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U.US

轉型為面向大學生和成人職業教育服務供應商後,這家公司連續三個季度錄得收入按季增長

重點:

  • 高途連續第三個季度錄得收入按季增長,並恢復盈利
  • 該公司在去年第四季的收入中,近三分之一來自面向大學生和成人職業教育服務

 

陽歌

隨著一年半前中國教育行業那場大整頓的塵埃落定,有人似乎認為網上服務供應商高途教育科技公司(GOTU.US)有望浴火重生,成為更加聚焦成人教育領域的新領導者。

這是我們根據高途最新業績做出的評估。其業績顯示,它在虧損兩個季度後,終於在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恢復盈利,同時該公司的股票自去年底以來大幅上漲。週四,該股再次走強,大漲26%,交易量是平時的三倍多,這表明可能有大投資者在買入該股。

該股現在和去年10月底的歷史最低點相比,已經上漲了近7倍,當時因為遠低於要求的1美元股價,它面臨除牌危險。具象徵意義的是,週四的上漲也讓因為專注於高科技而一度備受投資者青睞的高途,憑藉11億美元的市值(75.8億元)重回「獨角獸」行列。

該公司的業績確實看上去令人印象深刻,表明它正在穩步推進從之前的主業中抽身,也就是去年下半年被禁止的K-12輔導服務。這次整頓促使很多小公司關門大吉。與此同時,高途、新東方(EDU.US; 9901.HK)和網易有道(DAO.US)等規模較大的公司則調整業務,往往專注於未受整頓影響的服務,其中許多瞄準了大學生和成年人。

高途專注於四大領域,即大學生與成人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和數位教育產品。最近,該公司還在嘗試直播電商,新東方已在該領域取得初步成功。

高途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向東因參加直播,缺席了該公司最新的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不過我們懷疑這個行程衝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投資者關注其最新嘗試的一個噱頭。不管怎樣,該公司的最新業績表明,在重塑自我方面,它無疑正在取得穩步進展。

話已至此,我們來仔細看看其最新業績,包括它在虧損兩個季度後恢復盈利的情況。

該公司在截至12月的三個月裏收入總計6.3億元,大約是一年前整頓行動剛開始時12.7億元收入的一半。但最新數據高於上第一季的6.06億元,實現連續三個季度按季增長。

高途表示,本季度將繼續保持按季增長,預計截至3月的三個月收入將在6.86億元至7.06億元之間。考慮到因春節假期(今年從1月下旬持續到了2月初)的原因,教育公司在第一季往往增長緩慢,這個預測數據看上去相當強勁。

發展趨勢良好

雖然實際課程可能在春節前後停課,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在去年底報名參加新課程。高途指出,第四季總營收為9.97億元(這是未來業務的前瞻性指標),較上第一季大幅增長64%,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這表明,該公司的整體業務量正在快速增長,並迅速接近整頓教培行動前的水平。

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該公司指出,第四季面向大學生和成人職業教育服務的收入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佔該季度收入的30%以上。高途還達成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考研業務在此期間實現了盈利。

該公司還發現,與以前專注於K-12教育相比,目前的產品組合生產成本更低。其營收成本按年下降約59%,超過營收50%的下降幅度。因此,該公司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69.7%提高至74.7%。

這就說到了利潤方面的表現。高途公佈該季度淨利潤為7,060萬元,這扭轉了前幾個季度的虧損,包括第三季虧損6,100萬元。第四季的利潤,加上去年第一季的利潤,幫助高途在2022年全年保持盈利,該公司表示,預計2023年全年也將保持盈利。

該公司還急切地指出,目前它的現金流為正,第四季淨現金流入在上年同期2.46億元的基礎上幾乎翻了一番,達到4.77億元。這使得該公司的現金總額略有增加,表明該公司短期內不太可能面臨現金短缺的狀況。

隨著前景改善,分析機構預計,高途今年的利潤將大幅增長,根據它們對2023年的預測,其遠期市盈率將達到40倍。這甚至高於新東方的36倍,與增長較慢、較為傳統的職教服務提供者中國東方教育(0667.HK)39倍的往績市盈率大致相若。

總而言之,在經歷了近期的行業打壓後,高途似乎正在迅速取得成功。但該公司股價最近的上漲,意味著這種成功可能已經體現在了它的股價中,也可能代表那些希望從該公司的成功中賺取快錢的投資者,恐怕已錯失良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雲鋒金融獲開展虛擬資產業務

金融科技保險供應商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證監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批准一項申請,將其現行證券交易牌照升級為涵蓋虛擬資產交易服務。 公告發佈後,股份周三飆升28%,創七年新高,收盤報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虛擬資產相關事宜後,也錄得較大漲幅。 上月,雲鋒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3%,至6.86億港元,利潤則增長142%至4.86億港元。 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在中國大陸屬非法,但在香港卻是合法。眾多企業正在香港試水虛擬資產投資及提供相關服務。香港於8月1日推出穩定幣監管框架,為發行方訂立許可與合規要求。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即將恢復生產 快於市場預期

中國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於江西宜春的梘下窩鋰礦,在停產近一個月後,即將重啟運營。該礦於8月9日採礦許可證到期,並於8月10日全面停產,此舉曾一度推動中國碳酸鋰價格在短短10日內上漲24%。 據CnEVPost報道,寧德時代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周二召開「梘下窩鋰礦復產工作會議」,會議上透露江西省梘下窩鋰礦採礦權證及採礦許可證審批進展順利。消息人士稱,恢復速度「快於市場最樂觀預期」。 停產期間,中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自每噸70,000元躍升至86,500元,反映供應收縮帶來的即時衝擊。雖然近期價格回落至約75,000元,但波動顯示鋰供應對新能源汽車成本結構的重要性。碳酸鋰與磷酸鐵是鋰鐵電池的核心原料,佔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甚高。 寧德時代港股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32.8港元,升0.4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萊雅能否將成功經驗複製全球?

營收增速放緩之際,為提振海外擴張之勢,這家中國化妝品龍頭企業正尋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點: 珀萊雅正籌劃赴港上市,作為對A股地位的補充,並為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而募集資金 儘管野心勃勃,但經歷五年強勁增長後,公司今年的核心護膚品增速已然放緩 譚英 2024年,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實現重大突破,成為首家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大關(14億美元)的中國美妝企業,這標誌著公司十年規劃取得重要進展。事實上,創始人兼董事長侯軍呈認為,要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需要每年營收達到500億元。 然而,珀萊雅最新發布的2025半年報似乎為上述前景蒙上陰影,儘管公司披露擬通過赴港上市,作為A股上市地位的補充,並募集資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財報顯示其營收增速放緩。市場關注焦點則恰恰完全落在增長放緩上,財報發佈後兩周內,投資者拋售導致公司股價跌幅逾10%。 許多在滬深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因看上香港市場的國際化而選擇再到港上市,珀萊雅若實現「A+H」上市,亦屬順應潮流。公司於2017年在A股上市,募資7.67億元,後股價累計上漲四倍,早期投資者回報豐厚。 為實現全球佈局,珀萊雅去年在巴黎設立歐洲研發中心。侯軍呈去年12月向股東透露,計劃「收購具有歷史積澱與核心技術的歐洲品牌」,瞄准總價不超過5億美元的護膚品及香水領域。 這家公司在其英文領英主頁宣稱:「赴港上市不僅能更有效觸達全球投資者、傳遞品牌價值,還將加速多品牌矩陣國際化進程。」並指 :「此舉將助力吸引亞太地區核心消費群體與優質合作夥伴,為海外業務高速擴張提供支撐。」 珀萊雅當前市值逾320億元,意味潛在港股上市募資規模可達數億美元。2024年,珀萊雅實現108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1%,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淨利潤勁增30%至16億元。 這些增長幾乎全部來自國內市場,即使正值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捂緊錢袋。去年,這家公司在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收入僅1.406億元(佔總營收1.3%),儘管同比增幅達69%。公司在去年12月發佈會上表示:「將持續探索和試水,深耕日本和東南亞市場,打磨產品的同時逐步滲透線下渠道。」 2006年,珀萊雅發軔於下沉市場,採取數字化優先策略,避開與國際大牌正面交鋒。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開設旗艦店的中國美妝企業,拼多多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首選。除核心品牌珀萊雅護膚品外,該公司還培育了多個子品牌。 全球勁敵環伺 不過,面對法國歐萊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資生堂(4911.T)等國際巨頭,已屬艱巨挑戰,更遑論本土後起之秀。珀萊雅半年報顯露增長見頂跡象,財報傳遞多重警報,營收與盈利增速驟降,核心珀萊雅護膚品線收入出現萎縮。 公司上半年營收53.6億元,同比僅增7.2%;淨利潤7.99億元,雖實現13.8%的增長,但仍遠低於歷史增速。佔營收74%的珀萊雅品牌產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億元,為五年來首度下滑。同期,銷售費用增長13.64%至26.6億元,研發費用卻持平,令一些分析師擔憂,在功效型新品與細分賽道日益驅動增長的國內市場,此舉恐難支撐後續發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場之際,珀萊雅本土大本營正遭受國內競品日益嚴峻的挑戰。對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營收與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前者營收勁增31.3%至25.8億元,後者增長17.3%至41億元。 毛戈平著力佈局體驗式線下營銷,在全國120個城市設櫃並配備逾3,000名美妝顧問。反觀珀萊雅,96%收入依賴線上渠道。上美股份則收縮達人帶貨策略,憑借韓束護膚品牌,強化抖音自有內容投放。 作為行業龍頭,珀萊雅仍有底牌應對高增長對手的衝擊,收購日本洗護品牌Off & Relax,該品牌上半年營收飆升103%至2.79億元;另一宣稱「致力於打破主流敘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現強勁,營收增長80%至9,700萬元。 中期業績公布後,券商觀點出現分化。傑富瑞將評級由「買入」降至「持有」,目標價從115元下調至102元;中信證券則肯定珀萊雅「新品梯隊」建設與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預計2025至2027年淨利潤將勉強維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2%、13%和10%。 珀萊雅A股市盈率約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遠低於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歐萊雅35倍的水平。 縱使珀萊雅與本土競爭對手懷揣全球雄心,中國化妝品出口規模仍相對有限,今年上半年該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2%至187億元,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印尼、荷蘭及日本。 中國企業應能在東南亞發揮比較優勢,當地支付生態與消費習慣與中國相似。歐睿數據顯示,2019至2024年,中國大眾彩妝出口年增速達70%,大眾護膚與面部護理品牌同期分別增長115%和111%。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茂銷售漸復蘇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產開發商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銷售數據,8月銷售金額90.7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個月,集團累計的銷售金額達708.8億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樓面面積達318萬平方米。 中國金茂周三股價平開報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上升逾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