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全球第四大電視機製造商的母公司,可能正在重新思考其消費電子部門的香港上市地位,並開始回購股票

重點:

  • 在新任董事長領導下,TCL電子母公司回購了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更多股票,持股比例增至54.03%
  • 根據股權獎勵計畫,這家上市公司計畫再回購1,700萬股,其新任董事長個人已買入100萬股

譚英

作為中國科技企業最早的佼佼者之一,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一直志向遠大。

這家公司在2003年轟動全球,當時,其母公司TCL科技以5.6億美元(40.3億元)收購了法國湯姆森公司的電視機資產,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製造商。一年後,它通過收購法國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組建了另一家合資公司。這兩筆交易都不是特別順利,湯姆森的交易三年之後破裂,而阿爾卡特的交易只用了一年就宣告失敗。

這兩個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政治因素和企業自豪感驅動,因為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而TCL響應了號召。20年後,這個曾經的「走出去」典範,是否正準備改弦易轍?

10月12日,這家香港上市的電視機和顯示裝置製造商,宣佈了母公司對其股票的一系列回購、員工持股計畫,以及備受推崇的新任董事長杜娟的任命。這些回購將公司的內部控股權提高到至少60%,或許會接近70%。隨著投資者拋棄它的股票,轉為支持新一代更具吸引力的高科技公司,公眾持股量的迅速縮水引發了一個疑問,即TCL電子是否會逐漸走向私有化。

如果這樣的私有化即將到來,投資者肯定沒有察覺。該公司上週三宣佈回購股票之後,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不過漲幅不大,僅上升1%至3港元。

TCL最近一直磕磕絆絆。它受到全球疫情和中國清零政策造成的干擾,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通脹的影響。與此同時,TCL科技正在盡全力遵守北京的最新指示,即科技公司要堅持創新並在各自領域保持最前沿。

TCL科技的其他子公司一直在為此採取行動,過去五年開展了一系列重大收購和其他舉措。這其中包括,通過價值19億美元的多晶硅合資企業進軍太陽能領域;從韓國三星收購位於中國的LCD工廠;以及2020年以約110億元收購中環電子的核心資產,以提振其半導體業務。

這些新舉措出台之際,中國自身正在進入一個支援大型國有企業驅動科技發展的新階段,而曾經肩負這個使命的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騰訊(0700.HK)等年輕的民營企業最近已經失寵。

在廣泛的企業版圖發生變化的同時,TCL的上市子公司在20多年的歷史中也經歷了一系列改變。創始人李東升於1999年帶領第一家公司上市,差不多同一時間,它開始向第一個國際市場越南出口產品。母公司TCL科技(000100.SZ)於2004年在深圳上市。

突然增持股份

在最近的股票回購之前,母公司對TCL電子的持股比例一直穩定維持在51%,因此我們判斷,回購可能預示著將香港上市的TCL電子私有化。

這樣的私有化可能是有道理的,因為TCL電子目前從上市狀態中獲得的好處很少,相反,它受到了最近市場波動的影響。該股目前徘徊在3港元左右,在8月中旬發佈上半年業績後,一度飆升至5.2港元。

TCL的股價去年下跌了約24%。雖然這看起來很疲軟,但實際上已好過恒生指數的表現,後者同期下跌了近40%。該公司正在努力解決成本佔收入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其債務佔總資本的比率,從2020年的2.65%飆升至2021年的30.43%。

TCL電子目前將智屏視為其最大的收入來源,佔收入的 65%。該公司顯然是該類別的贏家。它與競爭對手韓國三星和LG電子一起在該領域迅速佔據一席之地,這兩家韓國公司共同控制了全球市場的一半。

今年9月,LG電視產品規劃主管對《韓國時報》表示:「就企業而言,中國製造商TCL現在與韓國製造商非常接近。雖然LG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但我認為我們必須保持謙遜,因為看到TCL或海信等中國製造商時,我可以看到我們在10年前的樣子。」

TCL最近作為一個備受矚目的全球企業崛起,因為它試圖填補日本老牌企業松下留下的空白,去年12月,松下決定停止自己的大部分電視生產。大約在同一時間,TCL簽署了一項協議,為松下生產低價格機型。

如果杜娟正計畫對在香港上市的TCL電子進行重組,從該公司剝離一些多餘的業務,那麼她在TCL科技擔任首席財務官的背景可能會大派用場。除了核心的智屏業務,該公司35%的收入仍來自白色家電和電視流媒體服務等其他業務。為了削減開支,杜娟可能會暫時將公司私有化,然後再在上海年輕的、納斯達克式的科創板重新上市,成為一家更專注於科技的公司。

或者她也可能讓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保持現狀。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技公司之一,它處於盈利狀態,目前可能不會面臨任何巨大的財務壓力。與年輕同行不同的是,它實際上一直有分紅,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派發年度股息每股0.167港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騰訊音樂第二季多賺43.2%

線上音樂平台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US; 1698.HK)周二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收入84.42億元(11.74億美元),按年上升17.91%,淨利潤24.09億元,按年增長43.22%。 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68.54億元,按年增26.36%,得益於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強勁增長,以及廣告服務、藝人周邊和線下演出收入的上升;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15.88億元,跌8.53%。毛利率為44.4%,上升2.4個百分點。 另外,第二季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數為5.5億,按年跌3.2%,付費用戶數為1.2億,按年升6.3%。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0.7元增長至11.7元。 騰訊音樂港股周三高開12.8%,至中午收市報101.7港元,升15.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毛戈平發盈喜 料中期賺逾6.6億元

美妝品牌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1318.HK)周二發盈喜,預料截至今年六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約25.7億元人民幣(下同)至2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4%至31.9%,實現淨利潤6.65億元至6.75億元,同比上升35%至37%。 公司沒有具體給出業績增長主因,只表示持續為美妝愛好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建立具競爭力的品牌價值。消費者對毛戈平作為高端品牌認可度的提升,正持續轉化為業務增長的長期動能,促使整體業績保持穩健增長。 周三毛戈平開市升3.4%報101.5港元,公司自去年上市以來,股價上升超過兩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直播收入續下跌 虎牙二季度盈轉虧

直播遊戲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二公布二季度業績,因新興遊戲相關業務的強勁增長,抵消直播業務持續下行的影響,結束三年的下滑,並錄得連續第二個季度的收入增長。 公司表示,二季度收入從一年前的15.4億元小幅增長至15.7億元。當季直播收入同比下降6.5%至11.5億元,約佔公司總收入四分之三。但遊戲相關業務收入增長34%,從一年前的3.09億元增至4.14億元。 期內公司淨虧損550萬元,去年同期則實現淨利潤2,960萬元。經調整利潤則錄正數,但從一年前的9,700萬元降至4,750萬元,同比亦下滑近半,。 業績發布後,虎牙周二股價上漲4.5%,該股年初以來累計上升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xin provides fertility services

生育低迷資產減值 錦欣中期轉盈為虧

因美國及老撾業務的資產大幅減值及撥備,這家輔助生殖服務商今年上半年虧損最高達10億元 重點: 錦欣生殖今年上半年虧損最高達10億元,主要涉及美國及老撾業務的資產減值及撥備 減值及撥備表明,在全球生育率走低背景下,這家輔助生殖服務商的美國及老撾業務表現不及預期 梁武仁 全球生育率持續探底,對錦欣生殖醫療集團有限公司(1951.HK)正構成日益嚴峻的挑戰。 這家輔助生殖服務商上周五發布盈利警告,今年上半年將由盈轉虧,蝕最高達10億元(折合1.3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9億元。該業績預告基於初步測算,最終財報預計於8月25日前後發佈。 錦欣生殖將業績驟變歸咎於美國及老撾業務的若干商譽、無形資產及其他金融資產確認減值及撥備。雖未詳述兩地市場具體狀況,但此舉顯示其通過並購獲取的海外業務表現不及預期。 伴隨中國及全球生育率下行,錦欣生殖營收增速持續放緩,對主營業務聚焦生育需求的企業影響深遠。全球總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婦女生育子女數,預計2050年將跌破2.1的警戒線,低於發達國家維持人口規模的最低基準。 貿易摩擦持續,全球經濟前景承壓,也對輔助生殖等高成本服務構成影響。更多育齡人群或收緊預算規避此類支出,且子女養育的長期巨額開銷恐加劇生育顧慮。 對錦欣生殖這類並購激進型企業,商譽可能成為額外財務負擔,在日益嚴峻的商業環境中加劇經營挑戰。當收購價超出標的資產公允價值時,差額將被計入資產負債表商譽項目。此後,企業需定期根據標的財務預測評估商譽減值風險。若確認減值,則需調減資產負債表商譽價值以降低總資產規模,同時在損益表計提相應撥備,從而侵蝕利潤。 錦欣生殖在美國的核心資產是2018年收購的HRC Fertility Management,該公司在加州運營連鎖診所。錦欣生殖定期評估並購產生的商譽價值,當前估值低於購入價值。 減值測試 減值測試通常基於HRC營收增速及毛利率等指標推算現金流預測。當關鍵指標未達初期假設時,企業將痛下決心計提減值。去年,錦欣生殖未對HRC計提減值,美國業務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賬面總值約38億元。 2020年,錦欣生殖在老撾收購錦瑞醫療中心。該交易未產生商譽,但後者持有價值約4,000萬元的行醫執照類無形資產。 巨額淨虧損預警表明,主要由美國業務引發的減值準備恐已侵蝕其上半年大部分收入,同時揭示公司對美國子公司的原始現金流預測,與最新經營的預期存在顯著偏差。 錦欣生殖去年總營收僅微增不足1%至28億元,較2023年近18%的增速大幅放緩。更嚴峻的是,其毛利潤和淨利潤雙降。在其主力市場中國,儘管政府力推生育提振措施,但治療的周期下滑,導致營收萎縮。 國內政策面仍有一家支持效應,成都等省市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覆蓋範圍。錦欣生殖在年報中解釋,去年部分潛在患者,因等待年底醫保報銷目錄擴容暫緩治療,導致治療週期減少。不過,年輕群體生育意願低迷,尤其當前經濟疲軟下,或是其營收乏力的更核心誘因。 周五公告同時披露,公司CEO董陽將暫代CFO職能,似乎預示上任不足兩年的原CFO黃寒梅已離任。儘管未說明離職原因,但財務負責人更迭疊加盈利預警,對公司形象造成雙重打擊。 公告後首個交易日(本周一),錦欣生殖股價重挫近7%,次日小幅回升。目前該股市盈率(P/E)為27倍,市銷率(P/S)2.6倍,相比腫瘤專科海吉亞醫療(6078.HK)16倍市盈率及2倍市銷率,或醫院運營商康華醫療(3689.HK)0.3倍市銷率等醫療同業,該估值仍具相對優勢。 即便如此,相較2019年IPO時的股價,錦欣生殖市值已縮水近三分之二。當前,人口結構趨勢持續利空,若經營策略未作調整,股價上行空間恐將持續承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