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63.HK
Sunshine sells insurance

陽光保險計劃成立一家子公司,管理規模200億元的基金,投資股票和固定收益工具

重點:

  • 陽光保險的資產管理部門將設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利用人壽業務出資的200億元資金從事基金投資
  • 此舉將使保險公司能夠從金融市場的波動中獲利,同時避免直接暴露於短期波動或承擔額外資本費用

  

梁武仁

陽光保險集團(6963.HK)正在金融市場構築一處避風港,以應對保險業在疲弱經濟下的困境。

上周五,公司宣布資產管理部門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利用陽光人壽業務的200億元(28億美元)資金,管理一隻為期10年的基金。該基金將投資在香港、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以及固定收益工具。新成立的子公司將收取管理費和其他費用,並向陽光人壽分配收益。

這一舉措為陽光保險提供間接涉足金融市場的渠道,對其直接股票交易業務形成補充。雖然這個安排看似只是陽光保險內部實體間的資金調配,卻能為公司帶來好處。例如,通過這種方式創建投資工具,陽光保險就不必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為基金持有的股票等風險資產計提資本費用。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的資本要求越來越嚴格。

通過此舉,陽光保險也無需將基金投資價值的變化,直接計入自身淨利潤,從而減少市場下跌期間賬面虧損的衝擊。陽光保險在披露公告中說:「有助於降低權益資產市值波動對本公司淨利潤的影響,提升本公司投資資本市場的能力」。

保險公司通常會用保費收入進行投資以獲取收益,這是它們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對陽光保險而言,這項收入在當前尤顯關鍵,因其保險承保業務利潤率持續低迷。數據顯示,公司去年保險營收增長不足7%,為640億元,但相關支出卻吞噬了逾90%的收入,且尚未計入再保險費用等其他成本。相比之下,包含資產賬面損益在內的投資收益則同比飆升145%,達130億元。

隨著中國經濟疲軟,導致消費者和企業縮減非必要支出,陽光保險等險企擴大核心保險業務利潤變得越來越難。這使得投資收益變得更加重要,儘管這收入來源不可避免地具有波動性。

為了提升收益,陽光保險本可增配高風險資產。但這也會造成兩難境地:此類操作會增加資本要求,並可能導致虧損。陽光保險設立的基金模式雖能避免資本要求增加和金融市場波動帶來的短期虧損,但無法規避買入資產後虧本賣出造成的實際損失。

保險公司還需擔憂投資期限與負債期限的匹配問題,以滿足客戶的資金需求。比如,極端情況下,若保險公司鎖定在長期投資中的資金超過其服務投保人所需,其將無力履行償付義務。

棘手的投資策略

所有這些都意味為保險公司制定投資策略是個棘手的問題,陽光保險的投資組合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資產上,這些資產通常比股票更安全。截至去年底,此類工具佔其投資資產的7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債券,這被視為最安全的資產之一,其投資的大多數公司債券也具有很高的信用評級,足見其風險偏好較為保守。

通過成立一個專門運營投資基金的獨立實體,陽光保險可以有更大的餘地涉足它本來需要避免的高風險資產。公司計劃向基金投入200億元,這對陽光保險來說並非大數目。但考慮到公司在2024年底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20億元,這也不是小數目。陽光保險將分期為該基金注資。

除非新成立的子公司出現虧損,否則它可以通過向公司返還利潤來為陽光保險的淨利潤做出貢獻。但透過這個計劃,也可看出保險公司拓展實際業務的機會有限。歸根結底,200億元的專項資金足以資助一宗大型收購,或其他能推動陽光保險的保險和其他業務顯著增長的計劃。

事實上,陽光保險前不久確實進行了一筆這樣的收購,儘管這一舉措可能令許多人困惑:去年11月,公司同意出資約13億元,收購君創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約40%的股權。這家租賃公司主要為製造業及節能環保等領域的中小企,提供設備及其他資產租賃服務。

從業務多元化的角度來看,這筆交易具有合理性。但目標公司盈利能力薄弱,目前尚不清楚陽光保險能否改變這種狀況。因此,這項投資是否真的物有所值是值得懷疑的,而且這也表明,如今有吸引力的收購目標並不多見。

自2022年上市以來,陽光保險的股價已下跌超40%,目前的往績市盈率(P/E)為6.5倍,市銷率(P/S)為0.47倍。這個市銷率與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6060.HK)的0.5倍相當,但後者的市盈率高達28倍。在同類企業中,本月在紐約上市的保險分銷商元保(YB.US)市盈率高達67倍,市銷率8.9倍,這可能反映出投資者更青睞元保這類為陽光保險和眾安在線等實際承保公司提供服務的企業。

自投資基金計劃公布以來,陽光保險的股價持續下探,這表明市場對該方案並不買賬。在當下中國經濟低迷的背景下,要想從同業中脫穎而出,公司需激發更強勁的增長。最新舉措雖然或能提供些許助力,但更像是變相承認其保險主業已陷入增長停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金沙中國二季度淨收入按年跌13%

博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公布第二季度業績,截至今年6月底止,淨收益同比升2.5%至17.9億美元,淨收入2.14億美元,按年下跌13%。經調整物業EBITDA為5.66億美元,按年升0.9%。 期間集團位於澳門的多家娛樂場的博彩收益均下跌,只有倫敦人的收益有所增長,由去年同期的3.15億美元,上升56%至4.95億美元。 集團行政總裁羅伯特表示,短期目標是於2025年至2027年間,季度經調整物業EBITDA可達到6億美元至6.5億美元,以及年度經調整物業EBITDA26億美元至27億美元。 周四金沙開市升1.85%報18.76港元,過去三個月股價由低位上升超過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engrui Pharma targets obesity drug launch

國產減重藥賽道競爭加劇 恒瑞醫藥新藥即將申請上市

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重點: 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非常激烈,超過200條GLP-1類藥物管線在研發中 恒瑞醫藥HRS9531與禮來的替爾泊肽的雙靶點相同,後者全球銷售快速增長    莫莉 自從5月實現「A+H」兩地上市後,中國醫藥行業「一哥」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在港股的表現一直強勁,其H股股價較A股存在約10%的溢價,顯示國際資本對其未來潛力的認可。不到兩月後,恆瑞再次以重磅利好消息印證了投資者的預期:公司宣布即將在近期於中國遞交GLP-1/GIP雙靶點減重藥HRS9531注射液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新藥上市申請,衝刺全球最火熱的減重藥賽道。 7月15日,恒瑞醫藥與美國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HRS9531是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肽(GIP)雙重受體激動劑,擬開發用於超重或肥胖及相關合併症、以及2型糖尿病等適應症的治療。 這項臨床研究共入組567名受試者,分別接受HRS9531注射液2mg、4mg、6mg或安慰劑每週一次治療。共同主要終點為給藥48周後體重相對基線變化的百分比,以及體重相對基線降低≥5%的受試者比例。與安慰劑相比,HRS9531所有劑量組在共同主要終點及全部關鍵次要終點上均達到優效性。具體而言,在為期48周的Ⅲ期試驗中,各組受試者的平均體重降低最高達17.7%,88%的受試者體重降低超過5%,其中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HRS9531在Ⅲ期臨床中也同樣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與其他GLP-1藥物治療和HRS9531先前報道的Ⅱ期臨床數據一致。大多數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s)為輕度至中度,主要為胃腸道相關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HRS9531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已經於2024年5月被授權給一間新成立的美國Biotech公司Hercules。在這次NewCo模式的交易中,恒瑞醫藥授權了包括HRS9531在內的三款GLP-1產品組合,獲得1.1億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恆瑞還可獲得最高2億美元的臨床開發及監管里程碑款,以及累計不超過57.25億美元的銷售里程碑款。Hercules此後更名為Kailera Therapeutics,目前,Kailera正在大中華區之外推進HRS9531的臨床開發。 研發競爭激烈 作為GLP-1受體激動劑的代表藥物,諾和諾德研發的司美格魯肽在2021年6月獲美國FDA批准用於減重後「風靡全球」,在2024年6月於中國內地獲批減重適應症。在單靶點的司美格魯肽取得成功後,業界將目光投向多靶點GLP-1類藥物的研發。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胰高血糖素(GCG)等靶點在血糖平衡調節、脂肪代謝、食物攝入等過程中能與GLP-1發揮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在司美格魯肽連續三年銷售破百億美元的行業神話催化下,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也非常激烈,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國內藥企開發的GLP-1類藥物管線數量超過200條,研發方向包括GLP-1R單靶點、GLP-1R/GIPR雙靶點、GLP-1R/GCGR/GIPR三靶點等,約40家醫藥企業的GLP-1藥物進入減重適應症臨床開發階段。 其中,國產減肥新藥中進展最快的是信達生物從禮來引進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6月27日,瑪仕度肽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 禮來的替爾泊肽與恒瑞醫藥HRS9531的靶點相同,作為全球首個上市的GLP-1/GIP產品,其減重和降低腰圍的效果優於司美格魯肽,2024年7月在中國獲批長期體重管理適應證。雖然司美格魯肽收入仍高於替爾泊肽,但後者的增速不容小覷。根據諾和諾德和禮來公司Q1的財報,減重版司美格魯肽Wegovy收入為173.60億丹麥克朗(194億元),同比增長83%,減重版替爾泊肽Zepbound的同期銷售額為23.1億美元(166億元),同比增長347%。 雖然中國減重藥領域主要由先行者諾和諾德和禮來主導,但是GLP-1市場規模仍在高速增長,市場空間巨大。恒瑞醫藥當前的市盈率為64倍,諾和諾德的市盈率為18倍,前者溢價明顯。不過,HRS9531有望成為中國首款上市的自研GLP-1/GIP產品,若成功獲批,其產能佈局與定價策略或重塑國內減重藥市場格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TCL電子料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增最多65%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一公布,預期2025年上半年的經調整淨利潤約在9.5億港元(1.21億美元)至10.8億港元之間,按年增幅約45%至65%。 公司表示,利潤增長主要受益於持續推進「全球化」及「中高端化」戰略,積極投資Mini LED與人工智能研發,加強全球供應鏈布局並提升品牌價值。2025年初TCL成為奧運全球合作夥伴,進一步帶動品牌影響力。同時,公司推動數字化轉型與產能優化,費用率持續下降,經營效率明顯提升。 TCL電子周三股價平開,至中午收市報9.96港元,跌3.11%。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上漲逾5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藥明合聯發盈喜淨利按年升50%

為制藥公司提供合同服務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二發盈喜,截至2025年六月底止,收入增長超過60%,經調整淨利潤增長超過67%,淨利潤增長逾50%,按去年中期的淨利是4.9億元人民幣,即今年盈利達7.4億元人民幣。 盈利大幅增長,主要是抗體偶聯藥物(ADC)的下游需求持續強勁,集團通過 穩固的地位及競爭優勢,獲生物偶聯藥物CRDMO的重要市場份額,以及新投產線的產能迅速爬坡,及生產設施持續保持高利用率及運營效率。 公司周三開市升9.1%報53.9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7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