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民營醫療企業第二次衝擊港交所上市,但其招股書顯示公司收入高度依賴單一醫院,抗風險能力令人擔憂

重點:

  • 祈福醫療近年財務表現波動,單一醫院佔整體營業額達94%,收入模式欠多元化
  • 公司負債率高,償債壓力龐大,主因是醫院的發展往往離不開重資產投入

斯年

一間醫院,是否足以撐起一家公司的上市大計?

繼2022年3月23日遞表,並於9月23日失效後,祈福醫療集團有限公司隨即於9月最後一日向港交所發起衝擊,第二次申請在主板掛牌。這家在廣東頗具影響力、收入模式單一的民營醫療企業,看來很有決心要在港股集資上市。

祈福醫療成立於2001年,在中國醫療保健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往績記錄,主要在廣東省經營廣東祈福醫院及若干配套康養設施,包括一間月子中心、一間護老服務中心、一間口腔門診部和5間零售藥房。

初步招股書顯示,祈福醫療此次募資主要用於擴充祈福醫院二期大樓的營運能力、在現有的主要專科下建立亞科室及康復中心、擴充祈福康養網路,以及一般營運資金和擴充業務等。

祈福醫療過去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0.83億元、8.65億元和 12.0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627萬元、5,162萬元和1.3億元。今年首四個月,公司收入按年上升3.2%至3.8億元,但淨利潤同比大挫58.5%至1,468萬元,主要因為行政開支大增近28%。

由於新冠病毒於2020年於中國蔓延,在就診人士減少的情況下,收入和盈利下降屬意料中事。但在波動的財務資料背後,更令人擔憂的是,祈福醫療的醫院業務佔整體收入逾九成,而且均來自單一機構祈福醫院,其抗風險能力引人關注。

祈福醫院是祈福醫療的「王牌」。招股書介紹,該醫院位於廣東省省會廣州市番禺區,擁有2,100個註冊床位,是廣東省最大的營利性民營綜合醫院。它在2001年成立不久後,就在2003年獲得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證,成為中國第一間、亞洲第二間獲該認證的醫院;JCI認證是全球知名的品質及安全醫療保健服務最高標準之一。

據招股書引述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收入計算,廣東祈福醫院為廣東省及中國的第四大及第八大營利性民營綜合醫院,在往績期間,分別有超過390萬次門診就診人次及10萬次住院就診人次。

新業務貢獻有限

2020年底,祈福醫院與康養集團合併,康養集團的月子中心、護老中心、口腔護理、零售藥房等業務均合併至祈福醫療。但在合併後的2021年及2022年首四個月,祈福醫院的收入仍佔該公司年度總收益94.3%和93.7%,康養服務及藥品銷售業務的營收仍然有限。

祈福醫療的康養業務包括產後保健服務、護老服務和口腔護理服務,這些服務的毛利率普遍高於醫院業務,但總量不足。去年,該公司醫療康養連同藥品業務分部的收入僅為6,831萬元,收入佔比只有5.7%。

由此可見,與康養集團的合併,無助祈福醫降低高度依賴一家醫院的營收。假如這家醫院將來經營不善,公司的整體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都可能受到重大不良影響。

例如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祈福醫院的住院病人及門診病人人次分別大降42%和33.3%,雖然在2021年有所恢復,但仍未達到2019年的水平,僅因單次住院支出費用有所上漲,一定程度上「對沖」了人次數下降帶來的營收影響。

在以公立醫療為主的中國內地,民營醫院市場本身就相對狹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2020年,僅廣東省就有965間民營醫院,而且預期複合年增長率達7%增長,至2025年,數量將達到1,366家。

另外,按招股書披露的人員資訊看,近年祈福醫療正面臨高級醫護人員流失。2019年至2021年,主任醫師的數量從42名降至28名,副主任醫師也從113名降至99名,為了留住人才,祈福醫療也預期醫護人員成本將越來越高

資產負債率仍高

祈福醫療未來發展何去何從?醫院的發展往往離不開「重資產」投入,祈福醫療目前主要通過經營所得現金及銀行借款滿足營運資金需求,其弊端也體現在其高負債率之上。

2019年至2021年,祈福醫療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427.4%、324.6%和183%,遠高於25%至50%的健康水平,雖然看似正在改善,但截至今年4月,又較去年底微升至193.4%,反映其重資產模式對公司帶來龐大的償債壓力。

另一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該公司共有7宗重大醫療糾紛,其中四宗已解決,餘下三宗分別為延誤診斷交通意外引致的腿傷、呼吸衰竭導致患者死亡,以及急性心功能障礙症導致患者死亡,估計最高承擔風險合共約160萬元,對盈利影響有限。

環顧港股市場,與祈福醫療類近的單一大型民營醫院上市公司,是2020年掛牌、經營河南宏力醫院的宏力醫療(09906.HK),該公司市值約17億港元(15.5億元),市盈率在27倍左右。按祈福醫療去年淨利潤1.3億元,以及相同的市盈率計算,其上市市值可達35億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雲鋒金融獲開展虛擬資產業務

金融科技保險供應商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證監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批准一項申請,將其現行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涵蓋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公告發佈後,股份周三飆升28%,創七年新高,收盤報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虛擬資產相關事宜後,也錄得較大漲幅。 上月,雲鋒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3%,至6.86億港元,利潤則增長142%至4.86億港元。 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在中國大陸屬非法,但在香港卻是合法。眾多企業正在香港試水虛擬資產投資及提供相關服務。香港於8月1日推出穩定幣監管框架,為發行方訂立許可與合規要求。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即將恢復生產 快於市場預期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於江西宜春的梘下窩鋰礦,在停產近一個月後,即將重啟運營。該礦於8月9日採礦許可證到期,並於8月10日全面停產,此舉曾一度推動中國碳酸鋰價格在短短10日內上漲24%。 據CnEVPost報道,寧德時代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周二召開「梘下窩鋰礦復產工作會議」,會議上透露江西省梘下窩鋰礦採礦權證及採礦許可證審批進展順利。消息人士稱,恢復速度「快於市場最樂觀預期」。 停產期間,中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每噸70,000元躍升至86,500元,反映供應收縮帶來的即時衝擊。雖然近期價格回落至約75,000元,但波動顯示鋰供應對新能源汽車成本結構的重要性。碳酸鋰與磷酸鐵是鋰鐵電池的核心原料,佔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甚高。 寧德時代港股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32.8港元,升0.4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茂銷售漸復蘇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產開發商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銷售數據,8月銷售金額90.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個月,集團累計的銷售金額達708.8億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樓面面積達318萬平方米。 中國金茂周三股價平開報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上升逾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unevision profits jump but shares slump, near-term pressure against brightening skies

港數據中心需求上行 新意網短期受壓前景看俏

香港數據中心需求因人工智能與跨境數據流量而持續上升,推動新意網去年度收入增長10%,但新租用步伐放慢與融資成本壓力仍令盈利承壓 重點: 2025財年錄得收入29.38億港元,淨利潤年增8%至9.8億港元 績後股價急跌13.81%,但今年以來仍累升逾40%   李世達 隨着人工智能推理、跨境電商與金融交易對低延遲數據處理的需求不斷攀升,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全球的網絡樞紐,其數據中心需求持續看漲。在這波趨勢下,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1686.HK)的最新業績自然備受關注。 在截至2025年6月底止的財年,新意網錄得29.38億港元(3.7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其中數據中心及相關設施服務仍是核心,按年增長11%至27.20億港元。公司解釋,增長主要來自現有客戶擴容,尤其是雲端與AI推理相關需求。 新意網的業務模式以提供大型數據中心設施與互聯服務為核心,屬於「批發型」數據中心營運商。公司將機房容量出租給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電訊商及金融機構,合約期長、租戶穩定,確保收入可見度。 公司擁有多個數據中心,各自承擔不同功能。柴灣的MEGA-i是香港最大、亦是亞洲互聯最密集的數據樞紐;位於將軍澳的MEGA Plus與位於沙田的MEGA Two分別服務跨國雲端及AI高密度運算;荃灣的MEGA Gateway則鄰近國際海纜登陸站,最新的MEGA IDC首期已投產,二期正在推進。 潛在用戶增加 管理層透露,隨著AI應用需要更貼近用戶端部署,香港的地理與網絡優勢正逐步轉化為實際訂單。公司同時披露,MEGA IDC整體出租率在財年內保持穩定上升,雖然短期新租用步伐略有放慢,但潛在租戶的洽談數量增加,顯示後續需求仍然強勁。 盈利能力方面,期內股東應佔溢利錄得9.79億港元,按年增長8%,增速不及收入。公司解釋,雖然數據中心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但淨利增速受到融資成本大增的拖累。由於MEGA IDC一期投產後利息資本化減少,利息開支升至3.37億港元,按年飆升53%,成為盈利增長的主要壓力。不過,EBITDA仍上升至21.28億港元,利潤率由69%提升至72%,反映規模效應與成本管理依舊發揮作用。 公司並不避諱承認壓力所在。公告中直言,未來數年仍有大量新項目建設,包括MEGA IDC二期、沙田及荃灣項目,資本開支需求龐大。雖然母公司新鴻基地產提供支持,但在高息環境下,融資成本仍會是短期股價波動的重要因素。 公司在業績中提到,這些設施的容量利用率正隨着AI與跨境數據需求快速上升,成為推動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由於內地跨境數據審批趨嚴,使香港成為跨國企業與中資企業的「中轉站」,國際金融機構亦偏好在香港處理敏感數據。這股結構性需求,推動不僅新意網,Equinix(EQIX.US)、Digital Realty(DLR.US)、中國移動國際(0941.HK)萬國數據(9698.HK)等競爭者也在加碼布局香港。 績後股價暴跌 然而,市場對這份業績的反應並不熱烈。績後首個交易日,新意網股價大跌13.81%,收報6.99港元,盤中一度暴挫逾16%,成交更急增至平日的八倍,顯示拋售氣氛濃厚。 投資者主要憂慮新數據中心如MEGA Gateway與MEGA Two的出租進度能否維持高速,若容量利用率上升未如理想,將直接拖累收入增長;同時,高利率環境下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也令市場對未來盈利承受力產生疑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升逾40%,績前表現亮眼,或許回吐壓力在績後集中釋放。 從估值看,新意網現時市盈率約29.1倍,低於Equinix的75倍及Digital Realty的42.7倍,估值水平相對較具吸引力。而公司背靠新鴻基地產,在資金與土地供應上具備一定保障,這亦減少了潛在的財務風險。若新項目能快速出租並帶來正向現金流,估值有望被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