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HK
Everest Medicines eyes cash break even

2024年醫保預談判進行之際,雲頂新耀的股價單日一度跳漲超過18%,反映市場對公司旗下重磅新藥耐賦康納入中國國家醫保目錄、進一步放量抱著很高期待值

重點:

  • 耐賦康上市一個多月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未來銷售潛力不可小覷
  • mRNA腫瘤疫苗等治療性疫苗成為雲頂新耀自主研發的核心,首款個性化治療疫苗已啓動臨床試驗

 

莫莉

9月底以來,港股和A股出現爆發式上漲行情,沈寂已久的創新藥板塊終於受到市場關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調整後,創新藥企業的估值水平具有較高吸引力,中證香港創新藥指數在9月強勢上漲25.8%。

雖然在10月初因國慶長假A股市場休市,相關指數已回吐部分漲幅,但是有穩定商業回報和出海前景的創新藥企業仍然值得關注,聚焦於腎科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mRNA平台等領域的雲頂新耀有限公司(1952.HK)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在過去兩個月以來,雲頂新耀的股價累計上漲約五成,在一眾創新藥同行中表現亮眼。上週五,在2024年中國國家醫保預談判進行之際,雲頂新耀的股價一度大漲超過18%,反映市場對公司旗下重磅新藥耐賦康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後進入數千家醫院、大幅提振銷量抱著很高期待值。

本周三,雲頂新耀的股價上漲16%,公司的市值超過了110億港元(14億美元)。

如今,雲頂新耀已經進入穩定商業回報期,實現了公司歷史上的首次商業化層面盈利。財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約3.02億元收入,較2023年下半年環比增長158%。首席執行官羅永慶在半年報中表示,到2024年底,公司將有三款產品實現商業化上市,預計全年可以實現7億元銷售目標,併力爭在2025年底前實現現金盈虧平衡。

銷售收入的大幅上漲,主要來自於全球首款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以及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依嘉的貢獻。尤其是5月剛剛開出首張藥方的耐賦康,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銷售收入就達到1.67億元,未來銷售潛力不可小覷。

中國是全球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IgA腎病患者佔比約35%至50%,此前針對IgA腎病的用藥方案伴有嚴重感染等副作用,耐賦康作為靶向腸道的黏膜免疫調節劑,是第一個針對IgA腎病疾病源頭的治療方案。耐賦康的NefIgArd III期研究中完整2年數據的中國亞組數據在全球頂級腎臟病雜誌《腎臟360》(Kidney 360)上獲得刊登。

行業分析師也提到,耐賦康在解決重大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尤其是在IgA腎病患者更為普遍且病程進展更快的亞洲人群中。中國亞組的數據亦顯示,在2年的治療和觀察期間,耐賦康在腎臟保護作用、蛋白尿下降和鏡下血尿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比全球研究中數值上更好的療效。如今,醫學行業認可耐賦康作為一種開創性的治療方法,有望提高眾多IgA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耐賦康的順利獲批以及積極的臨床數據顯示其在腎病治療領域的廣闊前景。

最新消息顯示,耐賦康已經獲准在中國台灣上市,這是繼中國內地、港澳以及新加坡之後第五個獲批上市的國家和地區,預計在年底之前耐賦康有望得到韓國藥監部門的批准。同時,雲頂新耀正在積極推進耐賦康參與中國國家醫保談判,提升藥品的可負擔性和可及性。

此外,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重磅新藥伊曲莫德(Etrasimod)已經在中國澳門和新加坡獲批,並且在中國香港遞交新藥上市申請,預計下半年將向中國內地提出新藥上市申請,並計劃同步在中國澳門實現商業化,屆時有望下半年通過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港澳藥械通」政策惠及大灣區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在2025年,公司預計將在中國內地遞交強效抗生素頭孢吡肟──他尼硼巴坦在複雜性尿路感染適應症的新藥上市申請。

押注mRNA腫瘤疫苗

當其他創新藥企業在PD-1抑制劑、抗體藥物偶聯物等不同抗癌藥物的紅海中奮力廝殺時,一向頗有遠見的雲頂新耀,卻將自主研發的重點佈局在mRNA腫瘤疫苗這一藍海賽道上。mRNA腫瘤疫苗是將編碼了疾病特異性抗原的mRNA引入體內,利用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機制產生抗原,激活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產生針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攻擊,這種腫瘤疫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並且可以快速設計和合成,使其能夠迅速應對腫瘤的變化。

2021年9月,雲頂新耀曾與mRNA藥物和疫苗開發公司Providence Therapeutics達成戰略合作,以共同推進mRNA疫苗及療法的研發。憑借這項合作,雲頂新耀在2023年1月已完成產業化的技術轉移,推進了其經臨床驗證的mRNA平台,並在浙江嘉善建立起了可實現原液生產、制劑生產到灌裝的整批生產活動的mRNA產業化基地。

今年2月,雲頂新耀宣布終止與Providence的合作及授權許可協議,實現了重要的戰略轉型,將自主研發重點轉向擁有全部知識產權和全球權益的mRNA腫瘤治療性疫苗。公司目前正在開發四種針對各種實體瘤的 mRNA 腫瘤治療性疫苗項目。

其中,通過mRNA技術平台自主研發的首款個性化治療性疫苗EVM16已經在今年8月於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啓動臨床試驗。另外一款現貨型腫瘤相關抗原疫苗EVM14,也預計於明年初在中美兩國提交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另一款值得關注的新藥是雲頂新耀創新自研管線中的重磅產品EVER001,這是一款適用於自身免疫性腎臟疾病的新一代共價可逆的BTK抑制劑,預計將下半年公佈EVER001在膜性腎病的Ib期臨床研究頂線結果,明年將進入II期臨床試驗。

不同於同賽道企業專注“License-in”模式,雲頂新耀進一步升級了雙輪驅動模式來實施管線增長戰略,即“自主研發”和“授權引進”並成功商業化。憑借在臨床開發和註冊上市能力的優勢以及商業化實力,能快速推進引進產品獲得商業化回報。在自研mRNA平台的大手筆投入,亦彰顯了雲頂新耀邁向Biopharma的野心。

雲頂新耀當前的市銷率約為14倍,以授權引入模式為代表的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市銷率約為7.5倍,反映了市場對雲頂新耀的較高預期。羅永慶在半年報的致辭中表示,到2030年,雲頂新耀要成為亞洲領先的全球綜合性生物制藥公司,四大重點產品實現100億元的銷售峰值,但新藥上市節奏能否按公司預期推進仍有變數,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稅負增加 李寧中期盈利跌11%

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億元,按年增長3.3%,但淨利潤按年下跌11%至17.37億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億元,較去年減少約11%。 公司指出,期內電商渠道收入增長7.4%,特許經銷收入亦升4.4%,成為推動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不過,直營銷售因門店網絡調整及消費場景轉移影響而下降3.4%,抵銷部分增長動能。產品結構方面,鞋類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裝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來自毛利率下降及稅負率上升。期內毛利率降至50%,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因直營折扣加大及渠道結構變化所致。同時,稅負率顯著上升至33.3%,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李寧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9.33港元,升6.7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圓通國際虧損擴大 中期蝕6,000萬

快遞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業績,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億元,股東應佔虧損由去年同期的4,210萬元,增加43%至6,040萬元。 來自海運業務的分部業績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61.8%至930萬元,空運業務的分部業績則續錄得虧損,並從去年蝕100萬元擴大至虧損5,310萬元。 虧損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收入及毛利,而集團戰略性地縮減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較長業務,亦導致收入及毛利減少。同時,集團持續加強科研、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全面推動向智能化轉型升級,亦令開支增加。 圓通國際周五開平開報1.24元,過去一年高位下調2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樂暴雷陰霾 雅生活預告上半年扭虧

雅生活在房企債務風暴中選擇強硬自救,以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斷尾止損,成功扭轉去年逾16億元虧損,預告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 重點: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億元 透過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等手段,成功壓縮關聯公司應收帳款風險    李世達 在中國的這場房地產風暴中,物業管理公司通常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資產,因為它們屬於輕資產模式,現金流穩定,甚至能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變現的機會。然而,當母公司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物管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計提關聯公司雅居樂(3383.HK)的應收款減值而錄得逾16億元虧損。但時隔一年後,雅生活卻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預告:2025年上半年預計盈利介乎3億至4億元。扭虧為盈的背後,雅生活顯然做對了什麼。 採取訴訟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動主要圍繞如何處理與雅居樂的財務糾葛展開。公告顯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對關聯交易採取了更嚴格的合同條款設計,以縮短回款周期並減少壞賬暴露。雅生活明顯向外傳達訊息,關聯公司不能長期拖欠款項,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將風險控制在早期。 另一個動作是接受工抵資產,用工程項目中的資產抵消應收款,這種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現金的背景下,成為一種務實選擇。雖然流動性差,但相比壞賬全額撇掉,仍能部分對沖風險。 更進一步,公司也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把重心放回物業管理和城市服務等能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核心板塊,對房地產相關的外延增值服務則大幅收縮。 過去一年,許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場,但雅生活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選擇不留情面,直接「斷尾求生」,不再讓自己被高風險業務綁架。現金流是最真實的語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確提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相較去年有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雅生活還完成了兩筆關聯收購,將雅居樂旗下環保企業收入囊中,總金額約6,000萬元,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務與環保板塊的新收入來源,也為未來經營現金流增添了潛在支撐。 股價半年累漲三成 市場對這份盈利預告的反應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後首個交易日,雅生活股價當日大漲13.6%,報3.55港元,過去半年累漲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業(6666.HK)在恒大集團(3333.HK)爆雷後,被曝出約134億元資金被母企挪用,資金鏈一度斷裂,欠缺獨立修復能力,只能等待清盤人安排。在恒大集團即將退市之際,傳出正在為恒大物業尋找買家。恒大物業今年以來股價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帶動。 另外,世茂服務(0873.HK)則在維持主業的情況下,持續減少對母企物業的依賴,開始切入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酒店運營管理等領域,但去年業績仍陷虧損,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創服務(1516.HK)則因母企流動性壓力過大,選擇「收縮戰線」,退出非核心業務,例如出售彰泰服務股權,把資源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兩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報,但在今年以來物管股回暖帶動下,股價都有不錯表現。 不過,短期內市場的熱情並不代表風險完全解除。雅居樂的債務壓力依然存在,若未來再次陷入流動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雖已加快第三方項目拓展,但目前規模仍有限,要真正擺脫對依賴,仍需更多時間和資源投入。 雅生活的確展現出逐步脫離母企風險的能力與企圖心。以當前股價對應2025年預期盈利來看,估值仍低於疫情前水平,處於「價值修復」階段。若能進一步擴大第三方市場並保持正向現金流,股價仍有上行空間。不過,母企雅居樂的債務不確定性仍是最大變數,投資者宜關注政策支持與行業整合進度,現階段仍應保持審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逸仙電商營收增37%,彩妝品重返增長軌道

美妝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稱,受惠於彩妝品類銷售回暖與護膚品強勁增長,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0.9億元。 逸仙財報顯示,本季度護膚品銷售額達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億元猛增78.7%。彩妝品類銷售額增長8.8%,扭轉了一季度下滑10%的頹勢。護膚類加速擴張,使其在本季度總營收佔比達到53%,超越彩妝成業績主力。 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增速將放緩至15%至30%間,當期營收預測為7.79億元至8.8億元。 二季度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550萬元收窄至1,950萬元。按非公認會計准則,二季度實現盈利,當季非GAAP淨利潤達1,1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逸仙控股周四股價上漲0.6%至9.60美元,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1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