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HK
Tian Tu's IPO gets chilly reception

中國首家在香港上市的風險投資公司,上市首周市場反應不理想,投資者擔心其利潤縮水

重點:

  • 天圖投資是中國多達7,000家風險投資機構中,經驗最豐富的公司之一,已率先在上市
  • 中國風險投資急劇放緩,可能影響了對其IPO股票的熱情

    

譚英

深圳市天圖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在10月6日,也就是中國黃金周假期的最後一天在香港上市,這家聚焦消費者的風險投資公司股票,定價接近其發行區間的下限。為香港投資者預留的配股認購嚴重不足,公司最終籌集到的11.3億港元(1.445 億美元)資金,也遠低於去年透露上市意向時定下的5億美元目標。

此後情況變得愈發糟糕。該股在上市首日下跌25%。一周後,其股價較6.50港元的發行價下跌了大約30%。

對於一家以幫助中國最大的消費品牌,實現增長並在適當時上市,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為業務的公司來說,肯定不是最好的表現。話又說回來,對於中國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者來說,現在原本就不是最好的時機,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長後,正在急劇放緩。

儘管表現疲軟,此次IPO仍讓天圖投資的市值達到了33.6億港元,市銷率高達16倍,這可能表明投資者依然相對看好該公司。相比之下,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在香港掛牌交易的股票市銷率要低得多,只有1.8倍。

正如天圖投資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永華2018年在香港的一個會議上所預測,過去幾年成了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的「寒冬」。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有14,159 家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資產規模高達7.89萬億元(1.08萬億美元)。

但正是從那時起,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2018年4月,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收緊了對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資格要求,並禁止它們與商業銀行合作,導致募資規模和基金數量急劇下降。到2022年,剩下的基金數量減少了一半,只有7000家。天圖投資IPO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該行業2018年籌集資金2.2萬億元,高於2017年的1.8萬億元。

中國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市場預計將保持增長,但速度會放慢,到2027年,每年募集的資金將達到2.5萬億元,與2010年代的繁榮相比,這個金額看上去並不算高。但現在經濟顯然正處於一個新的、更緩慢的增長階段,而天圖投資好歹幸存了下來。

天圖投資的幸存故事還不錯。從2015年到2022年,其管理的資產復合年增長率為19.5%,達到了255億元,而截至今年3月,它投資了222家公司,包括早期和後期投資。

專注投資消費公司

招股說明書顯示,天圖投資在中國消費行業投資的項目數量排名第三,僅次於騰訊旗下的風投部門騰訊投資和紅杉(原紅杉中國)。與此同時,到2027年,中國普通消費者的平均年支出預計將從2017年的18,300元上升到32,700元,這對天圖來說應該是件好事,因為它專注於投資面向消費者的公司。

天圖投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2年,是中國經驗最豐富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之一。王永華在還是一名基金經理時創立了天圖創業,後於2010年改為現名。

該公司的里程碑,是投資了一系列著名的企業,比如2016年的零食銷售商周黑鴨(1458.HK)、2019年的乳品企業中國飛鶴(6186.HK)、2021年的茶飲銷售商奈雪的茶以及今年1月的水果零售商百果園集團(2411.HK)。它的其他投資包括回收平台萬物新生(RERE.US)和社交平台小紅書。

與此同時,其最近的財務狀況卻有些不穩定。管理費收入從2020年的3,860萬元穩步降至2022年的1,240萬元,而同期投資收益則從11億元縮減至3.77億元。該公司的利潤情況也類似,從2020年的10.5億元縮減至2022年的5.329億元。但同期其淨資產規模卻保持穩定,甚至有所增長,從2020年的60億元增至2022年的73億元 。

天圖IPO的時機並不理想,恰逢香港市場不理想,融資額創11年新低。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的主營業務情況也不樂觀。Pitchbook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場風險投資交易量較 2022年下降了31.4%。

儘管時機不理想,但上市也為天圖投資帶來了一定的聲望,使其成為同類公司中,首家在香港港交所及新三板雙重上市的公司。天圖投資從2015年開始就在新三板掛牌交易了。

儘管在香港上市後表現疲軟,但八月和九月中國工廠產出和零售銷售改善,上月有多家公司在港上市,天圖投資可能希望之後市場情緒會很快改善。

自從中國結束「清零」政策以來,投資者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消費需求的反彈。但在年初出現了短暫反彈之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房地產行業陷入了困境,悲觀情緒迅速回歸。上周為期一周的國慶長假,對這低迷情緒起了一定的舒緩作用,今年國人每次旅行的人均支出,較2019年疫情暴發前增加了約10%。在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國內旅遊市場錄得7,534億元的收入,比2022年翻了一番多,較2019年高出1.5%。

對於天圖來說,消費者多花錢就是好消息。作為同類公司中的第一家上市企業,該公司難免會感到有先行者的孤獨,尤其是在行業處於凜冬之際。但如果投資者願意相信天圖是通往中國消費市場巨大潛力的門戶,它也有可能獲得先發優勢。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robotaxi commercialization faces hidden barriers

中國Robotaxi商用推進面臨隱性門檻

Robotaxi實現全面落地,關鍵門檻已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模式可行性、成本結構優化與政策法規配套能否同步落地    頭豹研究院 2025年,Robotaxi產業邁入規模化運營關鍵期。硬件降本與算法優化成為商業化前提。特斯拉(TSLA.US)Cybercab採用無方向盤設計及「無箱式」製造工藝,預計2026年單車成本降至2.5萬美元,較Waymo同類車型降低70%。 中國企業同步突破:百度(BIDU.US; 9888.HK)Apollo RT6通過量產激光雷達將硬件成本壓縮至2.9萬美元,文遠知行(WRD.US)第七代系統實現傳感器數量減少30%的同時提升感知精度。 在試點方面,目前,北京、上海等10餘城已允許完全無人駕駛收費運營,深圳明確事故責任由車企及系統供應商承擔,政策紅利推動運營範圍擴展。隨著Robotaxi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那麼距離Robotaxi全面在中國落地,還有哪些門檻? 推向全國的挑戰 盈利模式、法規協同與安全人員比例仍是挑戰,但隨著成本下降與政策支持,Robotaxi正逐步邁向商業化正循環。 儘管技術本身的進步至關重要,但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更依賴於一系列非技術因素的考量。首先,商業閉環的形成是大規模落地實現的關鍵之一。Robotaxi作為新興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其市場定位旨在提供比傳統網約車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Robotaxi長期有望透過減人力與全天候運營降低成本,但短期仍面臨原車、感測器、維護等高昂成本壓力。然而,從短期來看,Robotaxi的製造商將面臨商業化過程中的初期成本挑戰,主要成本包括車輛的固定成本(原車、傳感器、改裝成本)、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市場推廣活動的費用,以及其他與新技術推廣相關的支出。據統計,2023年,原車、傳感器、年度維護和運營費和改裝費用分別約為10萬元、8萬元、8萬元、1萬元。前三者成本佔比比較高,分別為37%、29.6%、29.6% 其次是政策支持。Robotaxi的全面落地仍需政策支持與法規配套,涵蓋安全性、倫理與社會接受度等面向。Robotaxi的全面商業化,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允許其在開放路段與網約車一樣自由行駛。然而,政府在制定全面開放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社會接受度以及潛在的安全和倫理問題。鑒於這些因素,政府對全面開放Robotaxi的政策持謹慎態度,以確保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能夠保障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Robotaxi具備全天候運行與高周轉率優勢,據Waymo估算,其行駛里程是普通車輛6倍,因此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講,Robotaxi具備極大的優勢。然而當前現實是,Robotaxi無法在完全開放的場景中運行,且其技術成熟度、安全性尚未受到市場認可。廠商搶佔市場所花費的營銷補貼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同時,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日常運維及安全員等人力成本、專用車輛的高昂改裝與採購成本都將為廠商帶來不小的資金壓力。 Robotaxi車輛本身的製造成本已能夠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使得其在人工替代方面具有潛力。隨著市場認知度的提升和政策環境的成熟,Robotaxi試點範圍擴大甚至能夠在廣泛的開放道路上行駛,其規模化運營將有效降低單位成本,業內普遍預期,當單一城市Robotaxi的保有量達到1,000輛時,將迎來其運營的盈虧平衡點。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預計上半年純利增長最多120%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一公布,預計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5.5億元(3.56億美元)至30.5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84.3%到120.5%。 本公司預計上半年度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母淨利潤為25.5億元至人民幣30.5億元,同比增長80.3%到115.6%。 公司將業績增長歸因於統籌優化生產布局,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實現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另外,由於黃金價格上行,利潤漲幅較大。 山東黃金股價周二平開,至中午休市報26.50港元,跌1.6%。今年以來已升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新股市場火熱 中金中期盈利爆升

頭部投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601995.SH,簡稱:中金公司)周一表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介乎34.5億元至39.7億元間,同比增長55%至78%。 公司指受惠於上半年資本市場活動回暖,帶動核心投行業務需求水漲船高。香港成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市場,44家企業在六個月內共計募資1,071億港元。作為今年迄今最大規模IPO的聯席保薦人之一,中金公司與另外兩家中國投行和外資投行,共同助力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實現約400億港元的募資。 周二中金公司港股開盤下跌0.1%,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達50%。

簡訊:萬科上半年勁蝕最多120億元

房地產開發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發盈警,料截至今年六月底的上半年,將錄得虧損介乎100億至120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蝕98.5億元。 公司表示,虧損主要因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規模下降,而毛利率仍處於低位。 同時因行業的市場和經營環境變化,考慮到業務風險敞口上升,新增計提了資產減值。另外,部分大宗資產或股權交易價格低於賬面值。 萬科續稱,上半年續獲得各類金融機構支持,新增融資和再融資達249億元,並償還164.9億元公開債務,在2027年前已無境外公開債到期。 周二萬科開市跌0.4%至5.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由高位下跌6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