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民營數據中心營運商中市值最小的世紀互聯,將今年的新機櫃安裝計劃削減了30%,稱原因是客戶需求推遲

重點:

  • 世紀互聯將今年的新機櫃安裝計劃削減了30%,收入預期下調2.6%
  • 該公司已聘請花旗集團為今年4月漢能投資集團牽頭的收購要約相關事宜提供建議

陽歌

上周,當數據中心營運商世紀互聯(VNET.US)的CEO申元慶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該公司是「行業領跑者」時,人們不禁納悶他究竟在想什麼。

或許他這樣描述是因為在中國的三大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中,世紀互聯最有可能在近期被收購。又或者他指的是公司大幅下調了今年新機櫃安裝計劃——該公司在上週二公佈最新季報後的電話會議上宣佈了這個消息。

無論他是什麼意思,他說的顯然不是公司的最新業績,後者又一次在中國三大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中墊底。另外兩家是萬國數據(GDS.US; 9698.HK)和秦淮數據(CD.US)。最新業績中真的沒有什麼太出人意料的地方,它仍然在證明,為什麼世紀互聯在這三家私營數據中心營運商中最不受投資者青睞。

唯一的例外來自於中國私募公司漢能投資集團牽頭的財團。它在4月份發出了主動要約,希望以每股8美元的價格收購世紀互聯的全部美國存托股票。世紀互聯在最新業績中對此事給出了簡要的更新,表示這筆交易仍然有效,已聘請花旗集團就該要約以及「該公司可能尋求的任何替代性戰略選項」提供建議。

報告中沒有提到漢能集團是否仍然願意支付每股8美元的價格,因為自從消息發佈後,世紀互聯的股價持續下跌,最新收盤價為4.97美元——幾乎比收購要約的價格低了40%。無論怎樣,世紀互聯看起來都需要這種收購,因為收購者一般會採取重大措施改善公司業績,然後再將其出售,以獲取高額回報。

漢能投資集團發出要約之後,世紀互聯股價經歷了一日上漲,隨後很快回到更長期的下跌區間,今年已跌去了45%的市值。這家虧錢的公司目前市銷率僅為0.8倍,遠低於萬國數據的1.35倍和秦淮數據的5.65倍。

股價大幅下跌看起來是合理的,因為從收入增長到機櫃上架率,世紀互聯在幾乎每一項指標上都落後於兩個國內競爭對手。因此,世紀互聯目前的市值僅為7.34億美元(50.6億元),大約是秦淮數據28億美元市值的四分之一,雖然世紀互聯的總收入比秦淮數據高約70%。

我們將更仔細地看看世紀互聯的最新報告以及前面提到的目標削減。該公司將今年的新機櫃安裝計畫下調了約30%,至9,400至1.24萬台之間。今年早些時候,該公司稱預計今年將安裝1.44萬至1.74萬台新機櫃,指的是該行業所使用的裝有電腦伺服器的標準機櫃單位。

「有的是因為建設放緩,還有一些則與客戶需求延遲有關,」首席財務官陳俊華在解釋計畫大幅縮減的原因時說。

營收縮減

世紀互聯還下調了今年的營收指引,但幅度要小得多,約為2.6%。它表示,根據目前的預測,全年營收在約72.5億元到75.5億元,此前的預期為74.5億元至77.5億元。

在正常情況下,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的許多客戶由於中國嚴格的新冠防控措施而大受影響,因此推遲了投資和擴張計畫。唯一的問題是,萬國數據和秦淮數據都沒有發出類似的信號。

世紀互聯第二季營收增長15.2%,至17.2億元,遠低於萬國數據和秦淮數據24%和51%的營收增幅。另一個重要的行業指標——它的機櫃總體上架率也從去年同期已經不算高的58.2%降至本季度的55.1%。這意味著世紀互聯的數據中心有約一半的容量目前是處於閒置狀態的,這可能是因為缺乏客戶。相比之下,兩家競爭對手的機櫃上架率都有所上升,萬國數據目前為68.5%,秦淮數據為78%。

儘管世紀互聯的增長相對緩慢,機櫃上架率較低,但其營運費用以22.5%的速度增長,達到3.2億元。結果,該公司的EBITDA利潤率跌至約22%的多年低點,一位分析師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了這一點,而公司方面也予以證實。

雖然表現不佳,但稍為讓人意外的是,世紀互聯成功吸引了相對一流的分析師參加它的投資者電話會議,包括野村證券、瑞銀、摩根大通和瑞信的代表,他們在會上都提出了問題。他們之所以感興趣,或許是因為想購買中國電信基礎設施股的外國投資者相對缺乏選擇。

總而言之,世紀互聯報告了3.77億元的淨虧損,儘管其中大部分似乎與3.2億元的匯兌損失有關,這很可能是由於人民幣貶值所致。該公司仍然擁有36億元的充裕現金,這可能是吸引漢能投資集團的一個關鍵因素。畢竟,漢能最初每股8美元的價格折算起來就是約12億美元的收購總價,這意味著世紀互聯的現金儲備大約相當於收購價的一半。

我們之前曾表示,世紀互聯可能正在尋找其他買家的收購,彭博新聞社在7月底曾報道,韓國的MBK Partners也在考慮競購。不過,如果有競購戰正在醞釀,它肯定在股價上有所反映,但事實上並沒有。因此,我們懷疑漢能投資集團可能仍然是唯一的競購者,而且由於在短期內缺乏改善公司業績的更好選擇,股東可能會向世紀互聯施壓,讓它接受報價。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阿里伙螞蚊斥72億元 購銅鑼灣壹號13層樓面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億港元收購香港銅鑼灣壹號中心13層樓面,涉及面積30萬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創下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宗商廈成交金額紀錄。 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表示,此次從文華東方國際集團購入的甲級商廈,將用作兩家企業的香港總部。據媒體報道,壹號中心共有24層樓面,是次收購屬大廈的高層。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升近5%,該股年內累計漲幅已接近倍翻。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滴普科技招股集資最多7.1億港元

中國企業級大模型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計劃發行2,663.2萬股,每股招股價26.66港元,集資最多7.1億港元,預計10月28日掛牌買賣。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未來5年提升研發能力;擴大在中國的銷售網絡及客戶群,從而加強商業化能力;海外業務擴張;以及用於潛在投資、併購機會,並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助力企業高效整合企業數據、決策運營及生產製造等,主要向中國消費零售、製造、醫療及交通等領域的客戶銷售解決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從1.00億元增至2.43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1.32億元,同比增長118.4%,同期虧損收窄至3.1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6.2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電場負債沉重 新特能源發ABS減壓

這家多晶硅製造商兼綠色發電運營商,計劃以兩個風電項目,發行資產擔保證券,並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重點: 新特能源計劃以兩個風電場作為基礎資產,發行30億元的資產擔保證券(ABS) 這家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商目前擁有210億元的抵押資產,大多是中國近年綠色能源建設中的發電廠   陽歌 經歷中國佔全球太陽能及風電裝機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後,政府似開始要分散這些項目帶來的財務負擔。換言之,投入這場建設熱潮的數百億美元資金,或將通過國有投資者與企業組成的龐大體系進行分攤。 這種將巨額支出分攤給廣泛投資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國獨具優勢的領域,因其國民經濟的重要領域仍屬國有,常作為政策工具參與此類投資。不過,這也使最終接盤的有關方面臨風險,此類資產的建設動機,往往兼顧政府政策與商業可行性。 這一分攤新能源建設財務負擔的最新信號,來自正經歷轉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從光伏材料製造商,蛻變為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與運營商。此轉型在業內並非罕見,因眾多光伏設備企業轉向電站建設運營以撬動產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為典型,其光伏材料業務收入佔比已從三年前的70%,驟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據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轉型使新特能源背負與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相關的遞增債務,公司現擬通過發行資產擔保證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簡稱ABS)實現部分減負。 此類證券使企業得以將資產證券化,並通過二級市場轉讓給投資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便肇始於美國按揭機構以可疑住房貸款為底層資產發行ABS,隨後全球投資者接手這些產品,最終因大規模貸款違約導致巨額損失。 公告顯示,新特能源計劃從其眾多太陽能及風電場項目中,選取兩項啓動ABS計劃。相關證券將在上交所掛牌,供所有證券市場投資者認購。儘管普通散戶與私營機構可能參與,但實際買方主力,或將為助力實現國家政策目標的國有機構。 在這案例中,目標包括大規模建設,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宣佈的碳減排計劃的一部分。計劃要求中國在2035年前,將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並確保未來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30%以上。 序幕初啓? 新特能源的計劃,屬首例通過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資者,以支持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的方案。在持續至今的擴張後,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當於全球該清潔能源裝機總量的半壁江山。 根據首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新特能源將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ABS,以兩座現役綠電站為底層資產。規模較大的新園項目,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是200兆瓦高壓輸電風電場,估值達13.7億元;規模較小的榮晟項目位於遼寧,裝機100兆瓦,估值約5.32億元。 新特能源稱其現存額度下,最終或可發行30億元ABS,並可在額度內發行多期產品。最新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存在價值216億元的抵押資產承諾,部分雖涉製造業務,但多數是其建設運營中的太陽能及風電場。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業尚為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產。然而,去年中國產能嚴重過剩,致多晶硅價格大跌,多數生產商陷入虧損,相關營收驟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該業務的收入上,同比暴跌83%,從上年同期的58.7億元銳減至9.79億元。 同期,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運營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億元,佔上半年總收入73億元的64%,反觀2022年,該業務佔比僅四分之一。 市場對此次ABS計劃反應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價下挫7.1%。投資者或擔憂此舉暴露債務壓力,亦恐公司將融資所得繼續投入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 當前,公司股價對應市淨率(P/B)僅0.36倍,市銷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當前多晶硅行業較普遍,全行業深陷虧損。新特能源上半年雖錄得2.56億元淨虧損,但較上年同期8.87億虧損已大幅收窄。 長遠來看,ABS計劃對新特能源等太陽能及風電場企業具有積極意義,可緩解債務壓力。但此紓困或屬短期效應,因相關企業已成為政府實施太陽能及風電場建設計劃的重要載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盈收下滑的八馬茶業 招股最高集資4.5億元

茶葉生產商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6980.HK)周一公開招股,發售90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介乎45至50元,最高集資4.5億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5,050.43港元。公司於本周四截止認購,下周二在港掛牌。 按2024年高端茶葉銷售計,八馬茶業位居全中國第一。按去年銷售收入計,公司在中國烏龍茶和紅茶市場亦排名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共有3,585家門店,其中加盟店佔93%。 今年首6個月,公司中期收入10.63億元,同比下跌4.2%,盈利亦跌近18%至1.2億元。公司解釋是線下渠道銷售減少影響收入,以及行政費用的增加所致。期內的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13.2%跌至11.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