷售旺季;一成用於門店拓展及現有門店優化與擴建;餘下兩成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包括人才引進與營運支出。 老鋪黃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億元,期內利潤同比增285.8%至22.67億元。公司曾於5月配股籌資約26.98億港元,截至9月底結餘約1,000萬港元。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707.50港元,跌7.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