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88.SHG
the No.1 Chinese condiment maker Haitian seeking Hong Kong IPO and overseas expansion

中國市佔率最高的醬油品牌,打算透過赴港上市拓展海外發展

重點:

  • 2024年前三季,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11.2%至48.15億元
  • 公司近十年累計分紅超260億元,年化分紅率超50%

 

李世達

在中國,醬油可能比石油更賺錢。以豆做「醬」,最早在漢朝時期便有記載,以「醬」入味,千百年來都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那一味。

中國調味品龍頭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 下稱海天味業),近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高盛及摩根士丹利任聯席保薦人。早前有外媒報道,公司計劃集資20億美元(約146億元)。

海天味業是百年傳承的中國調味品龍頭企業,背景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間的佛山醬園,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集團於1955年組建公私合營的海天醬油廠,201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現時產品包括醬油、蠔油及調味醬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3年的收入計,海天味業是中國調味品行業的絕對領導者,亦是全球前五的調味品企業。以醬油而言,海天味業在全球及中國市場均排名第一,中國的市場份額為12.6%,是第二名的三倍以上。

十年分紅260億

儘管經歷疫情期間的衝擊,海天味業業績仍然穩健。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個月,海天味業的收入按年增長9.4%至203.9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1.2%至48.15億元。

而於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9個月的海天味業的淨利率分别為24.2%、23.0%及23.7%,均領先於全球調味品前十大企業。同時,海天味業也樂於為股東創造回報,截至2023年,海天味業近十年累計分紅超過260億元,平均年化分紅率超過50%。

海天味業的股價高峰在2021年,突破126元,市值一度超過7,000億元,比同時期的中石油(0857.HK; 601857.SS)還高,可謂醬油打敗石油。

不過,隨著調味品市場逐漸飽和,市場份額的提升愈見困難。即使是行業龍頭,海天味業業績也非一帆風順,在疫情期間已出現放緩跡象。2021年,海天味業營收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水平,年增9.71%‌,約為250億元;2022年增速更降至2.42%,同年淨利潤減少7.09%,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淨利潤下滑。

除了疫情因素外,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是公司利潤下降的主因。到2023年,情況並未好轉,營收按年減少4.1%至245.6億元,淨利潤下滑9.2%至56.3億元,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首次出現「雙降」。

回不去的市值

屋漏偏逢連夜雨, 2022年,海天味業爆發「雙標門」事件。有網友爆料,海天醬油在國內市場銷售的產品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而在國際市場銷售的產品則為零添加版本。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雖然公司立刻澄清指產品都有通過嚴格的國家標準檢驗,但這個回答反倒讓輿論更加不滿,公司股價自此一落千丈,從最高峰的126.2元跌落至目前約42元左右,市值也從7,000多億元滑落至如今的2,340億元左右。

海天味業仰賴龐大的經銷商網絡穩定銷售,但受到輿論事件影響,部分經銷商基於利潤考量調整合作品牌,打擊了公司對終端消費市場的控制力。同時,近年興起的社區團購,也對公司經銷商網絡帶來結構性的衝擊。2023年底,海天味業經銷商從2021年的7,430家減至6,591家。2024年一季度末更降至6,506家,不過隨後兩個季度出現反彈,至去年9月底,回升至6,722家。

醬油一哥要突圍

寧德時代(300750.SZ)到海天味業,在政策支持下,中國不同領域頭部公司紛紛試圖前進香港,港股市場將迎來熱鬧的一年。

公司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國際品牌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對增長乏力的海天味業來說,人口老齡化與健康飲食的趨勢,都使調味品市場面臨轉變,而往海外尋找新增長點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數據,海天味業的出口額佔比僅為1%,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尋求海外發展是「醬油一哥」的突圍之策,不過,調味品是個具有高度地域化和文化特色的行業,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於產品的接受度差異巨大,想打入海外市場並不容易,加上貿易壁壘、法律法規差異等結構性因素,恐怕阻礙重重。

目前海天味業A股市盈率已來到38倍,高於千禾味業 (603027.SH)的24倍,也遠高於港股競爭對手頤海國際(1579.HK)的15倍,吸引力有限。海天味業想要轉型出海,恐怕還需要一個更好的故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Lexin helps get credit

樂信盈利倍翻真相:撥備跌公允值升

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大幅增長,但受信貸中介業務疲軟拖累,營收出現下滑 重點: 樂信一季度淨利潤同比翻倍,收入卻下降了4.3% 不良貸款撥備減少推動利潤增長,表明樂信強化風險管理的舉措已初見成效    梁武仁 數字有時候具有欺騙性,樂信(LX.US)的最新季度業績就屬於這種情況。 上周三,這家網絡貸款中介平台宣布其一季度淨利潤同比翻倍,達到4.3億元(約合6,500萬美元)。在當前中國經濟陰雲密布的大環境下,如此強勁的盈利增長增長足以讓公司大放異彩。但仔細審視財報會發現,其實際業務表現遠不如淨利潤數字那般光鮮。 實際上,樂信當季營業收入同比下滑4.3%至31億元,其中佔營收超三分之二的主營信貸中介服務收入驟降17.3%。這一表現並不令人意外,因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很多消費者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尤其是該公司瞄准的年輕消費者。 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給貸款機構帶來了雙重挑戰:消費者錢包縮水,不僅減少支出,還因擔心無力償還而避免借貸;貸款機構在審批貸款申請時也更加嚴苛,以避免違約率飆升。雙重夾擊導致樂信這樣的貸款中介陷入困境。反映在數據上,樂信平台一季度促成的貸款總額同比減少11%。 財報發布後的兩天里,樂信股價下跌13%,表明投資者可能更關注上述負面因素,而非淨利潤的大幅躍升。他們或許還注意到,與樂信不同,其部分主要競爭對手當季實現了營收與放貸規模的雙增長,標誌著中國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費措施可能已顯成效。 儘管主營業務增長放緩,樂信淨利潤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於兩項收益。公司的主要成本,即給貸款合作夥伴提供的貸款償還擔保撥備大幅下降18%。這類撥備在去年一季度相當於總營收的逾四分之一,但最新季度已降至約22%。 另一個重要推動因素來自金融擔保衍生品和貸款的公允價值變動,去年同期樂信在這一項上曾錄得3.16億元虧損,而本季度則實現7,500萬元收益,一正一負之間是近4億元的利潤差額。 這兩項改善均表明,使用樂信服務的借款人違約率不斷下降,這可能是公司加強風險管理的結果。過去兩年,樂信一直在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獲客能力,精准定位優質借款人,從而避免受到大規模貸款減值的衝擊。 「具體來說,我們專注於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優化風險策略體系、開發智能風控工具,並積極探索大模型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樂信首席風險官喬佔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風險管理取得成效 其他指標也顯示,這些風險管理舉措正在取得成效。比如,樂信的逾期90天及以上的貸款比例(銀行界定不良貸款的標準),從去年同期的3.6%降至今年3月底的3.3%。 然而,在這一關鍵領域,樂信仍有改進空間。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遠低於2%,儘管有人認為,由於中國經濟疲軟,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在樂信的直接競爭對手中,信也科技(FINV.US)和奇富科技(QFIN.US)今年3月底的不良率均控制在2%左右,兩家公司一季度均實現了收入和交易量增長。 從收入增長來看,樂信一季度的亮點是科技賦能服務,收入躍升70%以上,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約佔總收入的20%。這些服務包括為機構合作夥伴提供定制化技術解決方案,覆蓋獲客和信用評估等信貸服務不同階段。 儘管如此,樂信的前景仍不明朗。刺激國內消費是中國當下的重點工作,決策者已出台一系列措施。其中許多措施針對家電、汽車等大件商品消費,這類消費通常需要貸款,理論上利好貸款機構和中介。 若這些政策見效,可能會為樂信的業務注入新的活力。但現實情是,信也科技和奇富科技等競爭對手,似乎已從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樂信卻沒有,這一反差或許反映出樂信的策略相對保守。 樂信在一季度財報中宣布,自今年下半年起將派息比例從當前的25%上調至30%(這個比例剛在去年11月從20%提升至25%)。然而此舉未能阻止股價下跌,這現象頗能說明問題,短期內連續提高派息比率可能表明,公司在中國及海外市場都面臨投資機會匱乏的困境。儘管樂信在海外確有業務佈局,但規模始終微不足道。 這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樂信將不得不繼續在中國疲弱的經濟環境中艱難求生,發展前景愈發黯淡。根據雅虎財經匯總的四家分析機構的預測,公司今年的營收預計將同比下滑2%。 樂信目前的往績市盈率(P/E)為7.3倍,市銷率(P/S)僅0.7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市盈率略低,為6.2倍,但市銷率較高,達到1.2倍,不過也沒什麼吸引力。奇富科技的市盈率為6.58倍,市銷率則高出不少,達3.06倍。 樂信若想重獲投資者青睞,就必須證明自己既能嚴格管控管控,又能同時實現業務增長。然而最新財報數據表明,要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並非易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營運成本大幅下降 知乎首季錄得經調整淨利

線上內容平台知乎(2390.HK; ZH.US)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跌24.1%至7.3億元(1億美元),淨虧損收窄93.9%至1009.4萬元,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經調整淨利潤為690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36億元。 公司稱,首季付費會員收入4.2億元,按年跌7%,主要由於平均月訂閱會員數量輕微下降所致。期內,平均月訂閱會員達1,420萬人。至於營銷服務收入為近2億元,跌40.4%。 對於首季表現,公司稱歸功於精細化運營策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首季度,公司總營運成本下降34.4%至5.037億元,研發費用減少28.1%至1.419 億元。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6.6%增長至61.8%。 業績公布後,知乎美股周二升1.78%報4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首季盈利勁跌近五成 拼多多股價急挫一成四

電商平台拼多多(PDD.US)周二公布首季業績,收入按年增長10%至956.7億元人民幣(下同),遜於市場預期的1,016億元;盈利更大幅下挫47%至147.4億元。 期內公司的銷售及推廣開支則大增43%至234億元,行政開支則減少8%至18.2億元,研發費用按年上升22%至35.8億元。 CEO陳磊表示,外部環境快速變化,加上業務投入與回報周期不匹配,導致首季收入增速放緩,而持續的生態系統投資亦令利潤下降。他補充,正如過去幾季所傳達訊息,隨着業務的增長和新挑戰的出現,增長率放緩是無可避免。 公司今年以來,在「百億減免」等惠商措施基礎上,推出「千億扶持」新戰略,真金白銀反哺供需兩方,繼續爲商家降本減佣,加快推動產業。 受到業績下跌影響,拼多多股價在美國收市跌近14%至102.98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Hang makes infrastructure

簡訊:首季收入暴跌 億航智能探索第二上市

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一披露,公司去年獲得中國民航局關鍵許可後,其自動駕駛飛行器在一季度僅售出11架,導致當季收入大幅下挫。 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收入2,610萬元,同比下滑58%;當季淨虧損擴大至7,840萬元,去年同期為6,340萬元。 億航將收入銳減歸因於客戶採購計劃的時間安排,但稱對「二季度業務回暖感到振奮」。公司同時表示,近期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全球市場波動,已促使其啓動二次上市計劃,為納斯達克的上市地位,作出保險性步署。至探索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多數選擇香港市場。 適逢美國公眾假期,周一美股休市,周二將恢復交易,億航股價年內累計漲幅達8.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