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8.HK TME.US

這家中國網上音樂平台正面對激烈競爭,市場對其第四季業績不太滿意

重點︰

  • 騰訊音樂去年第四季收入輕微下跌,但公司積極節省開支,協助淨利潤按年增長逾一倍
  • 該公司創作的虛擬偶像市場反應不俗,未來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創作更多音樂作品,以探索新的商機

 

裴梓龍

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和官方嚴厲監管雙重打擊,中國科技企業難以高速發展,要維持可持續經營,節省開支是可行之途。被視為「中國版Spotify」的網上音樂服務提供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1698.HK),正是其中一家「省」出盈利增長的企業。

打開騰訊音樂上周二公布的第四季業績報告,投資者可能會既驚且喜,開心的是淨利潤按年增長高達115%至11.5億元;但讓他們驚訝的是,期內營收只有74.3億元,按年下滑2.4%,與上一季比較則上升不足1%。

從全年來看,其收入更減少近一成至283.4億元,淨利潤則增長21.4%至36.8億元。業績公布後,投資市場並不買賬,雖然公司宣布新一輪5億美元(34.4億元)的回購計劃,但其美股當日曾大挫14%,收盤軟9.2%至7.14美元;該公司在港股交易的股份,翌日也跟隨下跌7.3%。

季度開支大降

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騰訊音樂的盈利仍能高速增長,靠的其實是「節流」。該公司第四季經營開支按年大降25.1%至13.6億元,其中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比2021年大幅減少64.5%,主要是受惠於部分優化營銷開支的舉措。

騰訊音樂在過去一年轉變策略,不再大撒金錢爭取新用戶,變陣提升既有用戶質量,三大平台QQ音樂、酷狗音樂及酷我音樂的付費用戶,在第四季按年增長16.1%,達到8,850萬戶,創公司成立以來新高,加上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上升4.7%,帶動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增長逾兩成。

投行花旗認為,該公司第四季收入及利潤表現都好於預期,管理層有信心今年實現總收入及利潤同步增長,預計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再錄得20%以上的升幅,但僅維持「中性」評級,並把其目標價由9美元下調至8.2美元;大和則認為,騰訊音樂基本面已改善,加上公布新的回購計劃,重申「買入」評級,維持港股目標價42港元,比現水平有四成上升空間。

騰訊音樂的最新市盈率約23倍,與其直接競爭的雲音樂(9899.HK)仍處虧損狀態,市銷率約1.4倍,遠低於前者的3.2倍;與國際同業比較,其市銷率也拋離Spotify(SPOT.US)及Deezer(DEEZR.PA)的2倍和0.54倍,也許說明即使投資者未必滿意騰訊音樂的最新業績,但對其在中國的行業龍頭優勢仍然予以肯定。

回顧兩年前,中國官方嚴厲反壟斷,打破騰訊音樂獨家版權的護城河,雖然僅處以50萬元罰款,但最受影響是需放棄所有獨家音樂版權。自此以後,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主要對手雲音樂快速崛起,去年收入大增近三成,加上蘋果公司(AAPL.US)旗下Apple Music、咪咕音樂與抖音的競爭,令騰訊音樂的市佔率面臨重大威脅。

科技創造音樂

除了在線音樂外,被視為騰訊音樂增長引擎的社交娛樂服務,也開始步入衰退。該公司通過提供線上K歌服務,並在旗下三大平台提供以音樂為主的直播,讓觀眾購買虛擬禮物打賞「直播主」,從而抽取分成收入。但這項業務在短視頻等社交平台的激烈競爭下,其收入去年大跌近兩成,付費用戶更減少了24.3%。

經過一年降本提質,面臨收入減少困局,騰訊音樂重新意識到開源的重要。據《韓聯社》報道,該公司高管最近到訪韓國音樂製作公司,市場猜測其動機是把「K-pop」全面引入到中國。畢竟中國官方最近已對韓國電視劇及遊戲重新開放,雖然韓國歌手仍未能到中國演出,但唱片銷售、網上粉絲會已全面恢復,反映中國因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而實施長達7年的「限韓令」,正出現放寬跡象。

另一方面,科技將成為推動騰訊音樂增長的重要一環。自從不能再簽署獨家版權後,各大網上音樂平台已出現同質化,截至去年底,騰訊音樂與33家唱片公司簽署版權,網易雲音樂則有29家,但其中15家與騰訊音樂一樣,導致平台間的音樂作品相當接近。要展示獨特性以吸引和留住用戶,原創音樂人製作內容(UGC)和人工智能生產音樂(AIGC),將會是未來的主戰場。

去年7月,騰訊音樂發布「TME製作人聯盟」計劃,讓音樂人可以通過開放平台自主定價及發布數碼專輯,以增加原創音樂能力和收入來源。截至去年第四季,獨立音樂人在騰訊平台已創作了逾230萬首作品,當中近1,000首去年播放量達到一億次以上。

騰訊音樂還有另一個「殺招」,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該公司旗下的QQ音樂已上線AI繪圖功能,為用戶生成二次元圖片與專屬背景音樂,還利用「AI歌詞海報」和「AI黑膠播放機」提升視覺效果;此外,去年騰訊音樂宣布首位虛擬偶像鹿曉希(Lucy)出道,並已發布首支單曲,並會在元宇宙空間與樂迷交流,成功吸納大量粉絲。

隨着ChatGPT橫空出世,將人工智能提升至另一境界,騰訊音樂也明言將繼續探索如何在圖文、視頻和音樂等領域加以應用,以探索新的商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新聞概要:任命CEO兼派特別息 鬥魚息誘投資者

這家直播遊戲平台在其首席執行官被捕一年多後公佈新領導層,目的希望克服多方面的挑戰 余特莉 在線直播遊戲平台鬥魚控股有限公司(DOYU.US)週四任命一位新的聯席首席執行官,填補長時間的領導真空。同時,公司宣佈巨額特別現金分紅,希望引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公司表示,任思敏將擔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即時生效,填補自2023年11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少傑被捕後的管理層空缺。當時,陳因涉嫌經營賭博和允許鬥魚平台發佈色情、低俗及其他敏感內容而被拘留。 此後,一個臨時委員會負責公司運營。在收入收縮的情況下,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對鬥魚的股價造成影響,公司的市值從2019年上市時的37億美元暴跌至約2.85億美元。 任思敏表示:“鑒於我們目前的現金狀況和戰略商業計劃,我們將繼續專注提高運營效率,努力克服宏觀經濟和運營環境中的挑戰,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任於2021年6月加入鬥魚,曾擔任副總裁,負責項目管理和合規。 任思敏被任命的同一天,鬥魚還宣佈派發每股9.94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等於公司週三收盤價的80%。在這兩項公告發佈後,鬥魚的股票在週四交易中飆升27.7%,達到15.69美元。過去12個月,其股價幾乎翻倍。 這並不是鬥魚第一次分發特別股息。去年7月,公司宣佈類似規模的每股9.76美元的特別現金分紅,幾乎相當於當時約18美元股價的一半。 騰訊支持的鬥魚由陳少傑於2014年創立,在2019年美國IPO時因直播遊戲的強大人氣而蓬勃發展。然而,公司面臨來自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等對手的激烈競爭,政府對未成年人遊戲的限制也對其業務造成了打擊。最近,經濟放緩也導致直播粉絲減少開支。 所有這些因素對鬥魚造成了影響,過去三年其業績屢次未能讓投資者滿意。去年的第三季度,公司報告收入同比下降21%,降至10.6億元(約合1.515億美元)。其核心直播收入同比暴跌34.7%,降至7.52億元,主要由於總付費用戶和每用戶平均收入的下降。其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3,980萬元,而一年前的調整後利潤為7,19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淋巴瘤藥物銷售強勁 諾誠建華收入增長37%

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 688428.SH)周四公布,去年公司收入增長37%至10.1億元,主要受惠專治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奧布替尼(Orelabrutinib)的強勁增長。公司表示,去年約10億元的收入來自奧布替尼,該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9%。 諾誠健華繼續虧損,去年蝕4.43億元。但比2023年的6.44億元虧損減少約30%。公司表示,虧損收窄既得益於奧布替尼的銷售額增加,也得益於業務規模擴大下,運營效率提高。 周五上午,諾誠健華在港的中午收市上漲4%,報5.46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港股IPO獲獲備案

魚油加工商高龍海洋集團有限公司(Coland Ocean Group Ltd.)周四獲證監會頒發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必要程序。高龍海洋擬發行不超過1.15億股,在港交所上市。 成立於2008年的高龍海洋是一家飼料級及食品級魚油精煉及濃縮企業,主要生產基地在福建省。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截至2023年底,按銷售收入計,公司於中國飼料級魚油精煉及濃縮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為24.8%,排名第一;食品級魚油市場則排第八。 2024年上半年,高龍海洋的收入為2.45億港元,同比續增14.8%,錄得淨利潤版1,035.2萬港元,同比大降65.2%。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7.4%。公司表示,產品售價的下降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主要原因。作為公司產品的重要原料,秘魯毛魚油離岸價格自2022年起暴漲,主因是秘魯政府實施捕撈配額措施。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niso

發行5.5億美元股票掛鈎證券 名創優品海外重金開路

轉型成功的名創優品,近期宣布發行5.5億元股票掛鈎證券,加快海外擴張腳步 重點: 公司發行股票掛鈎證券5.5億美元,並訂立看漲期權價差交易 第三季度,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增長39.8%至18.1億元    李世達 「穀子經濟」(Goods Economy)在中國大行其道,積極開發IP產品的快時尚設計師品牌名創優品(9896.HK; MNSO.US),正在加快海外拓店的腳步。近日,公司宣布發行本金總額為5.5億美元(約42.9億港元)、2032年到期的股票掛鈎證券,期限7年,票面年利率為0.5%。 根據公告,證券兌換的初始行使價定為64.395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1月6日)收市價格溢價26.14%。由於發行股票掛鈎證券通常意味著攤薄股權,對股價帶來壓力。因此消息公布後,名創優品股價下跌5.2%,過去一周則下跌了12.44%。 不過,名創優品實際上已為攤薄效應預作準備。根據公告,公司將訂立看漲期權價差交易,包括下限看漲期權及上限看漲權證。下限看漲期權由對手方授予名創優品看漲期權交易,由名創優品酌情行使,行使價相等每股64.395元,與上述股票掛鈎證券行使價相同。 至於上限認股權證,則由名創優品授予看漲期權價差對手方,由對手酌情行使;行使價相等每股約102.1元,較名創優品前一個交易日的收市價51.05元,有高達100%溢價。 公司表示,是次交易集資淨額約4.57億美元,相等於約35.54億港元,其中50%將用於海外門店網絡擴展、供應鏈優化與發展、品牌建設及推廣、額外海外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另外50%用於股份回購。 野村認為,本次集資有助公司增長及股東回報,因此上調美股目標價7%,由26.3美元升至28.1美元,維持「買入」評級。花旗則持不同看法,認為相關證券結構複雜,或會令投資人困惑,在股價高位下發行,將令市場產生短期負面情緒。 海外收入增長近四成 與半年前相比,名創優品市盈率(P/E)從19倍成長到24倍,已高於無印良品品牌運營商良品計劃(7453.T)的22.5倍,以及BJ批發俱樂部(BJ.US)的23倍,顯示市場持續正面看待公司的發展策略。 根據第三季度業績,名創優品收入按年升19.3%至45.2億元,經調整淨利年增6.9%至6.8億元。期內,毛利率按年提升3.1個百分點至44.9%。最大亮點仍在於海外增長,按市場劃分,內地業務收入按年增長8.7%至27.1億元;海外業務收入則增長39.8%至18.1億元。 2024年前三季,名創優品門店增至7,186間,按年淨增773間,當中海外新增門店佔449家,佔比接近六成。目前,內地門店共有4,250,當中僅29間為直營店,其餘4,221均為加盟店;海外門店則共有2,936間,直營及加盟店分別為422間及2,514間。 公司業績的成長與驚人的拓店速度,與當前低迷的消費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對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來說,這種發展似乎早有預料。 名創優品的逆勢增長,顯然受到去年爆火的「穀子經濟」所帶動。「穀子」由英文「Goods(商品)」音譯而來,指的是帶有二次元IP的徽章、玩偶、公仔、立牌等衍生周邊產品。儘管這些產品製造成本不高,卻因搭載動漫IP而具備收藏價值甚至情緒價值,廣受二次元愛好者的歡迎,一些限定產品在二手市場甚至可炒到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 興趣消費賽道 葉國富很早就看到這股潮流。他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消費目的是什麼?是開心,是美好,更是愉悅的體驗」按照他的定義,消費者已從低價消費、性價比消費進化到「興趣消費」,現在的消費者不只看商品功能,更看重商品帶來情感和情緒上的價值。 因此他將原本定位為低價雜貨店、被批評為山寨大創百貨(DAISO)的名創優品,轉型為IP聯名集合店,大手筆搜集迪士尼、史努比、芭比、哈利波特、寶可夢等上百個IP角色授權,複製在馬克杯、絨毛玩偶、枕頭、髮夾、文具等各種用品上,讓消費者樂此不疲地掏腰包買單。 他們還發現,全球消費者在IP商品上的價格敏感度更低。在中國,門店客單價約為38元,但在美國卻可高達150元。因此增加海外門店數量、簽約更多IP,就是再明確不過的目標。 名創優品看好「興趣消費」與「穀子經濟」的成長潛力,正在加速海外擴張的腳步,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令他們開心的產品。只要顧客開心,股東就會更開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